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切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9483发布日期:2020-11-27 09:5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自动切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切棉机。



背景技术:

棉质的吸音棉被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一般是呈片状地布置在墙面、设备外壳等位置,对于不同尺寸的吸音棉,一般通常切棉设备进行裁剪,一般的切棉设备采用剪刀式的切刀对吸音棉进行剪切,随着吸音棉的宽度越来越长,故需要剪刀式的切刀的动刀和定刀具有精密配合,也一定程度上无法剪切较大宽度的吸音棉,且一般对吸音棉的特定尺寸裁剪是采用人工测量,人工送入再完成裁切,不仅效率低下且在作业中容易存在较大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作业且裁剪精准的自动切棉机。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切棉机,包括基台、夹持装置、送料装置、送料驱动装置和切割装置,夹持装置设置在基台上,夹持装置包括固夹组件和固夹驱动装置,固夹组件包括均沿料宽方向延伸的第一定条和第一动条,第一定条和第一动条之间形成固定夹持部,固夹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动条朝向或远离第一定条移动,送料装置设置在基台上,送料装置包括送夹组件和送夹驱动装置,送夹组件包括均沿料宽方向延伸的第二定条和第二动条,第二定条和第二动条之间形成送料夹持部,送夹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条朝向或远离第二定条移动,送料驱动装置驱动送料装置沿料长方向朝向或远离固定夹持部移动,料长方向垂直于料宽方向,切割装置设置在基台上,切割装置包括切刀和切割驱动装置,切刀位于靠近固定夹持部处,切割驱动装置驱动切刀沿料宽方向移动。

由上述方案可见,棉质的棉料可沿料长方向被送料装置夹持且被输送,继而输送至夹持装置中夹持,且通过送料装置的往复多次移动,以及送料装置和夹持装置交替夹持和分离,可实现多次输送和精确尺寸定位,以及利用切刀位于固定夹持部处沿料宽方向切割移动,即可实现较长宽度的精确且稳定的切割。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夹组件包括均沿料宽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定条和两个第一动条,一个第一动条位于一个第一定条的上方,两个第一定条沿料长方向延伸分布,两个第一定条之间形成第一过槽,两个第一动条之间形成第二过槽,切刀穿过第一过槽和第二过槽。

由上可见,通过两个动条和定条的配合,继而实现对棉料的切割两端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当切刀穿过第一过槽和第二过槽,并沿着料宽方向切割移动,继而提高切割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台上设置有沿料长方向延伸的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料宽方向的一端上,限位块穿过送料夹持部延伸至固定夹持部。

由上可见,通过限位块可对棉料的料宽方向的边缘进行限位和移动引导,从而提高棉料输送的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台上设置有沿料长方向延伸多根承载杆,多根承载杆沿料宽方向分布,承载杆穿过第二定条。

由上可见,承载杆用于对棉料进行整体支撑,从而使棉料能够顺利地进行拉扯输送,且承载杆的穿过设计不影响第二定条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驱动装置与第二定条连接并驱动第二定条沿料长方向朝向或远离固定夹持部移动,夹驱动装置设置在第二定条上,夹驱动装置与第二定条连接。

由上可见,通过送料驱动装置对第二定条的驱动移动,继而稳定地带动整个送料装置移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送料装置包括两个送夹驱动装置,两个送夹驱动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定条位于料宽方向上的两端上,第二动条位于料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送夹驱动装置连接。

由上可见,利用两端的送夹驱动装置驱动第二动条移动,继而实现对棉料全面的稳定夹持。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割装置还包括往复驱动装置,切割驱动装置与往复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往复驱动装置沿料宽方向移动,往复驱动装置与切刀连接并驱动切刀沿料厚方向往复移动,料厚方向与料宽方向垂直。

由上可见,通过切刀料厚方向往复切割移动,并配合切刀的沿料宽方向移动,继而可提高切割效率和稳定,充分利用切刀的刀锋,提高切刀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割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设置有支撑槽,切刀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槽内,切刀的刀口位于支撑槽外。

由上可见,通过支撑件设置到切刀的刀背位置,继而为切刀在往复移动时以及料宽方向移动时提供稳定的支撑。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切割装置还包括举升装置,切割驱动装置与举升装置连接并驱动举升装置沿料宽方向移动,举升装置与往复驱动装置连接并驱动料厚方向移动。

由上可见,在切刀复位时,可将切刀举升,使切刀与棉料错位地进行复位,此时棉料也可以进行送料,从而提高切棉效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基台上设置有齿条,齿条沿料宽方向延伸;切割装置还包括滑块,切割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上设置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切割驱动装置和往复驱动装置均设置在滑块上。

由上可见,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带动切刀以及相关设备的移动,不仅驱动力较强且移动速度相对稳定,从而可更进一步地提高切割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中送料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中送料驱动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中切割装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第三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自动切棉装置实施例第四工作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6,自动切棉机1包括基台11、夹持装置2、送料装置3、送料驱动装置5和切割装置4,基台11呈框架形式为夹持装置2、送料装置3、送料驱动装置5和切割装置4提供支撑固定作用,送料装置3、夹持装置2和切割装置4沿料长方向依次布置。

送料装置3设置在基台11上,送料装置3包括送夹组件和两个送夹驱动装置33,送夹组件包括均沿料宽方向延伸的第二定条31和第二动条32,第二定条31位于第二动条32的下方,第二定条31和第二动条32均条状的设置,第二定条31和第二动条32之间形成送料夹持部,两个送夹驱动装置33分别设置在第二定条31位于料宽方向上的两端上,第二动条32位于料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送夹驱动装置33连接,在两个送夹驱动装置33的共同驱动作用下驱动第二动条32沿料厚方向移动,继而实现驱动第二动条32朝向或远离第二定条31移动,当棉料穿过第二定条31和第二动条32之间的送料夹持部后,可被夹持或松开分离。

