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2710发布日期:2021-11-10 09:4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塑胶类产品成为现代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塑胶件注塑成型后塑胶件上往往会遗留注塑时所产生的水口,而塑胶件冲切机是冲切塑胶件与水口分离的常用设备,现有的塑胶件冲切机还存在着功能性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冲切效率低,实用性差等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对塑胶件高效加工需求。
3.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出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自动化程度高,一站式解决塑胶件定位、冲切、输送、下料与贴标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塑胶件与水口的分离效率,实用性强。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其包括机台、定位机构、冲切机构与输送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冲切机构与输送机构均设置于机台上,所述定位机构位于冲切机构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位于定位机构与冲切机构的一侧,塑胶件通过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再通过输送机构将定位好的塑胶件输送至冲切机构,然后通过冲切机构进行冲切,最后通过输送机构将塑胶件与水口分步输送至外部。
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阐述: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固定板、升降组件、定位组件与旋转组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板与升降动力件,所述升降板设置于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升降板的下端与升降动力件相连接,所述升降动力件为升降板的升降提供动力来源。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组件设置于升降板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均包括定位块、活动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动力件,所述定位块与活动定位块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动力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动力件为活动定位块的移动提供动力来源。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组件设置于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二定位组件的中部,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限位件、旋转件与旋转动力件,所述旋转动力件设置于工作台上,所述旋转件设置于旋转动力件的上端,所述限位件设置于旋转件的上端,所述旋转动力件为旋转件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从而带动限位件进行转动,所述限位件上设置有吸料孔,所述吸料孔用于将塑胶件进行吸附固定。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切机构包括限位组件与冲切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固定底座、滑座与下模组件,所述固定底座设置工作台上,所述滑座固定于固定底座的上端,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第一下模件、第二下模件与第二定位动力件,所述滑座包括固定座与滑动座,所述第一下模件固定于固定座上,所述第二下模件与第二定位动力件均设置于滑动座上,所述第二定位动力件设置于第二下模件的一侧,所述第一下模件与第二下模件通过滑动座实现两者的贴合或分离且通过第二定位动力件对第一下模件与第二下模件上的塑胶件进行定位。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冲切组件设置于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冲切组件包括冲切支撑架、丝杆驱动件、丝杆、丝杆螺母、移动座、滑杆、第一滑块与上模组件,所述冲切支撑架设置固定座的一侧,所述丝杆驱动件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螺母套设于丝杆上,所述移动座固定于丝杆螺母上,所述滑杆设置于驱动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套设于滑杆且固定于移动座上,所述上模组件设置于移动座的下端,所述丝杆驱动件通过丝杆与丝杆螺母带动移动座在滑杆处上下位移从而带动上模组件对第一下模件与第二下模件上的塑胶件进行冲切工序。