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展示柜智能锁及展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7345发布日期:2020-12-04 14:1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展示柜智能锁及展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展示柜智能锁及展示柜。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电插锁采用磁性感应作为门磁位置信号,其原理主要是锁内设置磁动开关,配合电路及锁连杆机构,当外部强磁接近时,触发磁动开关产生信号,电路推动机构落锁。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由于用的是强磁信号,磁性没有定向性,因此在门与锁还没有重合的时候,强磁已触发锁内开关进行落锁操作,如门关闭速度较慢,极易造成门关不了或与门框机构产生摩擦相冲的问题。第二,由于是磁感信号,如别有用心者用磁铁接近感应区,普通磁铁即可感应,不具备唯一性,锁体内的门磁开关误判为有效信号,使的门梢提前落锁,从而形成“骗锁”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展示柜智能锁,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展示柜门锁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展示柜智能锁,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设置于柜体上;

锁体,所述锁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电路控制单元,所述电路控制单元位于所述锁体内部,且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锁体上,且其与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电连接;

磁性转动机构,所述磁性转动机构位于所述锁体内部,且其与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电连接;

rfid感应区,所述rfid感应区设置于安装板上,且其与所述电路控制单元电连接;

锁销,所述锁销的一端与所述磁性转动机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所述安装板;

锁销孔,所述锁销孔设置于门体上,且在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锁销孔与所述锁销相对设置,使得所述锁销能够插入所述锁销孔内;

rfid卡,所述rfid卡设置于门体上,且其与所述rfid感应区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包括pcb电路板、微处理器,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pcb电路板的下方,且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pcb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上且与所述rfid感应区相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结构与所述微处理器的结构相配合,使得所述微处理器设置于所述通孔内,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所述rfid感应区。

优选的,所述磁性转动机构包括:

电磁铁,所述电磁铁悬挂于所述锁体内;所述电磁铁内设置有电磁轴,所述电磁轴沿水平轴线由电磁铁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在电磁力作用下,所述电磁轴能够沿着水平轴线来回移动;

牵引连接件,所述牵引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电磁轴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锁销相连接;所述牵引连接件能够随着电磁轴的来回移动,带动所述锁销上下移动,实现门体的锁定或打开。

优选的,所述牵引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形成倒置的“v”型结构;且所述第一支臂的一端与电磁轴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朝着斜上方延伸并与第二支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向斜下方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三支臂和第四支臂,所述第三支臂与第四支臂形成“v”型结构;且所述第三支臂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相连接,其另一端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支臂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四支臂的一端与第三支臂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至所述锁销处,并与所述锁销相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支臂上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锁体的两侧内壁上对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竖直轴线由上至下延伸,且所述限位槽的结构与限位件相配合,使得限位件能够插入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下边缘端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两侧对称设置有锁销位置监测件,所述锁销位置监测件与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使得所述凸起能够沿着两个锁销位置监测件的中心轴线来回移动,实现对锁销位置的监测。

优选的,所述锁体内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锁体的内壁上,且所述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结构与电磁铁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电磁铁能够放于安装槽内。

一种展示柜,包括展示柜智能锁,所述展示柜智能锁为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展示柜智能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展示柜智能锁,通过在展示柜智能锁的锁体内部设置电路控制单元、智能控制单元,且电路控制单元与智能控制单元电连接。同时,锁体内还设有磁性转动机构,其与锁销相连接,且在磁性转动机构的作用下,使得锁销能够上下移动,即当智能控制单元接收到关门指令时,磁性转动机构开始运作,带动锁销向下运动并插入门体上的锁孔内,完成关门动作;当智能控制单元接收到开门指令时,磁性转动机构开始运作,带动锁销向上运动即使得锁销复位,由此使得锁销脱离锁孔,缩回锁体内,实现开门状态。

同时,由于rfid是无线信号,且具备良好保密性能。由此本申请利用金属对信号的屏蔽特性,在展示柜智能锁的安装板上设计了rfid感应区,展示柜的门体上设置有rfid卡,且rfid感应区与rfid卡相对应设置,由此使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使得rfid卡识别操作限定在特定的感应区域与感应距离内,由此只有门体到达相应的感应区域内才能作出效应。通过以上磁性转动机构与锁销之间的配合作用,以及rfid卡与rfid感应区的相配合,使其可以充当门体位置检测信号,且锁体里智能控制电路能对门体的rfid卡进行一对一的身份识配。当rfid卡到达感应区域,锁里智能电路将对其进行身份识别,侦别成功后执行准确落锁操作,由此实现了防盗防骗功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展示柜门体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rfid卡及锁孔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锁体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牵引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安装板;11、通孔;

2、锁体;21、第一限位槽;22、安装支架;23、容纳槽;

3、电路控制单元;31、pcb电路板;32、微处理器;4、智能控制单元;

5、磁性转动机构;51、电磁铁;511、电磁轴;52、第一连接件;521、第一支臂;522、第二支臂;523、凸起;53、第二连接件;531、第三支臂;532、第四支臂;533、限位件;

