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但不限于油田设备拆装技术,特别是一种底堵拆装工具。
背景技术:2.对于底堵(例如:随钻高速率无线脉冲传输工具的底堵),目前一般是采用带有c形开口的扳手进行拆装工作,但使用的这种扳手工具在拆装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1、工序繁琐:现有工具要求仪器必须摆放到特定角度才可以操作,而且由于现有工具的缺陷(c形开口的朝向问题),拆卸时摆好的仪器角度,在安装时需要重新调整,操作过程繁琐,同时也增加了人员受伤的风险。2、易造成人员受伤:现在工具采用c形开口,与底堵角度稍有偏滑就容易导致人员伤害;在仪器未转到合适角度时操作现有工具,还易造成腰部损伤。3、易损伤仪器本体:现有工具为硬质合金,材质较硬,在拆装过程中发生滑脱时,极易造成底堵的损伤。而受损的底堵在井下作业环境中很容易被高压泥浆冲刷,导致底堵冲坏,甚至作业失效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堵拆装工具,安全可靠、拆装效率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堵拆装工具,底堵包括圆柱段和连接在所述圆柱段一端的圆锥头,所述圆锥头的侧面设置有夹持面,所述底堵拆装工具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圆柱段的第一容纳腔;
5.所述基体内还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圆锥头的第二容纳腔,且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侧壁与所述夹持面配合以对所述底堵限位,防止所述底堵沿周向转动;所述第二容纳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部相连;
6.所述基体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结构。
7.相比于一些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堵拆装工具,可方便的安装在底堵上,在拆装过程中不易发生滑脱,拆装效率高。底堵拆装工具使用安全可靠,采用筒体结构,不易打滑,即便与底堵之间发生滑动,底堵拆装工具也不会从底堵上脱开,有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底堵拆装工具使用方便快捷,没有“只能在特定角度下才能使用”的限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10.图1为现有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堵的结构示意图一;
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堵的结构示意图二;
1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堵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一;
1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底堵拆装工具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6为图5中a-a剖视图。
16.图示说明:
17.1-底堵,11-圆柱段,12-圆锥头,13-夹持面,2-底堵拆装工具,21-基体,211-第一容纳腔,212-第二容纳腔,213-连接结构,3-现有拆装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堵拆装工具2,如图2至图6所示,底堵1包括圆柱段11和连接在圆柱段11一端的圆锥头12,圆锥头12的侧面设置有夹持面13,底堵拆装工具2包括基体21,基体21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圆柱段11的第一容纳腔211;基体21内还设置有用于容纳圆锥头12的第二容纳腔212,且第二容纳腔212的内侧壁与夹持面13配合以对底堵1限位,防止底堵1沿周向转动;第二容纳腔212与第一容纳腔211的底部相连;基体21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结构213。
20.底堵1安装在随钻仪器上,用于密封仪器,例如:随钻高速率无线脉冲传输工具的底堵1。将底堵拆装工具2安装在底堵1上时,第二容纳腔212的内侧壁与夹持面13配合以对底堵1限位,以防止底堵1相对底堵1拆卸工具沿周向转动,即在对底堵1进行拆装时,底堵1与底堵1拆卸工具一同转动,从而实现将底堵1从随钻仪器上拆下或将底堵1安装在随钻仪器上。
2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3为四方卡槽或六方卡槽。
22.底堵拆装工具2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结构213,用于与其他施力工具连接,以便于对底堵拆装工具2施加扭矩。连接结构213可以是凹槽结构,例如:四方卡槽或六方卡槽,四方卡槽或六方卡槽为盲孔形式,即如图6所示,凹槽结构与第二容纳腔212不贯通。
23.当然,四方卡槽或六方卡槽也可以是通孔形式,使凹槽结构与第二容纳腔212连通,便于凹槽结构的加工。
24.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结构213为四方凸起或六方凸起。
25.连接结构213还可以是凸起结构,例如:四方凸起或六方凸起。
26.应当理解的是,除上述凸起或凹槽的形式外,底堵拆装工具2第二端的连接结构213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直接将第二端加工为六边形,本技术对此并不限制。
27.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211与圆柱段11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容纳腔212与圆锥头12之间为间隙配合。
28.将底堵拆装工具2与底堵1之间设置为间隙配合,便于将底堵拆装工具2安装在底堵1上进行拆装,也便于拆装完成后将底堵拆装工具2从底堵1上卸下。
29.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容纳腔21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圆柱段11的长度。
30.将第一容纳腔21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大于圆柱段11的长度,可提高底堵拆装工具2的使用安全性,防止底堵拆装工具2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滑动导致二者直接脱开
的情况,避免操作人员受伤。
31.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基体2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视窗(图中未示出),视窗位于第一容纳腔211和第二容纳腔212之间。
32.设置视窗,可便于在拆装过程观察底堵拆装工具2与底堵1之间是否安装到位(第二容纳腔212的内侧壁是否对夹持面13进行可靠限位),以及二者是否发生相对移动等,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33.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底堵拆装工具2为铜合金材质,例如:铍铜合金。
34.将底堵拆装工具2的材质设置为铜合金,可保证底堵拆装工具2在拆装底堵1过程中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适当降低底堵拆装工具2的硬度,从而保护底堵1,避免在拆装过程中对底堵1造成损伤,提高了底堵拆装工具2的实用性。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堵拆装工具2,采用套筒型设计,适用于随钻高速率无线脉冲传输工具的底堵1拆卸与安装,内部槽孔(即第一容纳腔211和第二容纳腔212)匹配底堵1的外形,在提高安装与拆卸效率同时,还可保护工具底堵1,减少拆卸、安装过程中对底堵1的损伤,保证作业时的安全防护。底堵拆装工具2的第二端设置有快速连接结构213(例如:四方卡槽),可便捷打扭矩。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堵拆装工具2在安装与拆卸底堵1时,不受随钻仪器摆放角度的限制,可以360度无死角进行安装与拆卸,大大提高了底堵拆装工具2的实用性。
36.在本技术中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上”、“下”、“一端”、“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装配”、“安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术语“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8.本技术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39.本技术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技术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技术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技术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技术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