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0777发布日期:2021-02-09 21:3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套拆卸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丝螺套拆卸工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使用钢丝螺套的场合日益增多,多个行业安装数量非常大,因此需要更快的安装速度,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旋入工具,也难免有安装错位等意外出现。此时,必须先将螺套拆卸出来,才可以继续安装螺套。目前,使用的拆卸工具有两刃口和三刃口形式,但是拆卸效果都不理想,工具与螺套容易发生互相脱落,甚至还有拆卸失败等现象,严重时会造成基体报废,损失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丝螺套拆卸工具。
[0005]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丝螺套拆卸工具,钢丝螺套拆卸工具包括:工具轴、导向部、第一刃口、第二刃口和连接部;导向部与工具轴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刃口与工具轴的径向呈预定角度,且四个第一刃口设置在工具轴的外壁上;第二刃口与工具轴的径向呈预定角度,第二刃口的一边与第一刃口的一边呈预定角度,四个第二刃口同时设置在工具轴和导向部的外壁上,四个第二刃口的一边分别与四个第一刃口的一边相连接;连接部的横截面近似菱形,且连接部与工具轴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导向部、连接部和工具轴为一体式结构。
[0006]
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导向部与工具轴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对工具轴的限位和导向作用;其次,通过使第一刃口与工具轴的径向呈预定角度,且四个第一刃口设置在工具轴的外壁上,以增加第一刃口和第二刃口的切削力,使工具轴切入螺套更深,以将螺套卡的更紧,避免工具轴在退出与螺套脱离,从而实现将螺套成功拆卸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使第二刃口与工具轴的径向呈预定角度,第二刃口的一边与第一刃口的一边呈预定角度,四个第二刃口同时设置在工具轴和导向部的外壁上,四个第二刃口的一边分别与四个第一刃口的一边相连接,通过四刃口形式,增加了工具轴与螺套体之间的接触点,从而增大工具轴的切削力;同时,四点接触对螺套起到了更好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在拆卸过程中,螺套基本不产生变形,以减小螺套与基体间的摩擦,以使螺套更容易退出;再次,通过使连接部的横截面近似菱形,且连接部与工具轴的另一端相连接,以便于将套筒扳手等其他工具与工具轴连接,便于旋转工具轴,从而对工具轴灵活操作;通过使导向部、连接部和工具轴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产品整体的强度。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新颖巧妙,且操作方便,本产品通过在工具轴上铣出四刃口来代替普通的两刃口或三刃口形式,以增加了工具轴与螺套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增大工具轴的切削力;同时,四刃口形式增多了工具轴与螺套之间的支撑点,提升对螺套的支撑力,以减小螺套的变形量,从而减小螺套与基体间的摩擦力,便于将螺套拆卸;通过使第一刃口和第二刃口均与工具轴向呈预定角度,使螺套在拆卸时,
基本不变形,在整个过程中,螺套基本保持原有的圆周形状,从而减小与基体螺纹的摩擦;通过使第二刃口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刃口的一边呈预定角度,以增加工具轴旋转时法向分力(为有效退出力),并减小径向分力,从而使工具轴切入螺套型面更深,更容易,保证了工具轴与螺套互相不脱落,以实现螺套成功拆卸,而不损伤基体的技术效果,减小损失。
[0007]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刃口与工具轴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第二刃口与工具轴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
[0009]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一刃口与工具轴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且第二刃口与工具轴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以避免刃口与工具轴夹角过小,工具轴切削力不足,从而导致工具轴无法切入螺套的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刃口与工具轴夹角过大,使工具轴对螺套压力过大,导致螺套变形严重的问题产生,从而避免螺套与基体螺纹摩擦力过大,导致基体损伤的问题产生;从而实现在使用工具轴拆卸螺套时,螺套基本不变形,在整个拆卸过程中,螺套基本保持圆周形状,从而减小螺套与基体螺纹的摩擦,降低拆卸难度。
[00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二刃口的一边与第一刃口的一边所呈角度为45度。
[0011]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第二刃口的一边与第一刃口的一边所呈角度为45度,通过使第一刃口采用径向垂直面,第二刃口采用45度夹角面,以使工具轴旋转时法向分力(为有效退出力)达到最大,并使径向分力最小,进而使工具轴切入螺套更深,更容易,工具轴与螺套互相不脱落;而且,最大程度减小了螺套的变形量,从而达到成功拆卸螺套而不损伤基体螺纹的技术效果。
[001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防滑纹;防滑纹设置在工具轴的外壁上。
[0013]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防滑纹设置在工具轴的外壁上,以增大人手与工具轴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摩擦力,以实现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将螺套拆下,降低操作难度,提升产品的适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1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套筒扳手;套筒扳手套设在连接部的外侧。
[0015]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套筒扳手套设在连接部的外侧,以便于通过套筒扳手来操作工具轴,降低操作难度,更省力。
[001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倒角;倒角沿周向设置在工具轴另一端的外壁上。
[0017]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倒角沿周向设置在工具轴另一端的外壁上,以便于套筒扳手的装配;同时,去掉加工毛刺,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0018]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9]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0]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主视图;
