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93628发布日期:2022-05-18 10:02阅读:78来源:国知局
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的制作方法
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特别涉及一种将弹性挡圈安装至扳手头组件上的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
[

背景技术:
]
[0002]
电动扳手是通过将被驱动旋转的锤子所产生冲击力施加在作为输出轴的安装座从而拧紧螺栓或螺母,电动扳手包括电机、输出轴、锤子及安装座作为其主要构成部件,其工作原理如下:通过电机使输出轴以规定的转速旋转,并向锤子传递输出轴的旋转力,利用该锤子的旋转,使设置于锤子的爪部冲击设置于安装座的卡合爪部;接着,利用该冲击,向安装于安装座前端的套筒施加规定的转矩,从而拧紧螺栓或螺母。通常要在安装座上设置弹性挡圈,更换套筒时,该弹性挡圈使得套筒的拆装更为顺畅。
[0003]
目前在生产电动扳手时,弹性挡圈需要被装配到安装座的指定槽内,现状是操作者左手握持安装座,右手握持一字螺丝刀,把弹性挡圈翘到安装座的指定槽内,这种装配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稍大,且不良率较高,导致该工序成为影响该电动扳手产量和质量的瓶颈工序。
[0004]
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以克服先前技术存在的缺陷。
[

技术实现要素:
]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的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引导元件,适用于将弹性挡圈从所述引导元件的下端移动至上端,所述引导元件下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上端的直径,所述引导元件包括自所述下端朝向所述上端延伸的倾斜段和平直段,所述平直段设置于所述倾斜段的上侧,所述平直段靠近所述上端,所述倾斜段靠近所述下端,所述弹性挡圈的内径大于所述引导元件下端的直径,所述弹性挡圈套设于所述引导元件的外周;所述引导元件还包括自所述下端轴向向内凹陷的槽部。
[0007]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扳手压装治具,适用于将弹性挡圈安装至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上,所述扳手头组件包括收容所述弹性挡圈的凹槽;所述电动扳手压装治具包括连接于所述扳手头组件上端的上定位组件、连接于所述扳手头组件下端的引导元件及连接于所述引导元件下方的下定位组件,所述引导元件的上端抵接于所述扳手头组件的邻近所述凹槽的一端,所述引导元件的下端插接至所述下定位组件内并沿着所述下定位组件上下运动,所述引导元件外周壁的直径自下端朝向上端至少部分逐渐增大,初始状态时,所述弹性挡圈安置于所述下定位组件的上端部且套设在所述引导元件的下端外周;压装过程中,所述上定位组件向下运动,带动所述扳手头组件和所述引导元件向下运动,以使得所述弹性挡圈沿着所述引导元件的外周壁经由所述引导元
件的上端移动至所述扳手头组件的凹槽内。
[0008]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下定位组件、所述引导元件和所述扳手头组件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9]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扳手头组件包括突出于外端的连接部,所述凹槽为自所述连接部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所述引导元件上端的直径不小于所述连接部的直径。
[0010]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引导元件包括自下端轴向向内凹陷的槽部,所述下定位组件包括与所述槽部相对应的凸部,所述槽部与所述凸部配合以引导所述引导元件在所述下定位组件内上下运动。
[0011]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槽部和所述凸部呈十字状。
[0012]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动扳手压装治具包括基座及垂直安装于所述基座上侧的导轨,所述下定位组件至少部分凸伸至所述导轨内,所述下定位组件在所述导轨内上下运动。
[0013]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电动扳手压装治具包括收容于所述导轨内的弹簧及支撑块,所述支撑块安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弹簧的下端抵靠于所述支撑块,上端抵靠于所述下定位组件。
[0014]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导轨包括容置所述弹簧的第一腔室及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的第二腔室,所述下定位组件经由所述第二腔室突伸至所述第一腔室内。
[0015]
进一步改进方案为:所述第一腔室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内径,所述导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
·