6、rfid感应区;7、锁销;8、rfid卡;9、锁孔;10、锁销位置监测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了现有技术展示柜门锁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展示柜智能锁,通过在展示柜智能锁的锁体2内部设置电路控制单元3、智能控制单元4,且电路控制单元3与智能控制单元4电连接。同时,锁体2内还设有磁性转动机构5,其与锁销7相连接,且在磁性转动机构5的作用下,使得锁销7能够上下移动,即当智能控制单元4接收到关门指令时,磁性转动机构5开始运作,带动锁销7向下运动并插入门体上的锁孔9内,此时锁销内部斜台与限位件及第四支臂处的滑轮形成夹角,外力推压锁销不能发生位移,完成关门动作;当智能控制单元4接收到开门指令时,磁性转动机构5开始运作,带动锁销7向上运动即使得锁销7复位,由此使得锁销7脱离锁孔9,缩回锁体2内,由此实现开门状态。

同时,由于rfid是无线信号,且具备良好保密性能。由此本申请利用金属对信号的屏蔽特性,在展示柜智能锁的安装板上设计了rfid感应区6,展示柜的门体上设置有rfid卡8,且rfid感应区6与rfid卡8相对应设置,由此使其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使得rfid卡8的识别操作限定在特定的感应区域与感应距离内,由此只有门体到达相应的感应区域内才能作出效应。由此通过以上磁性转动机构5与锁销7之间的配合作用,以及rfid卡8与rfid感应区6的相配合,使其可以充当门体位置检测信号,且锁体里智能控制电路能对门体的rfid卡进行一对一的身份识配。当rfid卡到达感应区域,锁里智能电路将对其进行身份识别,侦别成功后执行准确落锁操作,由此实现了防盗防骗功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展示柜门体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展示柜智能锁,如图1-5所示,包括安装板1,安装板1固定设置于柜体上;安装板1上设置有锁体2,所述锁体2内设置有电路控制单元3、智能控制单元4、磁性转动机构5、rfid感应区6、锁销7;所述智能控制单元4、磁性转动机构5、rfid感应区6均与电路控制单元3电连接,且所述锁销7与磁性转动机构5相连接。同时,展示柜门体上还设置有rfid卡8,其与rfid感应区6相对设置,展示柜门体上还设置有锁孔9,所述锁孔9与锁销7相对应设置,由此在门体处于关闭状态时,锁销7能够插入锁孔9内。

具体的,锁体2安装于安装板1上,锁体2内部形成空腔结构。所述安装板1采用长方形板状结构,且其结构与锁体2的结构相配合。锁体2空腔内安装有电路控制单元3、磁性转动机构5、智能控制单元4、rfid感应区6、锁销7。

电路控制单元3包括pcb电路板31、微处理器32。具体的,所述微处理器32设置于pcb电路板31上,且pcb电路板31与微处理器32电连接。进一步,所述安装板1上设置有通孔11,所述通孔11的结构与微处理器32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微处理器32对应设置于通孔11内。

磁性转动机构5,本实施例中,磁性转动机构5包括电磁铁51、牵引连接件。具体的,电磁铁51设置于锁体2内部,且安装于pcb电路板31的上方。更具体的,锁体2内设有安装支架22,所述安装支架2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锁体2的内壁上,且安装支架22上设置有容纳槽23,所述容纳槽23的结构与电磁铁51的结构相配合,使得电磁铁51设置于容纳槽23内;同时安装支架22靠近第一连接件52的一侧设置有让位槽,第一连接件52上设置有凸起523,此凸起523设置于让位槽内。所述电磁铁51内部设置有电磁轴511,电磁轴511由电磁铁51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且在电路控制单元3接收指令,pcb电路板31给电磁铁通电后,电磁轴511能够沿着延伸方向来回移动。同时电磁轴511的一端连接有所述牵引连接件。

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牵引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52和第二连接件53。第一连接件52包括第一支臂521和第二支臂522,第一支臂521与第二支臂522呈角度设置。具体的,第一支臂521的一端与电磁轴511转动连接,其另一端朝向斜上方延伸并与第二支臂522的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二支臂522的另一端向斜下方延伸且与第二连接件53相连接,由此使得第一支臂521与第二支臂522之间呈角度设置,且本实施例中,第一支臂521与第二支臂522为一体结构,其相接处呈圆弧结构。具体的,第二连接件53包括第三支臂531和第四支臂532,第三支臂531的一端与第二支臂522相连接,且第三支臂53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支臂522的延伸方向一致,且第三支臂531上还设有限位件533。本实施例中,第三支臂531上设置有限位通孔,限位件533穿过此通孔设置于第三支臂531上。具体的,锁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槽21,两个第一限位槽21对称设置于锁体2的两侧壁上,且其结构与限位件533相配合,使得限位件533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槽21内。进一步,第四支臂532的一端与第三支臂531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至锁销7处,并与锁销7相接,简言之,第一支臂521与第二支臂522之间形成倒置的“v”型结构,第三支臂531与第四支臂532形成“v”型结构,且第三支臂531与第二支臂522相连接,由此使得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三支臂531上设置有限位件533,限位件533的两端插入第一限位槽21内。通过采用此结构,在电磁轴511推动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移动时,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由此使得此牵引连接件更加有效的控制锁销7的上下伸缩,即所述牵引连接件将电磁轴511的水平运动转变成锁销7垂直方向的运动,实现锁体的开合。本实施例中,第四支臂532与锁销7的相接的端部采用圆环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此圆环限位结构采用滑轮结构。同时,锁销7与滑轮的相接端面为斜台结构,由此锁销7内部斜台与限位件533及第第四支臂532处的滑轮形成夹角,在外力推压锁销7时,锁销7不会发生位移,通过此结构使得锁销7稳定的插入锁孔9内,保证了锁体2的安全性。同时,锁销7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结构与第四支臂532上滑轮结构相配合,使得此端部处的滑轮卡于连接孔内。由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当智能控制单元4接收关门命令时,pcb电路板31给电磁铁51供电,电磁轴511开始移动,由于第一连接件52与电磁轴51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2与第二连接件53相接,第二连接件53与锁销7相接,由此在电磁轴51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件52带动第二连接件53动作,由此在第二连接件53的推动作用下,使得锁销7被推出并卡入锁孔9内,完成落锁动作,由此使得门体被锁住。