[0021]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导向部的截面图;
[0022]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第一刃口和第二刃口的截面图;
[0023]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钢丝螺套拆卸工具的连接部的截面图;
[0024]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25]
10工具轴,12导向部,14第一刃口,16第二刃口,18连接部,20防滑纹,22倒角。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7]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
下面参照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钢丝螺套拆卸工具。
[0029]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丝螺套拆卸工具,钢丝螺套拆卸工具包括:工具轴10、导向部12、第一刃口14、第二刃口16和连接部18;导向部12与工具轴10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刃口14与工具轴10的径向呈预定角度,且四个第一刃口14设置在工具轴10的外壁上;第二刃口16与工具轴10的径向呈预定角度,第二刃口16的一边与第一刃口14的一边呈预定角度,四个第二刃口16同时设置在工具轴10和导向部12的外壁上,四个第二刃口16的一边分别与四个第一刃口14的一边相连接;连接部18的横截面近似菱形,且连接部18与工具轴10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导向部12、连接部18和工具轴10为一体式结构。
[0030]
在该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将导向部12与工具轴10的一端相连接,以实现对工具轴10的限位和导向作用;其次,通过使第一刃口14与工具轴10的径向呈预定角度,且四个第一刃口14设置在工具轴10的外壁上,以增加第一刃口14和第二刃口16的切削力,使工具轴10切入螺套更深,以将螺套卡的更紧,避免工具轴10在退出与螺套脱离,从而实现将螺套成功拆卸的技术效果;再次,通过使第二刃口16与工具轴10的径向呈预定角度,第二刃口16的一边与第一刃口14的一边呈预定角度,四个第二刃口16同时设置在工具轴10和导向部12的外壁上,四个第二刃口16的一边分别与四个第一刃口14的一边相连接,通过四刃口形式,增加了工具轴10与螺套体之间的接触点,从而增大工具轴10的切削力;同时,四点接触对螺套起到了更好的支撑作用,以确保在拆卸过程中,螺套基本不产生变形,以减小螺套与基体间的摩擦,以使螺套更容易退出;再次,通过使连接部18的横截面近似菱形,且连接部18与工具轴10的另一端相连接,以便于将套筒扳手等其他工具与工具轴10连接,便于旋转工具轴10,从而对工具轴10灵活操作;通过使导向部12、连接部18和工具轴10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产品整体的强度。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新颖巧妙,且操作方便,本产品通过在工具轴10上
铣出四刃口来代替普通的两刃口或三刃口形式,以增加了工具轴10与螺套之间的接触位置,从而增大工具轴10的切削力;同时,四刃口形式增多了工具轴10与螺套之间的支撑点,提升对螺套的支撑力,以减小螺套的变形量,从而减小螺套与基体间的摩擦力,便于将螺套拆卸;通过使第一刃口14和第二刃口16均与工具轴10向呈预定角度,使螺套在拆卸时,基本不变形,在整个过程中,螺套基本保持原有的圆周形状,从而减小与基体螺纹的摩擦;通过使第二刃口16的一边与所述第一刃口14的一边呈预定角度,以增加工具轴10旋转时法向分力(为有效退出力),并减小径向分力,从而使工具轴10切入螺套型面更深,更容易,保证了工具轴10与螺套互相不脱落,以实现螺套成功拆卸,而不损伤基体的技术效果,减小损失。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刃口14与工具轴10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第二刃口16与工具轴10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
[003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一刃口14与工具轴10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且第二刃口16与工具轴10径向所呈角度为8度,以避免刃口与工具轴10夹角过小,工具轴10切削力不足,从而导致工具轴10无法切入螺套的问题产生;同时,避免刃口与工具轴10夹角过大,使工具轴10对螺套压力过大,导致螺套变形严重的问题产生,从而避免螺套与基体螺纹摩擦力过大,导致基体损伤的问题产生;从而实现在使用工具轴10拆卸螺套时,螺套基本不变形,在整个拆卸过程中,螺套基本保持圆周形状,从而减小螺套与基体螺纹的摩擦,降低拆卸难度。
[0033]
具体的,图1中的a角为8度。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刃口16的一边与第一刃口14的一边所呈角度为45度。
[003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第二刃口16的一边与第一刃口14的一边所呈角度为45度,通过使第一刃口14采用径向垂直面,第二刃口16采用45度夹角面,以使工具轴10旋转时法向分力(为有效退出力)达到最大,并使径向分力最小,进而使工具轴10切入螺套更深,更容易,工具轴10与螺套互相不脱落;而且,最大程度减小了螺套的变形量,从而达到成功拆卸螺套而不损伤基体螺纹的技术效果。
[0036]
具体的,图3中的b角为45度。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防滑纹20;防滑纹20设置在工具轴10的外壁上。
[0038]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防滑纹20设置在工具轴10的外壁上,以增大人手与工具轴10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增大摩擦力,以实现在没有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将螺套拆下,降低操作难度,提升产品的适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套筒扳手;套筒扳手套设在连接部18的外侧。
[0040]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将套筒扳手套设在连接部18的外侧,以便于通过套筒扳手来操作工具轴10,降低操作难度,更省力。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钢丝螺套拆卸工具还包括:倒角22;倒角22沿周向设置在工具轴10另一端的外壁上。
[0042]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使倒角22沿周向设置在工具轴10另一端的外壁上,以便于套筒扳手的装配;同时,去掉加工毛刺,提升产品的安全性。
[004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