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9229发布日期:2021-12-04 02:1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导光板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导光板加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光板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2.导光板是利用光学级的压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压克力板材底面用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压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3.目前在导光板的生产环节中,导光板的切割是必不可少的工序,当导光板热熔辊压成型后,导光板被牵引到切割设备当中,最后再通过切割设备将导光板切割呈若干小块,最后再统一收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切割后的导光板的表面还留有余温,当直接统一收集若干块导光板时,若干块导光板相互之间容易因为余温而出现堆叠或熔融粘接,从而影响导光板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收集切割后的导光板,本技术提供一种导光板生产设备。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生产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光板生产设备,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切割后的导光板的进料台,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用于输送冷却后的导光板的收集台,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转动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顶部设置有多个冷却座,多个所述冷却座的一侧分别呈敞口设置,所述导光板通过敞口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冷却座插接,所述转动板设置有用于冷却置于所述冷却座内的所述导光板的散热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光板切割完成后,转动板转动并带动其中一个冷却座的敞口端朝向收集台的出料端,然后导光板从进料台的出料端落入到其中一个冷却座内,然后再通过散热组件对冷却座内的导光板进行冷却散热,同时转动板带动其中一个冷却座转动至靠近收集台进料端位置处,然后再将冷却散热后的导光板收集到收集台上,最后完成收集,有利于防止有余温的导光板相互熔融粘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收集切割后的导光板的便利性。
8.可选的,所述冷却座包括基座以及冷却盒,所述基座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顶部,所述基座的顶部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摆动槽以及移动槽,所述冷却盒铰接于所述摆动槽内,所述冷却座的敞口端开设于所述冷却盒的一侧,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冷却盒摆动的摆动组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冷却座内冷却后的导光板收集到收集台上时,先通过转动板带动冷却座转动至靠近收集台的位置,然后再通过摆动组件带动冷却盒朝靠
近收集台的方向摆动,此时冷却后的导光板通过冷却盒的敞口端收集到收集台上,进而有利于提高收集冷却后的导光板的便利性。
10.可选的,所述摆动组件包括连接杆以及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移动于所述移动槽内,所述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冷却盒的底部,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冷却盒的底部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铰接,所述基座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移动杆移动的驱动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通过驱动件带动移动杆朝远离收集台的方向移动时,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冷却盒朝靠近收集台的方向摆动,此时导光板从冷却盒的敞口端内滑出,进而有利于提高冷却盒摆动的稳定性。
