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3514发布日期:2021-11-24 19:1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工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生产工具的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具(例如手持式工具)是很多作业工序不比可少的,一般在操作台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工具的支架,以支撑空闲状态下的工具。
3.目前,支架一般固定安装在操作台上,固定安装后的支架的支撑角度随之固定,支架的支撑角度固定设置致使操作人员变换操作位置或者更换身高不同的操作人员后,将工具放置在支架上或者从支架上取下工具时多有不便。
4.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工具支撑装置,旨在使支架的角度和支撑工具的尺寸均可调,提高取放工具的便捷性。
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工具支撑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均为弧形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一调节槽和所述第二调节槽相对设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支撑工具的支撑部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一调节槽内、所述第二调节杆滑移设置在所述第二调节槽,以调节所述支撑部的角度。
7.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侧和第二安装侧,所述第一调节槽和所述第二调节槽均开设在第一安装侧,所述第二安装侧开设有减重槽。
8.可选的,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撑部相连接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侧,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均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9.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槽和所述第二调节槽中,至少有一个贯通所述第一安装侧和所述减重槽的内侧槽底壁。
10.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限定在所述第一调节槽位于所述内侧槽底壁的边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穿设过贯通所述第一安装侧和所述内侧槽底部的所述第一调节槽后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一调节杆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外螺纹依次穿设过所述调节槽和所述安装孔后通过螺纹套筒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
12.可选的,所述第一调节杆位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一外螺纹之间的部分为四棱柱,所述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调节槽的宽度。
13.可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工具的支撑孔。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板包括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的安装端,所述安装端位于所述第
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之间;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一调节杆之间、所述安装端与所述第二调节杆之间均留有间隙。
15.可选的,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贯通所述第一安装侧和所述减重槽内侧槽底壁的定位孔。
16.本技术提供的工具支撑装置,支撑部上用于放置工具(如手持式工具等),通过第一调节杆在弧形的第一调节槽和第二调节杆在弧形的第二调节槽内同步滑移,带动支撑部随之转动,进而实现了调节支撑部角度的效果,以使操作人员变换操作位置或者更换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后,仍可以较为便捷地从支撑部上取放工具。
附图说明
17.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18.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工具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底座,10

第一调节槽,11

第二调节槽,12

第一安装侧,13

第二安装侧,14

定位孔;
[0023]2‑
支撑架,20

第一调节杆,21

第二调节杆,22

支撑部,23

安装板, 24

支撑板,25

支撑孔,26

安装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0025]
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工具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和支撑架2。
[0026]
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3,底座1上开设有均为弧形的第一调节槽10 和第二调节槽11,第一调节槽10和第二调节槽11相对设置,第一调节槽 10的弧心位于第一调节槽10朝向第二调节槽11的一侧,第二调节槽11 的弧心位于第二调节槽11朝向第一调节槽10的一侧。支撑架2包括用于支撑工具的支撑部22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调节杆20和第二调节杆21,第一调节杆20滑移设置在第一调节槽10内、第二调节杆21滑移设置在第二调节槽11,以调节支撑部22的角度。
[0027]
本技术提供的工具支撑装置,支撑部22上用于放置工具(如手持式工具等),通过第一调节杆20在弧形的第一调节槽10和第二调节杆21在弧形的第二调节槽11内同步滑移,带动支撑部22随之转动,进而实现了调节支撑部22角度的效果,以使操作人员变换操作位置或者更换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后,仍可以较为便捷地从支撑部22上取放工具。
[0028]
可选的,底座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安装侧12和第二安装侧13,第一调节槽10和第
二调节槽11均开设在第一安装侧12,第二安装侧13开设有减重槽。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减重槽可减轻底座1的重量,节省底座1 用材,降低制造成本。
[0029]
可选的,支撑架2还包括与支撑部22相连接的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侧12,第一调节杆20和第二调节杆21均安装在安装板23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安装板23增加了支撑架2设置在底座1上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第一调节杆20和第二调节杆21在底座1 上滑移的同步稳定性。
[0030]
可选的,第一调节槽10和第二调节槽11中,至少有一个贯通第一安装侧12和减重槽的内侧槽底壁。第一调节槽10贯通第一安装槽和减重槽的内侧槽底壁时,有利于增加第一调节杆20穿设进第一调节槽10内的深度,增加第一调节杆20在第一调节槽10内滑移的稳定性;第二调节槽11 贯通第一安装槽和减重槽的内侧槽底壁时,有利于增加第二调节杆21穿设进第二调节槽11内的深度,增加第二调节杆21在第二调节槽11内滑移的稳定性。
[0031]
可选的,第一调节杆20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限位凸起限定在第一调节槽10位于内侧槽底壁的边沿,第一调节杆20穿设过贯通第一安装侧12和内侧槽底部的第一调节槽10后安装在安装板23上。第一限位凸起对第一调节杆20起到限位的作用,有效防止第一调节杆20从底座 1上脱出,增加了第一调节杆20滑移设置在第一调节槽10上的结构稳定性。
[0032]
可选的,安装板23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调节杆20的侧面还设置有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限位凸起沿第一调节杆20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第一外螺纹依次穿设过调节槽和安装孔后通过螺纹套筒安装在安装板23上。通过螺纹套筒与第一外螺纹之间的可拆卸螺接,可使支撑架2与底座1之间可拆卸连接,当需要支撑的工具的尺寸发生变化时,可以将原先的支撑架2从底座1上取下,更换支撑部22与尺寸变化后的工具相适配的支撑架2,可使工具支撑装置支撑多种尺寸的工具,有利于降低支撑成本。
[0033]
可选的,第一调节杆20位于限位凸起与第一外螺纹之间的部分为四棱柱,四棱柱的对角线长度大于第一调节槽10的宽度。本技术实施例可以有效防止第一调节杆20在第一调节槽10内发生自转,可在支撑部22 的角度调节完成后使第一调节杆20通过螺纹套筒紧固在底座1上,使支撑架2稳定维持在调节后的角度。
[0034]
可选的,支撑部22包括与安装板23相连接的支撑板24,支撑板24 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工具的支撑孔25。如图1和图3所示,空闲状态下的工具通过穿设进支撑孔25中以实现定位,稳定可靠,便于取放。
[0035]
可选的,支撑板24包括与安装板23相连接的安装端26,安装端26 位于第一调节杆20和第二调节杆21之间,且安装端26与第一调节杆20 之间,安装端26与第二调节杆21之间均留有间隙。如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可为螺纹套筒安装在第一调节杆20或者第二调节杆21安装在安装板23上时留出操作空间,增加了第一调节杆20和第二调节杆21 安装和拆卸的便捷性。
[0036]
可选的,底座1上开设有贯通第一安装侧12和减重槽内侧槽底壁的定位孔14。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定位孔14可供螺钉穿设以将底座1固定在工具放置位置(如操作台)上,以增加底座1的稳固性。图2中示出的定位孔14的数量为两个是可选的实施例,定位孔14的数量可以根据底座1的尺寸和底座1所需的紧固强度进行适应性调整。此外,底座1还可以通过环箍、扎带等安装件固定于工具放置位置。
[0037]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调节杆21和第二调节槽11结构以及第二调节杆 21和第二调节槽11之间的连接和调节方式可以与第一调节杆20和第一调节槽10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0038]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