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7337发布日期:2020-12-04 14: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锁机械应急开锁时,机械开锁时没有空转结构,用机械钥匙和旋扭装置开锁时很费力,开锁很不方便。本设计人设计的本装置主要解决用户当使用机械结构开锁或关锁时,可以很小力值并且小角度旋转实现开关锁动作,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锁盒,主舌组件,拔叉组件,解锁拨片,减速马达和pcb板;所述锁盒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贯穿有主舌孔;主舌组件包括主舌和主舌推板,所述主舌推板的一端与主舌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滑动连接;所述拔叉组件包括斜舌拔叉,主舌拔叉以及与底板固定连接的固定轴,所述斜舌拔叉和主舌拔叉分别与固定轴转动连接,所述主舌拔叉包括拔叉本体和拔叉推杆,所述拔叉推杆的一端与拔叉本体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推动主舌推板来回滑动,所述主舌拔叉设有第二位置检测点,所述拔叉本体边缘设有第一从动凸点和第二从动凸点;所述斜舌拔叉边缘设有第一位置检测点和带动凸点,所述带动凸点滑动设置在第一从动凸点和第二从动凸点之间;所述解锁拨片与底板转动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舌拔叉转动;减速马达用于驱动斜舌拔叉转动;所述pcb板与减速马达连接,用于控制减速马达正转和反转;所述pcb板连接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三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用于检测第一位置检测点的位置,第二行程开关和第三行程开关分别用于检测第二位置检测点的位置;

当pcb板通过减速马达控制斜舌拔叉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的带动凸点转动至与第一从动凸点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顺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驱动主舌往锁盒外侧方向移动,当第二行程开关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时,主舌上锁,同时pcb板通过减速马达控制斜舌拔叉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行程开关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时,减速马达停止转动;当解锁拨片驱动主舌拔叉逆时针转动时,主舌拔叉驱动主舌往锁盒内侧方向移动,主舌开锁;

当pcb板通过减速马达控制斜舌拔叉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的带动凸点转动至与第二从动凸点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逆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驱动主舌往锁盒内侧方向移动,当第三行程开关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时,主舌开锁,同时pcb板通过减速马达控制斜舌拔叉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一行程开关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时,减速马达停止转动,当解锁拨片驱动主舌拔叉顺时针转动时,主舌拔叉驱动主舌往锁盒外侧方向移动,主舌上锁。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还包括斜舌组件和斜舌拨片,所述斜舌组件包括斜舌,斜舌杆和复位弹簧,所述侧板设有斜舌孔,所述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斜舌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能够来回移动;所述斜舌拨片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驱动斜舌杆来回移动,所述斜舌拔叉的边缘向外延伸有驱动斜舌拨片转动的拨杆。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斜舌拨片包括第一拨片,第二拨片和第三拨片;所述第一拨片的一端与斜舌杆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拨片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拨片的一端与底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拨片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片,第二拨片和第三拨片形成z字形结构。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二拨片的第二端向斜舌拔叉方向延伸有延伸部,所述第一拨片,第二拨片和延伸部之间形成驱动槽,所述拨杆的自由端伸入驱动槽内,当拨杆沿一个方向转动并与延伸部抵接并转动时,拨杆带动斜舌拨片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拔叉本体的外壁设有第一齿形部,所述解锁拨片设有与第一齿形部相互啮合的第二齿形部,当解锁拨片转动时,解锁拨片驱动主舌拔叉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第一推板,第一推板与底板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指向解锁拨片;当第一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推动解锁拨片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第二推板,第二推板与底板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指向解锁拨片;当第一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推动解锁拨片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二推板推动解锁拨片逆时针方向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解锁拨片靠近第一推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所述解锁拨片靠近第二推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当第一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通过第一凸起部推动解锁拨片沿一个方向转动推动;当第二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二推板通过第二凸起部推动解锁拨片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第一推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推动凸台,所述第一推动凸台靠近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推板的前端设有推动片,所述推动片靠近第二拨片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推板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推动凸台,所述第二推动凸台靠近第二凸起部;当第一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一推动凸台通过第一凸起部推动解锁拨片转动,同时,推动片推动斜舌拨片转动;当第二推板往靠近解锁拨片方向滑动时,第二推动凸台通过第二凸起部推动解锁拨片转动。

