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6745发布日期:2021-08-06 18:3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带切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将使用于部件供给装置的部件供给带切断的带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使用部件供给带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供给带由载带和盖带构成,该载带具备分别收容有部件的多个凹部(部件凹槽),该盖带以覆盖该多个凹部的方式贴附于载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0-9931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部件供给装置的情况下,部件供给带需要盖带的长度方向的前端侧部分越过载带的长度方向的前端而延伸。然而,对于从供应商等供给的部件供给带,载带的前端与盖带的前端对齐。因此,需要仅将载带的前端侧部分切掉。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公开的课题在于,在由载带和贴附于该载带的盖带构成的部件供给带中,仅将载带的前端侧部分切掉。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带切断装置,其用于在包括载带和贴附于所述载带的盖带在内的部件供给带中切断所述载带,其中,

所述带切断装置具有:

带按压构件,其具备与所述盖带接触的带按压面,以及

刀片,其具备与所述带按压构件的带按压面对置的刀尖,且朝向所述带按压构件移动,

所述带按压构件具备间隙填埋部,该间隙填埋部在所述带按压面与所述盖带接触的状态下填埋所述载带的未贴附有所述盖带的部分与所述带按压构件之间的间隙。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在由载带和贴附于该载带的盖带构成的部件供给带中,仅将载带的前端侧部分切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带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3a是通过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切断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

图3b是通过带切断装置将载带和盖带两者切断后的状态下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

图3c是通过带切断装置仅将载带切断后的状态下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

图4是带切断装置中的切断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切断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

图6是切断单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图7是刀片支承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切断单元中的带按压头的带按压面的立体图。

图9是对部件供给带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的带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10a是装配了部件供给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

图10b是与图10a对应的切断单元的剖视图。

图11a是部件供给带被夹紧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

图11b是与图11a对应的切断单元的剖视图。

图12a是示出在存在树脂板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刀片切断后的载带的图。

图12b是示出在不存在树脂板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刀片切断后的载带的图。

图13a是第一刀片开始切断部件供给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

图13b是与图13a对应的切断单元的剖视图。

图14a是在第一刀片正切断部件供给带的中途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

图14b是与图14a对应的切断单元的剖视图。

图15a是第二刀片完成了切断载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

图15b是与图15a对应的切断单元的剖视图。

图16a是用于说明第二刀片的刀尖位置的调整工序的图。

图16b是用于说明接着图16a的、第二刀片的刀尖位置的调整工序的图。

图16c是用于说明接着图16b的、第二刀片的刀尖位置的调整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24带按压构件(带按压头)

24b带按压面

32刀片(第二刀片)

32a刀尖

52间隙填埋部(树脂板)

102载带

104盖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有时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对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地冗长,并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发明人等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及以下说明,并非意在通过这些附图和说明来限定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主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该带切断装置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容易地理解本公开,示出了x-y-z正交坐标系。x轴方向表示部件供给带的宽度方向(带宽度方向),y轴方向表示长度方向(带长度方向),z轴方向表示厚度方向(带厚度方向)。该x-y-z坐标系并不是限定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坐标系。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10构成为用于切断部件供给带100。在说明该带切断装置10的结构之前,首先,参照图3a~图3c对由带切断装置10进行的部件供给带的切断进行说明。

图3a是通过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切断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另外,图3b是通过带切断装置将载带和盖带两者切断后的状态下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并且,图3c是通过带切断装置仅将载带切断后的状态下的一例的部件供给带的立体图。

如图3a所示,部件供给带100由载带102和贴附于该载带102的盖带104构成。

具体而言,载带102例如由树脂材料、纸材料制作,且具备第一表面102a、以及其相反侧的第二表面102b。在第一表面102a形成有收容部件(未图示)的凹部状的多个部件凹槽102c。多个部件凹槽102c在载带102的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排列。另外,载带102具备在带长度方向上排列且与部件供给装置的链轮卡合的多个进给孔102d。

盖带104例如由树脂材料制作,且以覆盖多个部件凹槽102c的方式贴附于载带102的第一表面102a。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带切断装置10构成为将部件供给带100的前端侧部分即载带102的前端侧部分102e、以及贴附于该部分的盖带104的前端侧部分104a切断。这是为了在部件供给带100上制作新的前端100a。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3c所示,在制作有新的前端100a的部件供给带100中,带切断装置10构成为不切断盖带104而切断载带102的新的前端侧部分102f。由此,盖带104的新的前端侧部分104b成为越过载带102的新的前端102g而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a~图3c所示的部件供给带100中,载带102的第二表面102b由平面构成。然而,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10构成为还能够将在载带102’的第二表面102b’具备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压花部102h’的部件供给带100’切断。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10具有用于切断部件供给带100的切断单元20。

