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3914发布日期:2021-11-25 09:4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海洋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水体的总称,地球表面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海洋的中心部分称作洋,边缘部分称作海,彼此沟通组成统一的水体,地球上海洋总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平均水深约3795米,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
3.巡检机器人已逐渐应用在海洋领域,现有的海岸上的巡检机器人通常都具有灭火功能,但还存在如下缺点:灭火喷头为固定式,无法进行多角度的调节以及大面积的进行灭火,这样灭火效率过低,无法很有效的去拖延火势的蔓延,使受损面积扩大,造成更多的经济损失,所以我提出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用以解决所提出为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包括履带轮、底座、扩音器、蓄电池、控制器、第一监测探头、报警器、灭火喷头、导管、灭火器、天线、太阳能电池板、第二监测探头,所述灭火喷头顶部和导管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一端和灭火器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导管上设置有灭火器电动开关,两个所述履带轮设置于底座两侧,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蓄电池和控制器设置于第一安装座内部,所述第一安装座一侧和扩音器和第一监测探头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座顶部和报警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所述第三连接座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二安装座顶部和灭火器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座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底部内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安装座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连接座两侧和灭火喷头两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安装腔一侧内壁设置有用于转动灭火喷头的转动组件,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顶部和天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和太阳能电池板底部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和第二安装腔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外壁环形排布有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凸杆,所述第二安装腔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壁上固定套设有转盘,所述转盘顶部环形排布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凸杆,所述第一凸杆一侧和第二凸杆一侧相贴合,所述第一转轴顶部延伸至第三连接座顶部并和第二安装座底部固定连接。
8.优选地,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一侧和第一安装腔一侧内壁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安装腔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座两侧并和灭火喷头两侧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底座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外壳。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座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底部和第二安装座顶部固定连接。
11.优选地,底座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一侧和同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固定连接。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利用履带轮进行移动,利用第一监测探头和第二监测探头对海岸周边的环境和配套设备,在巡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火情,开启灭火器电动开关,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第二齿轮带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灭火喷头进行角度的调节,可适应多种喷射角度要求,方便了使用。
14.2、本实用新型中,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安装盘转动,安装盘带动第二凸杆转动,第二凸杆带动第一凸杆转动,第一凸杆带动转盘转动,转盘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带动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带动灭火器和第一支撑架转动,第一支撑架带动第一连接座转动,第一连接座带动灭火喷头转动进行带面积的喷洒进行灭火。
1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巡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火情,开启灭火器电动开关,启动第二电机带动灭火喷头进行角度的调节,适应多种喷射角度要求,启动第一电机带动转动灭火喷头转动进行大面积的喷洒,操作方便,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主视剖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a部分放大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b部分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转盘的局部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的灭火喷头的局部视图。
21.图中:1、履带轮;2、底座;3、扩音器;4、蓄电池;5、第一安装座;6、控制器;7、第一监测探头;8、报警器;9、灭火喷头;10、导管;11、灭火器电动开关;12、第一连接座;13、第一安装腔;14、第一支撑架;15、灭火器;16、天线;17、太阳能电池板;18、第二连接座;19、第二监测探头;20、第二支撑架;21、第二安装座;22、第三连接座;23、第二安装腔;24、第一凸杆;25、第一电机;26、安装盘;27、第二凸杆;28、第一转轴;29、转盘;30、第二电机;31、第一齿轮;32、第二转轴;33、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实施例一
24.参照图1

5,一种智能安全巡检机器人,包括履带轮1、底座2、扩音器3、蓄电池4、控制器6、第一监测探头7、报警器8、灭火喷头9、导管10、灭火器15、天线16、太阳能电池板17、第二监测探头19,灭火喷头9顶部和导管10固定连接,导管10一端和灭火器15一侧固定连接,导管10上设置有灭火器电动开关11,两个履带轮1设置于底座2两侧,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5,蓄电池4和控制器6设置于第一安装座5内部,第一安装座5一侧和扩音器3和第一监测探头7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安装座5顶部和报警器8底部固定连接,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座22,第三连接座22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安装座21,第二安装座21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12,第二安装座21顶部和灭火器15底部固定连接,第三连接座22内部开设有第二安装腔23,第二安装腔23底部内壁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安装座21转动的驱动组件,第一连接座12两侧和灭火喷头9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座12内部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3,第一安装腔13一侧内壁设置有用于转动灭火喷头9的转动组件,底座2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18,第二连接座18顶部和天线16底部固定连接,底座2顶部和太阳能电池板17底部固定连接。
25.实施例二
26.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25底部和第二安装腔23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5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安装盘26,安装盘26外壁环形排布有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二凸杆27,第二安装腔23底部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8,第一转轴28外壁上固定套设有转盘29,转盘29顶部环形排布设置有多个等间距设置的第一凸杆24,第一凸杆24一侧和第二凸杆27一侧相贴合,第一转轴28顶部延伸至第三连接座22顶部并和第二安装座21底部固定连接,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一侧和第一安装腔13一侧内壁固定连接,第二电机3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1,第一安装腔13一侧内壁连接有第二转轴32,第二转轴32外壁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33,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3相啮合,第二转轴32两端延伸至第一连接座12两侧并和灭火喷头9两侧固定连接。
27.实施例三
28.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底座2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外壳,第一连接座1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架14,第一支撑架14底部和第二安装座21顶部固定连接,底座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支撑架20,两个第二支撑架20一侧和同一个太阳能电池板17固定连接。
29.工作原理:可以利用履带轮1进行移动,利用第一监测探头7和第二监测探头19对海岸周边的环境和配套设备进行监测,在巡检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火情,开启灭火器电动开关11,启动第二电机30,第二电机30带动第一齿轮31转动,第一齿轮31带动第二齿轮33,第二齿轮33带第二转轴32转动,第二转轴32带动灭火喷头9进行角度的调节,可适应多种喷射角度要求,方便了使用,启动第一电机25,第一电机25带动安装盘26转动,安装盘26带动第二凸杆27转动,第二凸杆27带动第一凸杆24转动,第一凸杆24带动转盘29转动,转盘29带动第一转轴28转动,第一转轴28带动带动第二安装座21,第二安装座21带动灭火器15和第一支撑架14转动,第一支撑架14带动第一连接座12转动,第一连接座12带动灭火喷头9转动进行带面积的喷洒进行灭火。
30.然而,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履带轮1、扩音器3、蓄电池4、控制器6、第一监
测探头7、报警器8、天线16、太阳能电池板17、第二监测探头19、第一电机25、第二电机30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是司空见惯的,其均属于常规手段或者公知常识,在此就不再赘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其需要或者便利进行任意的选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