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储物盒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收纳盒。
背景技术:2.现有的工具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体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收纳工具的内盒,在使用时,收纳盒打开以后,盒盖旋转180
°
,用于从内盒中将工具取出,内盒不能翻转,因此,下层内盒的工具取出比较麻烦,且设置单独的盒盖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收纳盒,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收纳盒,包括可互相盖合的上盒体和下盒体,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中设置有用于收纳工具的内盒,所述新型收纳盒还包括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所述上盒体的内盒一侧固定于上盒体,另一侧通过第一翻转机构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下盒体的第一侧边,所述下盒体的内盒一侧固定于下盒体,另一侧通过第二翻转机构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上盒体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平行,所述内盒在旋转杆的带动下在空腔中旋转。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轴,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的端部设置有轴孔,所述轴孔与所述旋转轴旋转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连杆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位于下盒体上的内盒,另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上盒体,所述第二旋转连杆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上盒体的内盒,另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下盒体。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通过销钉与上盒体或下盒体旋转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空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第一盒体,第二空腔内设置有第二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平行放置。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以及与第一旋转杆旋转连接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二旋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杆以及与第二旋转杆旋转连接的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于下盒体侧边,所述第一水平杆分别连接上盒体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于上盒体侧边,所述第二水平杆分别连接下盒体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分别包括水平横杆和竖直杆,水平横杆垂直于竖直杆,竖直杆一端与第一旋转杆通过销钉旋转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水平横杆上设置有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第一轴孔与第一内盒的旋转轴旋转连接,第二轴孔与第二内盒的旋转轴旋转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凹槽,所述凹
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或下盒体的表面。
1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或下盒体的表面。
1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工具并与工具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背离所述上盒体或下盒体的表面。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包括底面,前侧面和两侧面,两侧面分别垂直于前侧面,所述底面置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上盒体或下盒体的表面齐平。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盒上还设置有用于卡和工具的卡扣,所述卡扣一端与工具卡和,另一端固定于内盒的侧边上。
1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上盒体和下盒体之间还设置有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下盒体上的卡钩,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盒体上对应卡钩位置的卡块。
18.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分析如下:
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收纳盒,收纳盒的上盒体盒下盒体上分别设置有内盒,上盒体上的内盒一端通过翻转机构连接下盒体,另一端固定于上盒体,下盒体的内盒一端通过翻转机构连接上盒体,另一端固定于下盒体,使得内盒可随着上盒体和下盒体的移动而移动,从而带动内盒翻转,用户可从上盒体和下盒体的表面将工具取出,而无需从收纳盒内部取出工具,操作方便,且可收纳多种工具。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新型收纳盒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新型收纳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内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上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新型收纳盒的分解示意图;
26.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新型收纳盒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新型收纳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新型收纳盒的分解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新型收纳盒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新型收纳盒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新型收纳盒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新型收纳盒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请参考图1-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收纳盒,包括可互相盖合的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所述上盒体10内部开设有空腔11,下盒体20 的内部也开设有空腔21,上盒体10的空腔和下盒体20的空腔11,21中设置有用于收纳工具的内盒31,32,新型收纳盒还包括第一翻转机构和第二翻转机构,内盒31,32的一侧通过第一翻转机构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下盒体20的第一侧边,所述内盒31,32的另一侧边通过第二翻转机构可旋转的固定于所述上盒体10的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平行,所述内盒31,32在翻转机构的带动下在空腔11,21中翻转。
