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膜提取刀及石墨膜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70721发布日期:2021-11-06 02:4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石墨膜提取刀及石墨膜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模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膜提取刀及石墨膜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人工合成的石墨膜产品在模切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石墨膜按照设定的形状进行冲切,石墨膜冲切后会留下边框废料,为了实现连续生产,需要将边框废料排除。由于石墨膜柔软不抗拉升,单层石墨材料排废时容易被拉断。现有技术中采用额外增加第二层保护膜作为加强材料,利用第二层保护膜拉走边框废料。然而,上述方式需要在现有工艺上多使用一层保护膜,成本高,导致模切生产效率降低;废料较多,废料最终进入产品的概率大;另外,石墨膜模切时,石墨膜同第一层保护膜一起冲切,第一层保护膜冲切后的废料无法完全被第二层保护膜带走,从而进入石墨膜产品的层间结构,导致产品性能失效。在相关技术中还可以采用利用透明胶带粘合边框废料,但透明胶带粘合时只能对石墨膜的整体进行粘连,不能有效分离产品石墨与废料。
3.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石墨膜提取刀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至少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膜提取刀。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石墨膜提取刀包括刀具本体,所述刀具本体凹设有用于容纳石墨产品的模穴,以及围绕所述模穴的提取块,所述提取块具有用于将透明胶带压合于石墨边框废料区的提取面,所述模穴具有避免透明胶带与产品石墨区接触的开口,所述提取面与开口同侧设置。
6.其中,所述模穴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模穴分成至少两排或两列。
7.其中,每一排或列所述模穴的数量至少有两个。
8.其中,所述石墨膜提取刀还包括:连接相邻两排或两列所述模穴的第一连接块,以及连接同排或同列中相邻所述模穴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相互连接。
9.其中,所述模穴内壁朝远离所述石墨产品的方向外扩,且所述模穴内壁与所述石墨产品形成有间距。
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均具有压合面,所述压合面与提取面呈平面设置。
11.其中,所述提取块、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的材质为可弯曲成环状的金属合金。
12.其中,所述提取块的厚度为1

20mm,所述模穴的深度大于或等于6mm。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石墨膜加工装置,包括上述的石墨膜提取刀。
1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刀具本体,其中刀具本体分为模穴及围绕模穴的
提取块,在利用本方案的刀具压合透明胶带时,提取块的提取面直接与透明胶带接触,将透明胶带压合至石墨边框废料区,而模穴对应产品石墨区,以隔离透明胶带与产品石墨区,如此,在撕离透明胶带时,只带走石墨边框废料区,保留产品石墨区。因此,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通过提取块压合透明胶带对应石墨边框废料区的区域,模穴隔离透明胶带对应产品石墨区的区域,能够提高石墨边框废料区与产品石墨区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石墨膜提取刀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石墨膜模切边框废料去除方法的流程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pet区域与产品石墨的堆叠示意图。
2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区别于相关技术中利用透明胶带粘合边框废料,但透明胶带粘合时只能对石墨膜的整体进行粘连,不能有效分离产品石墨与废料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墨膜提取刀。该石墨膜提取刀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下述的实施例。
24.请参照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石墨膜提取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石墨膜提取刀,包括:刀具本体100,所述刀具本体100凹设有用于容纳石墨产品的模穴120,以及围绕所述模穴120的提取块110,所述提取块110具有用于将透明胶带压合于石墨边框废料区的提取面111,所述模穴120具有避免透明胶带与产品石墨区接触的开口121,所述提取面111与开口121同侧设置。
25.本实施例中,提取块110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置。模穴120的数量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的要求来设计。在工作时,提取块110的提取面111直接抵接透明胶带,
并将透明胶带压合在石墨边框废料区,在提取块110压合透明胶带时,模穴120的开口121隔离透明胶带与产品石墨区,避免两者粘合,如此在撕离透明胶带,以利用撕离的透明胶带去除石墨边框废料,留下产品石墨区,能够提高石墨边框废料区与产品石墨区的分离效果。
26.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穴12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模穴120分成至少两排或两列。本实施例中,由于模穴120对应产品石墨区设置,将多个模穴120设置成排状或列状,可以在加工时同时压合同排或同列的石墨边框废料区,提高模切效率。进一步的,每一排模穴120的数量至少有两个。考虑到模切效率,本实施例中,同排或同列的模穴12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如此,以保证工艺的连续性,也能够提高模切效率。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模穴120的数量可以呈矩阵分布,如此,一次可以模切多个产品石墨,还能够保证模切工艺的连续性,进而提升石墨膜的模切效率。
27.进一步的,所述石墨膜提取刀还包括:连接相邻两排或两列所述模穴120的第一连接块131,以及连接同排或同列中相邻所述模穴120的第二连接块132,所述第一连接块131与第二连接块132相互连接。
28.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连接块131、第二连接块132及提取块110可以将各个模穴120分割成单个的区域,如此,以避免相邻产品石墨区的连接,提高产品石墨的质量。另外,第一连接块131与第二连接块132相互连接,结构更加紧凑,各模穴120的间隔均匀。可以理解的,该第一连接块131与第二连接块132连接方式可以是垂直也可以是相交,具体结构可以更具实际产品来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块131与第二连接块132均具有压合面133,所述压合面133与提取面111呈平面设置。压合面和提取面111呈平面设置,能够保证在压合面和提取面111充分压合透明胶带对应石墨边框废料区的区域,使透明胶带对应石墨边框废料区充分接触,便于提高石墨边框废料区与产品石墨区的分离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模穴120内壁朝远离所述石墨产品的方向外扩,且所述模穴内壁与所述石墨产品形成有间距。本方案中该间距的距离为0.5

