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67873发布日期:2021-04-21 04: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拆卸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丝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加工生产中,部分产品需要拆卸螺丝,为了降低人工成本,提升拆卸效率,现有技术中研发了自动拆螺丝装置。传统螺丝拆解过程中,在拆解至螺丝剩余牙数1

2牙左右时可能产生挂牙现象,螺丝刀无着力处施力将螺丝完全退出牙孔。传统采用磁吸或吸气在大牙径螺丝使用时应挂牙的原因效果不佳。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0400922.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拆螺丝装置,其采用机械手的方式控制方向,并采用磁吸的方式吸住螺丝。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拆卸螺丝,稳固夹紧螺丝的螺丝拆卸装置。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丝拆卸装置,包括安装板,滑轨,支撑板,第一气缸,卸螺丝模组和夹持模组,所述滑轨设置在安装板上,支撑板与滑轨连接,所述第一气缸设置在安装板上,第一气缸与支撑板连接,所述卸螺丝模组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夹持模组设置在安装板上,夹持模组包括第二气缸和夹臂,夹臂设置在第二气缸两端,夹臂能够分离或靠拢。
5.以下为本实用新型的附属技术方案。
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臂设有弧形槽,两个夹臂的弧形槽相对设置。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螺丝模组包括螺丝刀杆,弧形槽设置在螺丝刀杆两侧。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板设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设置在支撑板下方。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螺丝模组包括弹簧,弹簧套设在螺丝刀杆上。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卸螺丝模组包括电机,电机与螺丝刀杆连接,电机设置在支撑板上。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轨上设有滑块,所述支撑板与滑块连接。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滑轨竖直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能够通过夹持模组提供夹紧并上提,使得螺丝刀能够得到施力点,使螺丝能够完全退出牙孔,提升了拆卸螺丝的良率。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主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侧视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18.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包括安装板1,滑轨2,支撑板3,第一气缸4,卸螺丝模组5和夹持模组6,所述滑轨2设置在安装板1上,支撑板3与滑轨2连接。所述第一气缸4设置在安装板1上,第一气缸4与支撑板3连接,所述卸螺丝模组5设置在支撑板3上,所述夹持模组6设置在安装板1上。夹持模组6包括第二气缸61和夹臂62,夹臂62设置在第二气缸61两端,夹臂62能够分离或靠拢。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气缸4,通过第一气缸4的伸缩杆与支撑板3连接,能够使支撑板移动。通过设置滑轨2,能够使支撑板3滑动更平稳。通过设置卸螺丝模组5,能够将螺丝从工件上拆卸下来,并通过夹持模组6夹住螺丝,在螺丝拆卸至剩余1

2牙左右时,通过夹持模组6将螺丝夹紧并上提,上提力会使螺丝牙与牙孔产生阻抗,螺丝刀得到施力点继续将螺丝完全退出牙孔。夹紧螺丝时,通过第二气缸61驱动两端的夹臂62夹紧螺丝,释放螺丝时,夹臂62分离。
21.本实施例中,所述夹臂62设有弧形槽621,两个夹臂的弧形槽621相对设置,从而在夹紧螺丝时,可通过两个弧形槽621从两侧夹住螺丝。
22.本实施例中,所述卸螺丝模组5包括螺丝刀杆51,弧形槽621设置在螺丝刀杆51两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螺丝导杆51头部卸下的螺丝能够被弧形槽621夹紧。
23.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1设有限位装置7,限位装置7设置在支撑板3下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3下行时,碰到限位装置7时可停止下行,从而控制螺丝刀杆51的位移。
24.本实施例中,所述卸螺丝模组5包括弹簧52,弹簧52套设在螺丝刀杆51上,从而当螺丝刀杆51与螺丝接触时能提供缓冲作用。
25.本实施例中,所述卸螺丝模组5包括电机53,电机53与螺丝刀杆51连接,电机53设置在支撑板3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电机53能够驱动螺丝刀杆51,从而使螺丝刀杆51转动拧松螺丝。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2上设有滑块21,所述支撑板3与滑块21连接,从而使支撑板3能够通过滑块21在滑轨2上滑动。
27.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21竖直设置,从而使螺丝刀杆51能够升降。
28.本实施例的一种螺丝拆卸装置能够通过夹持模组提供夹紧并上提,使得螺丝刀能够得到施力点,使螺丝能够完全退出牙孔,提升了拆卸螺丝的良率。
29.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