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9838发布日期:2020-11-13 12:5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门锁,具体是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



背景技术:

逃生门是用于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逃生关卡。逃生门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逃生门上的门锁,现有技术中的下压式逃生门锁,是通过下压使压杆转动,从而带动锁壳内的机构运动,收回锁壳或者天地销,实现逃生门锁的开启。但是现有的下压式逃生门锁的锁舌驱动机构一般都是设置在门框外侧,不仅影响美观,且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该逃生门锁结构可将锁舌驱动机构隐藏设置在门框内,既美观又不容易损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包括第一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内铰接有上连杆,所述上连杆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内,所述上连杆的后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铰接有下连杆,所述下连杆的后端通过第五销轴铰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内,所述上连杆的前端和所述下连杆的前端均延伸至所述第一底座外,所述下连杆的中部下端抵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块连接有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铰接在所述第一底座内,所述第二连接块由第一手柄驱动向上运动,使得所述上连杆的前端和所述下连杆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上锁舌配件,所述上锁舌配件通过上拉杆与所述上连杆的前端连接,所述上锁舌配件和所述上拉杆匹配安装于门框的内部;下锁舌配件,所述下锁舌配件通过下拉杆与所述下连杆的前端连接,所述下锁舌配件和所述下拉杆匹配安装于门框的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将上连杆的前端和下连杆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底座外,且上连杆的前端通过上拉杆连接有上锁舌配件,下连杆的前端通过下拉杆连接有下锁舌配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时,将第一底座固定在门框的中部表面,此时,上连杆的前端、上拉杆和上锁舌配件配合隐藏安装于门框的内部上端,下连杆的前端、下拉杆和下锁舌配件配合隐藏安装于门框的内部下端,进而使得逃生门锁的锁舌驱动机构隐藏于门框内部,既美观又不容易损坏。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操作简单,解锁时,使用者下压第一手柄的一端,第一手柄的另一端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连接块向上运动,第二连接块推动下连杆的前端向上运动,同时下连杆通过第一连接块推动上连杆的后端向上运动,使得上连杆的前端向下运动,实现上连杆的前端和下连杆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进而使得上锁舌配件向下收缩同时使得下锁舌配件向上收缩,从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只需下压手柄,即可实现上锁舌配件和下锁舌配件的联动,进而进行解锁,方便使用者将逃生门快速打开,加强逃生门的逃生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后端端面凸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手柄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一凸台的下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内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所述第一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锁舌配件包括上锁座,所述上锁座内上部通过第二销轴铰接有弧形锁舌,所述弧形锁舌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连接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弧形锁舌的前端铰接有拉臂,所述拉臂的下端铰接有上锁栓螺杆,所述上锁栓螺杆的下端与所述上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的前端铰接;上锁状态,所述弧形锁舌的上端伸出所述上锁座进行上锁;解锁状态,下压所述第一手柄,所述上拉杆通过所述拉臂带动所述弧形锁舌转动收纳在所述上锁座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锁舌配件还包括通过第三销轴铰接在所述上锁座内的勾臂,所述勾臂的上端向后翻折形成有勾形部,所述弧形锁舌的周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所述勾形部相匹配的勾槽;所述弧形锁舌的左侧设置有保险舌,所述保险舌的上端设置为倾斜向前,且所述保险舌的上端延伸出所述上锁座外,所述保险舌通过所述第二销轴铰接在所述上锁座内,所述保险舌的左侧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扭簧,所述保险舌的下端为向上倾斜的推面,以上锁时,所述推面推动所述勾形部脱离出所述勾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弧形锁舌的右侧设置有顶臂,所述顶臂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三销轴铰接于所述上锁座,所述弧形锁舌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顶臂的上端贴合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所述顶臂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弧形导向槽,所述上锁座的侧壁对应所述弧形导向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腰形孔,以供第四销轴穿过所述弧形导向槽和所述第一腰形孔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锁舌配件包括下锁座,所述下锁座内设置有六角插销,所述六角插销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段,所述螺纹段与所述下拉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杆的前端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螺纹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六角插销的直径,所述螺纹段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抵接于所述下锁座,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六角插销的上端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内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连接有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的一端铰接在所述第二底座内,所述第三连接块由第二手柄驱动向上运动,所述第一手柄和所述第二手柄之间通过压杆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底座和所述第二底座上分别覆盖有用密封防护的第一锁壳和第二锁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在门框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在门框上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锁舌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连杆、下连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和第一手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连杆、下连杆、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第一手柄和第一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锁舌配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弧形锁舌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险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0-第一底座、120-上连杆、130-第一销轴、140-第一连接块、150-下连杆、160-第五销轴、170-第二连接块、171-第一凸台、172-u形口、173-第一滑块、174-圆台、180-第一拉簧、190-第一锁壳;

