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6069发布日期:2022-02-19 14:22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锁。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使用的供电方式部分是采用锂电池,但当电池电量耗尽以后,需要将锂电池拆下,重新充电以后才能使用,使用繁琐,导致用户体验感下降。
3.还有部分是采用额定容量的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电压过低的情况,电压过低时识别速度会变慢,导致开门迟钝或出现开不了门的情况;现有充电方式大多是在门框内侧开孔接线,但长期重复的开关门,会导致出现电线折断的情况,且门框内侧的布线凌乱,大大降低美观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稳定性高且利用率高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及具有其的智能锁。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安装于门组件上,所述门组件包括门框、门以及智能锁,所述门安装于所述门框上,所述智能锁安装于所述门上;所述智能锁用充电结构包括供电组件以及接收组件,所述供电组件安装于所述门框上,所述接收组件安装于所述门上,且所述接收组件的位置与所述供电组件的位置相对应;
7.所述供电组件包括供电单元,所述接收组件包括承载件、第一电路板以及触针,所述承载件一端与所述门连接,另一端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触针的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8.当所述门关闭时,所述承载件能够靠近所述供电单元,以带动所述触针与所述供电单元相接触并电连接。
9.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供电组件与接收组件,能够实现及时、稳定并长时间给智能锁供电的目的;因接收单元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及触针,且接收组件的位置与供电组件的位置相对应,当门关闭时,以使承载件能够带动触针与供电单元相接触,供电单元能够通过触针将电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从而达到给智能锁稳定地长时间供电的目的,如此结构简单,使用便利,且通过设有第一电路板减少了布线和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节省了调试时间,且降低成本。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单元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安装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触针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电条相接触,且所述导电条与所述触针相接触的一面的面积至少为所述触针与所述导电条相接触一面的面积的三倍。
11.如此设置,便于触针与导电条的接触;当关门时,门可能会出现抖动或者轻微下垂
的情况,当导电条上设置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时,能够保证触针在关门时及时且稳定地与导电条相接触,从而达到供电的目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安装座及绝缘板,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门框上,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供电单元安装于所述绝缘板。
13.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供电组件的安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绝缘板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绝缘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供电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
15.如此设置,结构简单,便于供电单元的安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还包括扣盖,所述扣盖与所述门连接,且所述扣盖能够盖设于所述承载件;所述承载件包括直板与弯板,所述弯板的一端与所述扣盖或所述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直板连接;所述直板能够承载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触针的一端穿设所述直板,并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
17.如此设置,扣盖的设置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第一电路板及触针不受外界元素的干扰;同时,承载件中设置弯板作为连接结构能够使触针更准确地与导电条相接触。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扣盖包括连接部、第一盖部以及第二盖部,所述连接部固定于所述门上,所述第一盖部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盖部连接,且所述第一盖部盖设于所述弯板,所述第二盖部盖设于所述直板。
19.如此设置,第一盖板的设置能够对弯板起到防护作用,第二盖板的设置能够对直板起到防护作用,且能够保证第一电路板及触针不受外界元素的干扰。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条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导电条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触针的数量与所述导电条的数量一一匹配。
21.如此设置,便于触针将第二电路板上的电更加高效地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以给智能锁进行供电。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电条间隔地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触针的数量为两个,当所述门关闭时,两个所述触针能够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导电条相接触。
23.如此设置,便于触针将第二电路板上的电更加高效地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以给智能锁进行供电。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源线,所述供电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源线,所述第一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智能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外接电源连接。
25.如此设置,减少了布线繁多和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节省了调试时间,且降低成本。
2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安装于门组件上,包括以上所述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锁用充电结构,通过设置供电组件与接收组件,能够实现及时、稳定并长时间给智能锁供电的目的;因接收单元设置有第一电路板及触针,且接收组件的位置与供电组件的位置相对应,当门关闭时,以使承载件能够带动触针与供电单元相接触,供电单元能够通过触针将电传输至第一电路板,从而达到给智能锁稳定地长时间供电的目的,如此结构简单,使用便利,且通过设有第一电路板减少了布线和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节省了调试时间,且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的爆炸图。
