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钉子、u型钉(staple)等打入件打入到木材等打入材的打入工具。
背景技术:2.打入工具例如已知有气弹簧式和机械弹簧式。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具有:驱动器,其冲击打入件;齿条,其用于使驱动器向上方(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和轮部,其与齿条啮合。齿条被设置于驱动器。驱动器与活塞一体结合。在打入动作之后,轮部通过电动马达进行旋转,而与齿条啮合。由此,齿条、驱动器和活塞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活塞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回位,活塞上室(储压室)的气压上升。通过被储存于储压室的气体的压力(推力),使活塞向打入方向朝下移动,从而使打入件被冲击。
3.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机械弹簧式的打入工具具有:驱动器,其冲击打入件;压缩弹簧,其对驱动器向打入方向施力;滚子,其在打入方向和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卡合于驱动器;齿轮,其在偏心位置上具有滚子。在打入动作之后,齿轮通过电动马达进行旋转,使滚子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由此,驱动器克服压缩弹簧而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通过由驱动器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被压缩的压缩弹簧的施加力,驱动器向打入方向朝下移动,从而使打入件被冲击。
4.在这种打入工具中,需要将通过打入动作到达下移动端的驱动器向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回位,使其恢复至比上移动端略靠下方的待机位置。因此,在打入动作之后,需要在扳机的接通操作被解除之后,还将电动马达的启动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为了持续打入后的启动状态,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通过控制器对扳机的接通/断开操作与通电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的切换进行电控制。然而,在所述电控制式的启动控制中,控制器的控制内容遍及多个方面,结果有可能会由于某些原因而进行误动作。
5.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打入工具中,通过联动部件进行扳机的接通/断开操作与通电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联动的状态和不联动的状态的切换。根据所述机械式的启动控制,相比上述电控制式的启动控制,能够降低误动作的可能性。[现有技术文件][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美国授权专利第8387718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日本授权专利公报特许第4749828号
技术实现要素:[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因此,对于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也希望使其构成为通过机械式的启动控制来持续电动马达的启动状态。然而,难以直接将以往的机械式的启动控制应用于气弹簧式的打
入工具。
[0008]
在机械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由于使压缩弹簧缩小来使驱动器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在相对于压缩弹簧远离的部位上以使驱动器与滚子卡合的方式来施加用于缩小的力。在这方面,在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为了避免相对于活塞的偏载荷,希望对驱动器直接施加用于向上移动的外力。因此,在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使其构成为,以使轮部与设置于驱动器的齿条啮合的方式,对驱动器直接施加用于向上移动的力。由此,难以直接将以往的以远离扳机的方式配置齿轮的机械式启动控制应用于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在本发明中,其目的在于,在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通过机械结构,与扳机操作独立地控制电动马达的启动状态。[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打入工具具有活塞和驱动器,所述活塞以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内装于气缸;所述驱动器与活塞结合,在打入方向上向下移动。升降轮与驱动器的齿条啮合。升降轮通过电动马达进行旋转。电动马达通过扳机移动至接通位置进行启动。通过扳机处于接通位置,通电开关接通,成为能够向电动马达通电的状态。打入工具具有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的限制部件,其中,所述锁定位置是限制部件将通电开关保持为接通状态的位置,所述解锁位置是限制部件允许通电开关成为断开状态的位置。打入工具具有凸轮,所述凸轮为与升降轮联动的结构,并且具备接通区域和断开区域,在所述接通区域中,与限制部件发生干涉且将限制部件保持于锁定位置,在所述断开区域中,允许限制部件向解锁位置移动。
[0010]