210-第一手柄、230-第二手柄、240-压杆;

300-上锁舌配件、310-上锁座、311-第一腰形孔、321-第二销轴、322-第三销轴、323-第四销轴、330-弧形锁舌、331-空腔、332-勾槽、333-第二凹槽、340-第一扭簧、350-拉臂、360-上锁栓螺杆、370-保险舌、371-第一凹槽、372-第二扭簧、373-推面、380-勾臂、381-勾形部、390-顶臂、391-弧形导向槽;

400-下锁舌配件、410-下锁座、420-六角插销、421-螺纹段、430-第一弹簧;

510-上拉杆、520-下拉杆;

610-第二底座、620-第三连接块、630-第三锁壳;

700-门框;

810-上固定片、811-第一连接耳、820-下固定片、821-第二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下压隐藏的逃生门锁结构,包括第一底座110、上锁舌配件300和下锁舌配件400,第一底座110内铰接有上连杆120,上连杆120的中部通过第一销轴130铰接在第一底座110内,上连杆120的后端铰接有第一连接块140,第一连接块140的另一端铰接有下连杆150,下连杆150的后端通过第五销轴160铰接在第一底座110内,上连杆120的前端和下连杆150的前端均延伸至第一底座110的前端面外,下连杆150的中部下端抵接有第二连接块170,第二连接块170滑动连接于第一底座110内,第二连接块170连接有第一手柄210,第一手柄210铰接在第一底座110内,第二连接块170由第一手柄210驱动向上运动,使得上连杆120的前端和下连杆150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上锁舌配件300通过上拉杆510与上连杆120的前端连接,上锁舌配件300和上拉杆510匹配安装于门框700的内部;下锁舌配件400通过下拉杆520与下连杆150的前端连接,下锁舌配件400和下拉杆520匹配安装于门框700的内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上连杆120的前端和下连杆150的前端延伸至第一底座110的前端面外,且上连杆120的前端通过上拉杆510连接有上锁舌配件300,下连杆150的前端通过下拉杆520连接有下锁舌配件40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安装时,将第一底座110的前端面固定在门框700的中部表面,此时,上连杆120的前端、上拉杆510和上锁舌配件300配合隐藏安装于门框700的内部上端,下连杆150的前端、下拉杆520和下锁舌配件400配合隐藏安装于门框700的内部下端,进而使得逃生门锁的锁舌驱动机构隐藏于门框700内部,既美观又不容易损坏。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解锁操作简单,解锁时,使用者下压第一手柄210的一端,第一手柄210的另一端向上运动带动第二连接块170向上运动,第二连接块170推动下连杆150的前端向上运动,同时下连杆150通过第一连接块140推动上连杆120的后端向上运动,使得上连杆120的前端向下运动,实现上连杆120的前端和下连杆150的前端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靠近,进而使得上锁舌配件300向下收缩同时使得下锁舌配件400向上收缩,从而达到解锁的目的。只需下压手柄,即可实现上锁舌配件300和下锁舌配件400的联动,进而进行解锁,方便使用者将逃生门快速打开,加强逃生门的逃生功能。具体地,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块140的一端铰接于上连杆120的后端,另一端铰接于下连杆150的中部,下连杆150的中部下端抵接有第二连接块170,第二连接块170上端设置有u形口172,下连杆150的中部下端贴合于u形口172内壁,以便解锁时,第二连接块170顺畅的将下连杆150的前端抬起。更进一步的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底座110内设置有第一滑槽,第二连接块170的左右两侧延伸有第一滑块173,第一滑块173与第一滑槽滑动配合,以实现将第二连接块170滑动连接于第一底座110。