1mm,通过该间距可以保证石墨产品的完整性。
29.进一步的,所述提取块110的厚度为1

20mm,所述模穴120的深度大于或等于6mm。本实施例中,提取块110的厚度可以为1mm,5mm,10mm,15mm,20mm。模穴120的深度可以为6mm,8mm,10mm。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石墨膜加工装置,包括石墨膜提取刀。该石墨膜提取刀的具体结构请参照上述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本石墨膜加工装置应用了石墨膜提取刀,故具有石墨膜提取刀所有的优点和效果。
31.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石墨膜模切边框废料去除方法的流程图。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石墨膜模切边框废料去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准备一待模切的人工石墨膜;s120、在所述人工石墨膜的一侧贴合第一层低粘保护膜;s130、对所述人工石墨膜远离第一层低粘保护膜的一侧进行冲切,以将所述人工石墨膜分成产品石墨区及石墨边框废料区;s140、在所述人工石墨膜冲切的一侧设置透明胶带,将所述透明胶带粘合至所述石墨边框废料区;s150、撕离透明胶带,以利用撕离的所述透明胶带去除所述石墨边框废料,留下产品石墨区。
32.在对石墨膜进行模切时,预先选定一待模切的人工石墨膜,然后在人工石墨膜的一侧贴合第一层低粘保护膜,在将人工石墨膜冲切分成产品石墨区及石墨边框废料区,然后通过透明胶带粘合至所述石墨边框废料区,而透明胶带隔开产品石墨区,如此,在撕离透
明胶带,以利用撕离的所述透明胶带去除石墨边框废料,留下产品石墨区,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模切效率,还能够减少废料进入产品石墨区,提高成本石墨性能。具体的,得到产品石墨区之后,本方案还包括贴合双面胶、通过去除第二层低粘保护膜粘离第一层保护膜本体废料、贴合单面胶、模切石墨膜外框及排走边框废料,最后成品收集。
3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透明胶带粘合至所述石墨边框废料区,具体包括:
34.预设一可卷成圆环形的提取刀,所述可卷成圆环形的提取刀包括提取块,以及凹设于所述提取块中间的模穴,所述提取块对应石墨边框废料区,所述模穴对应产品石墨区;
35.将所述提取刀的提取块压合至石墨边框废料,并将所述模穴对准产品石墨区,以使所述透明胶带粘合至石墨边框废料区并隔离产品石墨区。
36.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提取刀包括提取块及模穴,提取块对应石墨边框废料区,模穴对应的产品石墨区。压合时,提取块直接压合石墨边框废料区,直接将透明胶带粘合至石墨边框废料区;模穴隔离了透明胶带与石墨产品区域,透明胶带无法粘合产品石墨区,如此,撕离透明胶带,以利用撕离的所述透明胶带去除所述石墨边框废料,留下产品石墨区。
37.进一步的,所述提取块的厚度为1

20mm,所述模穴的深度大于或等于6mm。本实施例中,提取块的厚度可以为1mm,5mm,10mm,15mm,20mm。模穴的深度可以为6mm,8mm,10mm。
38.进一步的,所述模穴的数量有多个,多个模穴分成至少两排或两列,每一排模穴的数量至少有两个。考虑到模切效率,本实施例中,模穴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模穴的数量可以呈矩阵分布,如此,能够一次模切多个产品石墨,还能够保证模切工艺的连续性,进而提升石墨膜的模切效率。
39.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人工石墨膜包括石墨膜及设于所述石墨膜上的pet层,所述对所述人工石墨膜远离第一层低粘保护膜的一侧进行冲切,以将所述人工石墨膜分成产品石墨区及石墨边框废料区,具体包括:
40.预设一内框刀具,所述内框刀具对应产品石墨区设置;
41.利用所述内框刀具对产品石墨区与石墨边框废料区的分界线冲切pet层形成pet区域与产品石墨区,所述产品石墨区位于pet区域中部。
42.请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pet区域与产品石墨的堆叠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利用内框刀具对pet区域220与产品石墨区230进行冲切,产品石墨区230位于pet区域中部220,也即,pet区域220中部的面积大于产品石墨区230,然后利用透明胶带粘合pet区域220及石墨边框废料区,如此,在撕离透明胶带,以利用撕离的所述透明胶带去除所述石墨边框废料,留下产品石墨区。
43.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pet区域的边缘超出产品石墨区的边缘0.3

1.0mm。本实施例中,pet区域的边缘超出产品石墨区的边缘的距离可以为0.3,0.6,1.0mm,如此,以保证pet区域完全挡住产品石墨区,以便产品石墨区与石墨边框废料区的分离。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