因此,通过凸轮,限制部件被保持于锁定通电开关的接通状态的锁定位置,电动马达持续启动状态而与扳机的接通操作无关。据此,在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中,通过具有限制部件和凸轮的机械结构,与扳机操作无关,在打入动作之后持续电动马达的启动状态,使驱动器回位至待机位置。
[001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通过向接通位置移动的扳机,限制部件移动至锁定位置。因此,扳机向接通位置的移动操作与限制部件向锁定位置的移动动作被建立关联。由此,能够实现用于保持通电开关的接通状态的结构的简化。相对于此,例如通过将限制部用的卡合部与供扳机抵接的部位分开地设置于通电开关的动作部,能够成为使两个动作独立的结构。
[0012]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凸轮被设置为能够与升降轮同轴旋转。因此,凸轮被配置得紧凑。
[0013]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凸轮的接通区域在径向上以与旋转中心相距第1距离的方式延伸设置。凸轮的断开区域以与旋转中心相距比第1距离近的第2距离的方式延伸设置。因此,凸轮沿着旋转方向具有接通区域(大径部)和断开区域(小径部)。限制部件卡合于接通区域,从而通电开关的接通状态被锁定。限制部件卡合于断开区域,从而通电开关的接通状态被解除。通过凸轮的旋转,对锁定通电开关的接通状态的锁定状态与解除锁定状态的解锁状态进行切换。
[0014]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驱动器从下移动端位置移动到朝向待机位置的规定位置期间,凸轮的接通区域以与限制部件发生干涉的方式延伸设置。例如,规定位置为待机位置或接近待机位置的位置。因此,通过限制部件卡合于接通区域而使通电开关被锁定
为接通状态,据此在打入之后也持续电动马达的启动状态。由此,驱动器能够可靠地从下移动端位置回位至待机位置。
[0015]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连接扳机与驱动器的方向上,限制部件和凸轮位于扳机与驱动器之间。因此,限制部件和凸轮被紧凑地配置于易于确保比较闲置空间的部位。扳机与驱动器连接的方向相当于从扳机和驱动器双方通过的方向。
[0016]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具有引导滚子,所述引导滚子用于引导限制部件的移动。因此,限制部件被引导滚子引导而顺利移动。
[001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凸轮沿着与限制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向限制部件施力时,以与力相向的方式在限制部件的侧部配设有引导滚子。因此,限制部件在受到来自凸轮的使其向与其移动方向正交的侧方位移的方向的力的状态下,能够使限制部件顺利地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0018]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引导滚子被配置为,在与限制部件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且与凸轮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的至少一侧引导限制部件。因此,限制部件被从平行于引导滚子的旋转轴的方向的至少一方引导。由此,能够使限制部件更顺利地移动。
[0019]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打入工具通过扳机和接触杆双方被接通操作,使接触杆的动作部与扳机的惰轮卡合而使通电开关接通来进行打入动作。打入动作能够切换为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的两种方式。在单发打入模式下,当在扳机的接通操作状态下对接触杆进行接通操作时,避免动作部与惰轮的卡合,使通电开关不接通。在连发打入模式下,与扳机的接通操作和接触杆的接通操作的顺序无关,动作部始终与惰轮卡合,使通电开关接通。通过改变扳机的位置来切换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
[0020]
因此,通过改变扳机的位置,打入动作被切换为单发打入模式或者连发打入模式。在单发打入模式下,通过先对接触杆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来进行打入动作。在先对扳机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接触杆被接通操作时,由于接触杆的动作部不与扳机的惰轮卡合,因此通电开关不接通。从而,不进行打入动作。在连发打入模式下,与扳机和接触杆的操作顺序无关,接触杆的动作部与扳机的惰轮卡合,使通电开关接通。因此,进行打入动作。通过能够以与作业方式匹配的方式切换为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能够提高打入工具的作业性。
[0021]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限制部件位于通电开关与惰轮之间。通过扳机和接触杆的接通操作,限制部件被惰轮推压而移动至锁定位置。通过限制部件移动至锁定位置,通电开关接通而进行打入动作。因此,利用用于限制通电开关的接通/断开状态的限制部件,使通电开关接通。由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打入工具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图1中ii-i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驱动部和升降部的纵剖视图。图3是升降部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工具主体的右侧视图。本图表示待机状态。图5是工具主体的纵剖视图。与图4相同,本图也表示待机状态。图6是图4中vi-v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工具主体的横剖视图。
