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10536发布日期:2021-08-27 10: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

针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中通常将各种工具直接混杂放置在箱体内,容易造成较精密的工具损坏,当箱体碰撞到墙面或者地面时,很容易使得工具造成损坏,且不能对箱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杆,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装置本体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块,两个所述第一活动块之间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螺纹杆的下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柱,两组所述第一固定柱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所述第一层板两侧分别与竖板、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板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竖板转动连接,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装置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活动块,两组所述第二活动块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二螺纹杆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二螺纹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夹板,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形状均为c字形,两组所述第二夹板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远离第二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层板,所述第二层板两侧分别与竖板、装置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方形槽,两组所述第一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一固定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槽,所述装置本体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放置槽,且第一放置槽形状为圆形,所述装置本体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二放置槽位于第一放置槽的下方,且第二放置槽的形状为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滑槽,且滑槽竖直设置,所述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动板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置本体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滑轮,所述滑轮与卡槽内壁滚动连接,所述固定块靠近滑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装置本体滑动连接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伸出装置本体的一端与滑动板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外壁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装置本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滑动板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杆两侧外螺纹开设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的两侧外螺纹开设方向相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使用时,将常规工具直接置于第二层板下方的空间内,根据精密工具形状的不同,将其一端放入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中,转动转动杆,转动杆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同时转动,此时两组第一连接块以及两组第二连接块均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向着第一固定柱靠近,第一夹板向着第二夹板靠近,直至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柱对圆形精密工具进行夹紧固定,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对方形精密工具进行夹紧固定,即可对工具进行固定,实现了对精密工具的固定,避免了精密工具散落在箱体内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2、本实用新型中,当装置本体与墙面或地面发生碰撞时,滑动板移动使得弹簧收缩,滑轮在卡槽内壁上滚动,同时滑块滑动,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为滑动板或装置本体的移动抵消了一定的作用力,对装置本体的碰撞提供了缓冲的作用,避免了装置本体在发生碰撞时装置本体内部的工具产生大的晃动,对装置本体内的精密工具起到了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中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部分侧视图。

图中:1、装置本体,2、竖板,3、第一螺纹杆,4、第一连接块,5、第一活动块,6、第一连接杆,7、转动杆,8、第一固定柱,9、第一层板,10、第二螺纹杆,11、第二连接块,12、第二活动块,13、第二连接杆,14、第一夹板,15、第二夹板,16、第二固定柱,17、第二层板,18、滑块,19、滑动板,20、固定杆,21、固定块,22、滑轮,23、弹簧,24、第一放置槽,25、第二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电力设备检修用工具存放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竖板2,竖板2的两侧转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一螺纹杆3,两组第一螺纹杆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与装置本体1内壁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3两侧外壁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块4,第一连接块4的一端铰接有第一活动块5,两个第一活动块5之间铰接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连接杆6,且第一连接杆6位于第一螺纹杆3的下方,第一连接杆6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固定柱8,两组第一固定柱8远离第一连接杆6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层板9,第一层板9两侧分别与竖板2、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第一层板9的底部滑动连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连接块11,第二连接块11内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0,第二螺纹杆10与竖板2转动连接,第一螺纹杆3两侧外螺纹开设方向相反,第二螺纹杆10的两侧外螺纹开设方向相反,装置本体1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方形槽,两组第一螺纹杆3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套接有第一皮带轮,两组第二螺纹杆10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对称分布的第二皮带轮,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两组第二螺纹杆10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动杆7,转动杆7与装置本体1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1的一侧铰接有第二活动块12,两组第二活动块12之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13,且第二连接杆13位于第二螺纹杆10的下方,第二连接杆13远离第二螺纹杆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夹板14,第一夹板14的下方设置有第二夹板15,且第一夹板14和第二夹板15的形状均为c字形,两组第二夹板15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16,第二固定柱16远离第二夹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层板17,第二层板17两侧分别与竖板2、装置本体1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两侧均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滑槽,且滑槽竖直设置,滑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块18,滑块18与滑动板19内壁固定连接,装置本体1两侧外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9,装置本体1两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卡槽内部设置有固定块21,固定块21两侧安装有对称分布的滑轮22,滑轮22与卡槽内壁滚动连接,固定块21靠近滑动板1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与装置本体1滑动连接的固定杆20,固定杆20伸出装置本体1的一端与滑动板19内壁固定连接,固定杆20外壁套接有弹簧23,弹簧23的一端与装置本体1外壁固定连接,弹簧23另一端与滑动板19内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6和第一固定柱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半圆形槽,装置本体1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一放置槽24,且第一放置槽24形状为圆形,装置本体1的一侧内壁开设有第二放置槽25,第二放置槽25位于第一放置槽24的下方,且第二放置槽25的形状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将常规工具直接置于第二层板17下方的空间内,根据精密工具形状的不同,将其一端放入第一放置槽24和第二放置槽25中,转动转动杆7,转动杆7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10转动,第二螺纹杆10转动带动第二皮带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一皮带轮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3同时转动,此时两组第一连接块4以及两组第二连接块11均相互靠近,进而使得第一连接杆6向着第一固定柱8靠近,第一夹板14向着第二夹板15靠近,直至第一连接杆6与第一固定柱8对圆形精密工具进行夹紧固定,第一夹板14与第二夹板15对方形精密工具进行夹紧固定,即可对工具进行固定,实现了对精密工具的固定,避免了精密工具散落在箱体内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本申请中,当装置本体1与墙面或地面发生碰撞时,滑动板19移动使得弹簧23收缩,滑轮22在卡槽内壁上滚动,同时滑块18滑动,在弹簧23的弹力作用下,为滑动板19或装置本体1的移动抵消了一定的作用力,对装置本体1的碰撞提供了缓冲的作用,避免了装置本体1在发生碰撞时装置本体1内部的工具产生大的晃动,对装置本体1内的精密工具起到了保护作用。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