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2388发布日期:2021-07-09 15:1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车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外汽车主要是通过内开手柄开启车门,如图1所示,当坐在车内的用户需要开启车门时,需要先向内拉动内开手柄9,使内开手柄9转动进而拉动车门内部的拉索解除车门的锁定状态,然后才能向外推动车门从而开启车门,也就是说开启车门需要用户进行两步操作,并且在这两步操作中施加力的方向和施加力的位置均不同。同时内开手柄受限于人体工程学,需要布置于车门的中部或者前部,而为了能够便于拉动内开手柄9,需要在门板装饰面板8上设置用于容纳内开手柄9的凹陷区域81,影响造型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只需要进行一次按压就能够完成车门解锁以及开启车门,操作更加简单,简化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结构,不仅降低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生产成本,还能够使门板装饰面板平整美观。
4.本发明的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包括解锁手柄本体、复位弹簧和用于与车门固定连接的手柄支架,所述解锁手柄本体包括连接部、手柄部和拉索安装部,所述手柄部和所述拉索安装部均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且所述手柄部位于所述拉索安装部的内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手柄支架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当所述手柄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向外运动后,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手柄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
5.进一步,所述手柄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设置有解锁按钮,所述解锁按钮向内凸出于所述手柄部;还包括门板装饰面板,所述门板装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解锁按钮的按钮通孔。
6.进一步,所述解锁按钮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内板装饰面板的内侧表面平齐,所述解锁按钮的周边轮廓与所述按钮通孔的孔壁适形贴合。
7.进一步,所述手柄部的前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解锁按钮位于所述手柄部的后部;所述拉索安装部向后且向外伸出于所述连接部。
8.进一步,还包括车门拉索,所述拉索安装部远离所述连接部一端与所述车门拉索连接。
9.进一步,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手柄支架上的缓冲胶垫,所述连接部的前部设置有缓冲凸台,所述缓冲胶垫位于所述缓冲凸台的外侧,当所述解锁按钮位于所述按钮通孔内,所述缓冲凸台抵靠在所述缓冲胶垫并且所述缓冲凸台使所述缓冲胶垫压缩。
10.进一步,所述缓冲胶垫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杆,所述手柄支架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安装杆插入的胶垫安装孔。
11.进一步,还包括手柄转轴和外套于所述手柄转轴的中部的轴套,所述手柄转轴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手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的转轴孔。
12.进一步,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簧,所述扭簧的首端与所述手柄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尾端与所述解锁手柄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螺旋段外套于所述手柄转轴。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当坐在车内的用户需要开启车门时,向外按压手柄部远离连接部一端,使手柄部带动连接部转动,从而使拉索安装部能够拉动车门拉索达到解锁形成,实现车门解锁,并且由于解锁时按压方向与车门开启方向一致,因此在车门解锁之后,用户按压手柄部的力能够同时将车门推开,只需要进行一次按压就能够开启车门,不需要像传统内开手柄解锁一样需要用户进行两步操作,操作更加简单;并且本发明不需要在门板装饰面板上设置凹陷区域,简化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结构,不仅降低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生产成本,还能够使门板装饰面板平整美观。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传统的内开手柄安装在车门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三;图5为图4的a

a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4的b

b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4的c

c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安装在车门上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1