图4是切断单元的立体图。另外,图5是切断单元的前方分解立体图。并且,图6是切断单元的后方分解立体图。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切断单元20大致由三个零件构成。具体而言,切断单元20具备刀片支承块(刀片支承构件)22、带按压头(带按压构件)24、以及带保持器(带保持构件)26。

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以对置的方式配置,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它们在带厚度方向上相互接近或远离。带保持器26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在带厚度方向上移动。首先,对这三个构成要素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7是刀片支承块22的分解立体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切断单元20中的刀片支承块22是支承第一刀片30和第二刀片32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块体。一方的第一刀片30如图3b所示是用于将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切断的刀片。另一方的第二刀片32如图3c所示是用于仅切断载带102的刀片。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是同样的正方形刀片,且具备直线状的刀尖30a、刀尖32a。另外,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在从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以平行的状态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然而,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在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观察)上以不同的姿势且在不同的位置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关于其理由在后面叙述。

另外,第一刀片30以不能移动的方式支承(固定)于刀片支承块22。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刀片30具备贯通孔30b。穿过该贯通孔30b和板垫圈34的固定螺钉36与形成于刀片支承块22的螺纹孔卡合,由此第一刀片30被固定于刀片支承块22。

与第一刀片30不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二刀片32以能够移动、特别是能够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这是因为,第二刀片32与将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切断的第一刀片30不同,第二刀片32仅切断载带102。即,需要调整第二刀片32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在带厚度方向上的位置,以使得不切断盖带104而仅切断载带102。

具体而言,作为用于调整第二刀片32的位置的构成要素,在刀片支承块22设置有对第二刀片32朝向带按压头24施力的施力构件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施力构件38是压缩弹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施力构件38经由刀片承接构件40对第二刀片32施力。刀片承接构件40是承接第二刀片32的与刀尖32a相反侧的端部32b的构件,且以能够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具体而言,刀片承接构件40在带厚度方向上具有长的长孔40a,并由穿过该长孔40a的引导螺钉42支承为能够在带厚度方向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引导螺钉42是具备头部、从头部延伸的引导销部、以及在引导销部的前端设置的外螺纹部的螺钉。通过经由这样的刀片承接构件40,施力构件38能够对薄的第二刀片32施力。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完成第二刀片32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的位置调整后,为了维持该调整后的位置,由刀片固定构件44将第二刀片32固定于刀片支承块22。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刀片固定构件44是固定螺钉。固定螺钉44穿过第二刀片32的贯通孔32c和板垫圈46,与形成于刀片支承块22的螺纹孔卡合。另外,第二刀片32的贯通孔32c的直径充分大于固定螺钉44的螺纹部的直径。

因此,通过紧固固定螺钉44而将第二刀片32固定于刀片支承块22。另一方面,通过松缓固定螺钉44,第二刀片32能够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即,第二刀片32成为以能够在带厚度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的状态。

关于第二刀片32相对于使用了上述的施力构件38、刀片承接构件40以及固定螺钉44的刀片支承块22的位置调整的方法,将在后面叙述。

如图4~图6所示,带按压头24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即相对于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对置。部件供给带100在盖带104与带按压头24对置的状态下,配置在带按压头24与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之间。在该状态下,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相互接近,由此部件供给带100被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来执行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的接近。

为此,如图1及图2所示,带切断装置10具有:第一臂12a,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刀片支承块22连结;第二臂12b,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带按压头24连结;第一操作杆14a及第二操作杆14b,它们供作业者握持来进行操作;第一连杆16a,其连结第一臂12a和第二操作杆14b;以及第二连杆16b,其连结第二臂12b和第一操作杆14a。对于第一连杆16a和第二连杆16b,它们的中央部分以能够将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作为中心而相互转动的方式连结,从而第一连杆16a和第二连杆16b构成x-连杆机构。

在第一臂12a的前端连结有刀片支承块22,该刀片支承块22能够以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第一臂12a以能够将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且能够在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x-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16a的一端连结。

在第二臂12b的前端连结有带按压头24,该带按压头24能够以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第二臂12b以能够将沿带长度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且能够在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与x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16b的一端连结。

