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2412发布日期:2021-12-08 13:11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锁扣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指一种锁扣装置。


背景技术:

2.一些移动式电子产品,例如pos机,需要外置电池来供电,电池盖在安装于pos机第二壳体时,为了使得两者对接时的结构更加稳固及拆装方便,可通过增设活动卡扣来完成两者的锁接和拆卸。
3.然而,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传统防水活动卡扣设计一般采用卡扣帽310,压铸合金卡扣330,防滑五金弹片360,固定转接件340,固定螺丝350,防水密封盖370,防水螺丝380及密封点胶剂等制作而成。通过将所有结构件组装到壳体320后螺丝锁紧,点胶密封完成卡扣帽310来回滑动和防水结构方案。该活动卡扣结构部件繁多,组装过程太过复杂,同时造成结构件模具、材料、组装和人力费用昂贵。同时在对其进行左右拨动时,活动卡扣与壳体320接触时容易出现卡顿,从而导致滑动不顺畅,及卡扣防滑是通过防滑五金弹片360的阻力来完成,设计理论上无限位,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卡扣失效等不良状况发生。
4.因此,如何使得在简化结构件数量的同时,且能够有效解决滑动卡顿、滑动无限位及容易松动等功能性缺陷及节约成本,一直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期望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扣装置,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结构部件的种类,拆装方便,节省成本,且有效解决滑动卡顿、滑动无限位及容易松动等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锁扣装置,包括:
8.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锁扣组件;及
9.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锁扣位;
10.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锁扣位相锁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壳体组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其中,
11.所述锁扣组件包括一操作件和一限位件,及所述第一壳体设有一滑槽;
12.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限位件相组装配合;
13.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操作件滑动地安装于所述滑槽内;
14.所述滑槽使所述操作件可操作地处于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
15.于第一位置时使所述操作件锁接于所述锁扣位,于第二位置时使所述操作件和所述锁扣位分离;及
16.所述限位件包括一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被配置为将所述操作件分别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17.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锁扣组件和锁扣位的锁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壳体。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开设一滑槽,先将操作件和限位件组装配合,以形成一半成
品,然后将该半成品放置于滑槽内,并将限位件和滑槽固定配合,如此,操作件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限位件可对操作件进行更稳固地限位。当操作件锁接于锁扣位时,限位件的弹性臂可对操作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以提高锁接效果;当操作件脱离于锁扣位时,限位件的弹性臂可再次对操作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不会发生自动地朝向锁扣位方向移动的状况发生,可更加精准地实现第一壳体组装于第二壳体及从第二壳体上拆卸。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滑槽内的限位本体;
19.所述限位本体通过超声波热熔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滑槽内;及
20.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限位本体上。
2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件还包括一设于所述滑槽内的滑片;
22.所述滑片和所述限位本体相对设置;
23.所述滑片具有一第一开口,所述限位本体具有一第二开口;
24.所述限位本体抵接于所述滑片,以使所述第二开口和所述第一开口相配合,以形成一供所述操作件滑动的滑道;及
25.所述操作件包括依次对接的一操作部、一滑动部、一扣合部和一锁接部;
26.所述滑动部位于所述滑道内;及
27.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扣合部分别位于所述滑道的相对两侧;及
28.所述锁接部用于和所述锁扣位相锁接配合;其中,
29.所述操作部带动所述滑动部、所述扣合部和所述锁接部沿所述滑道滑动,以使所述锁接部锁接于所述锁扣位,或和所述锁扣位分离。
3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限位本体边缘的轮廓和所述滑槽内边缘的轮廓相适配;及
31.所述限位本体的相对两端分设一第一凹部和一第二凹部;及
32.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扣合部均呈条型片状结构,且平行设置;
33.所述第一凹部用以于第二位置时抵接所述操作部,以限制其继续滑动;
