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定位机构及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0051发布日期:2021-06-29 23:41阅读:94来源:国知局
夹持定位机构及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装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持定位机构及生产线。



背景技术:

电子行业在飞速的发展下,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避免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电子连接器等电子产品在组装前需要对电子产品进行夹持定位,以确保组装一致性。现阶段的定位多为定位针料带孔定位,此种定位方式不适应没有料带孔且组装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对于没有料带孔且组装精度要求高的产品,现阶段主要是在各个定位方向上增加定位气缸,如此在多方向定位情况下会造成定位机构复杂繁琐,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定位夹持机构不能兼顾通用性和简单结构的问题,提供一种改善上述缺陷的夹持定位机构。

一种夹持定位机构,包括:

底座,具有用于定位工件的夹持位;

夹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围绕所述夹持位布设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所述第一组件相对所述底座固定,所述第二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设置,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均与所述第二组件联动而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及,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二组件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所述第一方向靠近所述第一组件的过程中,带动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彼此靠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滑块、夹持杆和两个推杆,所述第一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夹持杆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滑块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接两个所述推杆的一端,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推杆的另一端配合;

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第一组件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所述推杆分别挤压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彼此靠近,且所述夹持杆靠近所述第一组件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推杆上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组件或所述第四组件配合的过渡斜面,每一所述过渡斜面至所述第一滑块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的中心截面的距离从远离所述夹持位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夹持位的一端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横杆和第一拉伸弹簧,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推杆上;

所述横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所述夹持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连接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

所述夹持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和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二滑块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滑块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其中一个具有凹部,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一连接块中的其中另一个具有凸部,所述凹部和所述凸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活动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第二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相对的两端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第一组件之间,所述第二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二滑块具有用于与所述限位块相抵的止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位部上设置用于与所述限位块相抵的止位螺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上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二滑轨;

所述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均包括第三滑块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三滑块上的定位块,所述第三滑块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

当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朝向所述第一组件移动时,两个所述推杆分别挤压所述第三组件的所述第三滑块和所述第四组件的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二滑轨彼此靠近,所述第三组件的所述定位块和所述第四组件的所述定位块分别跟随运动至与所述夹持位内的所述工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滑块上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沿自身轴线可旋转,所述转轮的周向壁面用于与所述推杆相切接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均还包括第二拉伸弹簧,所述第二滑块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三滑块的沿所述第二方向远离所述夹持杆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柱,所述第二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柱,所述第二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接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面对所述夹持位的侧面用于与所述夹持位内的所述工件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载具,还包括载具,所述底座上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载具沿所述滑槽移动,所述载具上具有多个用于装载所述工件的装载位,多个所述装载位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载具运动时将所述工件运送至所述夹持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位置传感组件,当所述位置传感组件检测到所述载具时,所述载具按照预设步进长度间歇式移动,以使得多个所述装载位依次停靠于所述夹持位,所述第二组件、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均用于朝向位于所述夹持位的所述装载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和设置于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的主动齿轮,所述滑槽内设置有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所述载具位于所述从动齿条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定位机构。

上述夹持定位机构,在实际作业时,第二组件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朝向夹持位上的工件移动时,同时带动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向朝向夹持位移动,直至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配合夹紧夹持位上的工件。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一个驱动组件实现了从多个方向夹持定位工件,大大简化了机构的结构,也使得机构能够适应于没有针料带孔的工件的夹持定位,提供了机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夹持定位机构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的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在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图4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的轴侧图;

图7为图1所示的夹持定位机构在第四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夹持定位机构1;底座2;第一滑轨21;载具22;装载位23;旋转电机24;从动齿条26;固定座311;第一滑块321;夹持杆322;推杆323;第一配合面3231;第二配合面3232;过渡斜面3233;横杆324;第一连接柱325;

第二滑块327;凹部3271;第三连接柱328;第一连接块329;凸部3291;限位块27;止位部3272;第二滑轨3210;第三滑块331;定位块332;转轮333;第四连接柱334;驱动组件5;工件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夹持定位机构1,包括底座2、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5;底座2上具有定位工件4的夹持位,待夹持的工件4位于夹持位;夹持组件包括位于底座2上且围绕夹持位布设的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布设,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间隔布设;第一组件相对底座2固定,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均与第二组件联动而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或远离;驱动组件5设置于底座上,且与第二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其中,第二组件在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靠近第一组件的过程中,带动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彼此靠近。