第一操作杆14a以能够将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第二连杆16b的另一端连结。

第二操作杆14b以能够将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旋转中心线为中心转动的方式与第一连杆16a的另一端连结。

根据上述的第一臂12a及第二臂12b与第一操作杆14a及第二操作杆14b的连结,当第一操作杆14a和第二操作杆14b通过作业者的操作而相互接近时,第一臂12a和第二臂12b也接近。其结果是,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相互接近。

如图4~图6所示,为了将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在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及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相互定位,带按压头24具备引导棒48。引导棒48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朝向刀片支承块22延伸,并与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的引导孔22a卡合。通过该引导棒48与引导孔22a的卡合,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平行移动并相互接近。

而且,作为定位的构成要素,刀片支承块22具备多个定位销50。多个定位销50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朝向带按压头24延伸。

图8是示出切断单元中的带按压头的带按压面的立体图。

图8所示,带按压头24在与刀片支承块22对置的表面具备与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的多个定位销50卡合的多个定位孔24a。这些定位销50和定位孔24a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某种程度接近时卡合,例如在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刚开始进行部件供给带100的切断的时机前卡合。

如图8所示,带按压头24具备与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对置的带按压面24b。带按压面24b与部件供给带100的盖带104接触。由此,在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从载带102的第二表面102b起切断部件供给带100时,带按压面24b支承该部件供给带100。

需要说明的是,带按压头24在其带按压面24b与盖带104接触,但由于该盖带104的厚度而不与载带102的第一表面102a接触。因此,在带按压头24与盖带104接触的状态下,在载带102的未贴附有该盖带104的第一表面102a的部分与带按压头24之间产生间隙。带按压头24具备填埋该间隙的间隙填埋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为带按压头24的间隙填埋部,树脂板52设置于带按压头24。树脂板52具备接触面52a,该接触面52a在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与盖带104接触的状态下与载带102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该树脂板52的作用将在后面叙述。

另外,带按压头2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其具备收容将部件供给带100切断后的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的凹部、例如槽24c。

如图4~图6所示,带保持器26是用于对部件供给带100进行保持,由此将部件供给带100维持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之间的构件。

图9是对部件供给带进行保持的状态下的带保持器的俯视图。

如图9所示,带保持器26具备在带按压头24侧的端部对部件供给带100进行保持的、即在带按压头24侧的端部载置的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在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穿过该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5及图6所示,第一带保持面26a在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同样,第二带保持面26b也被分割为两部分。这是因为,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10也与在载带102’的第二表面102b’具备沿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压花部102h’的部件供给带100’对应。即,用于避免与压花部102h’的接触的凹部状的避让部26c通过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分别在带宽度方向上被分割为两部分而形成。在带切断装置10不与具备压花部的部件供给带对应的情况下,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也可以不被分别分割为两部分,而是连续的面。

另外,如图4~图6所示,在第一带保持面26a的被分割为两部分中的一个部分设置有沿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并与载带102的进给孔102d卡合的多个定位销54。通过该定位销54与进给孔102d卡合,部件供给带100在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及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上相对于带保持器26被定位。

如图4~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带保持器26在从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观察时为方形托架状,且以在从带厚度方向观察时至少部分地覆盖刀片支承块22的方式设置于该刀片支承块22。即,带保持器26以从带厚度方向观察时至少部分地包围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方式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

另外,带保持器26以能够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具体而言,在带保持器26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形成有长的引导孔26d。穿过该引导孔26d并与刀片支承块22的内螺纹孔卡合的引导螺钉56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由此,带保持器26以能够在带厚度方向(z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保持于刀片支承块2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带保持器26经由拉伸弹簧58悬挂于刀片支承块22。在刀片支承块22的带按压头24侧的部分设置有供拉伸弹簧58的一端钩挂的悬挂销60。另一方面,在带保持器26的远离带按压头24的端部设置有供拉伸弹簧58的另一端钩挂的钩部26e。

利用该拉伸弹簧58,使带保持器26在从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及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维持与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重叠的状态。其结果是,带保持器26作为保护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并且抑制刀尖30a、刀尖32a与作业者的接触的盖构件发挥功能。另外,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但在刀片支承块22朝向带按压头24的移动中,当带保持器26与带按压头24接触时,带保持器26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相对移动,且在从带宽度方向及带长度方向观察时,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从带保持器26突出。

