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档位可管理指纹及开关锁的多功能锁芯及钥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13646发布日期:2021-12-11 10:09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档位可管理指纹及开关锁的多功能锁芯及钥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开关锁、管理指纹功能的锁芯及与该锁芯相适配的钥匙。


背景技术:

2.指纹开锁功能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锁具上,比如智能门锁、玻璃门常用的u型锁等,对于现有的u型锁,无论是开锁还是上锁,都需要用到钥匙,如果忘记携带钥匙,或者钥匙由专人保管的情况下,开锁或者锁门均存在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采用指纹开锁的智能u型锁面世,很好的解决了忘记携带钥匙的问题,此类指纹锁没有开发专门的app,因此不能通过安装app的移动端设置指纹或删除指纹,而是按照一定的规则,首先在出厂设置的锁具设置管理员指纹,然后通过管理员指纹增加或删除其他人员的指纹,因此在公共场所使用此类锁具时,比如公司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人员流动、录入锁具的指纹越多越多等原因,当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个人员指纹,需要管理员指纹授权,如果因人员流动,管理员未及时更换,则可能导致不能增加或删除指纹,而且,即便希望将锁具恢复到出厂设置,重新设定管理员指纹,也需要原始设定的管理员指纹,从而导致锁具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现有的u型指纹锁也存在删除、新增录入指纹过程繁琐,学习难度大,进而影响锁具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多档位可管理指纹及开关锁的多功能锁芯,旨在解决现有u型指纹锁删除、新增录入指纹过程繁琐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与上述锁芯相配合的钥匙,配合锁芯完成删除、新增指纹的工作。
5.为了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档位可管理指纹及开关锁的多功能锁芯,包括:外壳,活动设于外壳内的锁胆及与外壳一端部活动连接的开锁件;还包括:活动设于外壳内且分别与锁胆、开锁件相连接的离合组件;分别设于开锁件、锁胆外壁上的第一限位件、触发件;沿外壳径向设于的外壳壳体内分别用于容纳并限定第一限位件、触发件转动范围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两个设于外壳外壁上且通过触发件触发的第一开关、第二开关;所述第二限位部长度大于第一限位部且第二限位部两端沿外壳径向均分别凸出于第一限位部两端面。
6.优选地,所述开锁件可相对外壳转动,在其内设有容纳腔体,所述容纳腔体在开锁件上接近锁胆的一端设有开口;触发件顺时针旋转且超过第一限位部其中一端面后与第一开关接触,逆时针旋转且超过第一限位部另一端面后与第二开关接触。
7.优选地,所述离合组件包括:沿锁胆轴向设于容纳腔体内的弹簧,与弹簧外端相连接的离合块;所述离合块一侧与锁胆端部相连接,另一侧位于容纳腔体的开口内;锁胆、离合块及开锁件三者联动,也就是说,开锁时,标准钥匙带动锁胆转动,离合块随着锁胆旋转,
开锁件随着离合块一起旋转。
8.优选地,所述锁胆与离合块相连接的端部内设有与离合块形状一致的嵌接槽。
9.优选地,所述离合块与嵌接槽均呈一字型;所述容纳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弹簧腔体、开口;开口形状与离合块形状一致且开口的深度小于弹簧腔体的深度。
10.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件为设于开锁件上且凸出于其外壁的方形块;触发件为设于锁胆上且凸出于其外壁上的方形块。
11.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沿外壳径向设于外壳壳体内的弧形孔;第二限位部为沿外壳径向设于外壳壳体的弧形孔;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弧长小于第二限位部弧长。
12.优选地,还进一步包括一块固设于外壳外壁上的pcb板,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均设于pcb板上。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位于外壳内的同一段圆弧上。
14.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钥匙,与上述锁芯相适配,其包括手柄、开锁片,在开锁片的前端设有用于推动离合组件沿外壳轴向与锁胆脱离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手柄及开锁片一体成型。
