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8940发布日期:2021-12-29 17:0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拉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拉拔装置。


背景技术:

2.矿用卡车是在露天矿山为完成岩石土方剥离与矿石运输任务而使用的一种重型自卸车,其工作特点为运程短、承载重,在采矿和采石业中,矿用卡车是高效、高产运营的关键,要求其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因此,需要定期对矿用卡车进行检修,在检修过程中,更换缸套是一项常规操作,缸套是一个空心圆柱体,现有技术中,使用拉拔器拆除缸套,但是一定型号的拉拔器只能拆除对应型号的缸套,对于不同规格的缸套,需要更换不同规格的拉拔器,操作繁复,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拔装置,缸套的内壁挤压连接爪片,使与连接爪片连接的弹性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形变,以适应不同规格的缸套,进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拔装置包括:第一平台;多个支撑柱,每一所述支撑柱均贯穿所述第一平台,且与所述第一平台可移动连接;升降杆,所述升降杆贯穿所述第一平台,与所述第一平台可移动连接;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升降杆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杆沿贯穿所述第一平台的方向往复移动;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升降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多个连接爪片,每一所述连接爪片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连接爪片的第二端均向远离所述第一平台且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多个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连接爪片连接;所述拉拔装置还包括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与所述第一平台背向所述连接座的一侧连接,用于提升所述第一平台。
5.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蜗杆,所述蜗杆与所述第一平台可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平台可转动连接;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所述蜗轮,且与所述蜗轮固定连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轴贯穿所述齿轮,且与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的外壁设置有齿牙,所述齿牙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6.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调整把手,所述调整把手与所述蜗杆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提拉组件包括:第二平台,每一所支撑柱均贯穿所述第二平台,且与所述第二平台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平台可转动连接;承重绳,所述承重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所述承重绳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转轴。
8.可选地,所述提拉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与所述第二平台固定连接;棘轮,所述棘轮与所述第二连接轴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所述棘轮固定连接;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第二平台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棘轮配合,限制所述棘轮的转动方向。
9.可选地,所述抓取组件还包括多个固定爪片,每一所述固定爪片与一个所述连接
爪片背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固定爪片均向远离所述第一平台且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固定爪片与所述连接爪片通过螺栓连接。
11.可选地,所述升降杆背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
12.可选地,所述拉拔装置还包括多个底座,每一所述底座与一个所述支撑柱朝向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固定连接。
13.可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支撑柱焊接连接。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采用本实用新型拉拔装置,借助所述弹性件不同程度的压缩,可以改变所述连接爪片的投影半径,进而适用不同尺寸的缸套,避免针对不同规格的缸套更换不同规格的拉拔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拉拔装置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第一平台;2:支撑柱;3:升降杆;4:驱动组件;41:蜗杆;42:第一连接轴;43:蜗轮;44:齿轮;45:调整把手;5:抓取组件;51:连接座;52:连接爪片;53:弹性件;54:固定爪片;55:螺栓;6:提拉组件;61:第二平台;62:转轴;63:承重绳;64:第二连接轴;65:棘轮;66:棘爪;67:支撑架;7:齿牙;8:限位块;9: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需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拉拔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拉拔装置包括第一平台1、多个支撑柱2、升降杆3、驱动组件4、抓取组件5和提拉组件6。
21.每一所述支撑柱2均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且与所述第一平台1可移动连接;所述升降杆3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与所述第一平台1可移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升降杆3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杆3沿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的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抓取组件5包括连接座51、多个连接爪片52和多个弹性件53,所述连接座51与所述升降杆3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连接爪片52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51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连接爪片52的第二端均向远离所述第一平台1且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每一所述弹性件5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连接座51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弹性件53的第二端与一个所述连接爪片52连接;所述提拉组件6与所述第一平台1背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侧连接,用于提升所述第一平台。
22.使用所述拉拔装置拆除缸套时,将所述抓取组件5对准缸套,将多个所述支撑柱2放置于缸套所在位置的周围,使整个所述拉拔装置处于稳定支撑状态,所述弹性件53与所