至此,对带切断装置10中的切断单元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以下,对切断单元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也对切断单元的构成要素的更多特征进行说明。

图10a及图10b是装配了部件供给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10a及图10b所示,部件供给带100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远离的状态下,被装配(载置)于带保持器26的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另外,部件供给带100以盖带104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对置的方式装配。需要说明的是,图10a及图10b示出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最远离的状态。

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位于比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靠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侧的位置。由此,能够在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将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切断后,由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开始切断载带102。其结果是,与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同时切断载带102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切削阻力。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作业者能够以较小的力切断部件供给带100。

另外,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不平行。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刀尖30a在从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呈相对于带按压面24b倾斜的直线状。由此,与刀尖30a相对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平行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切削阻力。其理由是,在平行的情况下,为了使得刀尖30a同时切断载带102的宽度方向(x轴方向)整体,而切削阻力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不限于直线状,例如也可以是圆弧状。

与此相对,与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不同,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平行,即相对于与带按压面24b接触的盖带104平行。这是为了不切断盖带104而可靠地切断载带102。

而且,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在从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及带长度方向(y轴方向)观察时,与带保持器26重叠。即,相对于带保持器26的带保持面26a、带保持面26b,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位于带按压头24的相反侧。其结果是,在将部件供给带100装配于带保持器26的第一带保持面26a及第二带保持面26b时,能够抑制作业者的手指与刀尖30a、刀尖32a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在带按压头24设置有钩62,以便在如图10a及图10b所示那样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最远离时,维持带保持器26相对于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重叠的状态。钩62钩挂于带保持器26,从而限制带保持器26向远离带按压头24的方向移动。由此,不会有带保持器26移动而使得第一刀片30及第二刀片32的刀尖30a、刀尖32a从该带保持器26突出的情况,从而能够抑制作业者的手指与刀尖30a、刀尖32a的接触。

在如图10a及图10b所示那样将部件供给带100装配于切断单元20后,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相互接近。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作业者的使第一操作杆14a与第二操作杆14b相互接近的操作,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相互接近。

图11a及图11b是部件供给带被夹紧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当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相互接近时,如图11a及图11b所示,设置于刀片支承块22的带保持器26与带按压头24接触。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带保持器26经由所保持的部件供给带100与带按压头24接触。由此,部件供给带100被带按压头24和带保持器26夹紧(夹持)。

如图11a所示,在部件供给带100被夹紧的状态下,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与盖带104接触。另外,树脂板52与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接触。利用该树脂板52,部件供给带100在其整体不能向带按压头24侧进行位移的状态下被夹紧。对该树脂板52的效果进行具体说明。

图12a示出存在树脂板52时的由第二刀片切断后的载带。另外,图12b示出不存在树脂板52时的由第二刀片切断后的载带。

如上所述,第二刀片32仅切断载带102。此时,在不存在树脂板52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载带102的切割残留。

具体地说明,载带102的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经由盖带104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接触。因此,该部分即使被第二刀片32按压也不能向带按压面24b侧避让。因此,载带102的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由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切断。

与此相对,如图12b所示,在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与带按压头24之间形成空间s。因此,该部分被第二刀片32按压而能够向带按压面24b侧避让。其结果是,有可能在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产生切割残留。

作为其对策,如图12a所示,在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与带按压头24之间的间隙设置有填埋该间隙的树脂板52。利用该树脂板52,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即使被第二刀片32按压也不能向带按压头24侧避让。其结果是,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由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切断。

另外,如图10a所示,优选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到树脂板52的与载带102接触的接触面52a的距离d等于或大于盖带104的厚度。例如,在盖带104的厚度为50μm的情况下,距离d为100μm。在树脂板52的厚度比盖带104的厚度大的情况下,树脂板52和载带102中的至少一方变形。由此,进一步降低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产生切割残留的可能性。

而且,如图9所示,优选树脂板52的接触面52a越过载带102的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端部而延伸。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被第二刀片32按压而避让。其结果是,进一步降低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产生切割残留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将载带102的未贴附有盖带104的部分与带按压头24之间的间隙填埋的间隙填埋构件只要是不损伤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的构件即可,不限于树脂板。另外,间隙填埋构件也可以不是带按压头24之外的部件,而作为带按压头24的一部分(作为间隙填埋部)设置。

