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3620发布日期:2021-12-01 10:15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


背景技术:

2.工程测量是为保障已建、在建和将建的建筑工程安全,在建设全过程中对与建筑物有关的地基、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建筑结构进行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
3.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崛起,在建筑的设计和建设都需要时刻考虑到具体的地质工程和自身建筑的尺寸,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使用测量工具去现场勘测。
4.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激光测量仪、检测锤等各种检测工具,由于测量工具较多,堆积在一起不方便携带,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工作人员使用时不方便快速寻找,增加了寻找的时间。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解决了测量工具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包括:底盒和四个自锁万向轮,四个所述自锁万向轮两两设置于所述底盒的底部两侧;
8.三个收纳盒,三个所述收纳盒依次设置于所述底盒的顶部;
9.顶盖,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收纳盒的顶部;
10.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设置于三个所述收纳盒的两侧,所述移动组件包括六个限位孔,所述底盒的两侧和三个所述收纳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八个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与所述限位孔滑动连接;
11.便携组件,所述便携组件固定于所述顶盖上,所述便携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
12.四组锁扣,四组所述锁扣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盒和三个收纳盒上。
13.优选的,八个所述限位杆均呈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与所述限位孔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顶盖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握把。
15.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套。
16.优选的,所述顶盖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相互抵接。
17.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u型结构。
18.优选的,还包括:八个抵接孔;
19.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设置于所述顶盖和三个收纳盒上,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八
个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接块,三个所述收纳盒与顶盖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卡接槽。
20.优选的,八个所述卡接槽均呈矩形形结构,所述卡接块的外表面与所述卡接槽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通过移动组件将顶盖和收纳盒在底盒上展开,从而方便对测量工具的摆放收纳,通过三个收纳盒和底盒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习惯将不同的测量工具放在不同的收纳盒和底盒内,方便工作人员的快速寻找,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便携组件方便带动底盒通过自锁万向轮移动,从而方便携带底盒,通过握把方便将顶盖、收纳盒和底盒拎起,通过锁扣用于固定底盒、收纳盒和顶盖。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图;
25.图3为图1所示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2所示的截面图;
27.图5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30.图中标号:
31.1、底盒,11、自锁万向轮;
32.2、收纳盒;
33.3、顶盖,31、收纳槽,32、握把;
34.4、移动组件,41、限位孔,42、限位杆,43、抵接块;
35.5、便携组件,51、固定板,52、连接杆,53、固定杆,54、缓冲套,55、限位板;
36.6、锁扣;
37.7、抵接孔;
38.8、卡接组件,81、转动杆,82、转动把手,83、卡接块,84、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40.第一实施例:
41.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截面图;
42.图5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包括:底盒1和四个
自锁万向轮11,四个所述自锁万向轮11两两设置于所述底盒1的底部两侧;
43.三个收纳盒2,三个所述收纳盒2依次设置于所述底盒1的顶部;
44.顶盖3,所述顶盖3设置于所述收纳盒2的顶部;
