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门结构及尾箱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4943发布日期:2021-07-09 13:5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柜门结构及尾箱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保险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柜门结构及尾箱柜。


背景技术:

2.因为现在银行现金流量减小,原有的武装押运模式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依靠尾箱柜来对银行的营业尾款等重要物品在银行网点进行过夜保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3.目前行业内对于尾箱柜的安全性开发,大多都是基于面部识别、指纹识别等信息安全的角度进行,现有的柜门还只是采用普通的单侧锁柱的柜门结构,设计者往往忽视了尾箱柜门自身的机械安全性能,不法分子很容易采用机械破坏的方式打开尾箱柜的柜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门结构,旨在解决或者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现有的尾箱柜因采用只具有单侧锁柱的柜门结构而导致安全性能低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柜门结构,包括柜门以及锁合装置,所述锁合装置包括:
6.移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柜门上;
7.把手组件,安装设置于所述柜门上,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平移;
8.侧锁杆,固设于所述移动件上;
9.侧锁柱,固设于所述侧锁杆上;
10.上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柜门上;
11.上锁柱,固设于所述上锁杆上;
12.下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柜门上;
13.下锁柱,固设于所述下锁杆上;
14.转动盘,转动设置于所述柜门上;
15.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移动件上的第一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的第二结构,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所述移动件驱动所述转动盘转动;
16.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的第三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上锁杆上的第四结构,所述第三结构与所述第四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所述转动盘驱动所述上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以及
17.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盘上的第五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锁杆上的第六结构,所述第五结构与所述第六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所述转动盘驱动所述下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
18.第一锁具,安装于所述柜门上,具有可伸缩的第一锁舌,所述第一锁舌用于阻挡所述移动件的移动,以实现所述柜门锁定于尾箱柜柜体上;以及
19.第二锁具,安装于所述柜门上,具有可伸缩的第二锁舌,所述第二锁舌用于阻挡所
述移动件的移动,以实现所述柜门锁定于尾箱柜柜体上;
20.其中,所述移动件平动时,所述侧锁杆、所述上锁杆和所述下锁杆同时滑动,以实现所述侧锁柱、所述上锁柱和所述下锁柱的同时伸出或缩回。
21.进一步地,所述把手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柜门上的转动把手、与所述转动把手相连的连接件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件上的第七结构,所述移动件上设有第八结构,所述第七结构与所述第八结构滑动配合以使所述连接件驱动所述移动件平移。
22.进一步地,所述柜门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柜门内侧的矩形框,所述矩形框围合形成储物区域,所述移动件、所述侧锁杆、所述侧锁柱、所述上锁杆、所述上锁柱、所述下锁杆、所述下锁柱以及所述转动盘均位于所述储物区域内,所述矩形框上还设有若干分别供所述侧锁柱、所述上锁柱以及所述下锁柱穿过的过孔。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具为动态密码锁结构。
2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具为机械锁结构。
25.进一步地,所述移动件包括第一板体。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舌用于与所述第一板体的端面抵接,所述移动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板体上的止挡件,所述第二锁舌用于与所述止挡件抵接。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板体的两侧设有加强翻边,所述转动盘、所述上锁杆以及所述下锁杆均位于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柜门的一侧。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结构为第一柱体结构,第一结构为与所述第一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一长条孔结构;所述第三结构为第二柱体结构,第四结构为与所述第二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二长条孔结构;所述第五结构为第三柱体结构,第六结构为与所述第三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三长条孔结构。