34.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一凹部一侧的内边缘用以于第一位置时抵接所述操作部,以限制其继续滑动;及
35.所述第二凹部用以于第二位置时抵接所述扣合部,以限制其继续滑动;
36.所述滑槽远离所述第二凹部一侧的内边缘用以于第一位置时抵接所述扣合部,以限制其继续滑动;
37.其中,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形成一滑动平台,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滑动平台,所述滑动平台和所述滑片位于同一平面上;
38.所述滑动平台和所述滑片相对的两端面分别用以供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扣合部滑动。
3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滑动部呈块状结构,且位于所述操作部和所述扣合部的中心位置;
40.所述操作部朝向所述滑动部一侧的端面,且对应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设有第一滑动凸部,用于与所述滑动平台和所述滑片的一端面相滑动配合;
41.所述扣合部朝向所述滑动部一侧的端面,且对应于所述滑动部的位置设有第二滑动凸部,用于与所述滑动平台和所述滑片的另一端面相滑动配合;
42.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凸部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呈坡形过渡;及
43.所述第二滑动凸部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也呈坡形过渡。
44.进一步优选地,
45.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限位本体的边缘,且和所述扣合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46.其中,所述弹性臂用于和所述扣合部相扣接配合,以将所述操作件分别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4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弹性臂的自由端部设有一第一卡位;
48.所述扣合部朝向所述弹性臂的侧边分设有一第二卡位和一第三卡位;
49.其中,所述第一卡位的轮廓和所述第二卡位及所述第三卡位的轮廓适配;
50.所述第一卡位和所述第二卡位相扣接时,以将所述操作件定位于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卡位和所述第三卡位相扣接时,以将所述操作件定位于第二位置。
5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卡位为凸起块,所述第二卡位为第一凹陷槽,所述第三卡位为第二凹陷槽;所述凸起块呈三角型状,所述第一凹陷槽和所述第二凹陷槽呈相适配的v型槽状;及所述凸起块的自由端弧形过渡,所述第一凹陷槽和所述第二凹陷槽的槽口两侧和槽底也均圆弧过渡;
52.或所述第一卡位为凹陷槽,所述第二卡位为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三卡位为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呈三角型状,所述凹陷槽呈相适配的v型槽状;及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的自由端弧形过渡,所述凹陷槽的槽口两侧和槽底也均圆弧过渡。
5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锁扣位包括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以用于容纳所述锁扣组件的安装槽和一设于所述安装槽一角处的锁扣片;及
54.所述锁接部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挡片、第二挡片和第三挡片;所述第一挡片和所述第二挡片垂直于所述扣合部,所述第三挡片平行于所述扣合部;
55.其中,所述第一挡片、所述第二挡片和所述第三挡片之间形成一配合槽;当所述锁扣片位于所述配合槽内时,使所述操作件锁接于所述锁扣位。
5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安装槽设有一延伸至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出口处设有一将所述通道封堵的密封盖。
5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58.1、本专利提供的锁扣装置,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结构部件的种类,拆装方便,节省成本,且有效解决滑动卡顿、滑动无限位及容易松动等问题。
59.2、本专利中,通过在第一壳体上开设一滑槽,先将操作件和限位件组装配合,以形成一半成品,然后将该半成品放置于滑槽内,并将限位件和滑槽固定配合,如此,操作件在滑槽内滑动的过程中,限位件可对操作件进行更稳固地限位。当操作件锁接于锁扣位时,限位件的弹性臂可对操作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以提高锁接效果;当操作件脱离于锁扣位时,限位件的弹性臂可再次对操作件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不会发生自动地朝向锁扣位方向移动的状况发生,可更加精准地实现第一壳体组装于第二壳体及从第二壳体上拆卸。
60.3、本专利中,限位本体通过超声波热熔的方式固定于滑槽内,如此,限位本体可先和操作件进行装配,以形成一半成品,并将限位本体作为一预制件固定于滑槽内,然后通过
超声波热熔的方式焊接于滑槽内,如此,可实现对操作件的固定。
61.4、本专利中,限位件包括设于滑槽内,且相互抵接的滑片和限位本体,滑片的第一开口和限位本体的第二开口形成一供操作件滑动的滑道,且滑片和限位本体的滑动平台位于同一平面上。如此,操作件可沿该平面滑动,使得滑动更为顺畅,不会发生卡顿;且滑道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得操作件能够始终沿该方向作往返运动。
