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模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
背景技术:2.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由于其轻质、高刚度、高韧性等特性,在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军工、电子等诸多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军工,电子等诸多领域已经广泛的应用。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cfrtp)是以连续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以热塑性树脂为基体,通过将热塑性树脂熔融浸渍的工艺制造的高强度、高刚性、高韧性的复合材料。可选用的增强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植物纤维、以及玄武岩纤维。可以选用的树脂基体有pp、pe、pa6、pa66、pc、pet、tpu、pps、peek等。根据产品性能及成型要求的不同,增强材料的形态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织物。
3.上述材料的模压需要先使用预浸法将原材料进行生产,预浸法需要将整束连续纤维经过浸胶、烘干、切短而成,其特点是限位成束状,比较紧密,在制备模压料的过程中纤维强度损失较小,因此在模压之前需要将原材料切成多小段进入模压腔,而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连续进行模压送料的装置。
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开设有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进出口、输送腔、切短腔,所述输送腔的内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两个所述第一滑动槽之间连通有连通腔,所述装置本体在切短腔的下方开设有振动腔,所述进出口、输送腔、第一滑动槽、连通腔内设有输送厚度调节机构,所述切短腔内从上至下设有切短机构与推料机构,所述振动腔内设有振料机构。
7.优选地,所述输送厚度调节机构包括上下两对对称分布的第一转轴,位于上侧的一对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与输送腔内壁固定连接、后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杆,且安装杆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一对所述第一转轴的前后两端均与输送腔内壁转动连接,各所述安装杆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顶端嵌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的第二电机,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一滑动槽的内顶壁与螺纹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带传动连接,各所述第一转轴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各对所述第一转轴均张紧套接有第一同步带,两个所述第一同步带之间夹持有材料带,所述安装杆与装置本体上均安装有用于驱动位于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的第一电机。
8.优选地,所述切短机构包括嵌装在切短腔内顶面的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同步板,所述同步板的下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切刀。
9.优选地,所述推料机构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切短腔内底面的两个第二转轴,各所述第二转轴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第二转轴在齿轮的下端固定套接与切短腔内底面接触的推板,所述切短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齿轮啮合的齿板。
10.优选地,所述振料机构包括同轴固定套接在位于右下侧的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凸轮,所述振动腔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端滑动设置有双杆油缸,所述双杆油缸的左伸缩端贯穿振动腔并固定连接有受压板,所述双杆油缸的右伸缩端转动安装有抵压轮,所述振动腔的上端铰接有导料板。
11.优选地,所述双杆油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固定板的上端开设有与滑块滑动连接有滑槽,所述滑块的两侧均与滑槽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输送厚度调节机构可根据材料带的厚度来调节上下两个第一同步带之间宽度,切短机构可将材料带切短成多个块状材料,后通过推料机构与振动机构将块状材料在推动以及振动的作用下降使物料落入模压腔,实现材料带的连续进料,且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正面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输送厚度调节机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切短机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推料机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推料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1中振料机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14.图中:1装置本体、11进出口、12输送腔、13第一滑动槽、14连通腔、15切短腔、16振动腔、2材料带、3输送厚度调节机构、31第一转轴、32第一带轮、33第一同步带、34第二电机、35安装杆、36螺纹杆、4切短机构、41第一油缸、42同步板、43切刀、5推料机构、51第二转轴、52推板、53齿轮、54第二油缸、55齿板、6振料机构、61固定板、62双杆油缸、621滑块、622弹簧、623滑槽、63受压板、64凸轮、65抵压轮、66导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参照图1