图7是启动状态锁定机构的右侧视放大图。本图是放大图4中相应部位后的图。图8是图7中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升降部和启动状态锁定机构的横剖视图。本图是放大图6中相应部位后的图。图9是工具主体的侧视图。本图表示扳机被扣动操作的即将打入之前的状态。图10是工具主体的纵剖视图。与图7相同,本图也表示即将打入之前的状态。图11是图9中xi-x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工具主体的横剖视图。图12是工具主体的侧视图。本图表示驱动器移动至下移动端,打入件被打入的状态。图13是工具主体的纵剖视图。与图12相同,本图也表示打入时的状态。图14是图12中xiv-xiv线向视剖视图,且是工具主体的横剖视图。图15是表示工具主体的左侧部,且从左侧观察模式切换杆的侧视图。本图表示将模式切换杆切换为单发打入模式后的状态。图16是图15的xvi-xv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扳机支承部的纵剖视图。图17是扳机支承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单发打入模式下,接触件接通、扳机断开的状态。图18是扳机支承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单发打入模式下,接触件接通、扳机接通的状态。图19是扳机支承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单发打入模式下,接触件断开、扳机接通的状态。图20是表示工具主体的左侧部,且从左侧观察模式切换杆的侧视图。本图表示将模式切换杆切换为连发打入模式后的状态。图21是图20的xxi-xxi线向视剖视图,且是扳机支承部的纵剖视图。图22是扳机支承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连发打入模式下,接触件断开、扳机接通的状态。图23是扳机支承部周边的纵剖视图。本图表示在连发打入模式下,接触件接通、扳机断开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w:打入材;n:打入件;1:打入工具;2:主体外壳;2a:盖部;2b:支承筒部;2c:支承壁部;3:气缸;3a:气缸上室;3b:下移动端减振器;4:活塞;5:打入突伸部;5a:打入通路;5b:射出口;6:钉匣;7:手柄部;7a:电池安装部;8:扳机;8a:支承轴;8b:惰轮;8c:支承轴;9:电池组;10:工具主体;11:驱动器;12:通电开关;12a:动作部;13:齿条;13a:啮合齿;15:接触杆;15a:压缩弹簧;15b:抵接部;15c:接触传感器;15d:动作部;15e:支承部;16:模式切换杆;16a:旋钮部;17:偏心支承部;20:升降部;21:机构壳体;21a:窗部(左侧);21b:窗部(右侧);21c:基座部;22:升降轮;22a:凸缘部;22b:卡合销;22c:退避部;23:凸轮;23a:接通区域(大径部);23b:断开区域(小径部);24:支承轴;24a、24b:轴承;25:盖部;30:驱动部;31:驱动部壳体;32:电动马达;j:马达轴线;33:减速齿轮组;33a、33b、33c:行星齿轮组;40: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1:限制部件;41a:圆弧面;42:压缩弹簧;43:机构罩;43a:固定螺钉;43b:第1滚子;43c:第2滚子;43d:退避窗;44:侧方滚子;45:限制臂;45a:结合部;45b:动作部;45c:退避窗;46:固定螺钉;47:压入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接下来,根据图1~图23,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打入工具1,例示出将气缸上室的气压作为用于打入打入件n的推力来使用的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1。作为打入件n,例示出钉子。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各图所示,将打入件n的打入方向设为下侧,将与打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上侧。以下说明的驱动器11向下移动,从而使打入件n被打入,在打入后,驱动器11向上方回位。打入工具1的使用者在图1中大致位于打入工具1的左侧。将使用者的近前侧设为后侧(使用者侧),将前方设为前侧。另外,左右方向是以使用者为基准使用的方向。
[0024]
如图5、6所示,打入工具1具有在圆筒形的主体外壳2内装有气缸3的工具主体10。活塞4以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气缸3。在活塞4的下表面中心具有用于冲击打入件n的驱动器11。活塞4和驱动器11被设置为能够一体地在气缸3内上下移动。驱动器11向下方延伸得较长。驱动器11的顶端侧进入在工具主体10的下表面侧所设置的打入突伸部5的打入通路5a内。如图6所示,在驱动器11的右侧部设置有齿条13。齿条13具有多个(在图6中为7个)的啮合齿13a。
[0025]
打入突伸部5的下端成为打出打入件n的射出口5b。在图5、6中,示出了活塞4被保持于气缸3的上部附近的待机位置的待机状态。
[0026]
接触杆15与打入突伸部5并排设置。接触杆15被设置为能够沿着打入突伸部5上下位移。接触杆15被压缩弹簧15a朝向下方位移的方向施力。在接触杆15的下部设置有抵接部15b。抵接部15b向射出口5b的下方突出。在抵接部15b抵接于打入材w的状态下,通过对该打入工具1进行下压操作,接触杆15相对于打入突伸部5向上移动。通过接触传感器15c来检测接触杆15相对的向上移动动作(接通操作)。由接触传感器15c所检测到的接触杆15的接通操作被作为用于进行打入动作的条件。
[0027]
在主体外壳2的侧部,设置有用于使用者把持的手柄部7。在手柄部7的基部下表面侧,设置有由所把持的手的指尖进行扣动操作的扳机8。如图5所示,扳机8被设置为通过支承轴8a可上下转动。在扳机8的上表面设置有带板形的惰轮8b。惰轮8b的后部侧端部通过支承轴8c被支承于扳机8的上表面侧。惰轮8b通过支承轴8c被支承为可上下转动。