15.有益技术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锁芯的锁具出厂时附赠两种钥匙,其一为用于开锁的标准钥匙,其二为用于管理指纹删除、新增的长钥匙;在标准钥匙的前端设置延伸段即为长钥匙;开锁时,标准钥匙插入锁胆内,带动锁胆旋转,此时,锁胆及开锁件通过离合组件连接在一起,且三者联动,即标准钥匙通过离合组件的传动,带动开锁件实现开锁,在该过程,第一限位部限定了第一限位件旋转的极限位置,当第一限位件到达第一限位部的极限位置时,触发件并未到达第二限位部的极限位置,且此时触发件与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没有接触,则不能触发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实现指纹删除指令或新增指纹录入指令的触发;需要管理指纹时,将长钥匙插入锁胆,长钥匙前端的延伸段推动离合组件上的离合块与锁胆脱离,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长钥匙,此时,锁胆随着长钥匙转动,但离合组件的离合块、开锁件不再随之旋转,触发件沿外壳径向旋转并越过第一限位部的两端面所在平面时,因为没有第一限位部、第一限位件的限制,触发件可以继续随着长钥匙、锁胆旋转,直至触发件与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接触,触发指纹删除或重新录入指纹的指令;同现有技术的指纹锁需要通过繁琐的操作过程实现指纹删除、指纹录入指令触发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物理方式快速实现指纹删除及指纹录入指令的触发,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爆炸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开锁状态的截面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管理指纹状态的截面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长钥匙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如图3

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档位可管理指纹及开关锁的多功能锁芯,包括:外壳1,活动设于外壳内的锁胆2及与外壳一端部活动连接的开锁件3;还包括:活动设于外壳1内且分别与锁胆2、开锁件3相连接的离合组件4;分别设于开锁件3、锁胆2外壁上的第一限位件5、触发件6;沿外壳1径向设于的外壳壳体内分别用于容纳并限定第一限位件5、触发件6转动范围的第一限位部7、第二限位部8;两个设于外壳1外壁上且通过触发件触发的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所述第二限位部8长度大于第一限位部7且第二限位部8两端沿外壳径向均凸出于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
25.此处的外壳壳体是指外壳1的实体部分,也就是外壳内除了腔体以外的结构。
26.外壳1的径向也可以理解为与外壳轴向垂直的方向,外壳轴向也为其长度方向。
27.具体地,所述第一限位件5为设于开锁件3上且凸出于开锁件3外壁的方形块;触发件6为设于锁胆2上且凸出于锁胆外壁上的方形块。
28.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限位部7为沿外壳径向设于外壳壳体的弧形孔;第二限位部8也为沿外壳径向设于外壳壳体的弧形孔;所述第一限位部7的弧长小于第二限位部8弧长。
29.第二限位部8限定的是触发件6的转动范围,第一限位部7限定的是第一限位件5的转动范围,因此,第二限位部8长度大于第一限位部7,其意义在于,触发件6的转动范围大于第一限位件5的转动范围,而且,第二限位部8两端沿外壳径向均凸出于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也就是分别凸出于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所在的平面,因此,无论第一限位件5顺时针还是逆时针旋转到达第一限位部7两端的极限位置时,触发件6还不能达到第二限位部8两端的极限位置。比如,如果开锁时第一限位件5的最大转动范围为90度,则管理指纹的触发件的最大转动范围为150度,且第二限位部8两端超过第一限位部7两端的长度一致。
30.设于外壳1上的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的功能可分别定义为触发删除指纹指令、触发录入指纹指令,即二者的功能由设计者随意设定,没有特别限制;二者与锁具内的电路板电性连接,且通过触发件6与之接触后触发。
31.在本实施例,所述开锁件3可相对外壳1转动,即开锁件与外壳1活动连接;在开锁件3内设有容纳腔体301,所述容纳腔体在开锁件上接近锁胆2的一端设有开口301a,如图5所示。
32.触发件6顺时针旋转且超过第一限位部7其中一端面后与第一开关9接触,逆时针旋转且超过第一限位部7另一端面后与第二开关10接触。此处,因触发件6旋转时,只有在分别越过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所在平面时才可能与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接触,因此,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的安装位置必然分别越过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所在平面,以便防止在正常的开锁过程中,触发件与第一开关9或第二开关10接触,从而触发指纹删除或指纹录入指令。