如图5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块170的后端端面凸设有第一凸台171,第一手柄210的一端贴合于第一凸台171的下端。这样设置,在进行解锁时,使用者下压第一手柄210的一端,第一手柄210的另一端升起,并在升起的过程中推动第一凸台171向上移动,进而实现将第二连接块170抬起,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更加小型化。具体地,第一凸台171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凹槽,第一手柄210的一端嵌装在第三凹槽内。在解锁的过程中,第三凹槽对第一手柄210的一端进行导向限位,避免在第一手柄210在抬起第一凸台171的过程中,在左右方向上出现移动,从而导致解锁不顺畅。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10内设置有第一拉簧180,第一拉簧18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块170的下端,第一拉簧180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底座110。在解锁完成后,使用者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施加力时,第一拉簧180弹性恢复,带动第二连接块170向下运动,进而实现第一手柄210的自动复位。具体地,第二连接块170的侧壁下端凸起有圆台174,圆台174便于将第一拉簧180与第二连接块170进行连接。

如图5和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锁舌配件300包括上锁座310,上锁座310内上部通过第二销轴321铰接有弧形锁舌330,弧形锁舌330设置有空腔331,空腔331内设置有第一扭簧340,第一扭簧340连接在第二销轴321上,弧形锁舌330的前端铰接有拉臂350,拉臂350的下端铰接有上锁栓螺杆360,上锁栓螺杆360的下端与上拉杆510的一端螺纹连接,上拉杆510的另一端与下连杆150的前端铰接;上锁状态,弧形锁舌330的上端伸出上锁座310进行上锁;解锁状态,下压第一手柄210,上拉杆510通过拉臂350带动弧形锁舌330转动收纳在上锁座310内。这样设置,在解锁过程中,下压第一手柄210,第一手柄210带动上连杆120的前端向下运动,同时上连杆120通过上拉杆510下拉拉臂350,拉臂350带动弧形锁舌330克服第一扭簧340的弹力绕第二销轴321正向转动收纳在上锁座310内,从而实现将弧形锁舌330脱离出对应的锁孔进行解锁。当上锁时,下压第一手柄210并将弧形锁舌330推动至对应的锁孔的位置,使用者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弧形锁舌330在第一扭簧34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反转,弧形锁舌330的上端重新伸出上锁座310外与对应的孔位进行配合实现上锁。具体地,上锁座310通过上固定片810与门框700连接,上固定片810的上端向外翻折90°形成有第一连接耳811,第一连接耳811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供螺钉穿过与门框700的上端螺纹连接,实现将上锁舌配件300固定在门框700内。

如图9、图10和图11所示,进一步地,上锁舌配件300还包括通过第三销轴322铰接在上锁座310内的勾臂380,勾臂380的上端向后翻折形成有勾形部381,弧形锁舌330的周面的中部向内凹陷形成有与勾形部381相匹配的勾槽332;弧形锁舌330的左侧设置有保险舌370,保险舌370的上端设置为倾斜向前,且保险舌370的上端延伸出上锁座310外,保险舌370通过第二销轴321铰接在上锁座310内,保险舌370的左侧端面设置有第一凹槽371,第一凹槽371内设置有用于复位的第二扭簧372,保险舌370的下端为向上倾斜的推面373,以上锁时,推面373推动勾形部381脱离出勾槽332。通过在弧形锁舌330的周面的中部设置有勾槽332,在解锁时,拉臂350带动弧形锁舌330克服第一扭簧340的弹力绕第二销轴321正向转动,使得弧形锁舌330完全收纳在上锁座310内,同时勾槽332转动至对应勾形部381的位置,勾形部381卡接于勾槽332内,此时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弧形锁舌330不会在第一扭簧340的弹性恢复力下自动反转伸出上锁座310,且下锁舌配件400也无法在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后自动伸出门框700外。即使用者在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后,弧形锁舌330和下锁舌配件400仍然不能伸出,确保在在打开逃生门时,使用者不需要一直按压第一手柄210,操作更加省力。在上锁时,推动逃生门关闭,当保险舌370的上端被安装门框700墙体推动,使得保险舌370绕第二销轴321转动收缩在上锁座310,此时,保险舌370下端的推面373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将勾形部381推动脱离出勾槽332,进而使得弧形锁舌330在第一扭簧34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反转,弧形锁舌330的上端重新伸出上锁座310与对应的孔位进行配合实现上锁。