在如图11a及图11b所示那样带保持器26经由部件供给带100与带按压头24接触后,刀片支承块22相对于带保持器26进行相对移动,并由此朝向带按压头24。其结果是,支承于刀片支承块22的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开始切断部件供给带100。

图13a及图13b是第一刀片开始切断部件供给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开始切断被带按压头24和带保持器26夹紧的状态下的部件供给带100。此时,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从部件供给带100(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的带宽度方向(x轴方向)的一端起开始切断。需要说明的是,将部件供给带100切断并穿过的刀尖30a被收容于带按压头24的槽24c。另一方面,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未到达载带102而未开始切断。

随着刀片支承块22进一步接近带按压头24,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进一步切断部件供给带100(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

图14a及图14b是在第一刀片30正切断部件供给带100中途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14a及图14b示出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将部件供给带100切断一半以上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未到达载带102而未开始切断。

当刀片支承块22进一步接近带按压头24时,第一刀片30的刀尖30a将部件供给带100(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完全切断。其结果是,如图3b所示,在部件供给带100上制作新的前端100a。然后,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开始切断载带102。

图15a及图15b是第二刀片完成了切断载带的状态下的切断单元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最接近的时机,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完成载带102的切断。即,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最接近的状态下,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隔开与盖带104的厚度大致相等的距离而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对置。大致相等的距离是指若将盖带104的厚度设为t,则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与带按压面24b之间的距离为t×0.9以上且t以下。

这样,在刀片支承块22与带按压头24最接近的状态下,调整第二刀片32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的刀尖位置,以使得刀尖32a隔开与盖带104的厚度大致相等的距离而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对置。对该位置调整方法进行说明。

图16a~图16c是用于说明第二刀片的刀尖位置的调整工序的图。

如图16a所示,在调整第二刀片32的刀尖位置时,将带保持器26从刀片支承块22卸下。另外,准备具有与部件供给带100的盖带104相同的厚度t的金属制的垫板sp,并将该垫板sp配置于带按压头24的带按压面24b与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之间。

首先,为了使第二刀片32成为能够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相对移动的状态,松缓固定螺钉44。由此,利用施力构件38经由刀片承接构件40而朝向带按压头24对第二刀片32施力。

接下来,如图16b所示,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成为最接近的状态。由此,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与垫板sp接触。通过该接触,使得第二刀片32克服施力构件38的作用力而向远离带按压头24的方向移动。

然后,在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与垫板sp接触的状态下,将固定螺钉44紧固。由此,如图16c所示,以在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最接近状态下,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和带按压面24b之间的距离与盖带104的厚度t大致一致的方式,将第二刀片32固定于刀片支承块22。期望该距离与盖带104的厚度t一致,但也可以是t×0.9以上且t以下。

通过这样第二刀片32相对于刀片支承块22的位置调整,如图15b所示,第二刀片32的刀尖32a能够不切断盖带104而仅切断载带102。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在由载带和贴附于该载带的盖带构成的部件供给带中,能够仅切掉载带的前端侧部分。即,能够更可靠地切掉载带的前端侧部分而不使载带切割残留。

以上,举出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在带切断装置10中,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通过作业者的手动而相互接近。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刀片支承块22和带按压头24例如也可以由气缸等驱动源驱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为了在部件供给带100上制作新的前端100a,带切断装置10具有将载带102和盖带104两者切断的第一刀片30。然而,当不需要在部件供给带100上制作新的前端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一刀片30。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部件供给带100由安装于刀片支承块22的带保持器26保持。然而,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部件供给带100也可以在盖带104与带按压面24b接触的状态下,固定于带按压头24。

即,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带切断装置广义上是用于在包括载带和贴附于所述载带的盖带在内的部件供给带中切断所述载带的带切断装置,且具有:带按压构件,其具备与所述盖带接触的带按压面;以及刀片,其具备与所述带按压构件的带按压面对置的刀尖,且朝向所述带按压构件移动,所述带按压构件具备间隙填埋部,该间隙填埋部在所述带按压面与所述盖带接触的状态下填埋所述载带的未贴附有所述盖带的部分与所述带按压构件之间的间隙。

如上所述,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说明。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说明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中,不仅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必要的构成要素,而且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包含为了解决课题而非必要的构成要素。因此,因此,不应根据这些非必要的构成要素记载于附图、详细说明中,而直接认定这些非必要的构成要素是必要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中的技术,因此能够在技术方案的范围或者其等同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切断由载带和贴附于该载带的盖带构成的部件供给带的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