在实际使用时,第二组件在驱动组件5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朝向夹持位上的工件4移动时,同时带动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方向相向朝向夹持位上的工件4移动,直至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配合夹紧夹持位上的工件4。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一个驱动组件5实现了从多个方向夹持定位工件4,大大简化了机构的结构,也使得机构能够适应于没有针料带孔的工件4的夹持定位,提供了机构通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底座2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滑轨21,第二组件包括第一滑块321、夹持杆322和两个推杆323,第一滑块321移动设置于第一滑轨21上,夹持杆322连接在第一滑块321上,驱动组件5与第一滑块321传动连接;第一滑块321的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固接两个推杆323的一端,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位于两个推杆323的另一端配合;当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滑块321朝向第一组件移动时,两个推杆323分别挤压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彼此靠近,夹持杆322靠近第一组件运动。

在实际使用时,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滑块321沿第一滑轨21朝向夹持位移动的过程中,夹持杆322跟随第一滑块321移动并不断靠近夹持位上的工件4,两个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朝向夹持位移动时逐渐挤压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分别逐渐靠近第一组件,以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抵接位于夹持位内的工件4。

如此,驱动组件5只需直接作用于第一滑块321上,夹持杆322、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可以朝向工件4的与各自对应的夹持面移动,直至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夹持面抵接,实现多方向夹持定位。

可以理解地,夹持杆322位于两个推杆323之间。进一步地,夹持杆322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块321上,夹持杆322的另一端位于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之间,通过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能够对夹持杆322的运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具体到实施例中,参见图5,每一推杆323上均设置有用于与第三组件或第四组件对应配合的过渡斜面3233,每一过渡斜面3233至第一滑块321的与第一方向平行的中心截面的距离从远离夹持位的一端向靠近夹持位的一端逐渐增大。如此,在第二组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夹持位移动的过程中,与第三组件对应的推杆上的过渡斜面3233逐渐挤压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对应的推杆上的过渡斜面3233逐渐挤压第四组件,从而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彼此靠近。

进一步地,参见图5,推杆323具有与第三组件或第四组件配合的配合面,配合面包括上述过渡斜面3233,以及第一配合面3231和第二配合面3232,过渡斜面3233连接第一配合面3231和第二配合面3232。第一配合面3231靠近第一滑块321,第二配合面3231靠近第一组件。与第三组件对应的第二配合面3232上任一点至第三组件的最短垂直距离以及与第四组件对应的第二配合面3232上任一点至第四组件的最短垂直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零;与第三组件对应的第一配合面3231上任一点至第三组件的最短垂直距离以及与第四组件对应的第一配合面3231上任一点至第四组件的最短垂直距离均小于零。如此,使得与第三组件对应的过渡斜面3233在推杆323前进和后退过程中能够向第三组件或施加挤压力;与第四组件对应的过渡斜面3233在推杆323前进和后退过程中能够向第四组件或施加挤压力,同时第二配合面3232还能够对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在第二方向彼此远离时的极限运动位置进行限位。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在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朝向靠近夹持位的方向运动的初期,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位于第二配合面3232对应的区间内,此时推杆323不能向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施加挤压力;随着推杆323的移动,推杆323的第二配合面3232逐渐超过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在的位置,第一配合面3231逐渐靠近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所在的位置,此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与过渡斜面3233接触,并在过渡斜面3233的挤压下,沿第二方向彼此靠近。

在其他实施例中,推杆323还可以设置呈斜杆,此时,斜杆的一端连接在第一滑块321上,斜杆的另一端朝向底座2的与夹持位对应的一端延伸,且斜杆上任一点至第一滑块321的中心纵截面的距离沿斜杆的一端向斜杆的另一端逐渐增大。此时,当斜杆不断朝靠近夹持位的方向运动时,两个斜杆之间的空间越来越小,从而挤压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相向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第二组件还包括横杆324和第一拉伸弹簧(未图示),横杆3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推杆323上;横杆324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柱325,夹持杆32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柱,第二连接柱位于第一连接柱325和第一滑块321之间,第一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柱325,第一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柱;夹持杆322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一滑块321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滑块321移动时,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移动,且横杆324跟随推杆323移动。当夹持杆322与工件4抵接后,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还尚未抵接工件4;第一滑块321继续向前移,此时由于夹持杆322不能继续前进以避免损伤工件4而横杆324继续跟随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柱325和第二连接柱之间的距离变大,继而第一拉伸弹簧所受的拉力组件增大,第一拉伸弹簧产生的反向拉力增大,通过第一拉伸弹簧产生的反向拉力拉动夹持杆322沿与第一滑块321运动的相反方向在第一滑槽内移动。

可选地,第一滑块321沿第一方向的面对第一组件的端面上具有内凹的滑行孔,夹持杆322可移动地设置于滑行孔内。

其中,第一拉伸弹簧在夹持杆322未接触到工件4时处于自由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可以直接沿固设于底座2上的滑轨移动。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块327和第一连接块329,第二滑块327设置于底座2上,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均沿第二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滑块327上;第一连接块329的一端固接于第一滑块321上,第一连接块329的另一端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地连接于第二滑块327上。