37.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40,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杆50,内盒31的一侧通过第一旋转杆40可旋转的固定于下盒体 20的第一侧边,另一侧固定于上盒体10上,内盒32的一侧通过第二旋转杆50可旋转的固定于上盒体10的第二侧边,另一侧边固定于下盒体20上,第一侧边和第二侧平行,内盒31,32在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的带动下在空腔11,21中旋转。
38.本发明新型收纳盒的上盒体10通过第一旋转杆40活动的连接下盒体 20内的内盒30,下盒体20通过第二旋转杆50活动的连接上盒体10内的内盒30,当打开收纳盒时,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移动,带动第一旋转杆 40和第二旋转杆50转动,内盒30在空腔11,21中翻转,内盒30的开口从下盒体20下表面的空腔21中露出,此时,可以将工具从内盒30中拿出。同时,内盒30的开口从上盒体10上表面的空腔11中露出,此时,可以将工具从内盒30中拿出。本发明直接在上盒体上设置可翻转的内盒,节省了空间,同时内盒的工具取出时操作更方便。
39.请参考图3和图4所示,第一旋转连杆40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位于下盒体20上的内盒30,另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上盒体10,第二旋转连杆50的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上盒体10的内盒30,另一端可旋转的固定下盒体20。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通过销钉与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旋转连接。
40.具体的,请参考图5,图7所示,内盒30可位于上盒体10内,也可位于下盒体20内,用户可根据需要设置空腔11,21的大小,将内盒30放置在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中。内盒30的两端设置有旋转轴,优选的,内盒 30的每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旋转轴301和第二旋转轴302,第一旋转轴301 的直径大于第二旋转轴302的直径,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的第一端部设置有第一轴孔51,第二旋转轴302套设在第一轴孔51中,第一旋转轴301固定于上盒体10上,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的第二端部设置有第二轴孔52,第二轴孔52套设在
上盒体10的轴孔中,内盒32上的第一转转周301固定于下盒体20内侧的轴孔22的对面轴孔中,对内盒32 进行固定。
41.在固定过程中,内盒31一端的第二旋转轴302套设在第一旋转杆40 的第一轴孔中,第一旋转杆40的第二轴孔与下盒体20侧边通过销钉旋转连接;内盒32的另一端的第一旋转轴301套设在第二旋转杆50的第二轴孔52中,第二旋转杆50的第一轴孔51与上盒体10侧边的轴孔通过旋转轴固定。同理,下盒体20中的内盒32通过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 与上盒体旋转固定。当第一旋转杆40、第二旋转杆50随着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的开合而移动时,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的轴孔带动旋转轴旋转,进而带动内盒31,32在空腔11,21中翻转。
42.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内盒31,32为类长方体形,内盒31,32 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凹槽,多个钻头等工具头并排放置在凹槽中,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的表面,当收纳盒打开时,内盒31,32沿着旋转轴翻转,凹槽的开口翻转后朝向上盒体10的上表面或者下盒体20的下表面,方便用户从凹槽中取出工具头。
43.另外,上盒体的内盒上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工具并于工具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开口方向背离上盒体的表面。请参考图7所示,内盒 31包括底面311,前侧面和两侧面312,两侧面312分别垂直于前侧面,所述底面311置于所述空腔内与所述上盒体10的表面齐平。本实施例中,内盒31的底面的形状与上盒体10的空腔11的形状一致,当收纳盒闭合时,内盒31的底面311与上盒体10的上表面齐平,形成一个完整的上盖。内盒31的两个侧面312一端垂直连接前侧面,另一端形成内盒31的开口,另一端为形成从上至下的阶梯状,便于将工具从内盒中取出。
44.在本发明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新型收纳盒上还设置有用于卡和工具的卡扣,所述卡扣一端与工具卡和,另一端固定于内盒的侧边上。请参考图6所示,内盒31的侧边上设置有卡扣,具体的,卡扣设置在一挡板304 上,挡板304的一端水平固定在内盒31的一侧边,挡板304的另一端形成一u型的凹槽,u型凹槽与工具卡和,对工具进行固定,为了对工具进行更好的固定,放置工具在翻转过程中从内盒中脱落,本发明在内盒的另一侧边也固定有第二挡板303,第二挡板303竖直固定在内盒31的另一侧,第二挡板303的另一侧也设置有u型凹槽,工具水平放置于u型凹槽中,工具另一侧的水平凹槽对工具表面的固定件进行固定。内盒31里侧还设置有其他固定板,对直径较小的工具进行限位固定。
45.请参考图5所示,内盒31,32为类长方体形,内盒31,32的侧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多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的表面,当收纳盒打开时,内盒31,32沿着旋转轴翻转,通孔中的工具头翻转后朝向上盒体10的上表面或者下盒体20的下表面,方便用户从凹槽中取出工具头。
46.请参考图4所示,所述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之间还设置有扣合装置,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下盒体20上的卡钩60,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盒体10上对应卡钩60位置的卡块70,卡块70为向上盒体10内侧凸出的一凸块。具体的,下盒体20的内部设置有突出下盒体20侧面的卡钩60,下盒体20的外部设置有按压部61,用于控制卡钩60前后移动,上盒体10在与卡钩60 位置的对应部分设置有卡块70,卡钩60和卡块70配合用于将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锁住。当用户按压下盒体20外部的按压部61时,卡钩60在外力的作用下向里移动,卡钩60和卡块70
脱离接触,上盒体10与下盒体20 解锁,此时可将上盒体10打开,上盒体10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移动,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的旋转带动内盒31,32转动,使得内盒31,32在空腔11,21 中翻转,便于用户将工具从内盒31,32中取出。
47.本发明通过内盒31,32与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旋转固定,在上盒体 10和下盒体20移动的过程中带动内盒31,32在空腔11,21中翻转,便于用于分别从上盒体10的外表面或下盒体20的外表面将工具取出,本发明操作简单,收纳效果强,可同时从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的外部将工具取出,取出方便。