2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箱柜,包括如上述的柜门结构。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移动件、固设有侧锁柱的侧锁杆、固设有上锁柱的上锁杆、固设有下锁柱的下锁杆、转动盘、用于使移动件驱动转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上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下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分别锁定移动件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使用户在解锁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后,通过驱动移动件的移动就实现柜门在上、下和侧三个方向上与尾箱柜柜体的锁合和解锁,操作简便,安全性能更佳。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示意图之一;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示意图之二;
33.图3为图2去除封板后的示意图;
34.图4为图3去除矩形框后的示意图;
35.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图;
36.图6为图4去除移动件后的示意图;
37.图7为图1中把手组件的示意图;
38.图8为图3中第一板体的示意图。
39.图中:100、柜门;200、移动件;210、第一板体;211、第八结构;212、第一结构;213、
加强翻边;220、止挡件;300、把手组件;310、转动把手;320、连接件;330、第七结构;400、侧锁杆;500、侧锁柱;600、上锁杆;610、第四结构;700、上锁柱;800、下锁杆;810、第六结构;900、下锁柱;1000、转动盘;1010、第三结构;1020、第五结构;1030、第二结构;1100、第一锁具;1200、第二锁具;1300、矩形框;1400、封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长度”、“宽度”、“高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请参见图1至图8,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所述的柜门结构,应用在尾箱柜中,用于封闭尾箱柜,包括柜门100以及锁合装置。其中柜门100用于铰接在尾箱柜上。
45.锁合装置包括移动件200、把手组件300、侧锁杆400、侧锁柱500、上锁杆600、上锁柱700、下锁杆800、下锁柱900、转动盘1000、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三驱动组件、第一锁具1100以及第二锁具1200。转动盘1000转动设置于柜门100上。
46.移动件200滑动设置于柜门100上,其能够在把手组件300的驱动下在柜门100上平移滑动。把手组件300安装设置于柜门100上,用户通过操作把手组件300实现驱动移动件200的平移。
47.侧锁杆400固设于移动件200上,用于承载侧锁柱500,侧锁杆400由移动件200带动,跟随着移动件200平动。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侧锁杆400未必一定是与移动件200是两个独立的部件,侧锁杆400也可能只是设置在移动件200上的一部分结构。侧锁柱500固设于侧锁杆400上,侧锁柱500用于插接在尾箱柜上设置的侧插洞内,以实现柜门100与尾箱柜的锁合。
48.上锁杆600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柜门100上,用于承载上锁柱700;上锁柱700固设于上锁杆600上,上锁柱700用于插接在尾箱柜上设置的上插洞内,以实现柜门100与尾箱
柜的锁合。下锁杆800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于柜门100上,用于承载下锁柱900;下锁柱900固设于下锁杆800上,下锁柱900用于插接在尾箱柜上设置的下插洞内,以实现柜门100与尾箱柜的锁合。
49.通过设置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可以实现柜门100在上、下和非铰接一侧三个方向上与尾箱柜(柜体)的锁合,加强了柜门100与尾箱柜(柜体)的封闭锁合的安全性能。
50.第一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移动件200上的第一结构212以及设置于转动盘1000上的第二结构1030,第一结构212与第二结构1030是滑动配合的,通过第一结构212与第二结构1030的滑动配合使移动件200驱动转动盘1000转动,也就是说,第一结构212与第二结构1030可以将移动件200的平动转化为驱动转动盘1000转动的作用力。
51.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转动盘1000上的第三结构1010以及设置于上锁杆600上的第四结构610,第三结构1010与第四结构610是滑动配合的,通过第三结构1010与第四结构610的滑动配合使转动盘1000驱动上锁杆600能够沿竖直方向滑动,也就是说第三结构1010与第四结构610可以将转动盘1000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上锁杆600沿竖直方向滑动的作用力。
52.第三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转动盘1000上的第五结构1020以及设置于下锁杆800上的第六结构810,第五结构1020与第六结构810是滑动配合的,通过第五结构1020与第六结构810的滑动配合使转动盘1000驱动下锁杆800沿竖直方向滑动,也就是说第五结构1020与第六结构810可以将转动盘1000的转动转化为驱动下锁杆800沿竖直方向滑动的作用力。
53.所述移动件平动时,所述侧锁杆、所述上锁杆和所述下锁杆同时滑动,以实现所述侧锁柱、所述上锁柱和所述下锁柱的同时伸出或缩回。
54.第一锁具1100安装于柜门100上,具有可伸缩的第一锁舌,第一锁舌在伸出时用于抵接阻挡处于极限位置处的移动件200(在该极限位置时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处于锁合柜门100的伸出状态,柜门100锁定在尾箱柜柜体上)的移动。第二锁具1200安装于柜门100上,具有可伸缩的第二锁舌,第二锁舌在伸出时用于抵接阻挡处于极限位置处的移动件200(在该极限位置时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处于锁合柜门100的伸出状态,柜门100锁定在尾箱柜柜体上)的移动。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就是两个独立工作的锁具,相当于“双保险”,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是在同一方向上对移动件200进行抵接阻挡的,只有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同时解锁时,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才会各自收回,此时移动件200才能够在柜门100上平动而离开极限位置,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任意一个锁具未解锁,移动件200都不能平动。“双保险”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柜门100与尾箱柜(柜体)的封闭锁合的安全性能。