此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设置在第二滑块327上。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第一滑块321沿第一滑轨21朝向夹持位运动时,第一连接块329的另一端沿第二滑块327移动。如此,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329的另一端在第二滑块327上移动距离来限制第一滑块321的移动距离,有利于直线第一滑块321的移动位置定位,也有利于提高第一滑块321的滑行稳定性。

此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滑轨3210运动(即沿第二方向运动),如此,通过控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彼此靠近或彼此远离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的夹持工件4或解除工件4在第二方向上的夹持。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第二滑块327和第一连接块329的其中一个具有凹部3271,第二滑块327和第一连接块329的其中另一个具有凸部3291,凹部3271和凸部3291沿第一方向活动卡接。

可以在第二滑块327上设置凹部3271,在第一连接块329上设置凸部3291。在实际使用时,第一滑块321朝向夹持位移动时,凸部3291沿凹部3271的的槽底移动。凸部3291的移动距离取决于凹部3271槽宽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还能够跟随第一滑块321沿第一方向运动以靠近或远离工件4,如此,在实际使用时,有助于避免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在第二方向上限制待组装工件4和以组装工件4的替换,不利于流水线式组装,不利于提高生产线的组装效率。

具体到实施例中,第二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未图示),第二滑块327移动设置于第一滑轨21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滑块327和第一滑块321相对的两端上。

在实际使用时,当处于第一滑块321处于原始位置时(参见图1),凹部3271的靠近第一连接块329的一侧与凸部3291相互勾住,第二滑块327远离工件4,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未位于夹持位的第二方向上,弹性件为自由状态或预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块321开始朝向夹持位移动时,在弹性件的力传递作用下,第二滑块327跟随移动,此时凸部3291与凹部3271的连接状态不变,即第一滑块321与第二滑块327基本保持同步移动,此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一方向逐渐靠近夹持位,直至第三组件与第四组件位于夹持位的第二方向上;当第一滑块321移动至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位于夹持位的第二方向上时,第二滑块327停止前进(参见图2);第一滑块321需继续前进,凸部3291沿凹部3271移动,弹性件被压缩,夹持杆322率先抵接于工件4上,此时在第一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夹持杆322沿与第一滑块321前进方向相反的方向滑行以避免损伤工件4(参见图3);第一滑块321继续前进,弹性件继续被压缩,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逐渐接触推杆323上的过渡斜面3233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相向移动直至分别与工件4抵接,至此实现了工件4的定位夹持(参见图4),此时凸部3291可以与凹部3271的远离第一连接块329的一侧相抵。

当回退时,第一滑块321沿第一方向朝远离夹持位的方向移动,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移动时缓慢解除对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的挤压力,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至初始位置;继而,第一拉伸弹簧逐渐恢复使得夹持杆322能够与第一滑块321同步后退,此时凸部3291退回至与凹部3271的靠近第一连接块329的一侧相互勾住的位置,同时弹性件逐渐回复至初始状态;继而,第一滑块321带动第二滑块327后退,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后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沿第二方向彼此远离至初始位置时,可以由推杆对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进行限位,也可以另行设置限位件来限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彼此远离时的极限运动位置。

其中,弹性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弹性件第一滑块321的中心纵向截面对称布置。如此,第二滑块327受力均匀,有利于第二滑块327平稳移动。

其中,弹性件优选地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第一滑块321的行进速度,从而降低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抵接工件4时的冲击力。当然,弹性件还可以是其他诸如弹性橡胶件等。

其中,实现第二滑块327在移动过程中停止于某一位置,可以是在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与第一组件抵接时停止,也可以通过在底座2上的某一位置设置限位部来实现。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底座2上设置有限位块27,限位块27位于第二滑块327和第一组件之间,第二滑块327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一滑轨21上,第二滑块327具有用于与限位块27相抵的止位部3272。在第二滑块327移动过程中,当限制块与止位部3272相抵时,第二滑块327停止。

可以理解的是,限位块27与止位部3272相抵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抵接于第一组件或者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尚未到达与第一组件抵接的位置。

进一步地,止位部3272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块27相抵的止位螺栓(未图示)。当止位螺栓抵接于限位块27上时,第二滑块327停止移动。可以通过调整止位螺栓的凸出距离调整第二滑块327的停止位置。止位螺栓的凸出距离是指止位螺栓的螺纹段端部至第二滑块327的面对限位块27的一端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滑块327上沿第二方向设置有第二滑轨3210;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均包括第三滑块331以及固设于第三滑块331上的定位块332,第三滑块331移动设置于第二滑轨3210上;当驱动组件5驱动第一滑块321朝向第一组件移动时,两个推杆323分别挤压第三组件的第三滑块331和第四组件的第三滑块331沿第二滑轨3210彼此靠近,第三组件的定位块332和第四组件的定位块332分别跟随运动至与位于夹持位内的工件4抵接。

