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具有两个旋转轴线的转载溜槽的门布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94461发布日期:2022-10-01 02:4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包括具有两个旋转轴线的转载溜槽的门布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第一围封体积的门布置,其允许所述第一围封体积和第二围封体积之间的密封连接。
2.本发明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第一围封体积的门布置,所述门布置包括:凸缘,其被布置成在第一围封体积中限定通路开口,所述通路开口限定轴线;门,其可枢转地安装在凸缘上以便从其中门闭合通路开口的闭合位置经过到打开位置;以及溜槽,其用于排放组件,可在排放位置和与通路开口隔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排放位置中,所述溜槽朝向通路开口定位以当第二围封体积连接到第一围封体积时将来自第二围封体积的组件接收和倾倒到第一围封体积中。
3.在本技术中,“体积”意味着界定体积的任何产品、设备或设施。因此,其可以是围封体、隔绝体、收纳器、容器、包袋等。
4.围封体积应理解成意味着与外部环境隔离的体积。此可确切地说但非排他地为用于制备、储存和/或加工产品的不得与外部或与用户接触的体积。
5.根据本发明的门布置预期确切地说但非排他地连接两个围封体积,以便将产品从一个体积转移到另一体积而不破坏密闭性。此可包含(例如)危险产品(例如,某些生物、化学或放射性产品)的转移、组件(例如,塞子、小瓶、柱塞、针筒等)的转移、环境控制装置(例如,培养基板、颗粒计数器等)的转移、清洁系统的转移、液体、粉末、工具的转移、废料到围封体外部的转移,和/或生产线的生产或维护所必需的任何元件的转移。


背景技术:

6.产品从一个围封体积转移到另一围封体积而不破坏这些体积的密闭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此问题,已经开发双门密封连接装置。这包含例如专利申请fr2777822和fr3036054中描述的那些。
7.这些双门连接装置由第一和第二门/凸缘组合件形成,门/凸缘组合件中的一个门/凸缘组合件为一个体积的门/凸缘组合件,另一门/凸缘组合件为另一体积的门/凸缘组合件。常规地,待连接的围封体积是可运输容器或袋囊型的收纳器,而所述收纳器所连接到的其它围封体积通常是固定处置围封体。收纳器通过将门/凸缘组合件连接在一起而连接到处置围封体。此连接通常通过以下操作实现:啮合称为卡口系统的物件,收纳器的凸缘和门的插头分别啮合在处置围封体的凸缘和门的凹口中,接着旋转收纳器,允许收纳器的凸缘锁定到处置围封体的凸缘,以及允许收纳器的门锁定到围封体的门,彼此连接的门通过将门与其相应凸缘解锁而解锁。
8.为了便于将组件从第二围封体积转移到第一围封体积,已知使用固定在围封体内部在围封体的壁上的转移装置。通常,转移装置包括漏斗成形元件,其通过轴承定位或定位在所述第一体积的凸缘中以接收来自第二体积的组件,且在第一体积内导引所述组件。专利申请fr3082126描述转移装置的实例。
9.然而,现有技术的转移装置具有以下缺点:在其在围封体内移动以从其排放位置
经过到与通路开口隔开的位置(以及反之亦然)期间在层流下方生成紊流。然而,所生成的紊流破坏了由层流形成的工艺的无形保护屏障,且因此导致工艺受污染的风险。
10.此外,现有技术的转移装置相对庞大。
11.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一种便于组件从一个围封体积转移到另一围封体积同时使层流下方的紊流最小化的门布置和一种包括此门布置的围封体来矫正这些问题。
12.本发明的另一目标是提供一种布置和一种包括门布置的围封体,此门布置包括实施起来较简单且可容易清洁并且提供最佳空间要求的组件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3.为此,且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第一围封体积的门布置,其允许所述第一围封体积和第二围封体积之间的密封连接,所述门布置包括:凸缘,其被布置成在第一围封体积中限定通路开口,所述通路开口限定通路轴线;门,其可枢转地安装在凸缘上以便从其中门闭合通路开口的闭合位置经过到打开位置;以及溜槽,其用于排放组件,可在排放位置和与通路开口隔开的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排放位置中,所述溜槽朝向通路开口定位以当第二围封体积连接到第一围封体积时将来自第二围封体积的组件接收和倾倒到第一围封体积中。所述布置的显著之处在于,排放溜槽借助于第一双关节连杆机构固定到凸缘,所述第一双关节连杆机构包括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平行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的轴线旋转移动的第一关节,和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垂直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的轴线旋转移动的第二关节。
