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41598发布日期:2022-02-07 22:16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车组维修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


背景技术:

2.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和公共交通部分有了迅速的进步,而日常市内通行、城际通行均需要大量的城轨车辆保证居民日常生活的稳定性,司机室面罩是城轨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挡风玻璃通过粘接技术安装到司机室面罩上,粘接过程是城轨车辆生产的特殊过程,若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玻璃脱落、开裂等重大安全事故,而城轨车辆一般车速较快,承载量较大,因而确保顺利完成该安装、检测过程尤为重要。
3.司机室面罩存在一定的倾斜角度,且不同型号的城轨车辆的面罩倾斜角度不同,一般介于10-45
°
,当面罩的倾斜角度较大时,工作人员在现有的操作设备下无法触及面罩和玻璃的顶部,对于玻璃安装的前处理、施胶、调节、检查等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且在影响产品品质的情况下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根据此状况,需设计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呈弯折状以形成内凹口,所述工作台内弯面的弯折角度不小于90
°

7.安装所述工作台的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与所述工作台形状地适配,包括若干主支撑柱和第一副支撑柱,所述第一副支撑柱连接于多个所述主支撑柱,所述支架组件形成有支撑端点,所述支撑端点成对设置;
8.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踏板组件,所述踏板组件包括延伸板和稳定杆,所述稳定杆连接延伸板,所述延伸板能够与所述工作台重叠并发生相对位移,所述稳定杆在所述延伸板运动时和运动后与所述支架组件相互作用保持延伸板位置以调整其与所述工作台的重叠面积而改变所述工作台内凹口的大小。
9.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内弯面呈“u”形的对称结构,所述延伸板对称的连接于所述工作台的内弯面,所述主支撑柱成对设置,多对主支撑柱呈直角分布以形状的配合所述工作台的“u”行结构。
10.优选的,还包括可拆卸连接所述工作台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位于所述工作台内凹口的底口处,连接所述主支撑柱的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与所述主支撑柱同向延伸且套接的筒体,所述筒体下侧连接有基座。
11.优选的,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对称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
体下侧均安装有滚轮组和轴部件,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能够分别以其连接的轴部件为圆心发生相对转动并保持相对位置以实现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连接端的打开或闭合。
12.优选的,所述轴部件位于所述支架组件的端部。
13.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副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在与所述第一副支撑柱连接处对称连接有成对的第二副支撑柱。
14.优选的,还包括有止轮器,所述止轮器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有外接杆。
15.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沿其延伸方向反向弯折形成折叠,所述稳定杆与第一板体安装在上述第二板体的同一侧面。
16.优选的,还包括与所述工作台可拆卸连接的存放架,所述存放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立柱,所述立柱上均设有l型第一支撑块,还包括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位置地配合以实现对前挡玻璃的存放。
17.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8.1、本发明通过实现在x-y-z自由度上的调节,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在操作倾斜角度过大的前挡玻璃时具有足够的操作面积,同时增加了操作时的安全性能,与现有平台不同,本发明适用性更高,且在操作时无需挪动车体或司机室,只需要调节延伸板的位置即可实现对不同弧度司机室上前挡玻璃的安装。
19.2、本发明在结构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尤其是延伸板的叠边结构,对整体的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另外,延伸板与稳定杆的配合,能够在较小的成本支出内给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以保证延伸板的稳定,过渡板自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大大增加了工作台的工作面积,且过渡板自身的高度与工作台产生的高度差能够便于存放前档玻璃的包装,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20.3、本发明实施例3中,通过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开合,能够实现平台的开合,以适用于不同的厂区构造,且能够便于车体运动。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中实施例1的俯视图;
