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的结构技术,特别有关一种便于更换弹簧的夹具。
背景技术:[0002]
夹具是一种用来夹持物件的器具,常被运用到工业上,如在印刷电路基板(以下简称基板)的制造过程中,需要经过油墨涂装、干燥、烘烤、清洗等制程,而且通常都会利用输送设备载运基板逐一的通过上述制程的工作区站,以提升产能。
[0003]
其中,当输送设备在载运基板的过程中,常见使用夹具来夹持基板的端边,使基板被夹具以悬吊形式夹持,并凭借输送炼条或皮带等可移动元件来带动夹具移动,进而载运被悬吊的基板移动至各个工作区站。
[0004]
传统基板夹具都具有一接受外力用的施力端,凭借人手或设备提供一作用力施加于该施力端,用以连动夹具的夹口开启而释放基板,或连动夹具的夹口闭合而牢固的夹持住基板。
[0005]
且知,传统基板夹具的施力端在开启、闭合夹口的连动过程中,都是沿弧线路径往复位移,除非使用人手施力操控该施力端,否则该弧线路径将造成设备在规划对基板夹具的施力端进行自动施力推引时的困难及控制不易;更具体的说,该施力端的弧线路径将迫使对施力端施力的设备的结构复杂化。
[0006]
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有业者开发出施力端沿直线路径移动而开启、闭合夹口的夹具,如图1所示,该夹具1a是在器体10a内配置连杆组20a,该连杆组20a包含有压杆21a及拉杆22a,该压杆21a与拉杆22a之间枢接有连动臂23a,且该拉杆还枢接有臂爪30a,其中,该压杆21a具有一压杆轴线a,该压杆21a能沿压杆轴线a往复直线移动而依序连动该连动臂23a、拉杆22a及臂爪30a,以闭合夹口14a夹持基板或开启夹口14a释放基板。
[0007]
然而,上述夹具1a是凭借弹簧40a的弹性力来闭合夹口14a,当弹簧40a因弹性疲乏而使其弹性力减弱时,或依据待夹持基板的重量而需要变更不同弹性力的弹簧40a时,由于弹簧40a是设置于夹具1a的内部,导致要更换弹簧40a时非常困难,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0008]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改善传统夹具不便于更换弹簧的问题。
[0009]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弹簧的夹具,其具体技术手段包括:一器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容置舱;一连杆组,活动地配置于该容置舱内,该连杆组包含一压杆及一拉杆,该压杆与该拉杆之间枢接有至少一连动臂,且该拉杆还枢接有一用以夹持及释放基板的臂爪;及一弹簧,配置于该器体外侧,且该弹簧的双端分别连接于该器体与该压杆之间。
[0010]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弹簧与该压杆的一压杆轴线相互平行。
[0011]
在进一步实施中,所述连动臂的数量为二,分别间隔的枢接于该压杆与该拉杆之
间。
[0012]
在进一步实施中,该臂爪的双端分别形成一枢接部及一爪部,该枢接部及该爪部之间具有一爪臂,该枢接部轴接于该器体的容置舱内,该爪臂枢接于该拉杆上。其中该压杆接受该压杆轴线的约束而能往复直线移动,该压杆并依序连动所述连动臂、该拉杆及该臂爪,进而带动该爪部夹持及释放基板。该器体的一端形成一连通该容置舱的槽形夹口,该爪部经由该连杆组的带动而活动地显露于该夹口中,能够夹持及释放基板。
[0013]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技术效果在于:凭借弹簧设置于夹具的外侧,使弹簧便于更换,令夹具能牢固的夹持基板。
[0014]
除此之外,有关本实用新型可供据以实施的相关技术细节,将在后续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图式中加以阐述。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传统夹具的剖示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具的立体示意图。
[0017]
图3是图2的剖示图。
[0018]
图4是图3中夹具开启夹口时的动作示意图。
[0019]
图5是图3中夹具闭合夹口夹持基板时的动作示意图。
[0020]
附图标记说明:1a、1b-夹具;10a、10b-器体;11-板件;12-套件;13-容置舱;14a、14b-夹口;15-器壁;16-夹垫;17-杆孔;20a、20b-连杆组;21a、21b-压杆;22a、22b-拉杆;221-枢栓;23a、23b-连动臂;24-压头;30a、30b-臂爪;31-枢接部;32-爪部;33-爪臂;34-臂孔;40a、40b-弹簧;50-基板;a、b-压杆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首先,请合并参阅图2及图3,揭示出本实用新型便于更换弹簧的夹具的结构配置特征,如图所示,该夹具1b包括一器体10b、一连杆组20b及一弹簧40b,其中:
[0022]
该器体10b在实施上可用两相对应的板件11中间衬入多个间隔用的套件12且穿锁螺丝、定位栓或钉等固结成一体形式,使该器体10b内部形成一容置舱13,所述容置舱13为四周开放或局部开放的腔室空间。该器体10b的一端形成有一连通容置舱13的槽形夹口14b;所述槽形夹口14b意指该夹口14犹如槽的形状,且具有可供基板任一端边植入的形态。其中,该夹口14b一侧的器壁15上配置有一夹垫16,所述器壁15系指由上述两相对应的板件11的端壁所构成。
[0023]
该连杆组20b在实施上是活动地配置于容置舱13内;更具体的说,该连杆组20b包含有一压杆21b及一拉杆22b,该压杆21b与拉杆22b之间枢接有至少一连动臂23b;其中,该压杆21b与拉杆22b在实施上均以直形的杆件为佳,该压杆21b的一端形成有一利于外力压触的压头24,因此,该压头24是作为夹具1b的施力端。
[0024]
该压杆21b具有一压杆轴线b,该压杆21b能沿压杆轴线b的方向往复直线移动;在具体实施上,在压杆21b配置位置的两侧,也就是在两对应板件11的内壁之间,利用凸肋或间隔用的套件12等可以导持并且约束压杆21b沿压杆轴线b的方向进行往复的直线移动;其中所述的往复直线移动,系指通过外力压触压头24而使压杆21b朝向容置舱13内部直线移
动,并且在外力释放压头24或者朝反向拉动压杆21b时能使压杆21b复位。其中,为了方便外力压触压头24,于较佳实施上该压头24可延伸至器体10b的外。
[0025]
该连动臂23b在实施上可以是曲形的臂件,以便缩短压杆21b与拉杆22b之间的配置间距;另一方面,连动臂23b的配置数量可以为二;进一步的说,该连杆组20b实质上可以是四连杆组,包含由压杆21b、拉杆22b、两连动臂23b所组成;其中,两连动臂23b能以其各自的中间区段为支点,而枢接于两相对应板件11所构成的器体10b上,而且两连动臂23b的双端可对称且间隔的枢接于压杆21b与拉杆22b之间,以形成四连杆的连动机构。
[0026]
该拉杆22b还枢接有一臂爪30b,该臂爪30b呈摆臂形式,该臂爪30b的双端分别形成一枢接部31及一爪部32,且枢接部31和爪部32之间具有一爪臂33;该枢接部31在实施上为一轴接部位,使臂爪30能经由枢接部31而枢接于器体10b的容置舱13内;该爪臂33上设有具行程导引用途的臂孔34,提供拉杆22b的一端部所配置枢栓221穿伸于臂孔34内,以完成爪臂33枢接拉杆22b的配置;此外,该爪部32系穿伸至夹口14b并且与夹垫16之间保持可夹触及张开分离的状态,换个方式说,该夹口14b可形成于爪部32与夹垫16之间。
[0027]
该弹簧40b是配置于器体10b外侧,且该弹簧40b的双端是分别连接于器体10b的器壁与压杆21b之间;所述器壁即是板件11的壁面,该壁面及压杆21b在实施上可分别配置一扣孔或扣柱,提供弹簧40b的双端勾置,进而完成弹簧40b的配置。进一步的说,该弹簧40b为螺旋形的拉伸弹簧(简称拉簧),使得连杆组20b中的压杆21b、拉杆22b及两连动臂23b在连动过程中受到弹性力的约束,特别的,当外力释放压头24时,该弹簧40b能使连杆组20b回复未受外力压触的原始位置(即复位)。更进一步的说,该弹簧40b与该压杆21b的压杆轴线b相互平行,令弹簧40b贴近器体10b,进而减少夹具1b所需的占置空间(也就是体积)。
[0028]
根据上述配置,请接续参阅图4至图5,依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解说图,说明当一外力推压压杆21b的压头24时,压杆21b会沿压杆轴线b下移(如图4所示),使两连动臂23b摆动,此刻弹簧40b受力拉伸,并连动拉杆22b产生上移动作,接着,上移的拉杆22b并连动臂爪30b摆动,使爪部32远离夹垫16而开启夹口14b,形成如图3所示的开夹状态。
[0029]
当外力释放压杆21b的压头24时,压杆21b会受到弹簧40b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而沿压杆轴线b上移复位(如图4所示),并同时连动两连动臂23b摆动复位,使得拉杆22b也连带产生下移的复位动作,进而连动臂爪30b的爪部32摆动回复成夹缩夹口14b(如图5所示)甚至是接触夹垫16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此状态下,臂爪30b的爪部32也受到弹簧40b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而具备夹持力,因此可于夹缩夹口14b的过程中将基板50夹紧。反之,当要释放基板50时,只需再次利用外力来推压压杆21b的压头24,进而连动爪部32开启夹口14b(如图3所示),即可释放夹口14b中的基板50。
[0030]
上述中的外力可被解释成是由人力操作所产生,或者,也可被解释成是由配置该夹具1b的设备中所提供的自动机具的控制操作所产生。
[0031]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