[0028]
接触杆15的上部侧延伸至扳机8的下方附近。在接触杆15的上部设置有动作部15d和支承部15e。动作部15d延伸至惰轮8b的下方。支承部15e贯插于与主体外壳2一体设置的圆筒形的支承筒部2b。由此,接触杆15的上部侧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支承于工具主体10。如图10所示,在后述的单发打入模式下,当先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时,动作部15d接近惰轮8b。通过所接近的动作部15d,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向下方的位移被限制。通过惰轮8b的转动动作被限制,使之后进行的扳机8的扣动操作有效。通过扳机8的有效扣动操作,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被惰轮8b向上方进行按压操作。由此,通电开关12被接通操作。
[0029]
如图10所示,在单发打入模式下,在先不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下,动作部15d成为相对于惰轮8b向下方退避的状态。因此,在先对扳机8进行扣动操作时,不会成为使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向下方的位移被动作部15d限制的状态。因此,惰轮8b向下方转动,而使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不会被推压。从而,扳机8的扣动操作变得无效(空摆),通电开关12不被接通操作,打入动作不会进行。这样,在单发打入模式下,先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接着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在该情况下打入动作会进行。在后面说明单发打入模式。
[0030]
在手柄部7的前部附近且扳机8的上方,内装有通电开关12。通电开关12在下表面侧具有动作部12a。例如通过扳机8的扣动操作,动作部12a被向上方按压操作,由此通电开关12被接通操作。通过通电开关12被接通操作,后述的电动马达32启动。
[0031]
如图1、2所示,手柄部7的后部侧设置有电池安装部7a,用于安装作为电源的电池组9。作为电池组9,使用大致具有6面体的滑动安装形式的锂离子电池。通过使电池组9相对于电池安装部7a从上方向下方滑动,能够将电池组9安装于电池安装部7a。虽然在图中观察不到,但通过在对解锁按钮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下使其向上方滑动,能够将电池组9从电池安装部7a拆下。拆下的电池组9能够通过另外准备的充电器进行充电,并且能够将其用作其他的电动工具的电源。装填有多根打入件n的钉匣6与打入突伸部5结合。
[0032]
如图1~4、6所示,在工具主体10的右侧部且打入突伸部5的上部附近具有升降部20,用于将活塞4和驱动器11一体地向上方回位。如图5、6所示,通过利用升降部20将活塞4向上方回位,能够提高活塞4的上表面侧的气缸上室3a的气压。通过所提高的气缸上室3a的气压,活塞4向下移动而使打入件n被驱动器11冲击。通过活塞4向上方移动,用于打入动作的推力被储存于气缸上室3a。气缸上室3a通过安装于主体外壳2的上部的盖部2a被气密封闭。在气缸3的下部配置有下移动端减振器3b,用于吸收活塞4在下移动端进行的冲击。
[0033]
如图1、2所示,驱动部30与升降部20并排设置。通过驱动部30使升降部20进行动作。驱动部30收容于以大致l字形横跨升降部20与电池安装部7a的下部之间的驱动部壳体31。驱动部壳体31与主体外壳2一体设置。升降部20也被驱动部壳体31覆盖。
[0034]
驱动部30具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32。以使电动马达32的输出轴32a的轴线(马达轴线j)沿着与打入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的朝向来收容电动马达32。电动马达32以电池组9的电功率作为电源进行启动。如上所述,通过通电开关12进行接通操作,电动马达32通过通电而启动。
[0035]
电动马达32的输出轴32a与减速齿轮组33连接。减速齿轮组33使用3组行星齿轮组33a、33b、33c。3组行星齿轮组33a、33b、33c以相互同轴的方式在马达轴线j上同轴配置。电动马达32的旋转输出被3组行星齿轮组33a、33b、33c减速并向升降部20输出。
[0036]
如图2、3、6所示,升降部20具有圆筒形的机构壳体21。机构壳体21与主体外壳2一体设置。机构壳体21设置于横跨打入突伸部5与工具主体10的部位的右侧部。升降轮22和凸轮23内装于机构壳体21内。如图2所示,升降轮22和凸轮23通过支承轴24以同轴的方式结合。升降轮22和凸轮23被固定为相对于支承轴24不能沿轴向移动且不能绕轴旋转。因此,升降轮22与凸轮23一体旋转。在图6、8、11、14中,如箭头l所示,升降轮22与凸轮23在从前方观察时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0037]
支承轴24通过轴承24a、24b以可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机构壳体21。机构壳体21的前侧被盖部25封闭。前侧的轴承24a被盖部25保持,后侧的轴承24b被机构壳体21的底部保持。
[0038]
支承轴24的旋转轴线与马达轴线j一致。支承轴24的后端部与减速齿轮组33的输出侧(第3组的行星齿轮组33c的行星架33d)结合。当电动马达32启动时,升降轮22和凸轮23经由减速齿轮组33绕马达轴线j一体旋转。
[0039]
如图2、3所示,升降轮22具有隔着一定的间隔相互平行的2个凸缘部22a。横跨2个凸缘部22a的周缘部间,以两端支承状态设置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6个)卡合销