室连接处的台阶部,所述下定位组件包括自外周向外凸伸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止挡部抵靠于所述台阶部。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所述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的引导元件及压装治具,通过在所述扳手头组件的下端设置引导元件,所述引导元件呈锥形设置,压装前,所述弹性挡圈设置于引导元件直径较小的一端,压装过程中,所述弹性挡圈沿着引导元件的外周壁移动至扳手头组件的凹槽内以完成压装,该压装治具结构巧妙,有效地解决了人工装配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不良率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扳手压装治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所示电动扳手压装治具中引导元件和下定位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1所示电动扳手压装治具中引导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1所示电动扳手压装治具中下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动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
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扳手压装治具100,并适用于将弹性挡圈300安装至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200上,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200包括突出于外端的连接部201及自连接部201的外周向内凹陷的凹槽202,弹性挡圈300安置在
凹槽202内;该电动扳手压装治具100包括基座1、垂直安装于基座1上侧的导轨3、连接于扳手头组件200下端的引导元件6、连接于引导元件6下方的下定位组件5、连接于扳手头组件200上端的上定位组件7及连接于上定位组件7上侧的上压头组件8,该下定位组件5至少部分凸伸至导轨3内,引导元件6沿着下定位组件5上下运动。初始状态时,弹性挡圈300安置于下定位组件5的上端部且套设在引导元件6的下端外周,压装过程中,上压头组件8在外部压力机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带动上定位组件7、扳手头组件200和引导元件6向下运动,以使得弹性挡圈300沿着引导元件6的外周壁移动,并最终安装至扳手头组件200的凹槽202内。
[0025]
请参阅图2所示,上述引导元件6的上端65抵接于扳手头组件200的邻近凹槽202的一端,引导元件6的下端64插接至下定位组件5内,引导元件6外周壁的直径自下端朝向上端至少部分逐渐增大,压装过程中,上定位组件7向下运动,带动扳手头组件200和引导元件6向下运动,以使得弹性挡圈300沿着引导元件6的外周壁经由引导元件6的上端移动至扳手头组件200的凹槽202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200的压装治具100,通过在扳手头组件200的下端设置引导元件6,引导元件6呈锥形设置,压装前,弹性挡圈300设置于引导元件6直径较小的一端,压装过程中,弹性挡圈300沿着引导元件6的外周壁移动至扳手头组件200的凹槽202内以完成压装,该压装治具结构巧妙,有效地解决了人工装配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不良率高的问题。
[0026]
请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引导元件下端64的直径小于上端65的直径,引导元件6包括自下端64朝向上端65延伸的倾斜段62和平直段63,平直段63设置于倾斜段62的上侧,平直段63靠近上端65,倾斜段62靠近下端64,即引导元件6外周的直径在倾斜段62上自下端64朝向上端65逐渐增大,而在平直段63上引导元件6外周的直径保持不变,弹性挡圈300的内径大于引导元件下端64的直径,弹性挡圈300套设于引导元件6的外周。初始状态时,弹性挡圈300能够便捷地放置在引导元件6的下端64外周,随后弹性挡圈300能够顺畅地沿着倾斜段62移动至平直段63,该平直段63有利于弹性挡圈300平稳安装至扳手头组件200的凹槽202内。
[0027]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下定位组件5、引导元件6和扳手头组件200的轴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引导元件6上端的直径不小于连接部201的直径,如此设置,使得弹性挡圈300沿着引导元件6的外周壁移动时更为平顺,且弹性挡圈300从引导元件6过渡至连接部201时更为顺畅,进一步提高装配的效率。
[0028]
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上述引导元件6还包括自下端轴向向内凹陷的槽部61,下定位组件5包括与槽部61相对应的凸部51,槽部61与凸部51配合以引导引导元件6在下定位组件5内上下运动,优选的,槽部61和凸部51呈十字状,以使得引导元件6和下定位组件5的连接稳固可靠。
[0029]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上述电动扳手压装治具100还包括收容于导轨3内的弹簧4及支撑块2,支撑块2安置于基座1上,弹簧4的下端抵靠于支撑块2,上端抵靠于下定位组件5,下定位组件5在弹簧4的作用下在导轨3内上下运动。
[0030]
具体的,导轨3包括容置弹簧4的第一腔室31、连通于第一腔室31的第二腔室32及位于第一腔室31和第二腔室32连接处的台阶部33,下定位组件5包括自外周向外凸伸的止挡部52,下定位组件5经由第二腔室32突伸至第一腔室31内,第一腔室31的内径大于第二腔室32的内径,止挡部52位于第一腔室31内,止挡部52抵靠在台阶部33上。
[003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扳手的扳手头组件200的压装治具100,通过在扳手头组件200的下端设置引导元件6,引导元件6呈锥形设置,压装前,弹性挡圈300设置于引导元件6直径较小的一端,压装过程中,弹性挡圈300沿着引导元件6的外周壁移动至扳手头组件200的凹槽202内以完成压装,该压装治具结构巧妙,有效地解决了人工装配过程中存在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不良率高的问题。
[0032]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范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元件及电动扳手压装治具还有其他很多的替代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内容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