3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供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00、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门组件;11、门框;12、门;20、供电组件;21、供电单元;211、第二电路板;212、导电条;22、安装座;221、第一安装槽;23、绝缘板;231、第二安装槽;24、第二电源线;30、接收组件;31、承载件;311、直板;312、弯板;32、第一电路板;33、触针;34、扣盖;341、连接部;342、第一盖部;343、第二盖部;35、第一电源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3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6.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0,安装于门组件10上,用于给智能锁等电子类门锁供电。
37.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锁使用的供电方式部分是采用锂电池,但当电池电量耗尽以后,需要将锂电池拆下,重新充电以后才能使用,使用繁琐,导致用户体验感下降;还有部分是采用额定容量的蓄电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电压过低的情况,电压过低时识别速度会变慢,导致开门迟钝或出现开不了门的情况;而现有供电方式大多是在门框内侧开孔接线,但长期重复的开门、关门,会导致出现电线折断的情况,且门框内侧的布线凌乱,大大降低美观度。
38.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0,安装于门组件10上,门组件10包括门框11、门12以及智能锁(图未示),门12安装于门框11上,智能锁安装于门12上;该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0包括供电组件20以及接收组件30,供电组件20安装于门框11上,接收组件30安装于门12上,且接收组件30的位置与供电组件20的位置相对应,通过设置供电组件20与接收组件30,能够实现及时、稳定并长时间给智能锁供电的目的。
39.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及图3,供电组件20包括供电单元21,接收组件30包括承载件31、第一电路板32以及触针33,承载件31一端与门12连接,另一端承载第一电路板32,触针33的一端安装于第一电路板32上且与第一电路板32电连接;当门12关闭时,承载件31能够
靠近供电单元21,以带动触针33与供电单元21相接触并电连接;因接收单元设置有第一电路板32及触针33,且接收组件30的位置与供电组件20的位置相对应,当门12关闭时,以使承载件31能够带动触针33与供电单元21相接触,供电单元21能够通过触针33将电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2,从而达到给智能锁稳定地长时间供电的目的,如此结构简单,使用便利,且通过设有第一电路板32减少了布线和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节省了调试时间,且降低成本。
40.具体地,请参阅图3,供电单元21包括第二电路板211及导电条212,导电条212安装于第二电路板211上;触针33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32连接,另一端与导电条212相接触,且导电条212与触针33相接触的一面的面积至少为触针33与导电条212相接触一面的面积的三倍,以便于触针33与导电条212的接触;当关门12时,门12可能会出现抖动或者轻微下垂的情况,当导电条212设置的接触面积足够大时,能够保证触针33在关门12时及时且稳定地与导电条212相接触,从而达到给智能锁供电的目的。
41.优选地,导电条212与触针33相接触的一面的面积为触针33与导电条212相接触一面的面积的五倍,如此便于触针33与导电条212的接触,使触针33能够稳定且及时地与导电条212相接触,实现长时间供电的目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来设置导电条212的大小,只要能够保证触针33与导电条212相接触,达到本技术中的效果即可,如还可以将导电条212与触针33相接触的一面的面积设置为触针33与导电条212相接触一面的面积的六倍、七倍或者八倍。
42.请参阅图3,供电组件20还包括安装座22及绝缘板23,安装座22安装于门框11上,绝缘板23安装于安装座22,供电单元21安装于绝缘板23,如此结构简单,便于供电组件20的安装。
43.进一步地,安装座22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21,绝缘板23开设有第二安装槽231;绝缘板23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21,供电单元21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31,从而简化结构实现给智能锁供电的目的。
44.请参阅图2及图4,接收组件30还包括扣盖34,扣盖34与门12连接,且扣盖34能够盖设于承载件31;承载件31包括直板311与弯板312,弯板312的一端与扣盖34或门12连接,另一端与直板311连接;直板311能够承载第一电路板32,触针33的一端穿设直板311,并与第一电路板32电连接;扣盖34的设置能够起到防护作用,以保证第一电路板32及触针33不受外界元素的干扰;同时,承载件31中设置弯板312作为连接结构能够使触针33更准确地与导电条212相接触。
45.进一步地,扣盖34包括连接部341、第一盖部342以及第二盖部343,连接部341固定于门12上,第一盖部342的一端与连接部34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盖部343连接,且第一盖部342盖设于弯板312,第二盖部343盖设于直板311,第一盖板的设置能够对弯板312起到防护作用,第二盖板的设置能够对直板311起到防护作用,且能够保证第一电路板32及触针33不受外界元素的干扰。
46.具体地,导电条212的数量为多个,且导电条212间隔地设于第二电路板211上;触针33的数量与导电条212的数量一一匹配,便于触针33将第二电路板211上的电更加高效地传输至第一电路板32,以给智能锁进行供电。
47.优选地,在本技术中,导电条212与触针33的数量均为两个,当门12关闭时,两个触针33能够分别与对应的导电条212相接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电条212与触针33的数
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数量,如导电条212与触针33均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
48.请参阅图4,接收组件30还包括第一电源线35,供电组件20还包括第二电源线24,第一电源线35的一端与第一电路板32连接,另一端与智能锁连接;第二电源线24的一端与第二电路板211连接,另一端与外接电源(图未示)连接,从而减少了布线繁多和装配过程中的差错,节省了调试时间,且能够降低成本,便于供电组件20将电传输至接收组件30,从而实现智能锁的供电目的。
49.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锁(图未示),安装于门组件10上,且该智能锁包括以上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0。
50.本技术的智能锁用充电结构100的供电方式如下:当门12开启时,供电组件20与接收组件30相互不接触,此时,智能锁不能进行供电;当门12关闭时,接收组件30上的触针33能够稳定且准确地与供电组件20上的导电条212相接触,以通过触针33的传输将供电组件20的电输送至接收组件30,从而给智能锁进行供电,如此结构简单、使用便利、稳定性高且利用率高。
5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52.以上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3.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