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55212发布日期:2021-08-20 20:29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光模块测试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



背景技术:

在现有type-c光模块读写测试过程中,现有的做法是使用电焊笔点锡焊接光模块引脚与铜线来进行测试安装,有两个缺陷。第一,每次测试都需焊接光模块与铜线,测试效率低、损坏风险高。第二,更换型号相同的其他光模块测试时,需先分离铜线与原有光模块或更换新铜线焊接测试,导致铜线和光模块耗量大,通用适用性低、测试耗费成本高。

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至少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对于光模块与铜线缆进行频繁焊接操作所导致的测试效率低、容易发生损坏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包括:

第一夹具,第一夹具具有第一顶端面和第一底端面,第一底端面设置有第一磁性件;

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设置于第一夹具上,第一连接件具有用于与铜线缆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

第二夹具,第二夹具具有第二顶端面,第二顶端面设置有第二磁性件以及用于放置发射端光模块的第一放置槽;

其中,第一夹具盖合在第二夹具上时,第一底端面的第一磁性件吸附在第二顶端面的第二磁性件上,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分抵触至发射端光模块的第一pcba板的引脚。

进一步,第二夹具的第二顶端面上设置有可放置光纤的第二放置槽,第一夹具的第一顶端面上开设有可放置铜线缆的容置槽。

进一步,还包括:

第一侧固定件,第一侧固定件具有第一固定端面和第二固定端面,第一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一夹具的第一顶端面的一侧,第二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二夹具的底部一侧。

进一步,第一侧固定件的第一内侧端面还设置有第三磁性件,第一夹具的第一外侧端面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三磁性件的第四磁性件。

进一步,第二侧固定件,第二侧固定件具有第三固定端面和第四固定端面,第三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一夹具的第一顶端面的另一侧,第四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二夹具的底部另一侧。

进一步,第二侧固定件的第二内侧端面还设置有第五磁性件,第一夹具的第二外侧端面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五磁性件的第六磁性件。

进一步,第一夹具的第一底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向件,第二夹具的第二顶端面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第一导向件可插入第一导向结构中。

进一步,还包括:

防护壳体,防护壳体设置于第一顶端面,防护壳体具有容置内腔;

其中,第一连接件的一端处于容置内腔中。

进一步,发射端光模块包括:

第一pcba板,所述第一pcba板上连接有第一type-c接口,所述引脚设置于所述第一pcba板上;

第一芯片,第一芯片贴设于第一pcba板上;

第一光学器件,第一光学器件粘接于第一芯片上,第一光学器件设置有第一光纤接口。

进一步,还包括接收端光模块,接收端光模块包括:

第二pcba板,第二pcba板上连接有第二type-c接口;

第二芯片,第二芯片贴设于第二pcba板上;

第二光学器件,第二光学器件粘接于第二芯片上,第二光学器件设置有第二光纤接口;

其中,第二光纤接口通过光纤与第一光纤接口连接。

本发明的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第一连接件具有可与铜线缆进行焊接的第一连接部分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分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在对于批量发射端光模块进行逐一测试时,将铜线缆与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分进行一次焊接,以及将第二连接部分抵触到发射端光模块的第一pcba板的引脚上。因此无需将引脚与铜线缆进行焊接,减少焊接次数,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2、通过第二夹具本身所提供的第一放置槽,能够方便发射端光模块放置,保证放置平整。以及基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设置,两个磁性件可以吸附在一起达到快速、简便将第一夹具盖合在第二夹具上,同时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分接触到已放置于第一放置槽内的发射端光模块的第一pcba板的引脚上,由此完成电导通。通过两个夹具的盖合方式取代传统的焊接方式,避免高温点锡焊接所带来的烫手问题。

3、能够避免铜线缆直接与发射端光模块的引脚进行焊接,因此所有发射端光模块在测试后其引脚均无高温点锡焊接痕迹,即降低了损坏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放置有光模块的第一三维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夹具的第一三维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去掉防护壳体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一夹具的第二三维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二夹具未放置发射端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二夹具放置有发射端光模块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侧固定件的三维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发射端光模块、光纤的正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发射端光模块、光纤的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接收端光模块的正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接收端光模块的背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的俯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现有的测试系统包括显示屏、电脑主机、光电混合线缆。在读写测试前,需先使用电焊笔将光模块引脚直接与铜线缆电连接,使用光纤连接发射端光模块和接收端光模块,以完成测试安装。测试时,将发射端光模块接入电脑主机,接收端光模块接入ssd移动硬盘,开始读写测试,最后在显示屏观测读写速率结果。该方式具有以下缺点:一是发射端光模块不易更换,更换需电焊笔点锡将焊线取下,如果是对于批量发射端光模块进行逐一测试,需要执行大量的焊接操作,导致测试过程繁琐且容易损坏待测产品,测试效率低、产品损坏风险高。二是同型号的待测模块的测试,每次都需重新焊接,对铜线和接收端光模块的耗材量大,且进行测试后的接收端光模块引脚均无高温点锡焊接痕迹外观不佳,测试效率低、通用性低、成本高。