22b。如图6所示,各卡合销22b与驱动器11的齿条13啮合。多个卡合销22b设置于升降轮22的周向上的一定范围。如图3、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6个卡合销22b以彼此相等的间隔配置于大致半周的范围内。在除了配置有多个卡合销22b的大致半周的范围以外的剩余的范围内,使两凸缘部22a小径化而成为退避部22c。
[0040]
机构壳体21设置有2个窗部21a、21b。2个窗部21a、21b在马达轴线j方向上略微偏移配置。如图2所示,左侧的窗部21a比右侧的窗部21b在马达轴线j方向上略微向前侧偏移配置。驱动器11的齿条13进入左侧的窗部21a。因此,左侧的窗部21a被设置在允许齿条13的各啮合齿13a上下移动而进入、退出机构壳体21内的范围。升降轮22的卡合销22b与进入机构壳体21内的啮合齿13a啮合。
[0041]
在升降轮22的退避部22c与左侧的窗部21a相向的状态下,各卡合销22b位于远离齿条13的区域。因此,各卡合销22b不与齿条13的啮合齿13a啮合。由此,不会使驱动器11的向下移动动作与升降轮22发生干涉。
[0042]
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限制部件41进入右侧的窗部21b。经过右侧的窗部21b进入机构壳体21内的限制部件41与凸轮23卡合。凸轮23为大致圆形的凸轮板,且具有接通区域23a和断开区域23b。接通区域23a相当于距凸轮23的旋转中心(凸轮中心)的距离(径)为第1距离的大径部。断开区域23b相当于距凸轮23的旋转中心的距离为小于第1距离的第2距离的小径部。
[0043]
在驱动器11从下移动端位置向待机位置向上移动的期间,接通区域23a沿着与限制部件41发生干涉的范围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接通区域23a设置于周向上的大致3/4的范围。直径小于接通区域23a的断开区域23b设置于周向上的大致1/4的剩余的范围。因此,在与限制部件41的下方相向的部位从接通区域23a转移至断开区域23b的阶段中,驱动器11成为已经回位至待机位置的状态。
[0044]
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具有锁定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而使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通电状态)持续的功能。因此,在打入动作后使用者对扳机8的接通操作进行解除,之后,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会持续一定时间。在图7、8中示出了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细节。
[0045]
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具有限制部件41和限制臂45。如图8所示,限制部件41具有截面矩形的棒形。限制部件41被支承于与机构壳体21一体设置的基座部21c。基座部21c位于机构壳体21的上部,并且被设置为从左侧的窗部21a与右侧的窗部21b之间向上方伸出的状态。限制部件41的下部侧经过右侧的窗部21b进入机构壳体21内。进入到机构壳体21内的限制部件41的下部与凸轮23卡合。
[0046]
限制部件41被压缩弹簧42向下方施力。因此,通过压缩弹簧42的施加力,限制部件41的下部与接通区域23a卡合或者接近断开区域23b。在通过凸轮23的旋转,限制部件41的相向部位(位于下方的部位)从接通区域23a切换为断开区域23b的阶段,通过限制部件41被压缩弹簧42向下方施力,从而使限制部件41可靠地接近断开区域23b。在限制部件41的相向部位从断开区域23b切换为接通区域23a的阶段,通过限制部件41克服压缩弹簧42向上方退避,从而使限制部件41与接通区域23a卡合(抵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扳机8的接通操作,预先使限制部件41克服压缩弹簧42向上方退避。
[0047]
在限制部件4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接通区域23a的曲率一致的圆弧面41a。通过圆弧面41a与接通区域23a滑动接触,限制部件41以面接触的状态与凸轮23卡合。由此,能够确
保限制部件41和凸轮23顺畅的动作,并且能够避免它们的磨损不均。
[0048]
如图8所示,限制部件41被支承于基座部21c与机构罩43之间。如图1、3、4、7所示,机构罩43具有矩形平板形。机构罩43通过3个固定螺钉43a与基座部21c结合。如图4、6~8所示,2个侧方滚子44被保持于限制部件41的右侧部。2个侧方滚子44抵接于机构罩43,从而被防止从限制部件41脱落。2个侧方滚子44被保持为,使其轴线为沿着前后方向(马达轴线j方向)的朝向。2个侧方滚子44以上下隔着一定间隔的方式被保持。由此,在限制部件41上下位移的阶段,2个侧方滚子44始终在机构罩43上滚动。由此,限制部件41的上下移动被引导。另外,通过2个侧方滚子44在机构罩43上滚动,能够通过机构罩43可靠地承受限制部件41的下部从凸轮23受到的向右方的外力。由此,能够防止限制部件41的特别是向左右方向的晃动。
[0049]
如图7所示,2个第1滚子43b和2个第2滚子43c介于机构罩43与基座部21c之间。前侧的2个第1滚子43b抵接于限制部件41的前表面。后侧的2个第2滚子43c抵接于限制部件41的后表面。限制部件41在与其移动方向(上下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被2个第1滚子43b和2个第2滚子43c引导。
[0050]
第1滚子43b和第2滚子43c的旋转轴线(在图7中为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与侧方滚子44的旋转轴线(在图7中为纸面方向)正交。第1滚子43b和第2滚子43c各有2个与限制部件41的前后侧部抵接。后侧的第2滚子43c的上下间隔略微大于前侧的第1滚子43b的上下间隔。通过前后各配置有2个的第1滚子43b和第2滚子43c,能够避免限制部件41在前后方向上的晃动。由此,能够顺利地引导限制部件41上下的移动。所述2个侧方滚子44、2个第1滚子43b和2个第2滚子43c作为引导滚子发挥功能,将限制部件41向与凸轮23卡合的卡合方向和与卡合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下方向)引导。