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与夹持组件,所述输送组件包括输送支架、输送主动轮、输送从动轮、输送带、输送驱动件、输送板、第二滑块与滑轨,所述输送支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分别设置于输送支架的两侧,所述输送带包覆于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的外表面,所述输送驱动件与输送主动轮相连接,所述输送板设置于输送带上,所述滑轨设置于输送支架上且位于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于滑轨上且设置于输送板的背部,所述输送驱动件通过带动输送主动轮滚动从而带动输送带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板在滑轨上发生位移。
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升降驱动件、升降座、夹持驱动件、夹持件、吸附驱动件与吸附件,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输送板上,所述升降座设置于升降驱动件上,所述升降驱动件为升降座进行升降运动提供动力来源,所述夹持驱动件与吸附驱动件均设置于升降座上,所述夹持件设置于夹持驱动件的下端,所述吸附件设置于吸附驱动件的下端,所述夹持驱动件为夹持件夹持塑胶件提供动力来源,所述吸附驱动件为吸附件吸附塑胶件提供动力来源。
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输送机构还包括下料组件,所述下料组件设置于冲切机构的一侧,所述下料组件包括下料支架、下料主动轮、下料从动轮、下料输送带与下料驱动件,所述下料支架固定于工作台上,所述下料主动轮与下料从动轮分别设置于下料支架的两侧,所述下料输送带包覆于下料主动轮与下料从动轮的外表面,所述下料驱动件与下料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下料驱动件通过带动下料主动轮滚动从而带动下料输送带转动进而将夹持组件夹取的塑胶件进行下料。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贴标机构,所述贴标机构设置于冲切机构的一侧且与下料组件位于相同一侧,所述贴标机构用于塑胶件贴标工序。
1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设计合理,结构新颖,集定位机构、冲切机构、输送机构与贴标机构于一体,一站式解决了塑胶件的定位、冲切、输送、下料与贴标等问题,自动化程度高,功能性强,通过采用定位机构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其精确度高与精密度,通过采用冲切机构的结构设计,可快速将塑胶件与水口进行冲切分离,可大大提高塑胶件的冲切效率,通过采用输送机构的结构设计,对定位机构与冲
切机构上的塑胶件精确输送至指定工作位置,用户可自行选择贴标机构的有无,更加人性化,实用性强。
18.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冲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下料组件与贴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识说明:1、机台;2、定位机构;21、固定板;22、升降组件;221、升降板;222、升降动力件;23、定位组件;231、第一定位组件;232、第二定位组件;24、旋转组件;241、限位件;242、旋转件;243、旋转动力件;3、冲切机构;31、限位组件;311、固定底座;312、滑座;3121、固定座;3122、滑动座;313、下模组件;3131、第一下模件;3132、第二下模件;3133、第二定位动力件;32、冲切组件;321、冲切支撑架;322、丝杆驱动件;323、丝杆螺母;324、移动座;325、滑杆;326、第一滑块;327、上模组件;4、输送机构;41、输送组件;411、输送支架;412、输送带;413、输送驱动件;414、输送板;415、滑轨;42、夹持组件;43、下料组件;431、下料支架;432、下料输送带;5、贴标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

5所示,一种高效塑胶件冲切机,其包括机台1、定位机构2、冲切机构3与输送机构4,所述定位机构2、冲切机构3与输送机构4均设置于机台1上,所述定位机构2位于冲切机构3的一侧,所述输送机构位于定位机构2与冲切机构3的一侧,塑胶件通过定位机构2进行定位后,再通过输送机构4将定位好的塑胶件输送至冲切机构3,然后通过冲切机构3进行冲切,最后通过输送机构4将塑胶件与水口分步输送至外部。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机构2包括固定板21、升降组件22、定位组件23与旋转组件24,所述固定板21固定于工作台1上,所述升降组件22包括升降板221与升降动力件222,所述升降板221设置于固定板21的上端,所述升降板221的下端与升降动力件222相连接,所述升降动力件222为升降板221的升降提供动力来源。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组件22设置于升降板221上,所述定位组件23包括第一定位组件231与第二定位组件232,所述第一定位组件231与第二定位组件232均包括定位块、活动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动力件,所述定位块与活动定位块相对设置,所述活动定位块与第一定位动力件相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动力件为活动定位块的移动提供动力来源。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组件24设置于第一定位组件231与第二定位组件232的中部,所述旋转组件24包括限位件241、旋转件242与旋转动力件243,所述旋转动力件243设置于工作台1上,所述旋转件242设置于旋转动力件243的上端,所述限位件241设置于旋转件242的上端,所述旋转动力件243为旋转件242的转动提供动力来源从而带动限位件241进行转动,所述限位件241上设置有吸料孔,所述吸料孔用于将塑胶件进行吸附固定。