‑
6,一种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模压送料装置,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内开设有从左至右依次连通的进出口11、输送腔12、切短腔15,切短腔15的右侧内壁同样开设进出口11,以便物料被推料机构5推出,输送腔12的内顶面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一滑动槽13,两个第一滑动槽13之间连通有连通腔14,装置本体1在切短腔15的下方开设有振动腔
16,进出口11、输送腔12、第一滑动槽13、连通腔14内设有输送厚度调节机构3,切短腔15内从上至下设有切短机构4与推料机构5,振动腔16内设有振料机构6。
17.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输送厚度调节机构3可根据材料带2的厚度来调节上下两个第一同步带33之间宽度,切短机构4可将材料带2切短成多个块状材料,后通过推料机构5与振料机构6将块状材料在推动以及振动的作用下降使物料落入模压腔。
18.输送厚度调节机构3包括上下两对对称分布的第一转轴31,位于上侧的一对第一转轴31的前端与输送腔12内壁固定连接、后端均转动连接有安装杆35,且安装杆35与第一滑动槽13滑动连接,位于下侧的一对第一转轴31的前后两端均与输送腔12内壁转动连接,各安装杆35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6,位于左侧的第一滑动槽13的内顶端嵌装有用于驱动螺纹杆36的第二电机34,位于右侧的第一滑动槽13的内顶壁与螺纹杆36转动连接,两个螺纹杆36带传动连接,具体的,两个螺纹杆36在对应位置固定套接有第二带轮,两个带轮共同张紧套接第二同步带。
19.各第一转轴31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32,各对第一转轴31均张紧套接有第一同步带33,两个第一同步带33之间夹持有材料带2,安装杆35与装置本体1上均安装有用于驱动位于左侧的两个第一转轴31的第一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机通过带传动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杆36同步转动。
20.在本发明中,可根据材料带2的厚度调节两个第一同步带33的间距,具体如下,第二电机34通过带传动的作用下带动两个螺纹杆36同步转动,两个安装杆35在限位条件下同步升降,并带动位于上侧的一对第一转轴31以及进行升降,以改变两个第一同步带33的间距,两个第一电机沿相反反向驱动,参照图2,位于上侧的第一电机逆时针驱动,位于下侧的第一电机顺时针驱动,进而使两个第一同步带33向内啮合式的传动,进而带动材料带2向右传动,直至材料带2移动至切短腔15的内底面一定距离为止。
21.切短机构4包括嵌装在切短腔15内顶面的第一油缸41,第一油缸41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同步板42,同步板42的下端等距固定连接有多个切刀43,将材料带2切断成多段。
22.在本发明中,切短机构4中的第一油缸41向下驱动同步板42,进而带动多个切刀43将移动至切短腔15内的材料带2切断成多个部分。
23.推料机构5包括对称转动连接在切短腔15内底面的两个第二转轴51,各第二转轴51上同轴固定套接有齿轮53,第二转轴51在齿轮53的下端固定套接与切短腔15内底面接触的推板52,切短腔15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油缸54,第二油缸5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与齿轮53啮合的齿板55,两个第二油缸54分别先后伸缩齿板55,以先后带动两个推板52推动材料带2,推板52的长度小于切短腔15的宽度。
24.在本发明中,两个第二油缸54先后推动齿板55轴向移动,进而啮合齿轮53,并分别先后带动第二转轴51以及推板52转动,进而将多个较短的材料带2推动至导料板66的上端。
25.振料机构6包括同轴固定套接在位于右下侧的第一转轴31上的凸轮64,振动腔16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1,固定板61的上端滑动设置有双杆油缸62,双杆油缸62的左伸缩端贯穿振动腔16并固定连接有受压板63,双杆油缸62的右伸缩端转动安装有抵压轮65,振动腔16的上端铰接有导料板66,双杆油缸62分别推出受压板63与抵压轮65以使受压板63与凸轮64接触,抵压轮65推动导料板66。
26.双杆油缸6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滑块621,固定板61的上端开设有与滑块621滑动连
接有滑槽623,滑块621的两侧均与滑槽623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弹簧622,滑块621与滑槽623采用限位结构,避免滑块621脱离滑槽623,并在弹簧622的弹性力作用下使受压板63与凸轮64接触。
27.在本发明中,双杆油缸62在推料机构5运作之前分别推出受压板63与抵压轮65,使受压板63与凸轮64接触,抵压轮65推出导料板66,使导料板66倾斜一定程度,此时的两个第一同步带33也继续传送材料带2,在凸轮64旋转过程中,带动受压板63、双杆油缸62、抵压轮65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导料板66不断摆动,使材料带2落入模压腔内以便生产。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