[0014]“通路轴线”是指垂直于由通路开口限定的开口平面的轴线。
[0015]
有利的是,第一双关节连杆机构由微马达驱动。
[0016]
有利的是,所述门布置包括用于以下操作的构件:控制微马达以通过驱动第一关节接着驱动第二关节将排放溜槽从其隔开位置移动到其排放位置,以及反之亦然,将排放溜槽从其排放位置移动到其隔开位置。
[0017]
有利的是,所述排放溜槽具有半截头锥构形。
[0018]
有利的是,所述门借助于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固定到凸缘,所述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包括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垂直于通路轴线的轴线相对于通路开口的平面旋转移动至多30度的第一关节,和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平行于通路轴线的轴线旋转移动的第二关节。
[0019]
有利的是,第一双关节连杆机构与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直径相对。
[0020]
有利的是,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的第二关节被布置成允许旋转移动至少四分之一转。
[0021]
有利的是,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的第二关节被布置成允许相对于通路开口的平面旋转移动优选地180度。
[0022]
有利的是,双关节连杆机构为机动的。
附图说明
[0023]
参考附图从本发明的以下详细描述将显而易见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附图中:
[0024]
[图1]图1展示根据本发明的门布置的后部的透视图,门处于闭合位置;
[0025]
[图2]图2展示图1的门布置的前视图,其中门处于适当位置且排放溜槽处于排放位置;
[0026]
[图3]图3展示闭合位置中的图1的门布置的前视图;
[0027]
[图4]图4展示图1的门布置的前视图,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排放溜槽定位于通路开口前方;
[0028]
[图5]图5展示图1的门布置的前视图,排放溜槽处于中间完全打开位置;
[0029]
[图6]图6展示图1的门布置的前视图,排放溜槽处于中间完全打开位置。
[0030]
在下文中,术语“后视图”是指在由门布置限定的围封体积的内部空间中或导向所述内部空间的视图。类似地,术语“前视图”意味着位于围封体积的内部空间外部或背朝由门布置限定的围封体积的内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结合图1到6,描述装备有第一围封体积的门布置1。此门布置被布置成允许连接第二围封体积。有利的是,第一围封体积为固定围封体,而第二围封体积为可运输容器。当然,这是一个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不限于此类型的围封体积。当第一体积的门布置与第二体积的门布置彼此连接时,它们形成允许产品在两个围封体积之间转移而不破坏密闭性的密封功能装置。
[0032]
门布置1包括凸缘2、门4和用于排放组件的溜槽10。
[0033]
凸缘2被布置成在具备门布置1的围封体中限定通路开口3,所述通路开口3限定开口平面和垂直于所述开口平面的通路轴线o。门4可枢转地安装在凸缘2上以便从其中门4闭合通路开口3的闭合位置经过到其中门4大体上平行于开口平面通路延伸的打开位置,以及反之亦然。排放溜槽10布置在第一体积1内部以允许当第二围封体积连接到第一围封体积时将来自第二围封体积的组件排放到第一围封体积中。
[0034]
根据本发明,排放溜槽10可枢转地安装在凸缘2上以便在排放位置和与通路开口3隔开的位置之间经过,在所述排放位置中,排放溜槽10朝向通路开口3定位以接收和排放来自第二围封体积的组件。为此,排放溜槽10经由双关节连杆机构11固定到凸缘2。所述双关节连杆机构因此包括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平行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o的轴线c旋转移动的第一关节12,和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垂直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o的轴线d旋转移动的第二关节13。