送料驱动装置5设置在基台11的中部,送料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装置51、传送带52和连接块53,连接块53连接在传送带52和第二定条31之间,驱动装置51与传送带52连接并带动传动带52沿料长方向移动,继而带动连接块53和第二定条31沿料长方向移动。

基台11上设置有沿料长方向延伸的多个滑轨,第二定条3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滑块34,滑块34与滑轨配合,且基台1111上设置有沿料长方向延伸多根承载杆112,多根承载杆112沿料宽方向分布,第二定条31沿料宽方向设置有多个穿孔311,承载杆112穿过第二定条31的穿孔311。基台11上设置有沿料长方向延伸的两个限位块111,两个限位块111分别设置在料宽方向的两端上,限位块111穿过送料夹持部延伸至固定夹持部,第二动条32在料宽方向的两端上分别设置有避让缺口321,在第二动条32夹紧于第二定条31时,限位块111穿过避让缺口321。

夹持装置2设置在基台11上,夹持装置2包括固夹组件和两个固夹驱动装置21,固夹组件包括均沿料宽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定条221和两个第一动条211,一个第一动条211位于一个第一定条221的上方,两个第一定条221沿料长方向延伸分布,两个第一定条221之间形成第一过槽213,两个第一动条211之间形成第二过槽223,同侧的第一定条221和第一动条211之间形成固定夹持部。

两个固夹驱动装置21分别设置在第一定条221位于料宽方向的两端上,第一动条211位于料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固夹驱动装置21连接,在两个固夹驱动装置21的共同驱动作用下,同时驱动两个第一动条211朝向或远离第一定条221移动。两个第一定条221均在料宽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避让缺口214,在第一定条221夹紧于第一定条221时,限位块111穿过避让缺口214。

送料驱动装置5与第二定条31连接并驱动第二定条31沿料长方向朝向或远离固定夹持部移动,继而实现送料夹持部可朝向或远离固定夹持部移动,送料夹持部对棉料夹持并可带动固定夹持部输送,在固定夹持部夹持后,送料夹持部复位后夹持,固定夹持部松开,送料夹持部再对棉料夹持并可带动固定夹持部输送,如此反复运作便可对棉料准确输送。

切割装置4设置在基台11上,切割装置4包括切刀511、切割驱动装置562、往复驱动装置513、支撑件512、举升装置52、滑块563、基台11上沿料宽方向设置有导轨54和齿条561,齿条561位于导轨54的一侧上,且在导轨54的端部设置有红外传感器55,其用检测切刀的复位情况,滑块563设置在导轨54上并可沿导轨54移动,举升装置52和切割驱动装置562均设置在滑块563上,往复驱动装置513通过连接支架与举升装置52的驱动端连接,切刀511设置在往复驱动装置513的驱动端上,支撑件512设置有支撑槽,切刀511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槽内,即支撑件512套在刀背上,切刀511与支撑件512间隙配合,切刀511的刀口位于支撑槽外。

往复驱动装置513可采用电机进行驱动,并通过内部的往复联动结构,实现沿料厚方向的往复移动,继而带动切刀511沿料厚方向的往复移动,且支撑件512与往复驱动装置513固定连接,故切刀511也在支撑槽内进行往复移动,从而实现上下切割动作。而切刀511位于靠近固定夹持部处,并切刀511穿过第一过槽213和第二过槽223,且位于两个固定夹持部之间。而在举升装置52的驱动作用下驱动,继而带动往复驱动装置513和切刀511沿料厚方向朝上或朝下移动。

切割驱动装置562的驱动端上设置有齿轮563,齿轮563与齿条561啮合,由于切割驱动装置562和往复驱动装置513均设置在滑块563上,切割驱动装置562可采用电机进行驱动,通过带动齿轮563的旋转继而实现带动滑块563、举升装置52、往复驱动装置513、切刀511在料宽方向的移动,并在切刀511的往复作用下,实现棉料的切割。

下面将陈述具体切棉步骤,参照图7,首先进行棉料的端部切正归零步骤,手动将棉料6输入至夹持装置2中并被第一动条211和第一定条221夹持,随后切刀511在往复移动的同时沿料宽方向移动,继而完成归零切割。

参照图8和图9,进行根据料长的尺寸需求定量进行送料,其可多次送料,送料时,夹持装置2和送料装置3通过交替夹持以实现稳定准确送料,如图8送料装置3对棉料6夹持后,夹持装置2松开,继而送料装置3沿料长方向行走预设距离。如图9,随后夹持装置2对棉料6夹持,送料装置3松开并往后复位,再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以达到棉料行走了预设的料长长度。

参照图10,继而切刀511下降,并在往复移动的同时沿料宽方向移动,继而完成一段棉料的切割。当然后续的棉料6还可重复执行的步骤(不需要归零切割),继而能够高效且准确地进行棉料切割。

在本实施例中,料长方向垂直于料宽方向,料厚方向与料宽方向垂直,其可以理解为xyz的三轴方向,可其根据不同切割材料进行选择。且对于驱动装置的选择,除了采用常规的电机驱动外,可以采用液压或气动等常规的驱动方式。

由上述方案可见,棉质的棉料可沿料长方向被送料装置夹持且被输送,继而输送至夹持装置中夹持,且通过送料装置的往复多次移动,以及送料装置和夹持装置交替夹持和分离,可实现多次输送和精确尺寸定位,以及利用切刀位于固定夹持部处沿料宽方向切割移动,即可实现较长宽度的精确且稳定的切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