23.图3是本发明中踏板组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本发明的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5.图5是本发明中实施例2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本发明中实施例3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发明中实施例3部分结构轴测图;
28.图8是本发明中存放架轴测图。
29.图中:100、工作台;101、第一内段面;102、第二内段面;200、支架组件;201、主支撑柱;202、第一副支撑柱;203、第二副支撑柱;204、套筒;210、第一架体;220、第二架体;230、滚轮组;231、加固板;232、万向轮;240、轴部件;241、加固架;242、底座;300、踏板组件;310、延伸板;311、第一板体;312、第二板体;320、稳定杆;330、过渡板;401、外接杆;402、止轮器;403、筒体;404、基座;500、存放架;501、立柱;502、第一支撑块;503、第二支撑块;504、第一
连接柱;505、第二连接柱;506、第三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34.实施例1:
35.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多种城轨地铁车辆前挡玻璃安装及调节的平台,包括工作台100,工作台100呈弯折状以形成内凹口,工作台100内弯面的弯折角度不小于90
°
;具体的,如图1所示,工作台100为一金属或者其他材质的板材,中间部分的左右两端向前侧延伸,形成了一个呈弯折对称状的工作台100,工作台100的前侧由于其弯折情况形成有内弯面,内弯面自然形成一个内凹口,结合图2,在此实施例中,工作台100内弯面包括1个第一内段面101和2个第二内段面102,2个第二内段面102对称设于第一内段面101的两端,且第二内段面102与第一内段面101的角度为100
°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车型的大小和车身的形状涉及为105
°
、110
°
,其优选范围为95
°‑
130
°
,在其角度为95
°‑
105
°
时,工作台100对司机室的围合效果较好,且工作台100的有效利用面积更多,适配现有车型更多,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保持良好的作业空间,进而为玻璃安装提高良好的支撑平台,在进行玻璃安装时,司机室位于此内凹口中,在司机室的倾斜角度较大时,工作人员可以站在第二内段面102对应的工作台100部分进行各项工作。
36.安装工作台100的支架组件200,支架组件200与工作台100形状地适配,包括若干主支撑柱201和第一副支撑柱202,第一副支撑柱202连接于多个主支撑柱201,支架组件200形成有支撑端点,支撑端点成对设置;如图2所示,支架组件200整体形状与第一内段面101和第二内段面102配合,具有3组,每一组6个主支撑柱201,其中3个内主支撑柱201和3个外主支撑柱201,主支撑柱201下侧为支撑端点,每一组的内柱支撑与与外主支撑柱201配合使得端点成对分布,通过以上结构,有利于减少支撑柱的数量,并通过合理的结构分布给予整体足够的支撑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副支撑柱202具有不同的长短规格,较短的连接在成对的主支撑柱201之间,外主支撑柱201/内主支撑柱201之间连接较长的第一副支撑柱202,支架组件200还包括有安装在外侧,工作台100上侧安装有防护竖杆和防护横杆,防护
竖杆和防护横杆交叉垂直连接以保证结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在防护竖杆外侧连接有防护板,防护板下侧连接工作台100,以防止工作台100上的零部件从高处掉落造成人员损伤。
37.安装于工作台100的踏板组件300,踏板组件300包括延伸板310和稳定杆320,稳定杆320连接延伸板310,延伸板310能够与工作台100重叠并发生相对位移,稳定杆320在延伸板310运动时和运动后与支架组件200相互作用保持延伸板310位置以调整其与工作台100的重叠面积而改变工作台100内凹口的大小。具体的,如图1所示,在第一内段面101位置和第二内段面102位置均有一个延伸板310,延伸板310下表面与工作台100的上表面滑动连接,结合图3,一个延伸板310连接有5个稳定杆320,稳定杆320的长度与延伸板310左右方向的长度差不超过30mm,如图7所示,支架组件200上安装有套筒204,稳定杆320在套筒204内与套筒204的内壁滑动连接,
38.连接主支撑柱201的升降部,升降部包括与主支撑柱201同向延伸且套接的筒体403,筒体403下侧连接有基座404。如图1所示,主支撑柱201与筒体403上下滑动连接,筒体403上自上而下设有孔,主支撑柱201上设有与其对应的孔洞,可以通过刚性物品同时连接两个孔洞以实现主支撑柱201长度的固定,筒体403下侧连接基座404,基座404上设有螺栓孔,在正常使用时,通过螺栓连接基座404,将基座404固定在地基上。
39.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延伸板310包括第一板体311和第二板体312,第一板体311远离第二板体312的一端沿其延伸方向反向弯折形成折叠,稳定杆320与第一板体311安装在上述第二板体312的同一侧面。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板体311和第二板体312连接,第一板体311位于第二板体312的左侧,同样的,稳定杆320与第二板体312连接,且位于第二板体312的左侧,第一板体311的左侧端向下折弯后转动180
°
再次贴合,通过第一板体311左侧端的弯折,使得第一板体311左侧的厚度稍大,第一板体311整个部分呈倾斜状,而在此结构中,无其他具备动力性的设备操控延伸板310移动,且延伸板310与工作台100多为金属材质,所以此折弯使得第一板体311与工作台100脱离接合,减少摩擦,且较厚的端部便于推动延伸板310。