55.在把手组件300驱动移动件200沿解锁方向平动时,移动件200的平动必然会带动侧锁杆400缩回滑动,也就是带动侧锁柱500缩回(即带动侧锁柱500往离开侧插洞的方向移动);移动件200的平动还会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盘1000沿第一方向转动,随着转动盘1000的转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的作用,上锁杆600会向下移动和下锁杆800会向上移动,也就是上锁杆600带动上锁柱700向下移动,下锁杆800带动下锁柱900向上移动,实际上,随着移动件200的平动,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会同时执行解锁的缩回操作;在把手组件300驱动移动件200沿锁合方向平动时,移动件200的平动必然会带
动侧锁杆400伸出滑动,也就是带动侧锁柱500伸出(即带动侧锁柱500往插入侧插洞的方向移动);移动件200的平动还会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盘1000沿第二方向(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转动,随着转动盘1000的转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的作用,上锁杆600会向上移动和下锁杆800会向下移动,也就是上锁杆600带动上锁柱700向上移动,下锁杆800带动下锁柱900向下移动,实际上,随着移动件200的平动,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会同时执行锁合的伸入操作。
56.如此以来,就实现了用户在解锁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后,只需驱动把手组件300的操作就实现柜门100在上、下和非铰接一侧三个方向上与尾箱柜(柜体)的锁合和解锁,操作简便。
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移动件、固设有侧锁柱的侧锁杆、固设有上锁柱的上锁杆、固设有下锁柱的下锁杆、转动盘、用于使移动件驱动转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上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下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分别锁定移动件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使用户在解锁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后,通过驱动移动件的移动就实现柜门在上、下和侧三个方向上与尾箱柜柜体的锁合和解锁,操作简便,安全性能更佳。
58.请参见图1、图5及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把手组件300包括转动设置于柜门100上的转动把手310、与转动把手310相连的连接件320以及设置于连接件320上的第七结构330,移动件200上设有第八结构211,第七结构330与第八结构211组成第四驱动组件,第七结构330与第八结构211是滑动配合的,通过第七结构330与第八结构211的滑动配合使连接件320(转动把手310)驱动移动件200平移,也就是说第七结构330与第八结构211可以将连接件320(转动把手310)的转动转化为驱动移动件200的平动作用力。
59.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件320为板体或片体结构。
6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结构212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之一,第二结构103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另一;第三结构101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之一,第四结构61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另一;第五结构102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之一,第六结构81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另一;第七结构330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之一,第八结构211可以是柱结构和与柱结构相适配的长条孔结构中其中另一。
61.请参见图2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还包括安装于柜门100内侧面的矩形框1300,矩形框1300围合形成储物区域(实际上矩形框1300与柜门100围合形成了储物腔)。移动件200、侧锁杆400、侧锁柱500、上锁杆600、上锁柱700、下锁杆800、下锁柱900以及转动盘1000均位于储物区域内。矩形框1300上还设有若干分别供侧锁柱500、上锁柱700以及下锁柱900穿过的过孔,侧锁柱500、上锁柱700以及下锁柱900分别在过孔中伸出或收缩,以实现锁合或解锁。实际上,连接件320也位于储物区域内,转动把手310是现有技术,其用于供用户手持的把手结构位
于柜门100的外侧,转动把手310的转轴则穿过柜门100(上预设的转轴过孔)伸入到储物腔内并与连接件320相连,转动把手310的转轴转动设置于转轴过孔内。
62.请参见图2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还包括封板1400,封板1400与矩形框1300可拆卸连接,以封闭储物腔,使储物腔内的结构不外露。
6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锁具1100为动态密码锁结构,动态密码锁结构与尾箱柜的控制器或银行的后台电性连接,动态密码锁结构能够增加对用户的身份识别功能。