一种优选方案是所述斜舌组件还包括导向片和滑块,所述导向片与底板固定连接,导向片开设通槽,斜舌连接件的一端与斜舌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复位弹簧及通槽后与上述滑块相连,滑块与底板滑动连接,滑块能随斜舌连接件来回直线移动,滑块与拨杆固定连接。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减速电机通过拔叉组件驱动主舌上锁时,斜舌拔叉与主舌拔叉处于游离状态,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转动解锁拨片来带动主舌拔叉旋转,从而实现主舌开锁;当减速电机通过拔叉组件驱动主舌开锁时,斜舌拔叉与主舌拔叉处于游离状态,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转动解锁拨片来带动主舌拔叉旋转,从而实现主舌上锁;当用钥匙或者旋钮可带动主舌拔叉旋转,开锁或上锁的时候,轻松、方便,当用户使用机械结构开锁或关锁时,可以很小力值并且小角度实现开关锁动作,使用方便;斜舌拨片包括第一拨片,第二拨片和第三拨片,当转动斜舌拔叉时,斜舌拔叉可以大角度带动斜舌拨片转动,从而更方便打开斜舌;第一推板推动通过解锁拨片驱动拨片本体沿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推板只需要很小的行程就可以推动解锁拨片和主舌拔叉大角度转动,方便解锁;第二推板推动解锁拨片沿另一个方向转动,解锁拨片与拔叉本体相互啮合,并通过主舌推板带动主舌往锁盒外侧方向移动,实现上锁,第二推板只需要很小的行程就可以推动解锁拨片和拨片本体大角度转动,方便上锁。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四;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五;

图6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六;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七;

图8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八;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九;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内部的局部示意图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减速马达与拔叉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拔叉组件的立体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拔叉组件的立体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拔叉组件的爆炸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中pcb板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中斜舌拨片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及目的,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第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16所示,一种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锁盒10,主舌组件20,拔叉组件30,解锁拨片40,减速马达50和pcb板60。

如图1至图7所示,所述锁盒10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所述侧板11贯穿有主舌孔111。

如图1至图7所示,主舌组件20包括主舌21和主舌推板22,所述主舌推板22的一端与主舌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底板12滑动连接。主舌推板22可以沿着底板12滑动,当主舌推板22沿底板12滑动时,主舌推板22推动主舌21沿着主舌孔111来回移动。

如图1至图14所示,所述拔叉组件30包括斜舌拔叉31,主舌拔叉32以及与底板12固定连接的固定轴33,所述斜舌拔叉31和主舌拔叉32分别与固定轴33转动连接。固定轴33与底板12固定连接,斜舌拔叉31和主舌拔叉32转动套设在固定轴33外,斜舌拔叉31位于主舌拔叉32下面,斜舌拔叉31靠近底板12,斜舌拔叉31可相对主舌拔叉32转动。所述主舌拔叉32包括拔叉本体321和拔叉推杆322,拔叉本体321转动套设在固定轴33外,所述拔叉推杆322的一端与拔叉本体321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推动主舌推板22来回滑动,所述主舌拔叉32设有第二位置检测点323,第二位置检测点323设置在拔叉推杆322的自由端部。所述拔叉本体321边缘设有第一从动凸点324和第二从动凸点325,第一从动凸点324和第二从动凸点325之间形成弧形槽327;所述斜舌拔叉31边缘设有第一位置检测点311和带动凸点312,所述带动凸点312滑动设置在第一从动凸点324和第二从动凸点325之间,即位于弧形槽327内,带动凸点312可在第一从动凸点324和第二从动凸点325之间滑动。当带动凸点312转动至第一从动凸点324并与第一从动凸点324抵接时,带动凸点312可以带动拔叉本体321沿一个方向转动;当带动凸点312转动至第二从动凸点325并与第二从动凸点325抵接时,带动凸点312可以带动拔叉本体321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解锁拨片40与底板12转动连接,且用于驱动主舌拔叉32转动,解锁拨片4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推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和逆时针转动。