解锁手柄本体,11

连接部,12

手柄部,13

拉索安装部,14

缓冲凸台,15

解锁按钮,2

复位弹簧,3

手柄支架,4

车门拉索,5

缓冲胶垫,51

安装杆,6

手柄转轴,7

轴套,8

内板装饰面板,81

凹陷区域,9

内开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17.如图2

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内解锁结构,包括解锁手柄本体1、复位弹簧2和用于与车门固定连接的手柄支架3,所述解锁手柄本体1包括连接部11、手柄部12和拉索安装部13,所述手柄部12和所述拉索安装部13均与所述连接部11连接并且所述手柄部12位于所述拉索安装部13的内侧,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手柄支架3以可转动方式连接,当所述手柄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1一端向外运动后,所述复位弹簧2使所述手柄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1一端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还包括车门拉索4,所述拉索安装部13远离所述连接部11一端与所述车门拉索4连接。当坐在车内的用户需要开启车门时,向外按压手柄部12远离连接部11一端,使手柄部12带动连接部11转动(转动方向为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从而使拉索安装部13能够拉动车门拉索4达到解锁行程,实现车门解锁,并且由于解锁时按压方向与车门开启方向一致,因此在车门解锁之后,用户按压手柄部12的力能够同时将车门推开,只需要进行一次按压就能够开启车门,不需要像传统内开手柄解锁一样需要用户进行两步操作,操作更加简单。
18.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手柄部12远离所述连接部11一端设置有解锁
按钮15,所述解锁按钮15向内凸出于所述手柄部12;还包括门板装饰面板,所述门板装饰面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解锁按钮15的按钮通孔,优选将按钮通孔的位置设置在门板装饰面板的后部,远离车门转轴,使解锁和推开车门的力臂长,更加省力。解锁按钮15在按钮通孔内,开启车门时动作为按压,相对于传统的拉动内开手柄,不需要在门板装饰面板上设置凹陷区域,简化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结构,不仅降低了门板装饰面板的生产成本,还能够使门板装饰面板平整美观。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门板装饰面板和解锁按钮15处的外观,可以使解锁按钮15的内侧表面与内板装饰面板8的内侧表面平齐,解锁按钮15的周边轮廓与按钮通孔的孔壁适形贴合,具体的,解锁按钮15的上侧壁、下侧壁、前侧壁和外侧板分别与按钮通孔的孔壁适形贴合,实现解锁按钮15与门板装饰面板的无缝镶嵌配合,隐藏式的外观整体性更好,解锁按钮15还可以采用透明pc材质并在其内部增加装饰灯,能够在夜间起装饰和照明的作用。
19.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手柄部12的前部与所述连接部11连接,所述解锁按钮15位于所述手柄部12的后部;所述拉索安装部13向后且向外伸出于所述连接部11。车门门锁一般是位于车门后部,拉索安装部13向后且向外伸出于连接部11能够便于布置车门拉索4走线,而手柄部12和拉索安装部13分别位于连接部11的前后两侧,将手柄部12和解锁按钮15设置在连接部11的后侧,按压解锁按钮15时,手柄部12带动连接部11以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拉索安装部13随着连接部11转动时能够向前拉动车门拉索4达到解锁行程,实现车门解锁。
20.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手柄支架3上的缓冲胶垫5,所述连接部11的前部设置有缓冲凸台14,所述缓冲胶垫5位于所述缓冲凸台14的外侧,当所述解锁按钮15位于所述按钮通孔内,所述缓冲凸台14抵靠在所述缓冲胶垫5并且所述缓冲凸台14使所述缓冲胶垫5压缩。按压解锁按钮15时,手柄部12带动连接部11以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缓冲凸台14随着连接部11转动时会逐渐远离缓冲胶垫5,缓冲胶垫5逐渐恢复形状,缓冲凸台14继续随着连接部11转动与缓冲胶垫5之间产生间隙,当停止按压解锁按钮15,复位弹簧2带动解锁手柄本体1回位,解锁手柄本体1以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缓冲凸台14逐渐靠近缓冲胶垫5,并最后使缓冲胶垫5压缩,在这个过程中缓冲胶垫5起限位以及缓冲作用,能够减小解锁按钮15对门板装饰面板的冲击。
21.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缓冲胶垫5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杆51,所述手柄支架3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安装杆51插入的胶垫安装孔。安装杆51插入胶垫安装孔实现缓冲胶垫5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限位,缓冲凸台14使缓冲胶垫5压缩,缓冲凸台14的外侧表面与缓冲胶垫5的内侧表面相抵靠,缓冲胶垫5的外侧表面抵靠在手柄支架3上,实现缓冲胶垫5在内外方向上的限位。
22.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还包括手柄转轴6和外套于所述手柄转轴6的中部的轴套7,所述手柄转轴6的上下两端均与所述手柄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1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轴套7的转轴孔。手柄转轴6、轴套7和转轴孔的连接关系可以为轴套7与转轴孔过盈配合,轴套7与手柄转轴6间隙配合,手柄转轴6、轴套7和转轴孔的连接关系也可以为轴套7与转轴孔间隙配合,轴套7与手柄转轴6过盈配合,从而实现手柄转轴6与转轴孔之间能够相对转动。手柄转轴6固定在手柄支架3上,连接部11能够以手柄转轴6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
23.本实施例中,如图2

图4所示,所述复位弹簧2为扭簧,所述扭簧的首端与所述手柄
支架3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尾端与所述解锁手柄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扭簧的螺旋段外套于所述手柄转轴6。按压解锁按钮15时,解锁手柄本体1以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扭簧变形,当停止按压解锁按钮15时,扭簧形状恢复,扭簧的尾端带动解锁手柄本体1以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使解锁手柄本体1回位。
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