[0035]
有利的是,双关节连杆机构11被布置成使得首先遵循围绕轴线c的旋转移动,其次遵循围绕轴线d的旋转移动,发生排放溜槽10从其隔开位置到其排放位置的移位,以及反之亦然,从其排放位置经过到其隔开位置。
[0036]
根据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双关节连杆机构11由微马达驱动。所述微马达有利地经控制以根据上文描述的连续旋转移动将排放溜槽从其隔开位置移动到其排放位置。当然,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机动排放溜槽,所述排放溜槽的移动能够通过经由第一体积的第二次打开进入第一围封体积来手动地实行。
[0037]
排放溜槽10有利地具有半截头锥构形,其大底既定在排放溜槽10处于排放位置时啮合在通路开口3中,小底限定第一体积中的排放端。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定位于中位凸缘2水平面处的排放溜槽10在围封体的壁附近竖直延伸,排放端导向围封体的顶部。当然,
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排放溜槽的此布置,所述排放溜槽能够布置于凸缘上在除所示出的位置和机动门以外的位置处,或具有另一定向,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0038]
类似于排放溜槽10,门4还有利地借助于双关节连杆机构5固定到凸缘2。在所示出的实例中,此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5与第一双关节连杆机构11直径相对。
[0039]
第二双关节连杆机构5包括一方面被布置成允许围绕垂直于门的轴线(或垂直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o)的轴线b旋转移动的第一关节6,和另一方面被布置成允许平行于门的轴线的轴线a旋转移动(或平行于通路开口的通路轴线o)的第二关节7。在本说明书中,术语“门的轴线”表示当门处于闭合位置时垂直于门延伸的轴线。因此,门的轴线对应于通路轴线o。有利的是,两个关节6和7与门4一起布置,使得首先遵循围绕轴线b的旋转移动,其次遵循围绕轴线a的旋转移动,发生门的打开。第一关节6呈铰链的形式,其固定部分紧固到第二关节7,所述第二关节又通过连接臂9联接到门。第一关节6被布置成允许相对于开口平面旋转移动至多30度,而第二关节7被布置成允许相对于开口平面旋转移动至少45度,且优选地180度。
[0040]
当然,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通过双关节固定到凸缘的门,且门开口可具备另一机构,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例如单个铰链。不论针对排放溜槽还是门提供双关节机构的优点将避免在它们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形成紊流。
[0041]
根据有利实施例,门有利地为机动的。为此,第一和第二关节6各自例如联接到步进式马达。当然,显而易见,本发明不限于机动门,机动门的移动能够通过致动由门承载的控制杆手动地实行,此控制杆能够设置于围封体积的内侧和/或外侧上。
[0042]
图2到6示出排放溜槽10置于其排放位置中。
[0043]
因此,在排放溜槽安装在通路开口3前方之前,门打开。此通过以下操作从其闭合位置(图2)发生:在示出的实例中遵循大致20度的冲程围绕铰链(第一关节6)的轴线b旋转,然后在大致180度的冲程内围绕第二关节7的轴线a旋转移动以到达图3中示出的最终打开位置。在其最终打开位置中,门4在平行于通路开口的平面、与其闭合位置直径相对的平面中延伸。
[0044]
一旦门完全打开,就移动排放溜槽10。此通过以下操作从其隔开位置(图3)发生:在示出的实例(图4)中遵循90度的冲程围绕轴线c(第一关节12)旋转。排放溜槽10接着沿着90度的冲程围绕轴线d旋转移动以到达图5中的排放位置,经过提供通路开口3的整个空隙的中间打开位置。
[0045]
上文借助于实例描述了本发明。应理解,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在不由此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产生本发明的各种变型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