12.可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多条吹风管以及通风环管,所述通风环管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顶部,所述通风环管的侧壁对应开设有多个吹风口,多条所述吹风管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顶部,多条所述吹风管的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冷却盒相连通,多条所述吹风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多个所述吹风口相连通,所述转动板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吹气到所述通风环管内的吹气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吹风件对通风环管内吹气时,气体通过通风环管分别吹入多条吹风管内,最后再分别从多条吹风管吹入冷却盒内,此时气体对冷却盒内的导光板吹风冷却,进而有利于提高导光板冷却散热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冷却盒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冷却盒基于所述转动槽转动有多组滑轮,所述导光板分别抵接于多组所述滑轮的顶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当导光板置于冷却盒内时,此时多组滑轮将导光板架起,导光板不容易粘接于冷却盒的内底部,同时增大了导光板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导光板的冷却效率;另外,当冷却盒朝靠近收集台的方向摆动时,在多组滑轮的作用下,有利于提高导光板从冷却盒的敞口端脱离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固定座设置有用于带动所述转动板转动的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电机、蜗轮以及蜗杆,所述固定座内转动设置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顶部与所述转动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蜗轮套设于所述转动轴,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座内,所述蜗杆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启动时,电机的输出轴驱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最终同时带动多个冷却座以及散热组件转动,有利于提高转动板转动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提高导光板冷却收集的效率。
18.可选的,所述固定座靠近所述收集台的一侧架设有导料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盒朝靠近收集台的方向摆动时,导光板先从冷却盒的敞口端滑落到导料板上,然后再从导料板收集到收集台上,进而有利于提高导光板收集到收集台上的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进料台的出料端倾斜设置有进料板,所述进料板的顶部两侧分别设置有限位板,两侧所述限位板围合形成进料空间,所述进料空间与所述冷却盒的敞口端相连通。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导光板从进料台的出料端输出时,导光板先滑落到进料板上,然后再从进料空间收集到冷却盒内,进而有利于提高导光板收集到冷却盒内的稳
定性。
22.可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外侧设置有防护栏。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板分别带动多个冷却座转动时,在防护栏的作用下,有利于防止冷却座内的导光板从冷却盒的敞口端脱离。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当导光板切割完成后,转动板转动并带动其中一个冷却座的敞口端朝向收集台的出料端,然后导光板从进料台的出料端落入到其中一个冷却座内,然后再通过散热组件对冷却座内的导光板进行冷却散热,同时转动板再带动其中一个冷却座转动至靠近收集台进料端位置处,然后再通过摆动组件带动冷却盒朝靠近收集台的方向摆动,此时冷却散热后的导光板收集到收集台上,最后完成收集,有利于防止有余温的导光板相互熔融粘接,进而有利于提高收集切割后的导光板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导光板生产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的冷却座的剖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固定座;11、进料台;12、收集台;13、导光板;2、转动板;3、冷却座;31、基座;311、摆动槽;312、移动槽;32、冷却盒;321、转动槽;322、滑轮;4、进料板;41、限位板;42、进料空间;5、电机;51、蜗轮;52、蜗杆;53、转动轴;54、支撑架;6、吹风管;61、通风环管;62、吹风口;63、吹风泵;64、固定杆;7、连接杆;71、移动杆;72、气缸;8、导料板;9、防护栏。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实施例:参见图1,一种导光板生产设备,包括置于地面上的固定座1。固定座1呈圆柱状,且固定座1呈内空结构。固定座1的一侧固定有进料台11,且进料台11用于输送切割后并还有余温的导光板13。固定座1的另一侧固定有收集台12,收集台12与进料台11相对设置,且收集台12用于收集冷却后的导光板13。固定座1的顶部转动有转动板2,转动板2的顶部固定有冷却座3。本实施例中,冷却座3的数量设有八个,八个冷却座3分别沿转动板2的竖直中轴线呈环形阵列分布。八个冷却座3的外侧分别呈敞口设置,且导光板13可通过敞口端收集于冷却座3内。转动板2设置有用于分别冷却八个冷却座3内的导光板13的散热组件。
31.参见图1,为提高进料台11上的收集于冷却座3内的稳定性,进料台11的出料端固定有进料板4,进料板4朝靠近冷却座3敞口端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进料板4的顶部两侧分别对称固定有限位板41,两侧的限位板41围合形成进料空间42,进料空间42沿进料台11的输送方向由大变小,且进料空间42与冷却座3的敞口端相连通。
