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2042发布日期:2021-06-29 23:43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



背景技术:

电动剃须刀:利用电力带动刀片,是剃剪胡须和鬓发的电器器件。按照内刀片的运动原理,电动剃须刀按刀片动作方式分为旋转式和往复式两个种类。往复式剃须系统是通过刀头左右往复运动剃掉胡须,由于刀头在往复运动中不断加速、减速,使用时震动和噪音较大;旋转式剃须系统呈中央旋转运动,圆周运动能连续不断的进行单向剃胡须,不会产生拉扯不适,而且噪音小。现市场上大多在售旋转式内刀,由三个尺寸相同的内刀片组合而成或是由多跟立式刀条组合而成,这样的设置存在如下问题。其一、在进行长须剔除时容易出现根部尖端残留的问题,较多的根部残留容易在剃须时增加反斥力,而若降低刀片尖部角度排除根部残留的问题,又会增大反斥力降低剃须效率。其二、多条式旋转内刀的一体式制造工艺复杂,相比刀片式更易出现断损等安全问题。其三、多条式旋转内刀的剃须覆盖率低,剃须效率低下。其四、现有的剃须刀网面一般为平面,对于脸部有弧形或曲面位置区域来说,其贴合度较差,剃须效率和剃须效果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该装置设计合理,能在保证其工作效率的前提下解决根部残留的问题,同时解决刀体剃须覆盖率低下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包括合盖式且安装在剃须器上的刀头组,所述刀头组包括设置在剃须器上且随其动力组件转动的内刀组和设置在内刀组上方且与剃须器壳身固定连接的六叶刀网;所述内刀组包括片状式的刀体组件和呈圆盘状的架体,所述架体的上方内部设有槽体,所述刀体组件可拆卸的立直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槽体上且其立直方向朝向人体剃须面部,所述刀体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长内刀和短内刀,所述长内刀和短内刀朝向人体剃须面部的刀面呈弧线状从架体的圆周中心处由高至低向外线性发散;所述长内刀还包括长刀曲折部和长刀安装部,所述长刀曲折部一端与长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长剃须刀面,所述长剃须刀面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为b;所述短内刀还包括短刀曲折部和短刀安装部,所述短刀曲折部一端与短刀安装部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短剃须刀面,所述短剃须刀面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与角度b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六叶刀网呈由外向内凸起的圆盘状,所述六叶刀网包括设置在六叶刀网内壁朝向剃须器一端的安装槽、设置在六叶刀网侧平面与剃须面交界处呈不规则条状的通孔组和设置在六叶刀网朝向剃须面的一端面呈不规则椭圆状的剃须通孔组,所述安装槽与剃须器壳身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长剃须刀面1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角度b形成为10°≤b≤15°,所述短剃须刀面2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角度与角度b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长剃须刀面靠近架体边缘的一段刀面为外侧弧面,所述长剃须刀面靠近架体圆周中心的一段刀面为内侧弧面,所述内侧弧面和外侧弧面之间的为重合弧面;所述内侧弧面和外侧弧面的弧面长度相同,所述重合弧面的弧面长度与短剃须刀面的弧面长度相同,所述架体保持同一位置且转动时,所述重合弧面的刮剃部位与短剃须刀面的刮剃部位相互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长刀曲折部与长刀安装部连接处设有角度a,且40°≤a≤65°;所述短刀曲折部与短刀安装部连接处设有角度c,且70°≤a<90°。

进一步的,所述架体上还设有短刀槽和长刀槽,所述短刀槽和长刀槽相互间隔分布在架体上部,所述长刀槽的间隔角度等于120°,所述短刀槽的间隔角度等于120°,所述长刀槽和短刀槽的间隔角度等于60°。

进一步的,所述长刀安装部和短刀安装部上还设有安装通孔,所述长内刀和短内刀通过安装通孔安装在长刀槽和短刀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长刀槽靠近架体边缘的一端与架体圆周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短刀槽靠近架体边缘的一端与架体圆周中心的距离,所述长刀槽的槽体长度大于短刀槽的槽体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优点1:采用两类刀体间隔分布的结构,使用时,长内刀刀体剔除长须同时产生残留根部,短内刀配合长内刀剔除残留根部,这样设置既解决根部残留的问题同时保证其剃须效率。

优点2:采用一体式刀片结构,增加剃须面积覆盖率,增强剃须效率。

优点3:采用内凸式的刀网结构,针对脸部凹部或下巴弧度提高其剃须贴合度和剃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爆炸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六叶刀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刀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刀体组件的正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刀组的俯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槽体与刀体组件的配合结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长内刀和短内刀的正视图。

