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6653发布日期:2021-11-15 23:0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抱叉,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


背景技术:

2.抱叉由上叉体和下叉体构成,上叉体通过销轴连接安装于下叉体的顶部两侧,并通过油缸驱动绕销轴转动,从而实现对物料的夹持。根据具体使用工况的不同,抱叉有对顶抱叉和错齿抱叉的区别。
3.对顶抱叉的上叉体中面和同一侧的下叉体上下叉齿的中面相重合,当上叉体向下转动,上叉体的前端会与下叉齿前端相碰,形成相互对顶的姿态,故而称为对顶抱叉。
4.错齿抱叉的上叉体中面和同一侧的下叉齿中面不重合,两中面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上叉体向下转动时就不会与下叉体前端相碰,而是与下叉齿错开后继续向下直至限位。
5.通常来说,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对顶抱叉和错齿抱叉要分别制造。近几年来,随之多功能抱叉的发展,出现了能同时实现对顶和错齿两种功能的抱叉。这种两用抱叉的左右上叉体后部设置有偏置结构,并且两上叉体关于抱叉中面呈镜像对称布置,对调左右上叉体可实现对顶抱叉和错齿抱叉的切换。
6.传统上分别制造的对顶、错齿抱叉成本较高,不能实现一叉两用。而左右上叉体呈镜像布置的新型抱叉虽然能够兼顾两种功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要完成对顶与错齿的切换,就必须先拆除上叉体与下叉体连接处的销轴以及油缸顶部与上叉体末端连接处的销轴后,再调换左右上叉体的位置,最后重新安装拆卸下来的销轴才能实现,而且整个过程至少需要2个人相互辅助才能完成。因此,现有双用抱叉的对顶与错齿之间的变换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抱叉在错齿与对顶之间切换困难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使对顶与错齿之间的变换操作简单。
8.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构造一种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包括下叉体和通过销轴安装于下叉体顶部的上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体每侧的下叉齿前部设置有自下叉齿前端向后延伸、上下贯通并可容纳同侧上叉体前部的槽,所述槽将所述下叉齿前部分割成左右两个小叉齿,在同一下叉齿上的两所述小叉齿之间设置有可拆卸固定安装的活动齿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下叉齿上设置槽,抱叉可在错齿与对顶两种状态下互换,将活动齿尖拆除后,抱叉作业时上叉体前端可移动至槽中,实现错齿抱叉功能;安装活动齿尖后,抱叉作业时上叉体前端与活动齿尖对顶,实现对顶抱叉功能,对顶与错齿之间的切换时所做的改动小。
9.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每侧的所述上叉体的中面与同侧下叉齿中面重合。
10.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所述活动齿尖的后端与所述槽的后端壁接触连接。活动齿尖与上叉体的齿尖对顶时,活动齿尖上所受作用力主要通过其后端相下叉齿传递。
11.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所述活动齿尖位于所述槽内,同一所述下叉齿上的两小叉齿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活动齿尖端部的安装孔。
12.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同一所述下叉齿上的两小叉齿上的安装孔中其中一安装孔为盲孔,另一安装孔是供所述活动齿尖由左右方向插入的通孔,在设置安装孔为盲孔的下叉齿上设置有与活动齿尖端部连接的锁紧螺栓。进一步地,设置的安装孔为通孔的小叉齿外侧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齿尖端部固定连接。
13.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同一所述下叉齿上的两小叉齿上的安装孔还可以是均是供所述活动齿尖由左右方向插入的通孔,小叉齿外侧面上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活动齿尖端部固定连接。
14.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所述活动齿尖位于所述槽内,所述活动齿尖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与销轴或螺栓与对应的所述小叉齿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此时活动齿尖可以从槽的上侧、下车或前侧装入槽中,在通过两侧的螺栓或销钉锁定。
15.上述错齿与对顶两用抱叉中,所述活动齿尖还可以是安装在所述槽的前部且活动齿尖的左右两侧连接于对应的小叉齿前端。所述活动齿尖由直角折弯钢板构成并通过螺栓与小叉齿固定连接,其折弯的两部分分别覆盖在小叉齿的前端面和前端顶面。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本实用新型中,可通过拆卸或安装活动齿尖,使得抱叉在错齿与对顶两种状态下转换,对顶与错齿之间的切换时所做的改动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抱叉处于对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抱叉的下叉齿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抱叉的下叉齿前端安装活动齿尖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抱叉处于错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抱叉处于对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抱叉下叉齿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
24.上叉体1、活动齿尖2、螺栓21、固定板22、下叉齿3、小叉齿31、槽32、通孔33、液压油缸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案。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抱叉包括下叉体和通过销轴安装于下叉体顶部的上叉体1。在下叉体的两侧布置有两个下叉齿3,两个上叉体1分别通过销轴转动安装于下叉齿3的上方,在每个上叉体1的后端与下叉体3之间设置有液压油缸4,液压油缸4推动上叉体1相对下叉体转动实现夹抱动作。上叉体1的中面即中心平面与同侧下叉齿3的中面重合。
28.如图2所示,在下叉齿3的前部设置有自下叉齿3前端面向后延伸、上下贯通并可容纳同侧上叉体1前部的槽32,槽32将下叉齿前部分割成左右两个小叉齿31。同一下叉齿3上的两小叉齿31上均设置有用于容纳活动齿尖2端部的安装孔33,两小叉齿31上的安装孔33
均是通孔。
29.如图3所示,活动齿尖2由左右方向插装在小叉齿31的安装孔33内,小叉齿31外侧面上通过螺栓21固定有固定板22,固定板22通过螺栓与活动齿尖2端部固定连接,实现活动齿尖2两端与对应的小叉齿31固定连接。
30.在本实施例中,两小叉齿31的安装孔中,其中的一个安装孔33还可以是一个为通孔,另一个安装孔为盲孔,活动齿尖2由通孔插入,再在盲孔端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或者在通孔端通过螺栓21与固定板22固定;或者盲孔端通过螺栓固定的同时在通孔端通过螺栓与固定板固定。
31.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齿尖2也可以安装在槽中,其左右两侧各自通过螺栓或销轴与两侧的小叉齿固定,活动齿尖2的后端与槽32的后端接触连接,形成对活动齿尖的支撑。
32.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叉齿3的两小叉齿31之间安装有活动齿尖2时,抱叉作业时上叉体1的前端由活动齿尖进行限位,形成对顶抱夹模式。当需要工作于错齿抱叉状态时,将两小叉齿之间的活动齿尖拆除,抱叉夹抱时,上叉体向下转动至极限位置时上叉体的前端移动至槽内,从而使上叉体与下叉齿之间实现错齿夹抱工作模式。在本实用新型中,错齿与对顶两种工作模式的切换简单,容易实现。
33.实施例二。
34.如图5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相比,本实施例中的抱叉的不同点是活动齿尖2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活动齿尖2安装在槽32的前部且活动齿尖2的左右两侧连接于对应的小叉齿31前端。活动齿尖2由直角折弯钢板构成,并通过螺栓21与小叉齿固定连接,其折弯的两部分分别覆盖在小叉齿31的前端面和前端顶面。本实施例中,安装有活动齿尖时,抱叉为对顶抱叉模式,拆除活动齿尖后,抱叉为错齿抱叉模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