为了至少能够解决上述所提及的对于光模块进行频繁焊接操作所导致的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

如图8-9所示,所适用的光模块可以是发射端光模块88,该发射端光模块包括第一pcba板881、第一光学器件884和第一芯片。该第一pcba板881上连接有用于与电脑主机连接的第一type-c接口,第一pcba板881上设置有引脚882,第一芯片贴设于第一pcba板881上,第一光学器件884粘接于第一芯片上,第一光学器件884上设置有第一光纤接口,该第一光纤接口通过光纤50与接收端光模块99连接。

如图10-11所示,接收端光模块99包括第二pcba板991、第二芯片和第二光学器件992,第二pcba板991上连接有用于与显示屏连接的第二type-c接口993,第二芯片贴设于第二pcba板991上,第二光学器件992粘接于第二芯片上,第二光学器件992设置有第二光纤接口,该第二光纤接口通过光纤50与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连接。

下面各实施例为将发射端光模块88放置于分体式固定治具中进行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也可通过修改设计后适用于接收端光模块99的放置,由此适用接收端光模块99测试。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包括第一夹具10、第一连接件1000以及第二夹具20。

如图2-图4所示,该第一夹具10具有第一顶端面11和大致与第一顶端面11平行的第一底端面12,该第一底端面12设置有第一磁性件124,该第一磁性件124通过内嵌方式设置于第一底端面12,以使第一磁性件124与第一底端面12齐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具10主要由亚克力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夹具10还可以是由塑料或者电木材料制成,通过第一夹具10的绝缘性质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对发射端光模块88造成影响。

如图1-图4所示,该第一连接件1000穿设于第一夹具10上,该第一连接件1000包括相对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凸出的第一连接部分102以及相对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凸出的第二连接部分101。即第一夹具10上具有连接孔,该第一连接件1000通过穿设连接孔固定于第一夹具10上。第一连接部分102的作用在于与铜线缆60焊接相连,第二连接部分101的作用是通过其底端能够接触到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以实现电导通,由此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无需高温点锡焊接铜线缆60。

具体的,该第一连接件1000通过穿设连接孔固定于第一夹具10上(该连接孔为从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贯穿至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的通孔),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相对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向上凸出,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1相对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向下凸出。这是一种新颖设计,由此实现将第一连接件1000的不同连接部分置于第一夹具10的不同区域。

需要说明,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第二连接部分101是一体式结构,第一连接部分102、第二连接部分101的描述仅为说明第一连接件1000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连接关系不同。其中,第一连接件1000可以是可导电的直线状结构,比如铜针(引针)、银针(银制成的针)、铜杆、银杆、铜轴、银轴等。

如图5-图6所示,第二夹具20具有第二顶端面21,该第二顶端面21设置有第二磁性件212以及可放置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放置槽211,该第二磁性件212在第二顶端面21的设置位置是与第一磁性件124在第一底端面12的设置位置对应。基于两个磁性件的设置位置存在对应关系,第一夹具10盖合在第二夹具20上时,方便两个磁性件对准以吸附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夹具20主要由亚克力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夹具20是由塑料或者电木材料制成,通过第二夹具20的绝缘性质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对发射端光模块88造成影响。

该分体式固定冶具,具有两个使用状态,分别为分体状态以及合体状态。在分体状态时,测试者可以将发射端光模块88进行放置;在合体状态时,测试者可以对发射端光模块88进行测试。

具体的,当处于分体状态时,第一夹具10与第二夹具20分离,可以将发射端光模块88置于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的第一放置槽211内,并将光纤50的一端插入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光纤50另一端插入接收端光模块99的第二光纤接口。

具体的,当处于合体状态时,第一夹具10盖合第二夹具20上,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的第一磁性件124吸附在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的第二磁性件212上,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1接触到处于第一放置槽211中的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pcba板881的引脚882以实现电导通。

