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5167发布日期:2021-09-25 11:0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修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工业及其它轮式车辆的不断发展,汽车维修、保养技术及其设备也随之得到迅速的发展。轮胎是摩托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摩托车的使用需求,常常需要对摩托车轮胎进行拆卸以及更换安装。目前,对摩托车轮胎的拆卸以及更换安装通常还是借助于人力,更换过程中需要将摩托车的轮子架空,用人工提起的方法显得很笨拙,也容易使人腰扭伤,而且不安全;对于大型、越野型摩托车,由于摩托车轮胎质量较重,体积较大,故轮胎的人工搬运是十分吃力的,也使得整个摩托车轮胎的拆卸以及更换安装效率较低;现有的车轮支架体积较大,存放和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解决摩托车轮胎的拆卸以及更换安装不便,效率较低,现有的车轮支架体积较大,存放和运输不便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滚动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左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外侧套设连接板并通过螺栓紧固。
6.进一步的,所述支架本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
°
~90
°
,所述支撑杆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
7.再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包括固定杆和折叠杆,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折叠杆通过转动轴铰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折叠杆的铰接端设置有定位用的弹性伸缩件。
8.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伸缩件包括滑动部和卡合部,所述滑动部设置在所述卡合部的右侧,所述卡合部的左侧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的左侧设置有套设弹性件用的定位柱;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两端设置有锁定孔,所述滑动部连接在所述弧形槽内,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折叠杆与所述固定杆的相对面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连接。
9.再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的右侧设置有压盘,所述压盘的直径大于所述弧形槽的宽度;所述滑动部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合部的直径,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弧形槽相匹配,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锁定孔相匹配。
10.再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杆设置为u字形,所述延伸杆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
的内径,且所述延伸杆可调节的嵌入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内孔中,所述延伸杆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上的定位孔重合后通过螺栓定位。
11.再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为螺钉紧固式的第一提升机构,所述第一提升机构包括连接套,所述连接套的内部设置有插接杆,所述插接杆上靠近轮轴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所述连接套的侧壁上设置有紧定螺钉,所述连接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的顶部。
12.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设置为l型工装,所述l型工装以所述插接杆为中心旋转360
°

13.再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设置为u型工装,所述u型工装焊接在所述插接杆上。
14.再进一步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为弹簧式的第二提升机构,所述第二提升机构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后通过销钉限位,所述连接轴上靠近所述轮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轴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上,所述连接板上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设置有两根用于支撑所述轮轴的支撑轴。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本体和第二支架本体,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左侧设置有滚动轮,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右侧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的左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的外侧套设连接板并通过螺栓紧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轻松将摩托车车轮提升,使用它十分方便、省力、可靠和快捷;延伸杆可以折叠或伸缩,减小支架体积,便于存放和运输。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和支撑轴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弹性伸缩件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式延伸杆俯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伸长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延伸杆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透视)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伸缩式延伸杆俯视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u型工装侧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架本体;2、第二支架本体;3、支撑杆;4、延伸杆;5、连接板;6、螺栓;7、滚动轮;8、提升机构;9、轮轴;