3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切机构3包括限位组件31与冲切组件32,所述限位组件31包括固定底座311、滑座312与下模组件313,所述固定底座311设置工作台1上,所述滑座312固定于固定底座311的上端,所述下模组件313包括第一下模件3131、第二下模件3132与第二定位动力件3133,所述滑座312包括固定座3121与滑动座3122,所述第一下模件3131固定于固定座3121上,所述第二下模件3132与第二定位动力3133件均设置于滑动座3122上,所述第二定位动力件3133设置于第二下模件3132的一侧,所述第一下模件3131与第二下模件3132通过滑动座3122实现两者的贴合或分离且通过第二定位动力件3133对第一下模件3131与第二下模件3132上的塑胶件进行定位。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冲切组件32设置于固定座3121的一侧,所述冲切组件32包括冲切支撑架321、丝杆驱动件322、丝杆、丝杆螺母323、移动座324、滑杆325、第一滑块326与上模组件327,所述冲切支撑架321设置固定座3121的一侧,所述丝杆驱动件322与丝杆相连接,所述丝杆螺母323套设于丝杆上,所述移动座324固定于丝杆螺母323上,所述滑杆325设置于驱动支撑架321的一侧,所述第一滑块326套设于滑杆325且固定于移动座324上,所述上模组件327设置于移动座324的下端,所述丝杆驱动件322通过丝杆与丝杆螺母323带动移动座324在滑杆325处上下位移从而带动上模组件327对对第一下模件3131与第二下模件3132上的塑胶件进行冲切工序。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构4包括输送组件41与夹持组件42,所述输送组件41包括输送支架411、输送主动轮、输送从动轮、输送带412、输送驱动件413、输送板414、第二滑块与滑轨415,所述输送支架411固定于工作台1上,所述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分别设置于输送支架411的两侧,所述输送带412包覆于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的外表面,所述输送驱动件413与输送主动轮相连接,所述输送板414设置于输送带412上,所述滑轨415设置于输送支架411上且位于输送主动轮与输送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二滑块套设于滑轨415上且设置于输送板414的背部,所述输送驱动件413通过带动输送主动轮滚动从而带动输送带412转动进而带动输送板414在滑轨415上发生位移。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组件42包括升降驱动件421、升降座422、夹持驱动件、夹持件、吸附驱动件与吸附件,所述升降驱动件421固定于输送板414上,所述升降座422设置于升降驱动件421上,所述升降驱动件421为升降座422进行升降运动提供动力来源,所述夹持驱动件与吸附驱动件均设置于升降座422上,所述夹持件设置于夹持驱动
件的下端,所述吸附件设置于吸附驱动件的下端,所述夹持驱动件为夹持件夹持塑胶件提供动力来源,所述吸附驱动件为吸附件吸附塑胶件提供动力来源。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构4还包括下料组件43,所述下料组件43设置于冲切机构3的一侧,所述下料组件43包括下料支架431、下料主动轮、下料从动轮、下料输送带432与下料驱动件,所述下料支架431固定于工作台1上,所述下料主动轮与下料从动轮分别设置于下料支架431的两侧,所述下料输送带432包覆于下料主动轮与下料从动轮的外表面,所述下料驱动件与下料主动轮相连接,所述下料驱动件通过带动下料主动轮滚动从而带动下料输送带转动进而将夹持组件42夹取的塑胶件进行下料。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贴标机构5,所述贴标机构5设置于冲切机构3的一侧且与下料组件43位于相同一侧,所述贴标机构5用于塑胶件贴标工序。
37.工作原理:通过外部机械手将注塑好的塑胶件从注塑机出料处转移至定位机构2处,通过定位机构2的升降组件22、定位组件23与旋转组件24对塑胶件进行上下左右全方位定位,再通过输送机构4的输送组件41与夹持组件42将定位好的塑胶件进行夹取,通过夹持件进行夹持的同时,吸附件进行辅助定位,将塑胶件输送至冲切机构3处,通过冲切机构3的限位组件31对塑胶件进行定位,再通过冲切组件32将塑胶件的水口进行冲切工序,上模组件327与下模组件313相互配合可将水口精确切除,再通过输送机构4将水口与冲切好的塑胶件分别分次送至下料组件43处,最后通过贴标机构5进行贴标工序,通过下料组件43送出机台外部,完成整道工序。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