本发明的分体式固定冶具从分体状态转换至合体状态后,基于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1抵触到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由此铜线缆60所提供的电压能够经第一连接件1000传输至发射端光模块88。在完成该发射端光模块88测试后,分体式固定冶具从合体状态转换至分体状态,将光纤的一端从已完成测试的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中拔出,从第二夹具20的第一放置槽211中取出已完成测试的发射端光模块88。将下一个发射端光模块88置于第二夹具20的第一放置槽211,将光纤50的一端插入到下一个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中,分体式固定冶具经分体状态转换至合体状态,此时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抵触至下一个发射端光模块88(即铜线缆60所提供的电压可以经第一连接件1000传输至发射端光模块88)。综上,本发明的分体式固定冶具在对于批量发射端光模块88进行逐一测试时,减少了铜线缆60与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之间焊接次数,提高了测试效率。

在本发明中,每次将第一夹具10盖合在第二夹具20上,都是通过盖合的操作方式完成铜线缆60与发射端光模块88的电导通。与传统的对每一个发射端光模块88都需要与铜线缆60之间进行焊接相比,本发明盖合操作难度低于传统的焊接操作难度,尤其适用于对批量发射端光模块88的逐一测试,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如图5-图6所示,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上还设置有可放置光纤50的第二放置槽215。处于分体状态时,将光纤50置于该第二放置槽215内,使得从分体状态转换至合体状态时避免第一夹具10对光纤50造成挤压。其中,光纤50一端连接在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上,光纤50另一端连接于接收端光模块99的第二光纤接口上。其中,该第二放置槽215的深度大于光纤50的直径,使得处于合体状态时,第二放置槽215能够完整放置光纤50,不会影响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的贴合度,相应不会影响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1与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接触。更具体的,第二放置槽215与第一放置槽211相通,以便于光纤50更好地、方便地插入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光纤接口上。

如图1、图7所示,该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还包括第一侧固定件30,该第一侧固定件30具有第一固定端面、第二固定端面331,通过两个固定端面分别将第一夹具10一侧、第二夹具20一侧固定在一起,能够实现两个夹具在一侧的稳定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固定件30主要由红电木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侧固定件30是由亚克力材料制成。

具体的,该第一侧固定件30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从上至下分布的第一上固定件31、第一中固定件32以及第一下固定件33。第一中固定件32具有上连接端以及下连接端,该上连接端垂直连接于第一上固定件31底部,该下连接端垂直连接于第一下固定件33顶部。第一上固定件31的底端面作为第一固定端面,第一下固定件33的顶端面作为第二固定端面331,该第一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二夹具20的底部一侧。通过第一上固定件31、第一中固定件32以及第一下固定件33组成的第一侧固定件,能够形成大致呈u型的限位腔从而实现两个夹具在一侧的固定。

具体的,第一侧固定件30的第一内侧端面还设置有第三磁性件34,该第一夹具10的第一外侧端面13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三磁性件34的第四磁性件14。通过第三磁性件34、第四磁性件14的磁性吸附作用,与传统的采用螺栓、卡件进行固定的操作方式相比,提供一种简单、快速的操作方式以保证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在一侧的固定效果。

具体的,第一侧固定件30的第一内侧端面还设置有第七磁性件35,该第二夹具20的第二外侧端面22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七磁性件35上的第八磁性件23。通过第八磁性件23、第七磁性件35的磁性吸附作用,搭配上第三磁性件34、第四磁性件14的磁性吸附作用,在第一夹具10一侧、第二夹具20一侧上形成双固定结构,进一步提高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在一侧的固定效果。

如图1所示,该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还包括第二侧固定件40,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侧固定件40主要由红电木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侧固定件40是由亚克力材料制成。其具有第三固定端面和第四固定端面,该第三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的另一侧,第四固定端面抵触于第二夹具20的底部另一侧。以及第二侧固定件的第二内侧端面还设置有第五磁性件以及第九磁性件,第一夹具的第三外侧端面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五磁性件的第六磁性件,第二夹具的第四外侧端面设置有可吸附在第九磁性件上的第十磁性件。需要注意的是第二侧固定件40的结构设计是与上述第一侧固定件30相同,不同的名称表示设置位置不同以及是属于对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的另一侧固定。第一侧固定件30是对于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的一侧进行固定,第二侧固定件40是对于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的另一侧进行固定,因此不再赘述。