[0051]
限制臂45的结合部45a与限制部件41的右侧部结合。结合部45a通过1个固定螺钉46和2个压入销47被结合于限制部件41,并使其不会晃动。在机构罩43上设置有用于使固定螺钉46的头部退避的退避窗43d。
[0052]
限制臂45具有结合部45a和动作部45b。如图7所示,在右侧视观察下,动作部45b以与结合部45a结合为t字形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如图5所示,动作部45b延伸至扳机8的上方。在动作部45b上设置有退避窗45c。惰轮8b的顶端侧在退避窗45c内进退。动作部45b的后端部抵接于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通过动作部45b向上方位移,动作部12a被向接通侧按压操作,从而使通电开关12接通。
[0053]
接下来,说明一系列的打入动作。使用者把持手柄部7,如图1所示那样使接触杆15的抵接部15b抵接于打入材w。扳机8未被扣动操作。该状态相当于待机状态。如图5、6所示,在待机状态下,活塞4保持于气缸3的上部附近。因此,成为使驱动器11的下部侧进入打入通路5a的上部的状态。如图6所示,在该待机状态下,成为使升降轮22的旋转方向后端的卡合销22b从下方卡合于齿条13的下端部的啮合齿13a的状态。
[0054]
如图9、10所示,当对该打入工具1从待机状态进行下压操作,使接触杆15相对地向上移动,并且对扳机8向上方进行扣动操作时,打入动作开始。当接触杆15相对地向上移动时,接触传感器15c接通,并且动作部15d向上方位移。如图10所示,当扳机8被扣动操作时,惰轮8b向上方位移而抵接于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与此同时,惰轮8b的转动顶端部抵接于接触杆15的动作部15d而被限制向下方位移。由此,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动作部45b被惰轮8b向上方推压。通过被向上方推压的动作部45b,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被向上方按
压操作,从而使通电开关12被接通操作。
[0055]
在该阶段,通过动作部45b被惰轮8b向上方推压,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限制部件41克服压缩弹簧42而向上方(与凸轮23卡合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位移。因此,在接触杆15被接通操作,并且扳机8被扣动操作的状态下,限制部件41被保持为向远离凸轮23的方向退避的状态。
[0056]
当通电开关12被接通操作时,电动马达32启动而使升降轮22开始旋转。如图11所示,当升降轮22向图中箭头l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开始旋转时,旋转方向后端的卡合销22b向上方位移。由此,经过与齿条13的下端的啮合齿13a的啮合,驱动器11被向上方提升。通过驱动器11被向上方提升,活塞4移动至上移动端。
[0057]
在活塞4从待机位置移动至上移动端的阶段,即旋转方向后端的卡合销22b即将从下端的啮合齿13a脱离之前的阶段,成为凸轮23的接通区域23a位于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限制部件41的下方的状态。
[0058]
当活塞4移动至上移动端时,通过升降轮22继续旋转,旋转方向后端的卡合销22b与齿条13的下端的啮合齿13a的啮合脱离(解除)。由此,升降部20与驱动器11的卡合状态被解除,活塞4通过气缸上室3a的气压而向下移动。在该阶段,升降轮22的退避部22c与齿条13相向,从而避免啮合齿13a与卡合销22b发生干涉。由此,驱动器11沿着打入通路5a向下移动,而不会受到升降部20的干涉。从钉匣6向打入通路5a内供给的1根打入件n通过活塞4的向下移动而被驱动器11冲击。被冲击的打入件n从射出口5b打出,向打入材w打入。
[0059]
在图12~14中示出了打入时的状态。活塞4移动至下移动端,通过下移动端减振器3b冲击被吸收。如图14所示,在该阶段,成为升降轮22的旋转方向最前的卡合销22b进入齿条13的最上部的啮合齿13a的下方的状态。另外,凸轮23的接通区域23a仍然位于限制部件41的下方。
[0060]
在图12、13中,示出了扳机8被扣动操作的状态。打入动作之后,解除扳机8的扣动操作。由此,由惰轮8b对动作部45b向上方的按压被解除。然而,在该阶段,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成为锁定状态。即,凸轮23的接通区域23a位于限制部件41的下方。因此,即使由惰轮8b对动作部45b的上推被解除,也会成为限制部件41卡合于凸轮23的接通区域23a而被限制向下方位移的状态。由此,由于动作部45b向下方的位移被限制,因此,能够维持对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按压的状态,即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
[0061]
这样,通过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在扳机8的接通操作解除之后,维持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由此能够持续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据此,升降轮22继续向图中箭头l方向旋转。
[0062]
在扳机8的接通操作解除之后,电动马达32继续启动,由此,升降轮22的旋转方向最前的卡合销22b与齿条13的最上部的啮合齿13a卡合。电动马达32继续启动,升降轮22向箭头l方向旋转,由此,卡合销22b与齿条13的啮合齿13a依次啮合。由此,驱动器11和活塞4被向上方提升。另外,限制部件41与凸轮23的接通区域23a卡合,从而使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持续。由此,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持续。