rfid感应区6设置于安装板1上,具体的,rfid感应区6设置于安装板1通孔11处,并且rfid感应区6与微处理器32电连接。同时,展示柜的门体边框的边沿处设置有rfid卡8,所述rfid卡8与rfid感应区6相对应设置,由此形成rfid识别系统。由于rfid卡8固定于门体边框的边沿处,当门体到达关门区域时,微处理器32发出识别信号(带加密的rfid协议),当rfid卡8收到微处理器32指令的查询,回复自身的id,微处理器32收到回传的id进行比对,若回传的id与展示柜的id相符,无误后释放电磁铁51执行落锁动作。

同时,由于rfid卡8不用供电,安装简便。并且rfid卡8需要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才能作出感应,再配合在安装板1上设计的rfid感应区6,使rfid卡8的识别操作限定在特定的感应区域与感应距离内,由此只有门体到达相应的感应区域内才能作出效应。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充当门体位置检测信号,并能对身份进行识别,由此实现了防盗防骗功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展示柜门体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所述锁体2内还设置有两个锁销位置监测件10,其位于电磁铁51的一侧,且与智能控制单元4电连接,同时对称设置于凸起523的两侧,在第一连接件的作用下,使得凸起523能够沿着两个锁销位置监测件10的中心轴线来回移动,实现对锁销7位置的监测。本实施例中锁销位置监测件10采用光电传感器。当凸起523移动至两个锁销位置监测件10的中间时,会检测到锁销已经收回;当凸起523离开锁销位置监测件10的中间时,会检测到锁销7落下并插入锁孔9内。由此在关门的过程中,能够实时检测锁销7是否达到指定的位置,避免处于半锁的状态。如果锁销7处于半锁的状态,将反复触发入锁操作,并上报智能控制单元4。由此,在锁销位置监测件10的作用时,使得锁销7能够准确的插入锁孔9中,使得门体处于完全落锁的状态,由此进一步加强了展示柜智能锁防盗防骗的功能。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下面以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例为例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做进一步的说明:

当展示柜的门体需要打开时,智能控制单元4收到开锁指令,此时pcb电路板31给电磁铁51供电,电磁铁51通电后,磁轴朝向牵引连接件处移动。在磁轴的作用下,使得第二连接杆带动锁销7向上移动,使得锁梢脱离锁孔9缩回锁体2内,此时门可以打开。当门体打开后,固定在门框的rfid卡8将随门体离开锁体2的rfid感应区6。此时,锁体2内的微处理器32检测不到rfid卡8的应答信号,此时标定为开门状态。

当展示柜的门体需要关闭时,微处理器32持续通过rfid感应区6发出rfid查询信号。当门体关至闭合处,rfid卡8进入有效的感应区域,rfid卡8将回复微处理器32的查询信号。收到应答后,微处理器32将与本机的rfid编码规则及id进行比对,数据比对正确,视为有效关门信号。此时将释放电磁铁51,即磁轴带动牵引连接件,将锁梢推出,由此使得锁销7卡入门体的锁孔9内,完成关门动作,并上报至智能控制单元4。同时,通过锁体2内的锁销位置监测件10实时检测锁梢是否到达指定位置,由此避免处于半锁状态。如果出现半锁状态,将反复触发入锁操作,并上报智能控制单元4,直至锁销7完全卡入锁孔9内,即实现全锁状态。

由此通过以上结构,即电路控制单元3、智能控制单元4、磁性转动机构5之间的相配合,同时利用rfid是无线信号,且特殊的感应窗设计并将rfid感应区6与rfid卡8相对应设置,使得rfid卡8的识别操作限定在特定的感应区域与感应距离内,由此只有门体到达相应的感应区域内才能作出相应的响应,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指向性,同时再加上rfid的保密性,以及锁销位置监测件10对锁销7位置的实时监测,有效的实现了防骗防盗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展示柜门锁易被骗锁的技术问题。

上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