32.当切割好的导光板13输入到进料台11上后,导光板13沿进料台11的输送方向先落入到进料空间42,然后再从进料空间42落入到冷却座3内。
33.参见图1和图2,为提高同时带动八个冷却座3转动,固定座1内设置有转动组件,转
动组件包括电机5、蜗轮51以及蜗杆52。固定座1内转动有转动轴53,且固定座1内设置有用于支撑转动轴53的支撑架54。转动轴53呈竖直设置,且转动轴53与转动板2的底部同轴固定连接。电机5固定于支撑架54的顶部,蜗杆52的一端与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蜗轮51固定套设于转动轴53上,且蜗轮51与蜗杆52相互啮合。
34.当需要电机5启动时,电机5的输出轴驱动蜗杆52转动,蜗杆52带动蜗轮51转动,蜗轮51通过转动轴53带动转动板2转动,转动板2同时带动八个冷却座3转动,从而实现将进料台11上的导光板13转运至收集台12上。
35.具体的,参见图2,散热组件包括吹风管6以及通风环管61。通风环管61通过固定杆64固定架设于转动板2的顶部,且通风环管61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吹风口62。每个冷却座3对应有两条吹风管6,且两条吹风管6的一端分别与冷却座3的两侧相连通,两条吹风管6的另一端分别与通风环管61的其中两个吹风口62相连通。
36.参见图2,为便于往通风环管61内通入气体,转动板2设置有吹气件,吹气件为产生气体的设备,本实施例中,吹气件为吹气泵。吹气泵固定于转动板2的顶部,且吹气泵的输出端与通风环管61的内侧相连通。
37.当吹气泵启动时,吹气泵将气体吹入到通风环管61内,通风环管61内的气体再通过吹风口62吹入吹风管6内,最后再通过吹风管6吹入到冷却座3内,从而对冷却座3内的导光板13进行散热。
38.参见图1和图3,为便于将散热冷却后的导光板13收集到收集台12上,冷却座3包括基座31以及冷却盒32。基座31固定于转动板2的顶部,基座31的顶部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摆动槽311以及移动槽312,摆动槽311以及移动槽312分别沿基座31的竖直方向开设,且摆动槽311与移动槽312相连通。冷却盒32呈长方体状,冷却座3的敞口端开设于冷却盒32的一侧,且两条通风管分别与冷却盒32的两侧相连通。冷却盒32铰接于摆动槽311内,且铰接点位于基座31靠近收集台12的一侧。基座31设置有用于带动冷却盒32朝靠近或远离收集台12的方向摆动的摆动组件。
39.具体的,参见图3,摆动组件包括连接杆7以及移动杆71。移动杆71呈水平设置,移动杆71移动于移动槽312内,且移动杆71的两端分别与移动槽312的内壁滑动连接。连接杆7分别摆动于摆动槽311以及移动槽312内,且连接杆7的一端与冷却盒32的底部铰接,连接杆7的另一端移动杆71铰接。
40.参见图3,为便于带动移动杆71在移动槽312内移动,基座31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的种类多样,本实施例中,驱动件为气缸72。气缸72固定于基座31背离收集台12的一侧,气缸72的输出轴贯穿基座31,并延伸至移动槽312内,且气缸72的输出轴与移动杆71固定连接。在初始状态下,气缸72的输出轴伸出,且冷却盒32置于摆动槽311内。当气缸72启动并缩回输出轴时,气缸72的输出轴带动移动杆71朝远离收集台12的方向移动,移动杆71通过连接杆7带动冷却盒32朝靠近收集台12的方向摆动,此时导光板13从冷却盒32的敞口端中脱离。
41.值得注意的,参见图3,为提高冷却盒32摆动时导光板13脱离冷却盒32内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导光板13的散热冷却效率,冷却盒32的底部内侧开设有转动槽321,且转动槽321沿冷却盒32的竖直方向开设。冷却盒32基于转动槽321内转动有滑轮322,滑轮322的数量设有两组,两组滑轮322分别转动与转动槽321内,且两组滑轮322的顶部延伸至冷却盒32
内。
42.当导光板13落入冷却盒32内时,导光板13的底部抵接于滑轮322顶部,此时气体可分别对导光板13的六个面进行冷却;当冷却盒32朝靠近收集台12的方向摆动时,在滑轮322的作用下,导光板13更容易地脱离于冷却盒32。
43.参见图1,为进一步提高导光板13收集于收集台12上的稳定性,固定座1朝向收集台12的一侧固定有导料板8,且导料板8朝靠近收集台12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当导光板13脱离于冷却盒32的敞口端时,导光板13从导料板8滑落到收集台12上。
44.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1,为防止冷却盒32内的导光板13在转动的过程中脱离,固定座1的外围固定有防护栏9。
45.导光板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当进料台11上的导光板13输送至其中一个冷却盒32内前,电机5启动,电机5的输出轴最终带动其中一个冷却盒32的敞口端对准进料空间42,并静止于当前位置。此时导光板13通过进料板4输送到冷却盒32内。接着电机5再次启动,如此重复,进料台11上的导光板13依次输送到多个冷却盒32内。
46.当导光板13输送冷却盒32内时,同时启动吹风机,吹风机产生的气体最终吹入到冷却盒32内对导光板13进行冷却散热。当其中一个冷却盒32转动至靠近收集台12时,再启动气缸72,气缸72的输出轴带动移动杆71移动,移动杆71通过连接杆7带动冷却盒32朝靠近收集台12的方向摆动,冷却盒32内的导光板13通过导料板8滑落到收集台12上,最后统一对收集台12上冷却后的导光板13进行收集。
47.综上所述,统一对收集台12上冷却后的导光板13进行收集,进而有利于提高收集切割后的导光板13的便利性。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