如图1至图14所示,减速马达50用于驱动斜舌拔叉31转动;斜舌拔叉31的边缘设有第三齿形部314,减速马达50的转轴连接有齿轮组51,齿轮组51与第三齿形部314相互啮合,减速马达50通过齿轮组51带动斜舌拔叉31转动。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pcb板60与减速马达50连接,用于控制减速马达50正转和反转;所述pcb板60连接有第一行程开关61,第二行程开关62和第三行程开关63。第一行程开关61用于检测第一位置检测点311的位置,第二行程开关62和第三行程开63关分别用于检测第二位置检测点323的位置。第一行程开关61,第二行程开关62和第三行程开关63分别固定在pcb板60表面,pcb板60覆盖在拔叉组件30表面,第一行程开关61,第二行程开关62和第三行程开关63靠近拔叉组件30一侧,第三行程开关63靠近减速马达50。

如图1至图16所示,当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的带动凸点312转动至与第一从动凸点324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32通过拔叉推杆32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主舌21完全伸出主舌孔111时,拔叉推杆322转动至最左端,第二行程开关62位于第二位置检测点323的正上方,第二行程开关62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主舌21上锁;当第二行程开关62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位置检测点311随同斜舌拔叉3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当第一行程开关61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311时,减速马达50停止转动,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由于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减速马达50不会阻挡主舌拔叉32旋转,当解锁拨片40驱动主舌拔叉32逆时针转动时,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主舌21开锁。即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转动解锁拨片40来带动主舌拔叉32旋转,从而实现主舌21开锁,开锁轻松、方便。

如图1至图16所示,当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的带动凸点312转动至与第二从动凸点325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32逆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第二位置检测点323转动至第三行程开关63的正下方,当第三行程开关63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主舌21开锁,同时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位置检测点31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当第一行程开关61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311时,减速马达50停止转动,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由于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减速马达50不会阻挡主舌拔叉32旋转,当解锁拨片40驱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转动时,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主舌21上锁。即可以通过机械方式转动解锁拨片40来带动主舌拔叉32旋转,从而实现主舌21上锁,上锁轻松、方便。

如图1至图16所示,主舌21上锁或者开锁后,减速马达50都会驱动斜舌拔叉31转动使得第一位置检测点31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因此不论主舌21上锁还是开锁,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

第二实施例,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是: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还包括斜舌组件70和斜舌拨片80,所述斜舌组件70包括斜舌71,斜舌杆72和复位弹簧73,所述侧板11设有斜舌孔,所述复位弹簧73处于压缩状态,斜舌杆72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能够来回移动;所述斜舌拨片80的一端与底板12转动连接,另一端用于驱动斜舌杆72来回移动,所述斜舌拔叉31的边缘向外延伸有驱动斜舌拨片80转动的拨杆313。当斜舌拔叉31沿一个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带动拨杆313一起转动,拨杆313带动斜舌拨片80转动,斜舌拨片80驱动斜舌杆72往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斜舌71开锁;当斜舌拔叉31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带动拨杆313一起转动,拨杆313与斜舌拨片80脱离,斜舌71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斜舌71上锁。本实施例中,当斜舌拔叉31沿逆时针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带动拨杆313逆时针方向转动,拨杆313带动斜舌拨片80逆时针方向转动,斜舌拨片80驱动斜舌杆72往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斜舌71开锁;当斜舌拔叉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带动拨杆313顺时针转动,拨杆313与斜舌拨片80脱离,斜舌71在复位弹簧73的作用下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斜舌71上锁。

具体的,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斜舌拨片80包括第一拨片81,第二拨片82和第三拨片83;所述第一拨片81的一端与斜舌杆7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拨片82的第一端82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拨片83的一端与底板12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拨片82的第二端8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拨片81,第二拨片82和第三拨片83形成z字形结构。第三拨片83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底板12的右下方,减速马达50固定设置在底板12的右上方,拔叉组件30位于第一拨片81的右侧且位于减速马达50的左侧,第二拨片82位于拔叉组件30和解锁拨片40之间。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第二拨片82的第二端822向斜舌拔叉31方向延伸有延伸部823,所述第一拨片81,第二拨片82和延伸部823之间形成驱动槽824,所述拨杆313的自由端伸入驱动槽824内,当拨杆313沿一个方向转动并与延伸部823抵接并转动时,拨杆313带动斜舌拨片80转动。