图1至图9中各数字标识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刀头组-100;内刀组-10;长内刀-1;长刀安装部-11;长刀曲折部-12;长剃须刀面-13;安装通孔-14;外侧弧面-1a;内侧弧面-1b;重合弧面-1c;

短内刀-2;短刀安装部-21;短刀曲折部-22;短剃须刀面-23;

架体-3;长刀槽-31;短刀槽-32;胡须槽-33;

六叶刀网-40;通孔组-41;安装槽-42;剃须通孔组-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连接”应作为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

术语“前方”、“后方”、“侧方”、“上方”、“下方”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活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如图1至9所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案是:

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合盖式且安装在剃须器上的刀头组100,所述刀头组100包括设置在剃须器上且随其动力组件转动的内刀组10和设置在内刀组10上方且与剃须器壳身固定连接的六叶刀网40;所述内刀组10包括片状式的刀体组件和呈圆盘状的架体3,所述架体3的上方内部设有槽体,所述刀体组件可拆卸的立直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槽体上且其立直方向朝向人体剃须面部,所述刀体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长内刀1和短内刀2,所述长内刀1和短内刀2朝向人体剃须面部的刀面呈弧线状从架体3的圆周中心处由高至低向外线性发散;所述长内刀1还包括长刀曲折部12和长刀安装部11,所述长刀曲折部12一端与长刀安装部11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长剃须刀面13,所述长剃须刀面1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为b;所述短内刀2还包括短刀曲折部22和短刀安装部21,所述短刀曲折部22一端与短刀安装部21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短剃须刀面23,所述短剃须刀面2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与角度b相同。

在本实施例中,剃须装置使用时,长内刀刀体优先剔除长须同时产生残留根部,短内刀配合长内刀剔除残留根部。

如图7所示,所述长剃须刀面1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角度b形成为10°≤b≤15°,所述短剃须刀面2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角度d与角度b相同。

如图5所示,所述长剃须刀面13靠近架体3边缘的一段刀面为外侧弧面1a,所述长剃须刀面13靠近架体3圆周中心的一段刀面为内侧弧面1b,所述内侧弧面1b和外侧弧面1a之间的为重合弧面1c;所述内侧弧面1b和外侧弧面1a的弧面长度相同,所述重合弧面1c的弧面长度与短剃须刀面23的弧面长度相同,所述架体3保持同一位置且转动时,所述重合弧面1c的刮剃部位与短剃须刀面23的刮剃部位相互重合。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3以其圆周中心为点,由h朝h转动,在架体转动且进行人工位移时,胡须优先与长内刀刀体接触,短内刀后与残留根部接触。

如图7所示,所述长刀曲折部12与长刀安装部11连接处设有角度a,且40°≤a≤65°;所述短刀曲折部22与短刀安装部21连接处设有角度c,且70°≤a<90°。

如图5和6所示,所述架体3上还设有短刀槽32和长刀槽31,所述短刀槽32和长刀槽31相互间隔分布在架体3上部,所述长刀槽31的间隔角度等于120°,所述短刀槽32的间隔角度等于120°,所述长刀槽31和短刀槽32的间隔角度等于60°。所述长刀安装部11和短刀安装部21上还设有安装通孔14,所述长内刀1和短内刀2通过安装通孔14安装在长刀槽31和短刀槽32内。所述长刀槽31靠近架体3边缘的一端与架体3圆周中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短刀槽32靠近架体3边缘的一端与架体3圆周中心的距离,所述长刀槽31的槽体长度大于短刀槽32的槽体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长内刀槽与短内刀槽等角度分布,避免受力不匀,影响剃须效率。

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案是:

一种带六叶刀网的刀头组,包括片状式的刀体组件和呈圆盘状的架体3,所述架体3的上方内部设有槽体,所述刀体组件可拆卸的立直均匀分布安装在所述槽体上且其立直方向朝向人体剃须面部,所述刀体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长内刀1和短内刀2,所述长内刀1和短内刀2朝向人体剃须面部的刀面呈弧线状从架体3的圆周中心处由高至低向外线性发散;所述长内刀1还包括长刀曲折部12和长刀安装部11,所述长刀曲折部12一端与长刀安装部11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长剃须刀面13,所述长剃须刀面1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为b;所述短内刀2还包括短刀曲折部22和短刀安装部21,所述短刀曲折部22一端与短刀安装部21连接,另一端的上端缘为短剃须刀面23,所述短剃须刀面23的尖端与其刀面的折合角度与角度b相同。所述架体3上还设有用于排放胡须的胡须槽33。

在本实施例中,胡须槽33均匀分布于长内刀1和短内刀2之间的架体3上,在剃须时,须体掉落方向对应胡须槽3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间接运用再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