62.5、本专利中,通过弹性臂的第一卡位分别与扣合部的第二卡位和第三卡位相扣接配合,以将操作件分别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63.6、本专利中,增设密封盖封堵于通道,以达到对第二壳体防水密封的效果,相比较于传统的防水密封盖和防水螺丝组合的方式而言,结构简单,且效果好。
附图说明
6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65.图1是现有的锁扣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66.图2是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立体分解图;
67.图3是图1所示的滑片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68.图4是图1所示的滑片、限位本体和滑槽的结构示意图;
69.图5是图2所示的操作件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70.图6是图5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71.图7是图2所述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72.图8是图7所示的锁扣片和锁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73.图9是图7所示的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74.图10是图2所示的锁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5.图11是图10所示的限位本体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76.图12是图10所示的限位本体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77.图13是图10所示的操作件在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78.图14是图10所示的操作件在另一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79.附图标号说明:
80.10、第一壳体;101、滑槽;1011、限位筋;100、锁扣组件;110、操作件;111、操作部;1111、第一滑动凸部;1112、防滑件;112、滑动部;113、扣合部;1131、第二滑动凸部;1132、第二卡位;1133、第三卡位;114、锁接部;1141、第一挡片;1142、第二挡片;1143、第三挡片;1144、配合槽;120、限位件;1201、滑道;121、滑片;1211、第一开口;122、限位本体;1221、第二开口;1222、第一凹部;1223、第二凹部;1224、滑动平台;123、弹性臂;1231、第一卡位;20、第二壳体;200、锁扣位;210、安装槽;220、锁扣片;230、通道;240、密封盖;310、卡扣帽;320、壳体;330、压铸合金卡扣;340、固定转换件;350、固定螺丝;360、防滑五金弹片;370、防水密封盖;380、防水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8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82.现有的锁扣装置零部件数量繁多,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各零部件进行精准地配合组装,才能达到较佳的锁紧和解锁效果。然而,各零部件的体积尺寸均较小,装配难度较高,且严密性得不到保障,极易渗水和进灰,从而影响滑动效果。且如果零部件之间装配精度不够高,极易导致滑动卡顿及零部件之间容易松动,从而影响使用体验。
83.例如,参见图1,图1是现有的某一种锁扣装置,其采用卡扣帽310,压铸合金卡扣330,防滑五金弹片360,固定转接件340,固定螺丝350,防水密封盖240370,防水螺丝380及密封点胶剂等制作而成。通过将所有结构件组装到壳体320后螺丝锁紧,点胶密封完成卡扣帽310来回滑动和防水结构方案。该活动卡扣结构部件繁多,组装过程太过复杂,同时造成结构件模具、材料、组装和人力费用昂贵。同时在对其进行左右拨动时,活动卡扣与壳体320接触时容易出现卡顿,从而导致滑动不顺畅,及卡扣防滑是通过防滑五金弹片360的阻力来完成,设计理论上无限位,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卡扣失效等不良状况发生。
84.因此,本专利提供的锁扣装置,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结构零部件的种类,拆装方便,节省成本,且有效解决滑动卡顿、滑动无限位及容易松动等问题。
85.具体地,参见图2至图8,一种锁扣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0和设于第一壳体10上的锁扣组件100,及第二壳体20和设于第二壳体20上的锁扣位200。锁扣组件100和锁扣位200相锁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0组装于第二壳体20。其中,锁扣组件100包括一操作件110和一限位件120,及第一壳体10设有一滑槽101。操作件110和限位件120相组装配合。限位件120固定于滑槽101内,操作件110滑动地安装于滑槽101内。滑槽101使操作件110可操作地处于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于第一位置时使操作件110锁接于锁扣位200,于第二位置时使操作件110和锁扣位200分离。及限位件120包括一弹性臂123,弹性臂123被配置为将操作件110分别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86.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锁扣组件100和锁扣位200的锁接配合,以使第一壳体10可拆卸地组装于第二壳体20。通过在第一壳体10上开设一滑槽101,先将操作件110和限位件120相组装配合,以形成一半成品,然后将该半成品放置于滑槽101内,并将限位件120和滑槽101固定配合,如此,操作件110在沿滑槽101滑动的过程中,限位件120可对操作件110进行更稳固地限位。当操作件110锁接于锁扣位200时,限位件120的弹性臂123可对操作件110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110不会发生位置的偏移,以提高锁接效果;当操作件110脱离于锁扣位200时,限位件120的弹性臂123可再次对操作件110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操作件110不会发生自动地朝向锁扣位200方向移动,可更加精准地实现第一壳体10组装于第二壳体20及从第二壳体20上拆卸。
