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和副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9688发布日期:2021-03-19 11:1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和副仪表板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和具有该锁止组件的副仪表板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作为人们出行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顾客对车辆驾驶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重视,为了缓解驾驶疲劳,汽车需要在副仪表板上设计肘枕。其中,肘枕需要关闭开启功能,现有技术中的锁舌的运动轨迹为直线,锁机构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其他部件的安装,且安装所需部件较多,成本高,存在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锁舌及扣手均为转动安装,扣手与锁舌运动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包括:扣手,所述扣手适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底板且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弹性预紧;锁舌,所述锁舌适于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下盖板,所述锁舌具有锁止部,所述锁舌绕所述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以使所述锁止部将肘枕锁止,且限制所述扣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锁止组件构造为在所述扣手受到驱动力时所述扣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且推动所述锁舌绕所述第二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以使所述锁止部将所述肘枕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平行间隔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枢转轴,所述扣手适于通过所述第一枢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肘枕底板,且所述第一枢转轴上设有将所述扣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弹性预紧的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一枢转轴,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扣手和所述肘枕底板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扣手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手部和第一抵压部,所述第一抵压部用于与所述锁舌抵压配合,所述扣手的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与所述第一枢转轴配合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枢转轴,所述锁舌适于通过所述第二枢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肘枕下盖板,且在所述第二枢转轴背离所述扣手的一侧设有将所述锁舌绕所述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的预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锁舌朝向所述扣手的一侧设有凸出的第二抵压部,所述第二抵压部用于抵压于所述扣手以限制所述扣手绕所述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锁舌背离所述扣手的一侧与所述预紧件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预紧件为安装于所述肘枕下盖板的钢丝,所述锁舌背离所述扣手的一侧设有抵压槽,所述钢丝抵压至所述抵压槽内以使所述锁舌绕所述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

进一步地,还包括:吸音件,所述吸音件位于所述第一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线之间,且所述吸音件用于弹性抵压于所述扣手与所述锁舌配合的位置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述的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具有以下优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可实现肘枕的锁止和解锁,便于肘枕关闭或开启,且扣手和锁舌均为转动安装,扣手和锁舌在锁止和解锁过程中运动行程较短,占用的空间较小,安装方便,不会干涉其他车内部件的安装,且扣手和锁舌不需通过设置多组螺钉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副仪表板总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包括:肘枕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所述的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所述锁止部用于将所述肘枕选择性地锁止。

所述副仪表板总成与上述的锁止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组件及肘枕底板、肘枕下盖板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组件的扣手安装于肘枕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组件的锁舌安装于肘枕下盖板以及所述扣手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锁止组件的扣手与锁舌的运动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锁止组件100,

扣手1,握手部11,第一抵压部12,第一枢转轴13,弹性件14,

锁舌2,抵压槽21,第二抵压部22,第二枢转轴23,预紧件24,锁止部25,吸音件3,

肘枕底板101,肘枕下盖板10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锁舌2及扣手1均为转动安装,扣手1与锁舌2运动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且成本较低。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包括:扣手1和锁舌2。

其中,如图2所示,扣手1适于绕第一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底板101,即扣手1可相对于肘枕底板101转动,且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弹性预紧。需要说明的是,肘枕底板101设有限位结构,在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至抵压于限位结构时处于极限位置,避免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过度转动。

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在扣手1不受外部驱动力时,扣手1在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下保持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的趋势,即第一轴线为扣手1的转动轴线,以使扣手1保持在扣手1初始状态。且在扣手1受外部作用力时可从扣手1初始状态切换至扣手1运动状态,使得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指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如图1中所示,第一方向为绕第一轴线的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为绕第一轴线的顺时针方向。

如图2所示,锁舌2适于绕第二轴线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下盖板102,即锁舌2可相对于肘枕下盖板102转动,锁舌2具有锁止部25,如图1所示,锁止部25位于锁舌2的下端,且凸出于锁舌2的下端壁面,锁止部25用于与肘枕底部的锁扣锁止,以使肘枕锁止固定。

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以使锁止部25将肘枕锁止,且限制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锁舌2在弹性预紧力的作用于下保持在锁舌2初始位置,此时锁止部25将肘枕锁止固定,且锁舌2的至少部分位于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的运动轨迹上,这样,在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抵压锁舌2。

如图5所示,锁止组件100构造为在扣手1受到驱动力时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且推动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以使锁止部25将肘枕解锁。如图5所示,用户在需要将肘枕开启时,驱动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顺时针方向转动,且在转动过程中,扣手1抵压锁舌2,且带动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此时锁止部25随着锁舌2的转动发生了一定的位移,且锁止部25与肘枕底部的锁扣脱离,由此,可实现肘枕的解锁。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可实现肘枕的锁止和解锁,便于肘枕关闭或开启,且扣手1和锁舌2均为转动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直线式的扣手1、锁舌2配合结构,本申请的锁止组件100在锁止和解锁过程中运动行程较短,占用的空间较小,安装方便,不会干涉其他车内部件的安装,且扣手1和锁舌2不需通过设置多组螺钉进行固定,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间隔开,也就是说,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以使扣手1在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时,扣手1能够准确、可靠地带动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提高锁止组件100解锁过程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还包括:第一枢转轴13,扣手1适于通过第一枢转轴13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底板101,如图3所示,肘枕底板101上设有安装孔,且在安装孔的两侧设有安装座,两侧的安装座正对设置,第一枢转轴13贯穿扣手1,第一枢转轴1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安装孔两侧的安装座,且扣手1伸至安装孔内,且可在安装孔内转动。