[0063]
当活塞4回位至图6所示的待机位置时,恢复升降轮22的旋转方向后端的卡合销22b从下方卡合于齿条13的下端的啮合齿13a的状态。在该阶段,限制部件41的相对于凸轮23的相向部位从接通区域23a转移至断开区域23b。
[0064]
当限制部件41的相向部位从接通区域23a转移至断开区域23b时,成为允许限制部件41向下方位移的状态。因此,限制部件41通过压缩弹簧42的施加力和通电开关12的断开位置恢复力(向动作部12a的断开位置作用的力)而向下方移动。由此,如图6所示,恢复为限制部件41与断开区域23b卡合的待机状态(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解除状态)。
[0065]
这样一来而使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从而使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回位至断开位置。由此,电动马达32停止,一系列的打入动作完成。
[006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1具有将打入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谓的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的功能(模式切换功能)。在单发打入模式下,在进行1次打入动作之后,通过扳机8和接触杆15双方被断开操作,能够进行下次的打入动作。单发打入模式也被称为目标打入,能够可靠地进行准确的打入动作。在连发打入模式下,通过在保持扳机8的接通操作状态下,反复进行接触杆15的接通操作,能够连续进行打入动作。连发打入模式也被称为自由打入,能够迅速地进行多次打入动作。
[0067]
如图15、16所示,在工具主体10的左侧部且扳机8的支承轴8a的左端部,安装有呈圆柱体形的模式切换杆16。在模式切换杆16的左端面一体地设置有向周向的一个方向伸出的旋钮部16a。在支承轴8a的右端部结合有偏心支承部17。模式切换杆16和偏心支承部17分别自如旋转地被支承于在主体外壳2的后部彼此相向地设置的支承壁部2c。支承轴8a通过模式切换杆16和偏心支承部17以横跨左右的支承壁部2c间的方式被支承。
[0068]
模式切换杆16相对于支承壁部2c的旋转轴线和偏心支承部17相对于支承壁部2c的旋转轴线一致。支承轴8a以偏心的方式与模式切换杆16和偏心支承部17的旋转轴线结合。因此,当抓住旋钮部16a来旋转操作模式切换杆16时,支承轴8a沿前后(径向)平行移动。如图15所示,当旋钮部16a朝向下方时,如图16所示,支承轴8a向后方(使用者侧)平行位移。由此,扳机8整体向使用者侧位移。由此,工具主体1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单发打入模式。
[0069]
将模式切换杆16从图15所示的单发打入模式位置旋转操作约180
°
,如图20所示,当旋钮部16a朝向上方时,如图21所示,支承轴8a向前方平行位移。由此,扳机8整体向远离使用者一侧(前侧)位移。由此,工具主体10的动作模式被切换为连发打入模式。这样,通过对模式切换杆16进行反转操作约180
°
,使支承轴8a前后平行位移,来切换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
[0070]
图17~19表示前者的单发打入模式的动作状态。如图17所示,当先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时,成为动作部15d一体地向上移动而抵接于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的下表面的状态。由此,成为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的位移被限制的状态。另外,在该阶段,成为惰轮8b与限制臂45的退避窗45c的端部抵接的状态。因此,如图18所示,当此后对扳机8向上方进行扣动操作时,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向下方的位移被动作部15d限制的同时,支承轴8c向上方位移。由此,惰轮8b向上方位移足够的距离。通过惰轮8b向上方位移,使限制臂45的动作部45b介于中间,从而使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被按压于接通位置。由此,工具主体10进行打入动作。
[0071]
如图19所示,在单发打入模式下,当先对扳机8向上方进行扣动操作时,成为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从接触杆15的动作部15d的移动路径上退避的状态。因此,即使此后接触杆15被接通操作,动作部15d也不会抵接于惰轮8b,而是从其侧方通过。因此,惰轮8b的转动顶端侧不会位移,从而通电开关12不被接通。由此,接触杆15的接通操作变得无效,而不进行
打入动作。该无效状态能够通过解除扳机8的扣动操作来被取消。
[0072]
图22、23表示后者的连发打入模式的动作状态。如图20所示,当对旋钮部16a向上侧进行反转操作,而将模式切换杆16切换为连发打入模式时,如图21所示,支承轴8a向前方位移,并且扳机8整体向前方位移。因此,在连发打入模式下,如图22所示,当先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此后如图23所示,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时,通过接触杆15的动作部15d,惰轮8b被向上方推压,从而使通电开关12接通。在连发打入模式下,由于扳机8整体向前方位移,因此,即使在先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惰轮8b位于动作部15d的上方的状态。因此,在连发打入模式下,与扳机8的接通操作和接触杆15的接通操作的操作顺序无关,在任意情况下,动作部15d均始终与惰轮8b卡合,使通电开关12接通。在这方面,如上所述,在单发打入模式下,由于扳机8整体向后方位移,因此,当先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时,惰轮8b从动作部15d的上方脱离(参照图19)。
