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刀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94048发布日期:2021-03-23 11:30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刀模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制鞋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刀模。



背景技术:

制鞋开始前需将原来一大张的材料,比如布料或皮革,根据刀模的形状,在裁断机上将整张原料裁成若干块部件,然后才能做鞋。裁断机是借助于机器运动的作用力加压于刀模,对非金属材料进行冲型加工的机器。

目前的加工工艺中,原料表面会绘制出需要裁减的形状,为提高销售吸引力,还会在内部印刷图案。刀模与所需裁减的形状一致,且下端刀口厚度渐小。刀模对其进行裁切时,需要将刀模与原料表面的图案对齐,油压缸等驱动件将刀模下压,刀模将原料裁成特定形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冲裁前,需要观察刀模与原料图案是否完全对齐,但是一般观察皆非从上往下看,因此观察和摆放刀模的位置有差异,导致位置摆放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定位的准确性,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模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模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模具,包括刀模本体,所述刀模本体包括用以切割的施力部和用以相对原料定位施力部的定位部,所述施力部与原料图案外轮廓一致,且施力部由上端至下端厚度渐小,所述定位部固定连接于施力部外壁,且与原料图案的中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现有的原料图案上会标出中轴线。冲裁前,将原料图案置于施力部下端,从定位部一侧看,保证定位部与原料图案的中轴线重合,再微调刀模本体的位置,使得施力部与图案外轮廓完全重合。设置定位部后,由于定位部完全外露在施力部外,对齐位置时,沿着定位部长度方向看就可以大致对准位置,仅需微调即可进行裁切工序,定位部可以达到辅助定位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由连接施力部一端至远离施力部一端高度和厚度皆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此,定位部远离施力部一端形成尖端,尖端相对于一般形状的定位件而言,定位部设有尖端一端的宽度小于中轴线的宽度,可以较为准确且快速地对齐中轴线,提高了对齐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部与施力部下端面之间形成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等于原料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刀模对齐原料图案的过程中,定位部与原料表面之间较大的避让间隙会增大对齐的误差,由于观察时很少竖直向下看,倾斜的视线观察到的定位部投影在原料表面的位置也会有所差异。当避让间隙过大时,会形成视觉误差,导致对齐的准确率降低。

优选的,所述施力部内设有用以二次定位的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两端固定连接于施力部内壁,且与原料图案的中轴线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杆位于施力部的内侧,定位杆与原料图案的中轴线重合,又由于定位杆壁定位部长得多,因此定位杆定位的准确性更大。其次,定位杆位于施力部内,可以起到加固的作用,减少施力部的变形。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厚度小于施力部上端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时,需要定位杆与图案的中轴线重合,当定位杆厚度较大时,由于其厚度远远大于中轴线的宽度,两者对其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此,定位杆的厚度至少小于施力部上端的厚度,便于观察和对齐中轴线。

优选的,所述施力部内还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施力部内壁的两侧,所述定位杆沿加强筋厚度方向穿过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力部内另设加强筋,具有提高强度的效果。定位杆沿加强筋厚度方向穿过加强筋,因此定位杆和加强筋的加固方向不一致,施力部内部形成十字加固,结构强度更高,在挤压下也不易变形。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中部固定连接于施力部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力部受到挤压力时,加强筋由于挤压力,其中部有弯曲的趋势。但是加强筋中部固定连接于施力部中部,因此加强筋中部形成支撑关系,不易变形,加强筋的效果进一步提升。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外壁均匀喷涂有防滑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过程中,刀模本体与驱动件相连。拆卸下来后,由于施力部下端很薄,容易割伤皮肤,一般操作者手持加强筋位置拿取。设置防滑层后,增大手指与加强筋之间的摩擦,具有较好的防滑效果,提高了安全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对齐位置时,沿着定位部长度方向看就可以大致对准位置,仅需微调即可进行裁切工序,可以达到辅助定位的效果。

2.定位部设有尖端一端的宽度小于中轴线的宽度,可以较为准确且快速地对齐中轴线,提高了对齐的效率。

3.定位杆定位可以提高准确性。其次,定位杆还可以起到加固施力部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定位杆与施力部连接位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定位部和施力部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刀模本体;11、施力部;12、定位部;20、定位杆;30、加强筋;31、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刀模。参照图1,包括刀模本体10,刀模本体10包括用以切割的施力部11、用以相对原料定位施力部11的定位部12以及安装在施力部11内同样用以定位的定位杆20。施力部11与原料图案外轮廓一致,且施力部11由上端至下端厚度渐小。定位部12焊接在施力部11外壁,且定位部12和定位杆20与图案的中轴线重合。

冲裁前,移动原料至施力部11下端,观察定位部12和定位杆20,使其二者与图案上的中轴线对齐。施力部11与原料图案的外轮廓竖直方向重合,因此,定位部12和定位杆20可以达到快速定位的效果。驱动件带动刀模本体10下降,刀模本体10将原料沿施力部11外轮廓冲裁下来。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定位部12为楔形块,其大端连接施力部11,小端向外延伸,定位部12由连接施力部11一端至远离施力部11一端高度和厚度皆逐渐减小。定位部12的下端面与施力部11的下端面形成避让间隙,避让间隙的高度等于原料厚度。定位杆20两端皆固定连接于施力部11内壁,且定位杆20的厚度小于施力部11的厚度。

施力部11内还设有加强筋30,加强筋30两端皆通过焊接连接施力部11内壁,且加强筋30外壁设有防滑层31,防滑层31通过喷涂的方式附着在加强筋30外。定位杆20垂直穿过加强筋30,加强筋30中部抵住施力部11内壁,且两者通过焊接连接。

对齐刀模和原料外轮廓的过程中,定位部12与和定位杆20与原料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较小,视觉误差减小,定位相对较为准确。定位杆20和加强筋30的加固方向不一致,施力部11内部形成十字加固,加强筋30中部还连接施力部11内壁,因此结构强度更高,在挤压下也不易变形。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冲裁鞋面的刀模的实施原理为:冲裁前,定位部12和定位杆20与图案上的中轴线对齐,施力部11与图案外轮廓重合,大致定位形成。冲裁时,驱动件带动刀模本体10下降,刀模本体10将原料沿施力部11外轮廓冲裁下来。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