87.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为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两者可组装于一体以实现功能的结合。例如,第一壳体10可为电池盖,第二壳体20可为电子产品的主体部分,电池盖组装于该主体部分,以对电子产品进行供电。例如pos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当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可为其它任意的组合,并不限于电子产品。
8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滑槽101可呈一沿第一壳体10的纵向(即垂直于第一壳体10于第二壳体20的滑动方向)延伸的长条型槽状结构,且贯通第一壳体10的壁厚。滑槽1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为半圆弧型状,但并不限于此。
89.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限位件120可包括设于滑槽101内,且相对设置的滑片121和限位本体122。限位本体122边缘的轮廓和所述滑槽101内边缘的轮廓相适配。具体地,滑片121和限位本体122相互抵接,两者共同组成的轮廓和滑槽101的轮廓相匹配。其中,滑片121具有一第一开口1211,限位本体122具有一第二开口1221,第二开口1221和第一开口1211相配合,以形成一供操作件110滑动的滑道1201。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开口1211除了其延伸长度大于第二开口1221的延伸长度外,其余构造均和第二开口1221一致,如此可确保滑道1201为一规则的长条型结构,以便于操作件110更为顺畅地沿其内部滑动。较佳地,滑道120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均设为半圆弧型状,但并不限于此。
90.值得一提的是,滑片121可直接和第一壳体10一体成型,可提高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限位本体122先和操作件110相组装配合,然后再将组装好的半成品放置于滑槽101内,通过超声波热熔的方式将限位本体122作为一预制件焊接于滑槽101内,如此,限位本体122和滑片121均固定设置,可使得其在和操作件110配合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91.更值得一提的是,限位本体122可优先采用塑料材质制作,便于热熔,且操作件110也可采用塑料材质制作,可节省成本,但并不限于此。
9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及图10至图14,操作件110可包括依次对接的一操作部111、一滑动部112、一扣合部113和一锁接部114。滑动部112位于滑道1201内。及操作部111和扣合部113分别位于滑道1201的相对两侧;及锁接部114用于和锁扣位200相锁接配合。其中,操作部111带动滑动部112、扣合部113和锁接部114沿滑道1201滑动,以使锁接部114锁接于锁扣位200,或和锁扣位200分离。
93.具体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限位本体122的相对两端面分设一第一凹部1222和一第二凹部1223,且第一凹部1222和第二凹部1223位于限位本体122的同一侧。第一凹部1222用于和操作部111相配合,第二凹部1223用于和扣合部113相配合。其中,操作部111和扣合部113均呈条型片状结构,且平行设置。第一凹部1222用以于第二位置时抵接操作部111,以限制其继续滑动,较佳地,第一凹部1222和操作部111相接触区域的轮廓相匹配。滑槽101远离第一凹部1222一侧的内边缘用以于第一位置时抵接操作部111,以限制其继续滑动。也就是说,操作部111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分别用于和第一凹部1222及滑槽101内边缘相作用配合,以完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同样地,第二凹部1223用以于第二位置时抵接扣合部113,以限制其继续滑动,较佳地,第二凹部1223和扣合部113相接触区域的轮廓相匹配。滑槽101远离第二凹部1223一侧的内边缘用以于第一位置时抵接扣合部113,以限制其继续滑动。其中,第一凹部1222和第二凹部1223之间形成一滑动平台1224,该滑动平台1224为一薄板状结构,第二开口1221设于滑动平台1224,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位于同一平面上。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相对的两端面分别用以供操作部111和扣合部113滑动。也就是说,参见图4,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共同组成滑道1201,滑动部112在沿滑道1201滑动的过程中,操作部111朝向滑动部112的一端面和滑动平台1224及滑片121的一端面相滑动配合;扣合部113朝向滑动部112的一端面和滑动平台1224及滑片121相对的另一端面相滑动配合。如此,可确保操作件110能够始终且只能够沿滑槽101的长度方向做往返运动。
94.值得一提的是,参见图13,操作部111背对滑动部112的一端面设有防滑件1112,该防滑件1112可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块,但并不限于此,任意用于防滑的部件均在本专利的
保护范围之内。