31.41、固定杆;42、折叠杆;43、弹性伸缩件;44、转动轴;45、弹性件;46、调节孔;411、弧形槽;412、锁定孔;431、压盘;432、滑动部;433、卡合部;434、凸台;81、第一提升机构;811、连接套;812、插接杆;813、支撑件;814、紧定螺钉;82、第二提升机构;821、连接轴;822、连接板;823、支撑轴;82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

12所示,一种摩托车用车轮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提升机构8,所述提升机构8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的顶部,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支架本体1和第二支架本体2,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呈夹角布置,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左侧设置有滚动轮7,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右侧设置有延伸杆4,所述延伸杆4的左端伸入到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内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外侧套设连接板5并通过螺栓6紧固;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原理,当下压延伸杆4时使支架本体抬起,从而提升摩托车,使得前轮或者后轮离地,是修理摩托车的简易工具,使用它十分方便、省力、可靠和快捷;本实用新型支架本体和提升机构8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支架,通用性强。
33.具体来说,所述支架本体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和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之间的夹角设置为70
°
~90
°
,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上,所述支撑杆3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上。
34.所述延伸杆4包括固定杆41和折叠杆42,所述固定杆41和所述折叠杆42通过转动轴44铰接在一起,所述固定杆41和所述折叠杆42的铰接端设置有定位用的弹性伸缩件43;通过所述弹性伸缩件43锁定位置,使得所述固定杆41与所述折叠杆42的相对转动过程更加稳定,所述延伸杆4处于完全展开时的状态或者完全折叠时的状态锁定,使得所述延伸杆4的展开使用和折叠放置时结构更加稳定。
35.所述弹性伸缩件43包括滑动部432和卡合部433,所述滑动部432设置在所述卡合部433的右侧,所述卡合部433的左侧设置有凸台434,所述凸台434的左侧设置有套设弹性件45用的定位柱,具体的,所述弹性件45采用弹簧;所述固定杆41上设置有半圆形的弧形槽411,所述弧形槽411的两端设置有锁定孔412,所述滑动部432连接在所述弧形槽411内,所述弹性件45的一端抵接在所述折叠杆42与所述固定杆41的相对面上,所述弹性件45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434连接;所述弹性伸缩件43不受力处于恢复伸长状态时,所述卡合部433卡合于所述弧形槽411一端的所述锁定孔412内;所述弹性伸缩件43受力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卡合部433脱离所述锁定孔412,所述滑动部432沿所述弧形槽411滑动。
36.所述滑动部432的右侧设置有压盘431,所述压盘431的直径大于所述弧形槽411的宽度;所述滑动部432的直径小于所述卡合部433的直径,所述滑动部432与所述弧形槽411相匹配,所述卡合部433与所述锁定孔412相匹配;所述压盘431的设置,使得使用者按压所述弹性伸缩件43时更加省力。
37.所述延伸杆4设置为u字形,所述延伸杆4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内径,且所述延伸杆4可调节的嵌入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内孔中,所述延伸杆4的侧面均匀设置有若干调节孔46,所述调节孔46与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上的定位孔重合后通过螺栓6定位;使用时可以将所述延伸杆4拉长,并通过所述螺栓6锁定位置,使用更加方便,并且可
以根据需求调节所述延伸杆4的长度。
38.所述提升机构8设置为螺钉紧固式的第一提升机构81,所述第一提升机构81包括连接套811,所述连接套811的内部设置有插接杆812,所述插接杆812上靠近轮轴9的一端设置有支撑件813,所述连接套811的侧壁上设置有紧定螺钉814,所述连接套811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的顶部;具体的,第一提升机构81用于摩托车轮胎后轮支架。
39.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件813设置为l型工装,所述l型工装以所述插接杆812为中心旋转360
°
;具体的,当摩托车车轮上没有安装有起车钉时,选用l型工装。
40.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件813设置为u型工装,所述u型工装焊接在所述插接杆812上;具体的,当摩托车车轮上安装有起车钉时,选用u型工装。
41.如图2所示,所述提升机构8设置为弹簧式的第二提升机构82,所述第二提升机构82包括连接轴821,所述连接轴821贯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后通过销钉限位,所述连接轴821上靠近所述轮轴9的一端焊接有连接板822,所述连接轴821上套设有弹簧824,所述弹簧824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连接板822上,所述弹簧824的另一端连接在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1上,所述连接板822上远离所述弹簧824的一侧焊接有两根用于支撑所述轮轴9的支撑轴823;具体的,第二提升机构82用于摩托车轮胎前轮支架。
42.实施例一,延伸杆4采用折叠式,延伸杆4包括固定杆41和折叠杆42,提升机构8采用螺钉紧固式的第一提升机构81,用于摩托车轮胎后轮支架。
43.实施例二,延伸杆4采用折叠式,延伸杆4包括固定杆41和折叠杆42,提升机构8采用弹簧式的第二提升机构82,用于摩托车轮胎前轮支架。
44.实施例三,延伸杆4采用伸缩式,延伸杆4设置为u字形,延伸杆4可调节的嵌入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内孔中,提升机构8采用螺钉紧固式的第一提升机构81,用于摩托车轮胎后轮支架。
45.实施例四,延伸杆4采用伸缩式,延伸杆4设置为u字形,延伸杆4可调节的嵌入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本体2的内孔中,提升机构8采用弹簧式的第二提升机构82,用于摩托车轮胎前轮支架。
46.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
47.首先,在需要提升摩托车车轮时,将车轮支架放到摩托车的前轮,调整左右两侧的第二提升机构82,使两根支撑轴823托住放到摩托车的前轮轴,并用销钉锁定连接轴821,下压延伸杆4的尾端利用杠杆原理使车轮支架轻松地撬起摩托车前轮,使摩托车的前轮离地,以便进行摩托车的修理和保养;在需要提升摩托车车轮时,在两个连接套811中安装插接杆812,将车轮支架放到摩托车的后轮,调整左右两侧的第一提升机构81,使支撑件813托住摩托车的后车架,并用紧定螺钉814锁定插接杆812,下压延伸杆4的尾端利用杠杆原理使车轮支架杆轻松地撬起摩托车后车架,使摩托车的后轮离地,以便进行摩托车的修理和保养。
48.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