45.移动组件4,所述移动组件4设置于三个所述收纳盒2的两侧,所述移动组件4包括六个限位孔41,所述底盒1的两侧和三个所述收纳盒2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2,八个所述限位杆4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抵接块43,所述抵接块43与所述限位孔41滑动连接;
46.便携组件5,所述便携组件5固定于所述顶盖3上,所述便携组件5包括两个固定板51,两个所述固定板51上转动连接有连接杆52,所述连接杆52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杆53;
47.四组锁扣6,四组所述锁扣6分别设置于所述底盒1和三个收纳盒2上。
48.通过移动组件4将顶盖3和收纳盒2在底盒1上展开,从而方便对测量工具的摆放收纳,通过三个收纳盒2和底盒1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习惯将不同的测量工具放在不同的收纳盒2和底盒1内,方便工作人员的快速寻找,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便携组件5方便带动底盒1通过自锁万向轮11移动,从而方便携带底盒,通过握把32方便将顶盖3、收纳盒2和底盒1拎起,通过锁扣6用于固定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
49.八个所述限位杆42均呈弧形结构,所述限位杆42的外表面与所述限位孔4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
50.通过限位杆42呈弧形结构,抵接块43使限位杆42与限位孔41内稳定连接,从而方便将指导的测量工具取出,避免测量工具杂乱堆放,影响测量工具的使用。
51.所述顶盖3的顶部开设有收纳槽31,所述收纳槽31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有握把32。
52.通过拎起收纳槽31内的握把32使顶盖3被拉起,从而将该装置拎起,方便携带和运输。
53.所述固定杆53上固定连接有缓冲套54。
54.通过缓冲套54方便工作人员拉动固定杆53,从而增加工作人员手部和固定杆53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拉动固定杆53带动测量装置移动。
55.所述顶盖3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55,所述限位板55的内表面与所述连接杆52的外表面相互抵接。
56.通过限位板55对连接杆52进行支撑,从而使连接杆52稳定连接在顶盖3上,方便工作人员拉动固定杆。
57.所述连接杆52呈u型结构。
58.通过连接杆52的u型结构,使连接杆52套在顶盖3的外表面,方便将连接杆52放置在顶盖3上,方便对连接杆52的固定。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工作原理如下:
60.当需要使用测量工具时,根据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打开对应的锁扣6,通过拉动对应的收纳盒2或者顶盖3,从而带动限位孔41在限位杆42上移动,通过抵接块43使限位杆42与限位孔41内稳定连接,从而方便将指导的测量工具取出,避免测量工具杂乱堆放,影响测量工具的使用;
61.当需要移动该装置时,通过拉起固定杆53使连接杆52在固定板51上转动,通过拉动固定杆53使连接杆52带动顶盖3移动,从而使该装置移动,从而方便该装置的移动,或者通过拎起握把32使顶盖3被拉起,从而将该装置拎起,方便携带和运输。
6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3.通过移动组件4将顶盖3和收纳盒2在底盒1上展开,从而方便对测量工具的摆放收纳,通过三个收纳盒2和底盒1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习惯将不同的测量工具放在不同的收纳盒2和底盒1内,方便工作人员的快速寻找,方便使用,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便携组件5方便带动底盒1通过自锁万向轮11移动,从而方便携带底盒,通过握把32方便将顶盖3、收纳盒2和底盒1拎起,通过锁扣6用于固定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
64.第二实施例:
65.请参阅图6和图7,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66.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的不同之处在于,工程测量的便携式测量工具,还包括:八个抵接孔7;
67.卡接组件8,所述卡接组件8设置于所述顶盖3和三个收纳盒2上,所述卡接组件8包括八个转动杆81,所述转动杆8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82,所述转动杆8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接块83,三个所述收纳盒2与顶盖3的底部一侧均开设有卡接槽84。
68.通过卡接组件8对相邻的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进行卡接,方便在关闭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时使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稳定连接,方便底盒1、收纳盒2和顶盖3的便携式运输。
69.八个所述卡接槽84均呈矩形形结构,所述卡接块83的外表面与所述卡接槽84的内表面转动连接。
70.通过卡接块83移出卡接槽84,从而方便将收纳盒2或顶盖3移出,卡接槽84进行卡接,从而使收纳盒2、顶盖3和底盒1之间稳定连接,方便运输和携带。
71.工作时:
72.当需要移动收纳盒2时,通过转动转动把手82使转动杆81在抵接孔7内转动,从而使卡接块83移出卡接槽84,从而方便将收纳盒2或顶盖3移出;
73.当需要关闭收纳盒2时,通过转动转动把手82使转动杆81在抵接孔7内转动,从而使卡接块83对卡接槽84进行卡接,从而使收纳盒2、顶盖3和底盒1之间稳定连接,方便运输和携带。
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