33.如图4所示,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所述离合组件4包括:沿锁胆轴向设于容纳腔体内的弹簧401,与弹簧外端相连接的离合块402;所述离合块一侧与锁胆2端部相连接,另一侧位于容纳腔体的开口301a内;锁胆2、离合块402及开锁件3三者联动,也就是说,开锁时,标准钥匙11带动锁胆2转动,离合块402随着锁胆2旋转,开锁件3随着离合块402一起旋转,如
图5所示。弹簧401可压缩,离合块402可相对外壳1轴向移动,也就是离合组件4相对外壳1活动设置。
34.在本实施例,触发件6、第一限位件5采用相同的结构,均由一根连接柱及一个限位块一体成型而成;触发件6上的连接柱一端与锁胆2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此处的限位块位于第二限位部8内且限位块可相对第二限位部8移动;第一限位件5的连接柱一端与开锁件3外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块固定连接,此处的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部7内且限位块可相对第一限位部7移动。
35.为了实现离合块402一侧与所述锁胆2的端部的可分离连接,所述锁胆2与离合块402相连接的端部内设有与离合块形状一致的嵌接槽201,如图4所示。
36.为了使锁胆2与离合块402相连接后同步旋转,也就是实现二者联动,所述离合块402与嵌接槽201均呈一字型,所述一字型是指离合块402呈长方体状,而嵌接槽201的形状与离合块402相一致,二者相结合后,不会产生相对转动。
37.为了与离合组件4相适应,所述容纳腔体301包括相互连通的弹簧腔体301b、开口301a;开口301a形状与离合块402形状一致且开口301a的深度小于弹簧腔体301b的深度,采用该结构,开口301a的大小刚好可以完全容纳离合块402,初始状态,因为弹簧401的作用,离合块402上只有一部分位于开口301a内,而另一部分位于嵌接槽201内;容纳腔体301内分别具有离合块402的限位立面301c及弹簧内端的支撑立面301d,如图5所示。
38.如图1所示,为了安装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还进一步包括一块固设于外壳1外壁上的pcb板12,所述第一开关、第二开关均设于pcb板上。
39.此处,所述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位于pcb板12的同一表面上,且二者位于外壳内的同一段圆弧上,而且,在本实施例,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分别位于接近第二限位部8的两端位置,因此,触发件6分别旋转至第二限位部8的两端极限位置,才能触发第一开关9或第二开关10。但实际上,只要第一开关9、第二开关10的安装位置沿外壳1径向超过第一限位部7两端面所在平面时即能满足触发指纹删除、指纹录入指令的要求。
40.如图7所示,为了管理指纹的删除和录入,使离合组件4与锁胆2脱离,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长钥匙13,其包括手柄1301、开锁片1302,在开锁片的前端设有用于推动离合组件4沿外壳1轴向与锁胆2脱离的延伸段1303,所述延伸段1303、手柄1301及开锁片1302一体成型。即在现有的标准钥匙上设置延伸段即可得到长钥匙13。
41.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开锁时,标准钥匙11插入锁胆2内,带动锁胆2旋转,此时,锁胆2及开锁件3通过离合组件4连接在一起,且三者联动,即标准钥匙11通过离合组件4的传动,带动开锁件3实现开锁,在该过程,第一限位部7限定了第一限位件5旋转的极限位置,当第一限位件5到达第一限位部7的极限位置时,触发件6并未到达第二限位部8的极限位置,且此时触发件6与第一开关9或第二开关10没有接触,则不能触发第一开关9或第二开关10,实现指纹删除指令或新增指纹录入指令的触发,如图5所示;需要管理指纹时,将长钥匙13插入锁胆2,长钥匙前端的延伸段1303推动离合组件4上的离合块402与锁胆2脱离,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长钥匙13,此时,锁胆2随着长钥匙13转动,但离合组件的离合块402、开锁件3不再随之旋转,触发件6沿外壳1径向旋转并分别越过第一限位部7的两端面所在平面时,因为没有第一限位部7、第一限位件5的限制,触发件6可以继续随着长钥匙13、锁胆2旋转,直至触发件6与第一开关9或第二开关10接触,触发指纹删除或重新录
入指纹的指令,进而根据指令完成指纹录入,如图6所示;同现有技术的指纹锁需要通过繁琐的操作过程实现指纹删除、指纹录入指令触发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物理方式快速实现指纹删除及指纹录入指令的触发,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大范围推广使用。
42.在以上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相应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
43.显然,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