9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优化,参见图4、图13和图14,滑动部112呈块状结构,且位于操作部111和扣合部113的中心位置。其中,滑动部112的横向截面面积小于操作部111及扣合部113的端面面积,如此,可使得滑动部112在沿滑道1201滑动的过程中,操作部111及扣合部113用于对其进行限位,防止滑动部112脱离于滑道1201。具体地,为了便于操作部111更顺畅地和滑动平台1224及滑片121的一端面相滑动配合,可在操作部111朝向滑动部112一侧的端面,且对应于滑动部112的位置设有第一滑动凸部1111,用于与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相滑动配合。具体地,第一滑动凸部1111为两个,且分设于沿垂直于滑动部112的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第一滑动凸部1111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呈坡形过渡。如此结构设计使得两第一滑动凸部1111相对于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滑动时,更为顺畅。
96.相对应地,为了便于扣合部113更顺畅地和滑动平台1224及滑片121相对的另一端面相滑动配合,可在扣合部113朝向滑动部112一侧的端面,且对应于滑动部112的位置设有第二滑动凸部1131,用于与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相滑动配合。具体地,第二滑动凸部1131为两个,且分设于沿垂直于滑动部112的滑动方向的相对两侧。其中,每一第二滑动凸部1131沿其滑动方向的两端呈坡形过渡。如此结构设计使得两第二滑动凸部1131相对于滑动平台1224和滑片121滑动时,更为顺畅。
97.且值得一提的是,两第一滑动凸部1111和两第二滑动凸部1131一一对应设置,且第一滑动凸部1111和第二滑动凸部1131的轮廓相一致。
98.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至图14,弹性臂123设于限位本体122的边缘,具体地,弹性臂123呈一片状结构,且朝向第二开口1221背对第一凹部1222一侧的方向延伸,并和扣合部113位于同一平面上。其中,弹性臂123用于和扣合部113相扣接配合,以将操作件110分别定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地,弹性臂123的自由端部设有一第一卡位1231,扣合部113朝向弹性臂123的侧边分设有一第二卡位1132和一第三卡位1133。第二卡位1132和第三卡位1133间隔一端距离设置,且该距离为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距离。其中,第一卡位1231的轮廓和第二卡位1132及第三卡位1133的轮廓适配。第一卡位1231和第二卡位1132相扣接时,以将操作件110定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卡位1231和第三卡位1133相扣接时,以将操作件110定位于第二位置。
99.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示例,继续参见图10至图14,第一卡位1231为凸起块,第二卡位1132为第一凹陷槽,第三卡位1133为第二凹陷槽。较佳地,凸起块呈三角型状,第一凹陷槽和第二凹陷槽呈相适配的v型槽状。及凸起块的自由端弧形过渡,第一凹陷槽和第二凹陷槽的槽口两侧和槽底也均圆弧过渡。如此,可利于第一卡位1231更顺畅地卡入第二卡位1132或第三卡位1133,及更顺畅地从第二卡位1132或第三卡位1133滑出,不会发生卡顿等现象。当然,第一卡位1231不限于为凸起块,第二卡位1132不限于第一凹陷槽,第三卡位1133也不限于第二凹陷槽,任意用于卡扣的部件及装置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100.例如,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个优选示例,第一卡位1231为凹陷槽,第二卡位1132为第一凸起块,第三卡位1133为第二凸起块。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呈三角型状,凹陷槽呈相适配的v型槽状;及第一凸起块和第二凸起块的自由端弧形过渡,凹陷槽的槽口两侧和槽底也均圆弧过渡。
101.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至图8,锁扣位200包括一设于第二壳体20,以用于容纳锁扣
组件100的安装槽210和一设于安装槽210一角处的锁扣片220。具体地,安装槽210的轮廓可和锁扣组件100及滑槽101的轮廓相适配。其中,滑槽101的边缘,且朝向第二壳体20的一侧设有延伸至安装槽210内的限位筋1011,该限位筋1011和安装槽210的边缘相适配,以用于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组装于一体后,实现滑槽101和安装槽210的快速定位。及参见图13,锁接部114包括两两垂直设置的第一挡片1141、第二挡片1142和第三挡片1143。第一挡片1141和第二挡片1142垂直于扣合部113,第三挡片1143平行于扣合部113。其中,第一挡片1141、第二挡片1142和第三挡片1143之间形成一配合槽1144。当锁扣片220位于配合槽1144内时,使操作件110锁接于锁扣位200。具体地,参见图7和图8,锁扣片220设于安装槽210一角处,且呈方型片状结构,其具有一横边和一纵边,该横边平行于锁接部114的滑动方向,该纵边垂直于锁接部114的滑动方向。当锁接部114锁接于锁扣位200时,该横边朝向第一挡片1141,该纵边朝向第二挡片1142,如此可完成限位操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锁扣位200和锁接部114也可为其它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只要能够实现两者相限位锁接即可。
102.现有技术中,参见图1,防水密封盖240370用于防止外界的水汽进入壳体内部,然而,防水密封盖240370结构复杂,且还要通过防水螺丝380进行组装固定,当螺丝出现松动时,会影响其防水性能。
103.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图7及图9,在安装槽210内设有一延伸至第二壳体20内部的通道230,并在通道230的出口处设有一将通道230封堵的密封盖240。具体地,该通道230的出口处,也即是通道230延伸至第二壳体20内侧的端部位置呈一方型口状,该密封盖240为一适配的方型块状结构,嵌于该出口处,并通过超声波热熔的方式将密封盖240固定于出口处,以实现第二壳体20内外部的防水。该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且防水性能好。
10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