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桶清理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9327发布日期:2021-02-20 16:2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桶清理钳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垃圾桶清理钳。


背景技术:

[0002]
垃圾可分为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其它垃圾,垃圾中还有很多的细菌,特别是湿垃圾和有害垃圾。垃圾桶是用于盛放垃圾的装置,目前在垃圾桶装满时是通过操作人员的手与垃圾桶接触进行提取倾倒,如果手上有伤口,伤口与垃圾中的细菌接触很容易被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垃圾桶清理钳,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0004]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桶清理钳,包括主杆、与主杆一端连接的两个第一钳头、与主杆连接的连接轴、两根连接杆、对应两根连接杆设置的两个第二钳头,两根连接杆均套设在连接轴上,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钳头,两个第二钳头组成第二钳口,两个第一钳头组成第一钳口,第一钳口的位置与第二钳口的位置对应。
[0005]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的另一端连接手柄,手柄倾斜向下设置。
[0006]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柄与主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第一钳头关于主杆对称设置。
[0008]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主杆上设有助力握把,所述助力握把避开连接轴和连接杆设置。
[0009]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连接杆上分别设有一个钳头握把。
[0010]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两根所述连接杆穿过辅助连接块,辅助连接块设置在连接轴的顶部。
[00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垃圾桶清理钳的优点为:
[0012]
1)结构简单合理,功能实用,通过本实用新型中叙述的垃圾桶清理钳能够有效的避免操作人员的手与垃圾桶直接接触,有效的降低了操作人员被细菌感染的风险,提高安全性;
[0013]
2)在主杆上设置助力握把,便于节省固定好垃圾桶后将垃圾桶提起所需的力,进一步的增强实用性;
[0014]
3)设置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能够便于更好的固定垃圾桶,使得垃圾桶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可靠,避免垃圾桶固定不紧导致的垃圾桶在运输途中掉落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垃圾桶清理钳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垃圾桶清理钳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垃圾桶清理钳,包括手柄171、主杆172、第一钳头173、助力握把174、连接轴175、辅助连接块176、钳头握把177、连接杆178以及第二钳头179,
[0018]
主杆172的一端连接手柄171,手柄171倾斜向下设置,且手柄171与主杆17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手柄171与主杆172的连接处为第一连接点,
[0019]
主杆172的另一端连接两个第一钳头173,两个第一钳头173关于主杆172对称设置,两个第一钳头173组成第一钳口,
[0020]
主杆17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轴175,连接轴175与主杆172的连接处为第二连接点,连接轴175上套设有两根连接杆178,两根连接杆178可以以连接轴175为中心旋转,连接轴175的顶部设有辅助连接块176,连接杆178穿过辅助连接块176,通过辅助连接块176对连接杆178的旋转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两根连接杆178之间张开过大或发生交叠,使得垃圾桶清理钳工作起来更加的顺畅,每根连接杆178上靠近手柄171的一端设置有一个钳头握把177,通过钳头握把177控制连接杆178的旋转,每根连接杆178的另一端设置有一个第二钳头179,连个第二钳头179组成第二钳口,第二钳口的位置和第一钳口的位置对应,保证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能够同时作用于同一个垃圾桶上,
[0021]
主杆172的上表面设置助力握把174,助力握把174与主杆172的连接处设置在第一连接点于第二连接点之间,助力握把174设置在两个钳头握把177之间,助力握把174不影响钳头握把177的工作。
[0022]
本实施例中叙述的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的形状可以根据垃圾桶的形状进行设置。
[0023]
本实施例中叙述的垃圾桶清理钳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用一只手把持住手柄171,将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对准需要进行清理的垃圾桶,推进,使得垃圾桶嵌到第一钳口和第二钳口中,然后利用另一只手操作两个钳头握把177,使得两个第二钳头179相向运行,起到夹紧垃圾桶的作用,保持夹紧状态,将垃圾桶拖出,然后继续保持夹紧状态,把持手柄171的手松开,利用松开的手抓住助力握把174,向上提起,然后尽可以将垃圾桶运输到倾倒点进行清理(运输过程中如果垃圾桶上下垂直统一或上窄下宽就需要保持第二钳头179夹紧垃圾桶的状态,如果垃圾桶是上宽下窄就可以松开把持住两个钳头握把的手)。
[0024]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相似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