6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锁具1200为机械锁结构。
65.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移动件200包括第一板体210。
66.请参见图3至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锁舌用于与第一板体210的一个端面抵接,移动件200还包括固设于第一板体210上的止挡件220,第二锁舌用于与止挡件220抵接。这样可以在充分利用空间的情况下,实现第一锁具1100和第二锁具1200分别锁合固定移动件200。在第一锁具1100的第一锁舌或第二锁具1200的第二锁舌与第一板体210或止挡件220抵接阻挡时,侧锁柱500、上锁柱700和下锁柱900同时处于伸出锁合状态,此时移动件200既被第一锁具1100的第一锁舌或第二锁具1200的第二锁舌限制,同时移动件200也处于极限位置上(此时移动件200会被矩形框1300或柜门100的结构抵接),因此转动把手310此时不能转动。在第一锁具1100的第一锁舌和第二锁具1200的第二锁舌分别与第一板体210和止挡件220解除抵接时,转动把手310可以单向转动,此时移动件200可以向解锁方向平移。
67.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板体210的两侧设有加强翻边213,以加强第一板体210的强度和刚度。转动盘1000、上锁杆600以及下锁杆800均位于第一板体210远离柜门100的一侧。
68.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加强翻边213位于第一板体210的上下两侧。转动盘1000通过第一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柜门100上,第一板体210还设有避免与第一转动轴发生干涉的避让长条孔。
69.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结构1030为第一柱体结构,第一结构212为与第一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一长条孔结构,第一柱体结构滑动设置于第一长条孔结构内,第一长条孔结构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一柱体结构的外径。第三结构1010为第二柱体结构,第四结构610为与第二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二长条孔结构,第二柱体结构滑动设置于第二长条孔结构内,第二长条孔结构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二柱体结构的外径。第五结构1020为第三柱体结构,第六结构810为与第三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三长条孔结构,第三柱体结构滑动设置于第三长条孔结构内,第三长条孔结构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三柱体结构的外径。
70.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七结构330为第四柱体结构,第八结构211为与第四柱体结构所适配的第四长条孔结构,第四柱体结构滑动设置于第四长条孔结构内,第四长条孔结构的宽度略大于或等于第四柱体结构的外径。
71.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移动件200在柜门100上沿水平方向滑动。第一长条孔结构(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长条孔结构(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长条孔结构(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第四长条孔结构(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72.请参见图3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柜门100上的第一导向柱以及设置于上锁杆600上的第一导向滑孔,第一导向滑孔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导向柱滑动设置于第一导向滑孔内,以为上锁杆600沿竖直方向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73.请参见图3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柜门100上的第二导向柱以及设置于下锁杆800上的第二导向滑孔,第二导向滑孔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导向柱滑动设置于第二导向滑孔内,以为下锁杆800沿竖直方向移动提供导向作用。
74.请参见图3至图6及图8,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柜门结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柜门结构还包括第三导向组件,所述第三导向组件包括设置在柜门100上的第三导向柱以及设置于第一板体210上的第三导向滑孔,第三导向滑孔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导向柱滑动设置于第三导向滑孔内,以为移动件200沿水平方向平动提供导向作用。
7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尾箱柜,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柜门结构。
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尾箱柜,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移动件、固设有侧锁柱的侧锁杆、固设有上锁柱的上锁杆、固设有下锁柱的下锁杆、转动盘、用于使移动件驱动转动盘转动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上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二驱动组件、用于使转动盘驱动下锁杆沿竖直方向滑动的第三驱动组件以及用于分别锁定移动件的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使用户在解锁第一锁具和第二锁具后,通过驱动移动件的移动就实现柜门在上、下和侧三个方向上与尾箱柜柜体的锁合和解锁,操作简便,安全性能更佳。
7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