更进一步的,弧形锁舌330的右侧设置有顶臂390,顶臂390的中部通过第三销轴322铰接于上锁座310,弧形锁舌33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槽333,顶臂390的上端贴合于第二凹槽333的内壁,顶臂390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弧形导向槽391,上锁座310的侧壁对应弧形导向槽39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腰形孔311,以供第四销轴323穿过弧形导向槽391和第一腰形孔311进行连接。通过铰接有顶臂390,在上锁状态,顶臂390的上端贴合于第二凹槽333,对弧形锁舌330的位置进行限制,确保弧形锁舌330与对应的锁孔准确配合。通过在顶臂390的下端侧壁设置有弧形导向槽391,拉臂350的下端侧壁对应设置有第四通孔,且弧形导向槽391和第四通孔供第四销轴323穿过,使得顶臂390与拉臂350联动。在进行解锁时,拉下拉臂350,拉臂350带动第四销轴323沿第一腰形孔311向下运动,第四销轴32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通过与弧形导向槽391配合,带动顶臂390绕第三销轴322转动,使得顶臂390的上端脱离出第二凹槽333,使得弧形锁舌330顺畅的转动收缩在上锁座310内进行解锁。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锁舌配件400包括下锁座410,下锁座410内设置有六角插销420,六角插销420的上端设置有螺纹段421,螺纹段421与下拉杆520的一端螺纹连接,下拉杆520的另一端与下连杆150的前端铰接。通过六角插销420,在解锁过程中,下压第一手柄210,使得六角插销420向上运动脱离出对应的插孔进行解锁。在上锁时,关闭逃生门,使得六角插销420移动至对应插孔的位置时,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六角插销420向下移动伸出门框700外与对应的插孔配合完成上锁,操作简单。具体地,下锁座410通过下固定片820与门框700连接,下固定片820的下端向外翻折90°形成有第二连接耳821,第二连接耳821上设置有第五通孔,第五通孔供螺钉穿过与门框700的下端螺纹连接,实现将下锁舌配件400固定在门框700内。

进一步地,螺纹段421的直径小于六角插销420的直径,螺纹段421套接有第一弹簧430,第一弹簧430的一端抵接于下锁座410,另一端抵接于六角插销420的上端端面。通过在螺纹段421套接有第一弹簧430,在上锁时,关闭逃生门,使得六角插销420移动至对应插孔的位置时,撤去施加在第一手柄210上的按压力,六角插销420在第一弹簧430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伸出门框700外与对应的插孔配合完成上锁,操作简单。且在上锁后,第一弹簧430给六角插销420提供一定的下压力,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锁紧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底座110的左侧或右侧的第二底座610,第二底座610内滑动连接有第三连接块620,第三连接块620连接有第二手柄230,第二手柄230的一端铰接在第二底座610内,第三连接块620由第二手柄230驱动向上运动,第一手柄210和第二手柄230之间通过压杆240连接。通过设置有第一手柄210和第二手柄230,且在第一手柄210和第二手柄230之间连接有压杆240,相对于设置一个手柄进行按压解锁,这种结构在解锁时所需的按压力更小,且压杆240提供更大的施力位置,当单个使用者的力气不足于下压压杆240时,可通过两个人一起施加按压力在压杆240上进行解锁。避免出现单个使用者的力气不足,无法打开逃生门锁,从而导致无法打开逃生门进行逃生的情况。具体地,第三连接块620与第二连接块170的结构相同,第二底座610和第一底座110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底座110和第二底座610上分别覆盖有用密封防护的第一锁壳190和第二锁壳630。避免安装在第一底座110和第二底座610内的部件直接裸露在空气中,容易损坏且不美观。具体地,第一锁壳190和第二锁壳630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供第一手柄210和第二手柄230穿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