如图4-图6所示,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设置有第一导向件121、第二导向件122,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设置有第一导向结构224以及第二导向结构214,第一导向件121可插入第一导向结构224中,第二导向件122可插入第二导向结构214中。由此在将第一夹具10盖合在第二夹具20的过程中提供了导向作用,以逐渐缩小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之间的距离,直到第一夹具10上的第一磁性件124吸附在第二夹具20上的第二磁性件212上。其中,该第一导向件121、第二导向件122包括合金材料制成的导向结构,第一导向结构224、第二导向结构214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导向孔。

如图6所示,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设置有导向轴承阵列,导向轴承阵列包括第一导向轴承220、第二导向轴承221、第三导向轴承222以及第四导向轴承223,第一导向轴承220和第二导向轴承221均处于第二放置槽215的一侧,第一导向轴承220和第二导向轴承221分别位于第一导向结构224的左右两侧。第三导向轴承222和第四导向轴承223均处于第二放置槽215的另一侧,第三导向轴承222和第四导向轴承223分别处于第二导向结构214的左右两侧。

如图1、图4-图5所示,第二夹具20的第二顶端面21开设有可放置发射端光模块88中第一type-c接口883的第一连接器槽213,第一夹具10上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器槽213对应的第二连接器槽125。通过第一连接器槽213、第二连接器槽125形成通腔70,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type-c接口883经通腔70伸出于第一夹具10、第二夹具20,由此方便该第一type-c接口883与电脑主机的连接。

具体的,第一夹具10的第一底端面1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放置槽211对应的第三放置槽123,该第一放置槽211与第三放置槽123形成可以容置发射端光模块88的容腔,所形成的该容腔的深度大于发射端光模块的厚度,由此避免第一夹具10在盖合在第二夹具20上时对发射端光模块88造成挤压。

如图1、图12所示,该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还包括防护壳体80,该防护壳体80设置于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该防护壳体80具有容置内腔81,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处于该容置内腔81中。即防护壳体80本身能够避免测试者误触到第一连接部分102,从而保证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与铜线缆60一端的焊接质量。

如图12所示,第一夹具10的第一顶端面11上开设有可放置铜线缆60的容置槽111,该容置槽111的至少一部分与容置内腔81底部相通。使得铜线缆60的一端可以经容置槽111进入容置内腔81底部并延伸至容置内腔81顶部,以与处于容置内腔81中的第一连接部分102进行焊接。这种走线设计,首先可以减少铜线缆60裸露在外的部分,利用防护壳体80来保证处于容置内腔81的铜线缆60一端与第一连接部分102的焊接质量,避免外界误触。

需要注意,第一磁性件124和第二磁性件212是相适配的,第一磁性件124、第二磁性件212都可以是磁铁,也可以是其中一个磁性件具有磁性的器件,另一个磁性件为铁质等可被磁吸附的材质制成的器件。其余第三磁性件34与第四磁性件14(与第三磁性件34搭配)、第五磁性件与第六磁性件、第七磁性件35与第八磁性件23、第九磁性件与第十磁性件是相同原理,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本发明的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通过对于第一放置槽211进行适度改进,也可以将接收端光模块99放置于第一放置槽211内。因此本发明不局限于是对发射端光模块88测试,也可适用于接收端光模块99测试。本设计思路还能应用于其他不同型号接口的光模块读写测试,还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将本设计分体固定式夹具思路应用于其他需固定的产品上,并不局限于光模块。

本发明的用于光模块测试的分体式固定治具,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第一连接件1000具有可与铜线缆60进行焊接的第一连接部分102以及与第一连接部分10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分101,在对于批量发射端光模块88进行逐一测试时,将铜线缆60与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一连接部分102进行一次焊接,以及将第二连接部分101抵触到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pcba板881的引脚882上。因此无需将引脚882与铜线缆60进行焊接,减少焊接次数,有利于提高测试效率。

2、通过第二夹具20本身所提供的第一放置槽211,能够方便发射端光模块88放置,保证放置平整。以及基于第一磁性件124、第二磁性件212设置,两个磁性件可以吸附在一起达到快速、简便将第一夹具10盖合在第二夹具20上,同时第一连接件1000的第二连接部分101接触到已放置于第一放置槽211内的发射端光模块88的第一pcba板881的引脚882上,由此完成电导通。通过两个夹具的盖合方式取代传统的焊接方式,避免高温点锡焊接所带来的烫手问题。

3、能够避免铜线缆60直接与发射端光模块88的引脚882进行焊接,因此所有发射端光模块88在测试后其引脚882均无高温点锡焊接痕迹,即降低了损坏风险。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