48.请参考图8-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空腔,上盒体10内设置有第一空腔111和第二空腔112,下盒体20上设置有第一空腔211和第二空腔212,第一空腔111, 211内设置有第一内盒31,32,第二空腔112,212内设置有第二内盒31, 32。上盒体10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平行放置,下盒体20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平行放置。
49.上盒体10的第一内盒3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工具并与工具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与上盒体10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上盒体10的开口方向,上盒体10的第二内盒3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的表面,多个通孔等间距排列,通孔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放置多种工具的工作头。
50.下盒体20的第一内盒32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的表面,多个通孔等间距排列,通孔的内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用于放置多种工具的工作头,下盒体20 的第二内盒32上设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10或下盒体20的表面,多个通孔等间距排列,第一内盒的通孔的直径可以等于第二内盒的通孔的直径,第一内盒的通孔的直径也可以不等于第二内盒的通孔的直径。
51.上述新型收纳盒中,第一翻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杆40以及与第一旋转杆旋转连接的第一水平杆,所述第二翻转机构包括第二旋转杆50以及与第二旋转杆50旋转连接的第二水平杆80,所述第一旋转杆40固定于下盒体 20的右侧边,所述第一水平杆分别连接上盒体10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所述第二旋转杆50固定于上盒体10的左侧边,所述第二水平杆80分别连接下盒体20上的第一内盒和第二内盒。
52.当打开新型收纳盒时,在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40和第二旋转杆50移动,第一旋转杆40带动第一水平杆水平移动,带动上盒体10的两个内盒分别在空腔中翻转。第二旋转杆50移动带动第二水平杆80水平移动,带动下盒体20的两个内盒分别在空腔中翻转,便于用户将工具从内盒中取出。
53.上述实施例中,上盒体10的两个内盒的每一侧边分别设置有两个旋转轴,具体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第一内盒31通过其中一个旋转轴固定于上盒体10上,另一个旋转轴套设在第一水平杆80上的轴孔81中,下盒体20 的两个内盒的每一侧边也分别设置有两个旋转轴,内盒通过其中一个旋转轴定于下盒体20上,另一个旋转轴套设在第二旋转杆50的第二轴孔52中。
54.其中,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为近l型,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分别包括水平
横杆和竖直杆,水平横杆垂直于竖直杆,竖直杆一端与第一旋转杆或第二旋转杆通过销钉旋转连接,水平横杆上设置有第一轴孔81和第二轴孔,第一轴孔81与第一内盒31的旋转轴旋转连接,第二轴孔与第二内盒的旋转轴旋转连接。第二旋转杆50在上下盒体的移动时带动第二水平杆80水平移动,第二水平杆80水平移动带动第一内盒31围绕旋转轴旋转。
5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之间还设置有扣合装置,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下盒体20上的卡钩204,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盒体10上对应卡钩204位置的卡块104,卡块104为向上盒体10内侧凸出的一凸块。具体的,下盒体20的内部设置有突出下盒体20侧面的卡钩204,下盒体 20的外部设置有触发部,上盒体10在与卡钩204位置的对应部分设置有卡块104,卡钩204和卡块104卡合用于将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锁住。当用户向下掰触发部时,卡钩204在外力的作用和卡块104脱离接触,上盒体 10与下盒体20解锁,此时可将上盒体10打开。
56.上盒体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移动,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水平杆和第二水平杆在上盒体或下盒体的侧边水平移动,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水平杆上的内盒在水平杆水平移动时,在空腔中围绕旋转轴翻转,便于用户将工具从内盒中取出。本发明多层内盒,每一层内盒翻转,可直接在盒体外表面将工具取出,且多个内盒可放置在同一个盒体上,节省了空间。
57.请参考图11,图12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新型收纳盒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上分别设置有三个空腔,每个空腔中设置有一个内盒,例如,上盒体10上设置有三个内盒31,下盒体20上设置有三个内盒32,多个内盒平行排布。同一盒体上的内盒可以相同,以放置相同的工具头,也可以不同,例如,上盒体10上的其中一内盒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工具并与工具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与上盒体10的上表面齐平,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上盒体10的开口方向,上盒体10的第二个内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的表面,多个通孔等间距排列,第三个内盒的形状与第二个内盒的形状相同,通孔的直径不同,用于收纳不同大小的工作头。
58.本实施例新型收纳盒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内盒,三个内盒形状或通孔的直径不同,可收纳不同的工具头,当打开收纳盒时,上下盒体上的内盒翻转,方便用于从多个内盒中取出需要的工具。
59.请参考图13,图14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新型收纳盒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盒体10和下盒体20上分别设置有四个空腔,每个空腔中设置有一个内盒,例如,上盒体10上设置有四个内盒31,下盒体20上设置有四个内盒32,多个内盒平行排布。同一盒体上的内盒可以相同,以放置相同的工具头,也可以不同,例如,上盒体10上的其中一内盒上设置有用于容纳工具并与工具的外形轮廓相匹配的凹槽,凹槽的底部与上盒体10的上表面齐平,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上盒体10的开口方向,上盒体10的第二个内盒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容纳工具的通孔,所述通孔方向垂直于所述上盒体的表面,多个通孔等间距排列,第三、四个内盒与第二个内盒的形状相同,通孔的直径不同,用于收纳不同大小的工作头。本发明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的四个内盒的组合形式可根据需要选择,此处不做限制。
6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上还可以设置五个,六个或更多个内盒,
原理同第二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详述。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