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操作电钻钻孔机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7989发布日期:2021-02-09 15:2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操作电钻钻孔机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工具,特别涉及一种便携操作电钻钻孔机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二次结构圈梁、过梁、墙拉筋的钢筋均采用后植筋锚固的方式施工,由于部分公共工程设计楼层层高较高,且地面高低不平,按常规施工需要搭设架子或梯子,操作非常不便,至少需要两人配合作业,施工强度大,效率低,高处作业本身安全性差,且需要施工人员抬头作业,施工过程产生的粉尘对施工人员的呼吸及眼睛具有很大危害。
[0003]
对现有的高空钻孔装置调研发现存在如下问题:首先,结构较复杂,不便于拆卸及组装,在工地转运时携带搬运极为不便。再者,就是没有对电钻电缆的规整,建筑行业对作业现场环境负责,电缆线若不及时规整易造成磨损漏电,这给带电作业的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一种便携式打眼机架,以解决建筑施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携操作电钻钻孔机架,将电钻安装到该机架上,能够在下面进行高空钻孔作业,操作简单,施工方便,钻孔准确性高,效率高,安装拆卸方便,便于携带,电缆规整,不易磨损,施工安全可靠。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便携操作电钻钻孔机架,其特征在于:包括l形支腿、手柄杆、升降杆和电源控制盒;所述l形支腿在其底部设有支撑座,l形支腿竖臂中间位置与手柄杆中间位置铰接相连;所述手柄杆前端与升降杆底端铰接相连;所述升降杆中部设有长度足够升降杆达到需要的升降高度的细长孔;所述升降杆中部细长孔位置与l形支腿横臂前端通过固定在l形支腿横臂前端并限位在细长孔内的第三光杆螺栓组件相连;所述升降杆侧面和手柄杆侧面设有线束挂钩;所述升降杆顶端设有电钻支撑结构,使用时将电钻固定在电钻支撑结构8上;所述电源控制盒安装在手柄杆尾部;电源控制盒与电钻之间的连接电缆限位在升降杆侧面和手柄杆侧面设有线束挂钩内,以达到电缆的规整。
[000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柄杆的中间和前端都设有通孔;所述l形支腿的竖臂中间和横臂前端都设有通孔;l形支腿竖臂中间通孔位置与手柄杆中间通孔位置通过第一光杆螺栓组件铰接相连;手柄杆前端的通孔位置与升降杆底端通过第二光杆螺栓组件铰接相连。采用光杆螺栓组件进行连接的优点是既能将两个杆件通关光杆区域快速实现铰接相连又能通过螺纹区域起到固定作用,安装拆卸方便快速,便于携带。
[0007]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各光杆螺栓组件的光杆螺栓由一段光杆和一段螺纹组成。
[0008]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座为可升降高低的底座。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可现场操作安装,安装拆卸方便,便
于携带。将电钻安装到该机架上,能够在下面进行高空钻孔作业,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安全性高,钻孔准确性高,效率高。将电钻的电缆梳理到升降杆侧面的线束挂钩内和手柄杆侧面的线束挂钩内,实现对电钻电缆的规整,避免了电缆与其它物体磨损破坏,避免了因电缆漏电而对操作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了作业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将电钻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上后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电源控制盒;2、l形支腿;3、支撑座;4、手柄杆;5、手柄杆线束挂钩;6、升降杆线束挂钩;7、升降杆;8、电钻支撑结构;9、第一光杆螺栓组件;10、第二光杆螺栓组件;11、第三光杆螺栓组件;12、电钻。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1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l形支腿2、手柄杆4、升降杆7和电源控制盒1。l形支腿2在其底部设有支撑座3,l形支腿2的竖臂中间和横臂前端都设有通孔。l形支腿2竖臂中间的通孔位置与手柄杆4中间的通孔位置通过第一光杆螺栓组件9铰接相连。手柄杆4的中间和前端都设有通孔,手柄杆4侧面设有手柄杆线束挂钩5。手柄杆4前端的通孔位置与升降杆7底端通过第二光杆螺栓组件10铰接相连。升降杆7中部设有长度足够升降杆达到需要的升降高度的细长孔,升降杆7侧面设有升降杆线束挂钩6。升降杆7中部细长孔位置与l形支腿2横臂前端通孔位置通过固定在l形支腿2横臂前端并限位在细长孔内的第三光杆螺栓组11相连。升降杆7顶端设有电钻支撑结构8,电源控制盒1安装在手柄杆尾部。使用时只需将电钻12固定在升降杆7顶端并坐落在电钻支撑结构8上。电源控制盒1与电钻12之间的连接电缆限位在升降杆侧面和手柄杆侧面设有线束挂钩内。
[0015]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实现的一个说明,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构思下,未经实质变换的技术方案仍然在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