40.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工作台100的内弯面呈“u”形的对称结构,延伸板310对称的连接于工作台100的内弯面,主支撑柱201成对设置,多对主支撑柱201呈直角分布以形状的配合工作台100的“u”行结构。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内段面101和2个第二内段面102组合形成“u”形,与之相对的,是工作台100的外弯面也呈“u”形,2个第二内段面102上的延伸板310相互对称,第一内段面101上的延伸板310以“u”形的中轴线对称,此结构有利于车辆进入时测算车辆外边沿与工作台100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结合图1,第一内段面101下侧对应的一组主支撑柱201沿左右方向延伸,2个第二内段面102下侧对应的每组主支撑柱201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第二内段面102下侧对应的主支撑柱20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内段面101下侧对应的主支撑柱201的延伸方向垂直,此结构配合第一副支撑柱202进行连接,有利于给工作台100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且能够有效的减少主支撑柱201的数量。
41.实施例2:
4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可拆卸连接工作台100的过渡板330,过渡板330位于工作台100内凹口的底口处,此实施例是将第一内段面101位置的延伸板310替换成过渡板330,与延伸板310不同的是,如图5所示,过渡板330体积较大,直接覆盖内凹口的底口,过渡
板330左右两侧开设有定位槽口,通过过渡板330两侧的定位槽口对过渡板330进行定位,需要注意的是,过渡板330相对于工作台110高出50-100mm,此高度由过渡板330自身高度产生,过渡板330的前侧也形成有一个内凹口,过渡板330不具有移动功能,但是相对于延伸板310,其结构更加稳定,在实际应用中,过渡板330的适用性更高,能够满足不同型号的城际轨道列车,另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二内段面102对应的延伸板310与实施例1中的延伸板310相比,尺寸较小,灵活操作性更高。
43.还包括与工作台100可拆卸连接的存放架500,存放架500包括相对设置的立柱501,立柱501上均设有l型第一支撑块502,还包括有第二支撑块503,第二支撑块503形成有凹槽,第一支撑块502和第二支撑块503位置地配合以实现对前挡玻璃的存放,具体的,如图8所示,2根立柱501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立柱50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柱504,立柱501上侧均安装有l型的第一支撑块502,第一支撑块502的前端转动连接有定位块(图中未示出),可以在挡风玻璃放置在第一支撑块502时转动,将玻璃卡死在定位块与第一支撑块502形成的凹槽内,第一连接柱504的前端垂直连接有第二连接柱505,第二连接柱505上安装第二支撑块503,第二支撑块503上侧开设有凹槽,以便于卡接玻璃的底部,需要注意的是,以第一支撑块502和第二支撑块503的连接点做平面,则平面的倾斜角度在75
°‑
85
°
之间,立柱501下侧均连接有第三连接柱506,立柱501、第一连接柱504和第三连接柱506相互垂直,第三连接柱506固定连接定位板,定位板开设数个定位槽口,以便于将存放架500安装在工作台100上。
44.考虑到工作场地的工作面积以及实用性,不会把工作台100的面积无限延伸,而在一些场合,需要将前挡玻璃放置在工作台100上,由于需要固定存放架500、放置前挡玻璃的包装,实施例1中的工作台100面积在上述情况下较为狭小,过渡板330自身具有一定的高度,大大增加了工作台100的工作面积,且过渡板330自身的高度与工作台100产生的高度差能够便于存放前档玻璃的包装,大大增加了实用性。
45.实施例3:
46.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架组件200包括对称的第一架体210和第二架体220,第一架体210和第二架体220下侧均安装有滚轮组230和轴部件240,第一架体210和第二架体220能够分别以其连接的轴部件240为圆心发生相对转动并保持相对位置以实现第一架体210和第二架体220连接端的打开或闭合,轴部件240位于支架组件200的端部。具体的,如图7所示,支架组件200和工作台100均以“u”形中轴线为基准分割为了相互对称的两个部分,具体为左侧的第一架体210和右侧的第二架体220,第一内段面101位置对应的延伸板310也分割为左右两个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支架组件200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不同,主支撑柱201和第一副支撑柱202连接组成框架,框架下侧安装滚轮组230,以滚轮组230形成支撑端点,支架组件200下侧安装了加固板231,加固板231下侧安装了滚轮组230,在结构上需要注意的是,滚轮组230与主支撑柱201的安装位置一一对应,滚轮组230包括若干个万向轮232,万向轮232以2个为一对,如图7所示,第一架体210前端下侧安装了轴部件240,相对于实施例1,此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00下侧安装了加固架241和底座242,底座242固定在地基上,加固架241与底座242之间连接了门轴梢,以实现转动,以第一架体210为例,加固架241位于第一架体210的前端,更加准确的是,底座242和门轴梢位于前端的左侧,相对应的,第二架体220上的底座242和门轴梢位于其前端的的右侧,另外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还包括有止轮器402,止轮器402与支架组件200连接有外接杆401,如图6所示,以第一组主支撑柱201为例,其下侧
的左右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外接杆401,外接杆401增加主支撑柱201的支撑面积,外接杆401上连接有止轮器402,在移动之后需要使用时,打开止轮器402,则止轮器402的下端向下移动,直到接触底面,形成支撑端点。
47.还包括第二副支撑柱203,主支撑柱201在与第一副支撑柱202连接处对称连接有成对的第二副支撑柱203。如图7所示,2个第二副支撑柱203呈钝角连接且安装在主支撑柱201上,同时,主支撑柱201的另一侧在同一位置连接第一副支撑柱202,相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此结构通过万向轮232和止轮器402形成支撑端点,需要支架组件200具有更加稳固的结构,而此实施例中以改变支架组件200的连接结构达到更高的稳定性,大量节省了生产成本,且在有限的空间内使得整个平台能够实现开合,以便列车移动,适用性更高,灵活性更强。
48.需要强调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