在实际使用时,在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运动时,推杆323逐渐与第三滑块331接触并挤压第三滑块331,使得第三滑块331沿第二滑轨3210移动。如此,第三滑块331移动时,位于第三滑块331上的定位块332跟随移动至与位于夹持位内的工件4抵接。

具体到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第三滑块331上设置有转轮333,转轮333沿自身旋转轴线旋转,转轮333的周向壁面用于与推杆323相切接触。当推杆323作用于转轮333时,第三滑块331沿第二滑轨3210移动。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推杆323作用于转轮333,转轮333受推杆323的作用力转动的同时具有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三滑块331跟随转轮333移动。转轮333与推杆323之间为滚动摩擦,相比推杆323直接作用于第三滑块331时产生的滑动摩擦,能够使得第三滑块331移动更加顺畅。

可选地,转轮333为凸轮,可以通过凸轮结构的设计来加快第三滑块331的移动。

具体到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均还包括第二拉伸弹簧(未图示),第二滑块327的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上均设置有第三连接柱328,第三滑块331的沿第二方向远离夹持杆32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四连接柱334,第二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三连接柱328,第二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连接柱334。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跟随第三滑块331移动时,第二拉伸弹簧受拉;当推杆323跟随第一滑块321退回时,在第二拉伸弹簧的反向拉力下,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顺利退回至与推杆323不接触的位置。

进一步,定位块332包括连接的第一块段和第二块段,第一块段用于与工件4抵接,夹持杆322位于两个定位块332的两个第二块段之间以用于对夹持块的运动方向进行一定程度的导正,第一块段和第二块段之间设置有容纳转轮333的过渡弧面,如此有利于使得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三定位组件和第四定位组件沿第一滑块321的纵向中心截面对称设置,两个推杆323也沿第一滑块321的纵向中心截面对称设置,夹持杆322的中心线位于第一滑块321的纵向中心截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第一组件包括固设于底座2上的固定座311,固定座311面对夹持位的侧面用于与工件4抵接。当然,可以理解第一组件还包括其他结构,诸如螺钉等将固定座311固定于底座2上的结构,在此不赘述。

优选地,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固定座311的用于抵接工件4的侧面设计为中间凸两边凹的形状,固定座311的中间凸部用于抵接工件4。如此,当载具22运载多个工件4依次停靠于夹持位时,能够减少固定座311在工件4的进入时和退出时对工件4的阻力,从而保护工件4。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5、图6和图7,定位夹持机构还包括载具22,底座2上具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滑槽,载具22沿滑槽移动,载具22上具有多个用于装载工件4的装载位23,多个装载位2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载具22运动时将工件4运送至夹持位。

在实际使用时,载具22沿滑槽移动,使得载具22上的多个工件4可以依次停靠于夹持位,当工件4组装完毕后沿滑槽退出。如此,有助于实现流水式上料,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参见图5,工件4可以活动设置在载具22上,即工件4通过载具22运动至夹持位实现初步定位,再通过第一组件、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的夹持进行进一步定位。如此,在尚未夹持之前可以使得固定座311与工件4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有助于避免固定座311对工件4的损伤。进一步地,在载具22的内壁与工件4之间设置缓冲片,在夹持组件夹持工件4时,有助于减少载具22的内壁损伤工件4。

具体到实施例中,底座2上设置有位置传感组件,当位置传感组件检测到载具22时,载具22按照预设步进长度间歇式移动,以使得多个装载位23依次停靠于夹持位上,第二组件、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用于朝向位于夹持位的装载位23上的工件4移动。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位置传感组件感应载具22是否到达检测位,当检测到载具22到底检测位时,则按照预设的步进长度控制载具22间断移动,即载具22每隔一段时间移动预设步进长度,以切换夹持位上的装载位,进而实现夹持位上工件4的替换,有助于实现自动化组装。

可选地,位置传感器可以靠近或这对应夹持位设置。

其中,位置传感器组件可以选用接近式开关,或光电传感器、光纤传感器等,在此不限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图4及图7,底座2上设置有旋转电机24和设置于旋转电机24的输出端的主动齿轮(未图示),滑槽内设置有与主动齿轮啮合的从动齿条26,载具22位于从动齿条26上。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旋转电机24驱动主动齿轮转动时,从动齿条26沿滑槽移动,从而带动载具22移动。如此,可以通过控制主动齿轮的转速来控制载具22的步进长度。

可选地,旋转电机24位于底座2的第二侧,底座2的第一侧安装夹持组件和驱动组件5。

在上述实施例中,选优地,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气缸,驱动气缸固定在底座2上,驱动气缸的驱动端连接第一滑块321。采用驱动气缸直接驱动有助于进一步简化机构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生产线,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夹持定位机构1。由于该生产线包括上述夹持定位机构1,因此该生产线具有上述夹持定位机构1的所有有意效果,在此不赘述。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