[0073]
这样,在连发打入模式下,通过保持先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的状态,反复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由此,使打入动作反复来进行连发打入。在连发打入模式下,若先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此后对扳机8进行扣动操作,则惰轮8b被动作部15d向上方推压,使通电开关12接通。由此,通过工具主体10进行打入动作(目标打入)。打入动作之后,如上所述,保持着对扳机8进行接通操作,暂时对接触杆15进行断开操作,并移动至下一打入位置而再次对接触杆15进行接通操作,由此进行连发打入。
[0074]
这样,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入工具1具有将打入动作模式切换为所谓的单发打入模式和连发打入模式的功能(模式切换功能)。通过使设置于工具主体10的右侧部的模式切换杆16反转约180
°
的简单的操作来进行模式切换。通过该模式切换功能,能够使打入工具1与各种作业方式配合来以最佳的状态进行使用。在这方面,能够提高打入工具1的作业性。
[0075]
根据以上这样构成的打入工具1,通过包括具有限制部件41的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和升降部20的凸轮23的机械结构,与扳机8的接通操作无关,在打入动作之后持续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使驱动器11回位至待机位置。
[0076]
这样,通过机械结构,能够持续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使驱动器11回位至待机位置,因此,能够预先避免由以往的电控制实现的马达启动控制的情况下的误动作。另外,例示出的机械结构的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由例示出的气弹簧式的打入工具1实现,而不是机械弹簧式的打入工具。
[0077]
另外,根据例示出的结构,当扳机8被接通操作时,惰轮8b通过使限制臂45的动作部45b的顶端部介于中间而被向上方按压于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由此,在扳机8被接通操作的时间点,限制部件41被移动至锁定位置。这样,由于是将扳机8向接通位置的移动操作与限制部件41向锁定位置的移动动作建立关联的结构,因此与不建立关联的结构相比,能够实现用于保持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的结构的简化。在不建立关联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通过将限制部用的卡合部与供扳机8的惰轮8b抵接的部位分开地设置于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能够成为使两者的动作独立的结构。
[0078]
而且,通过将旋转式的凸轮23与升降轮22同轴设置,能够实现升降部20和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的结构的紧凑化。
[0079]
另外,在凸轮23上沿着其周向设置有大径的接通区域23a和小径的断开区域23b。
通过凸轮23的旋转,使接通区域23a和断开区域23b可靠地与限制部件41相向,而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可靠地进行限制部件41向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移动。
[0080]
另外,在连接扳机8与驱动器11的方向(从扳机8与驱动器11通过的方向)上,即侧视观察,限制部件41和凸轮23被配置于扳机8与驱动器11之间。因此,限制部件41和凸轮23被紧凑地配置于易于确保比较闲置空间的部位。由此,能够实现打入工具1的紧凑化。
[0081]
而且,在所例示的结构中,限制部件41的移动被引导滚子(侧方滚子44、第1滚子43b和第2滚子43c)引导。通过这些引导滚子,即使在限制部件41受到来自凸轮23的向侧方的按压力的状态下,也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顺利地移动,而不会扭转。
[0082]
另外,根据所例示的打入工具1,与扳机8的操作状态无关,通过利用机械结构来控制电动马达32的启动状态,由此能够避免误动作,除此以外,还具有单发打入和连发打入的模式切换功能,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该打入工具1的作业性。
[0083]
对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施加各种变更。例如,虽然例示出通过扳机8的接通操作使限制部件41移动至锁定位置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与扳机8的接通操作不同地,通过凸轮23的旋转使限制部件41卡合于接通区域23a(被推压)而移动至锁定位置。在所述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扳机8的接通操作,限制臂45的动作部45b相对于已经位于接通位置的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在与惰轮8b不同的部位(例如动作部12a的靠基部的位置)卡合。由此,在扳机8的接通操作解除之后,通电开关12的动作部12a向断开位置的移动也被限制,从而持续通电开关12的接通状态。
[0084]
在升降部20中,例示出使卡合销22b与齿条13的啮合齿13a啮合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代替卡合销22b而使齿轮齿与啮合齿13a啮合的结构。
[0085]
虽然例示出打入作为打入件n的钉子的打入工具1,但打入码钉的打入工具也能够应用所例示的升降部20和启动状态锁定机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