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1868发布日期:2021-12-08 18:5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方涵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


背景技术:

2.防洪,是指根据洪水规律与洪灾特点,研究并采取各种对策和措施,以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利工作,其基本工作内容有防洪规划、防洪建设、防洪工程的管理和运用、防汛(防凌)、洪水调度和安排、灾后恢复重建等,在防洪施工时往往需要使用到方涵管对洪水进行引流,而方涵管在放置时往往都是竖直放立,在需要使用方涵管时需要将方涵管进行翻面,传统的翻管方式往往都是工人用手将方涵管翻倒,而这种翻管方式翻管的速度较慢,比较浪费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具备对方涵管进行翻管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翻管方式往往都是工人用手将方涵管翻倒,而这种翻管方式翻管的速度较慢,比较浪费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左侧贯穿驱动箱且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箱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右侧所述竖板左侧的靠前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侧贯穿左侧所述竖板且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转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凹型框,所述凹型框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杆,两个所述螺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盘,两个所述螺杆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凹型框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板。
5.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池箱,所述电池箱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
6.优选的,两个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所述凹型框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垫。
7.优选的,两个所述转盘相背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8.优选的,所述驱动箱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设置有锁止板。
9.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护垫的厚度为0.5cm,所述驱动箱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转盘、凹型框和螺杆,可以带动夹板向中间移动,对方涵管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伺服电机、转轴、主动皮带轮、皮带、从动皮带轮和转杆,可以带动凹型
框翻转,进而对凹型框内部固定的方涵管进行翻面,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对方涵管进行翻管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翻管方式往往都是工人用手将方涵管翻倒,而这种翻管方式翻管的速度较慢,比较浪费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池箱和蓄电池,可以对伺服电机进行供电;
13.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垫和第二防护垫,可以在固定方涵管时对方涵管进行防护;
14.通过设置把手和防滑纹,可以方便转动转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背视立体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箱结构的剖视立体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盘和螺杆结构的立体图。
19.图中:1、驱动箱;2、伺服电机;3、转轴;4、主动皮带轮;5、竖板;6、转杆;7、从动皮带轮;8、皮带;9、凹型框;10、螺杆;11、转盘;12、夹板;13、电池箱;14、蓄电池;15、第一防护垫;16、第二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一种防洪方涵施工用翻管架,包括驱动箱1,驱动箱1内腔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2,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左侧贯穿驱动箱1且固定连接有主动皮带轮4,驱动箱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5,右侧竖板5左侧的靠前位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杆6,转杆6的左侧贯穿左侧竖板5且固定连接有从动皮带轮7,主动皮带轮4与从动皮带轮7之间通过皮带8传动连接,转杆6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凹型框9,凹型框9左右两侧的中心处均螺纹连接有螺杆10,两个螺杆10相背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转盘11,两个螺杆10相对的一侧均贯穿凹型框9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夹板12,通过设置转盘11、凹型框9和螺杆10,可以带动夹板12向中间移动,对方涵管进行固定,通过设置伺服电机2、转轴3、主动皮带轮4、皮带8、从动皮带轮7和转杆6,可以带动凹型框9翻转,进而对凹型框9内部固定的方涵管进行翻面,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对方涵管进行翻管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翻管方式往往都是工人用手将方涵管翻倒,而这种翻管方式翻管的速度较慢,比较浪费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22.请参阅图3,驱动箱1内腔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池箱13,电池箱13的内腔设置有蓄电池14,通过设置电池箱13和蓄电池14,可以对伺服电机2进行供电。
23.请参阅图1、2和4,两个夹板12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垫15,凹型框9内腔的背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垫16,通过设置第一防护垫15和第二防护垫16,可以在固定方涵管时对方涵管进行防护。
24.请参阅图1、2和4,两个转盘11相背一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且把手的外表
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把手和防滑纹,可以方便转动转盘11。
25.请参阅图1和2,驱动箱1底部的四角均活动连接有万向轮,且万向轮设置有锁止板。
26.请参阅图1、2和4,第一防护垫15的厚度为0.5cm,驱动箱1的正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27.使用时,将翻管装置移动到指定地方,将凹型框9对准方涵的一侧向前推动,使方涵的一侧与第二防护垫16接触,然后转动把手,把手带动转盘11转动,转盘11带动螺杆10转动,螺杆10通过凹型框9的作用带动夹板12向中间移动,通过夹板12对方涵进行固定,然后启动伺服电机2的外设开关,使伺服电机2转动,伺服电机2带动转轴3转动,转轴3带动主动皮带轮4转动,主动皮带轮4通过皮带8带动从动皮带轮7转动,从动皮带轮7带动转杆6转动,转杆6带动凹型框9翻转,进而对凹型框9内部固定的方涵管进行翻面,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具备对方涵管进行翻管速度快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翻管方式往往都是工人用手将方涵管翻倒,而这种翻管方式翻管的速度较慢,比较浪费人工,且在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28.本技术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外设控制器来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电路连接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件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2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