具体的,如图1至图10所示,所述斜舌组件70还包括导向片74和滑块75,所述导向片74与底板12固定连接,导向片74开设通槽,斜舌71连接件的一端与斜舌71固定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复位弹簧73及通槽后与上述滑块75相连,滑块75与底板12滑动连接,滑块75能随斜舌71连接件来回直线移动,滑块75与拨杆313固定连接。

第三实施例,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区别是:所述拔叉本体321的外壁设有第一齿形部326,所述解锁拨片40设有与第一齿形部326相互啮合的第二齿形部41,由于主舌21上锁和开锁时,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减速马达50不会阻挡主舌拔叉32旋转,当解锁拨片40转动时,解锁拨片40驱动主舌拔叉32转动。解锁拨片40可以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当解锁拨片40顺时针转动时,第二齿形部41与第一齿形部326相互啮合,解锁拨片40带动主舌拔叉32逆时针转动,主舌拔叉32带动主舌21和主舌推板22往锁盒10内侧移动,主舌21开锁;当解锁拨片4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齿形部41与第一齿形部326相互啮合,解锁拨片40带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转动,主舌拔叉32带动主舌21和主舌推板22往锁盒10外侧移动,主舌21上锁。主舌21上锁或者开锁后,减速马达50都会驱动斜舌拔叉31转动使得第一位置检测点31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因此不论主舌21上锁还是开锁,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

具体的,如图1至图16所示,当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顺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的带动凸点312转动至与第一从动凸点324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32通过拔叉推杆32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当主舌21完全伸出主舌孔111时,拔叉推杆322转动至最左端,第二行程开关62位于第二位置检测点323的正上方,第二行程开关62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主舌21上锁;同时当第二行程开关62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一位置检测点311随同斜舌拔叉3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当第一行程开关61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311时,减速马达50停止转动,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由于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减速马达50不会阻挡主舌拔叉32旋转;当解锁拨片40顺时针转动时,解锁拨片40驱动主舌拔叉32逆时针转动,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靠近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主舌21开锁。

如图1至图16所示,当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斜舌拔叉31的带动凸点312转动至与第二从动凸点325抵接并带动主舌拔叉32逆时针方向转动,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内侧方向移动,第二位置检测点323转动至第三行程开关63的正下方,当第三行程开关63检测到第二位置检测点323时,即主舌拔叉32转动至最右侧,主舌21开锁,同时pcb板60通过减速马达50控制斜舌拔叉3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位置检测点311转动至第一行程开关61的正下方,当第一行程开关61检测到第一位置检测点311时,减速马达50停止转动,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由于斜舌拔叉31与主舌拔叉32处于游离状态,减速马达50不会阻挡主舌拔叉32旋转;当解锁拨片40逆时针方向转动时,解锁拨片40驱动主舌拔叉32顺时针转动,主舌拔叉32驱动主舌21往锁盒10外侧方向移动,主舌21上锁。

第四实施例,如图1至图16所示,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区别是: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第一推板91,第一推板91与底板12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指向解锁拨片40;当第一推板91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91推动解锁拨片40转动。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机械解锁空转游离装置包括第二推板92,第二推板92与底板12滑动连接,且滑动方向指向解锁拨片40;当第一推板91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91推动解锁拨片40顺时针方向转动;当第二推板92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二推板92推动解锁拨片40逆时针方向转动。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解锁拨片40靠近第一推板91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部42,所述解锁拨片40靠近第二推板92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部43;当第一推板91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一推板91通过第一凸起部42推动解锁拨片40沿一个方向转动推动;当第二推板92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二推板92通过第二凸起部43推动解锁拨片40沿另一个方向转动。

如图1至图16所示,所述第一推板91的上表面设有第一推动凸台911,所述第一推动凸台911靠近第一凸起部42,所述第一推板91的前端设有推动片912,所述推动片912靠近第二拨片82的第一端821,所述第二推板92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推动凸台921,所述第二推动凸台921靠近第二凸起部43;当第一推板91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一推动凸台911通过第一凸起部42推动解锁拨片40转动,同时,推动片912推动斜舌拨片80转动;当第二推板92往靠近解锁拨片40方向滑动时,第二推动凸台921通过第二凸起部43推动解锁拨片40转动。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