第一枢转轴13上设有将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弹性预紧的弹性件14,弹性件14弹性抵压于扣手1,以对扣手1起到抵压作用,从而使得扣手1在不受外部驱动力时常保持在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在锁舌2完成解锁后,用户撤去对扣手1的驱动力,扣手1可在弹性件1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初始位置,且锁舌2将肘枕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件14为扭簧,且弹性件14套设于第一枢转轴13。弹性件14的两端分别与扣手1和肘枕底板101相连,如弹性件14的第一端与肘枕底板101固定连接,弹性件14的第二端弹性抵压于扣手1以使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弹性预紧,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扣手1的两端分别设有握手部11和第一抵压部12,其中,握手部11由于驾驶员握持,驾驶员可通过握持握手部11驱动锁舌2绕第一轴线转动,以主动驱动锁舌2将肘枕解锁。

如图1所示,第一抵压部12用于与锁舌2抵压配合,扣手1的靠近中部位置处设有与第一枢转轴13配合的安装孔。如图1所示,第一枢转轴13贯穿安装孔以与扣手1可转动地配合,且握手部11和第一抵压部12分别位于第一枢转轴13的两侧,驾驶员可驱动握手部11向上转动,且第一抵压部12向下转动以抵压锁舌2且驱动锁舌2逆时针转动,以使锁舌2的锁止部25与肘枕的锁扣解锁,结构简单,利于实现解锁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还包括:第二枢转轴23,锁舌2适于通过第二枢转轴23可转动地安装于肘枕下盖板102。其中,肘枕下盖板102设有沿上下方向贯通的避让孔,且在避让孔的两侧设有支撑座,两侧的支撑座正对设置,第二枢转轴23贯穿锁舌2,第二枢转轴23的两端分别支撑于避让孔两侧的支撑座,以使锁舌2可在避让孔内转动。

且在第二枢转轴23背离扣手1的一侧设有将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的预紧件24。如图1所示,预紧件24弹性抵压于锁舌2的上端,以对锁舌2起到抵压作用,从而使得扣手1绕第二枢转轴23朝逆时针方向转动以将锁止部25与肘枕的锁扣锁止。也就是说,在用户撤去对扣手1的驱动力,预紧件24可驱动扣手1逆时针转动以使锁止部25与肘枕的锁扣自动锁止。

如图1所示,锁舌2朝向扣手1的一侧设有凸出的第二抵压部22,第二抵压部22用于抵压于扣手1以限制扣手1绕第一轴线朝第二方向转动,如图1所示,第一抵压部12的下表面与第二抵压部22的上表面相抵,这样,在锁舌2可通过第二抵压部22抵压第一抵压部12以限制扣手1转动,且扣手1可通过第一抵压部12抵压第二抵压部22以驱动锁舌2转动实现肘枕的解锁。

锁舌2背离扣手1的一侧与预紧件24相抵,如图1所示,预紧件24为安装于肘枕下盖板102的钢丝,锁舌2背离扣手1的一侧的上端设有抵压槽21,钢丝抵压至抵压槽21内以使锁舌2绕第二轴线朝第二方向弹性预紧,由此,可使得钢丝抵压锁舌2且锁止部25朝向与肘枕的锁扣锁止的方向预紧,从而保持肘枕锁止的状态。其中,在肘枕开启完成后,驾驶员撤去对扣手1的驱动力,钢丝可使得锁舌2自动恢复至与肘枕的锁扣锁止的位置,使用方便,且钢丝伸至抵压槽21内不易与锁舌2相对运动,保证钢丝对锁舌2弹性预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还包括:吸音件3,其中,吸音件3位于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之间,且吸音件3用于弹性抵压于扣手1与锁舌2配合的位置处。如图1所示,吸音件3位于第一抵压部12的上方,且在驾驶员撤去对扣手1的驱动力后,扣手1在弹性件14的作用力下绕第一轴线朝第一方向转动,这样,在转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抵压部12与吸音件3相抵,以使吸音件3可有效地缓冲扣手1的转动力,避免第一抵压部12直接冲击安装孔的内壁,减小噪声。

由此,通过本申请的锁舌2和扣手1配合,利用杠杆原理,可实现肘枕的开启和关闭,且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式的配合形式,此配合能够有效地缩短锁舌2的运动行程,节约安装空间,减小产品成本。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副仪表板总成。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副仪表板总成,设置有肘枕和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肘枕扣手的锁止组件100,锁止部25用于将肘枕选择性地锁止,且通过锁止组件100对肘枕解锁和锁止,占用的布置空间较小,安装成本低,且便于车内的其他部件的布置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