述连接爪片52处于自由状态时,多个所述连接爪片5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半径大于缸套的横截面半径,按压多个所述连接爪片52,带动所述弹性件53压缩,进而使多个所述连接爪片52相向收缩,并将所述连接爪片52放置于缸套内,启动所述驱动组件4,驱动所述升降杆3朝向缸套方向移动,带动与所述升降杆3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座51以及所述连接爪片52和所述弹性件53朝向缸套内部移动,移动至缸套内一定距离时,停止驱动所述驱动组件4,所述弹性件53被压缩,为了恢复形变,对与其连接的所述连接爪片52产生朝向缸套内壁方向的作用力,所述连接爪片52在所述弹性件53的作用力下,与缸套的内壁紧紧抵接,所述连接爪片52与缸套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足以克服缸套的重力,所述提拉组件6施加作用力至所述第一平台1,拉动所述第一平台1、整个所述抓取组件5以及与所述连接爪片52紧紧抵接的缸套一起朝向所述提拉组件6方向运动,直至将缸套从与其连接的结构中完全拆除出来,然后启动所述驱动组件4,带动所述升降杆3向远离缸套的方向运动,所述连接爪片52在所述升降杆3的间接拉力作用下,相对缸套产生与所述升降杆3同方向的滑动,直至所述抓取组件5与缸套完全脱离,此时,完成缸套的拆除工作。
23.采用本实用新型拉拔装置,借助所述弹性件53不同程度的压缩,可以改变所述连接爪片52的投影半径,进而适用不同尺寸的缸套,避免针对不同规格的缸套更换不同规格的拉拔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平台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板体,且中部设置有容纳腔,所述支撑柱2共有四根,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平台1的周向,每一所述支撑柱2均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所述第一平台1可沿所述支撑柱2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3为一圆柱体,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的中心位置,且贯穿所述容纳腔,所述驱动组件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升降杆2驱动连接,控制所述升降杆2在图1中上升或下降,所述连接座51为一长方体板体,其中心位置与所述升降杆3在图1中的下端垂直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爪片52,两个所述连接爪片52均设置为弧形,图1中两个弧形所述连接爪片5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连接座51的左右两端铰接,两个弧形所述连接爪片52的下端分别相互背离设置,所述弹性件53设置有两个,均为弹簧,所述弹性件53的第一端(图1中上端)与图1中所述连接座51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所述弹性件53的第二端(图1中下端)与一个所述连接爪片52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提拉组件6与所述第一平台1背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侧,也即图1中所述第一平台1的上表面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各部件的形状和尺寸均可以进行调整,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升降杆3之间可以采用任何驱动连接,只要能驱动所述升降杆3上下移动即可,所述第一平台1也可以不设置容纳腔,使所述驱动组件4与所述升降杆3在所述第一平台1外部驱动连接,所述弹性件53也可采用弹簧以外的其他弹性结构,所述弹性件53与所述连接座51及所述连接爪片52的连接位置均可以进行调整,所述弹性件53的弹性性能满足针对不同规格的缸套,被压缩的所述弹性件53均能给所述连接爪片52施加足够的作用力,使得所述连接爪片52与缸套内壁之间的静摩擦力足够与缸套重力平衡。
25.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蜗杆41、第一连接轴42、蜗轮43和齿轮44。所述蜗杆41与所述第一平台1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2与所述第一平台1可转动连接;所述蜗轮43与所述蜗杆41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2贯穿所述蜗轮43,且与所述蜗轮4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2贯穿所述齿轮44,且与所述齿轮44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杆3的外壁设置有齿牙7,所述齿牙7与所述齿轮44啮合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整体结构,便于组装。
2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蜗杆41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蜗杆41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一平台1,以便于转动所述蜗杆41,所述第一连接轴42平行于所述第一平台1,并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42依次贯穿所述蜗轮43与所述齿轮44,所述蜗轮43与所述蜗杆41啮合连接,所述升降杆3朝向所述齿轮44的一侧表面,也即图1中右侧表面设置有若干齿牙7,所述齿牙7与所述齿轮44啮合连接,转动所述蜗杆41,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所述蜗轮43转动,所述蜗轮43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42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42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齿轮44转动,所述齿轮44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齿牙7上下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杆3上下移动,最终带动与所述升降杆3固定连接的所述抓取组件5上下移动。
27.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4还包括调整把手45,所述调整把手45与所述蜗杆41固定连接。设置所述调整把手45,便于通过所述调整把手45转动所述蜗杆41。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把手45包括与所述蜗杆41连接的水平段以及与所述水平段连接的垂直段,所述水平段为圆柱体,所述垂直段为长方体板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调整把手45可以设置为任意结构,只要与所述蜗杆41连接,便于转动所述蜗杆41即可。
29.可选地,所述提拉组件6包括第二平台61、转轴62和承重绳63。每一所支撑柱2均贯穿所述第二平台61,且与所述第二平台6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2与所述第二平台61可转动连接;所述承重绳6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所述承重绳6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转轴62。此种设置,简化了所述提拉组件6的结构,便于在需要时提升所述第一平台1及所述抓取组件5。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平台61为长方体板体,在图1中所述第一平台1的上方与每一所述支撑柱2固定连接,所述承重绳63的第一端(图1中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平台1的上表面,所述承重绳63的第二端(图1中上端)连接所述转轴62,需要提升所述第一平台1及所述抓取组件5时,转动所述转轴62,则所述承重绳63不断缠绕至所述转轴62上,从而所述第一平台1及所述抓取组件5随所述承重绳63的缩短被提升。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二平台61与所述第一平台1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承重绳63的长度均可以随提升高度的需求进行调整,所述转轴62与所述第二平台61的具体连接位置以及所述承重绳63与所述第一平台1的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
31.可选地,所述提拉组件6还包括第二连接轴64、棘轮65和棘爪66。所述第二连接轴64与所述第二平台61固定连接;所述棘轮65与所述第二连接轴64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2与所述棘轮65固定连接;所述棘爪66与所述第二平台61可转动连接,且与所述棘轮65配合,限制所述棘轮65的转动方向。此种设置,限制了与所述棘轮65固定连接的所述转轴62的转动方向,防止所述棘轮65与所述转轴62在错误的时机反转,导致所述第一平台1及所述抓取组件5下降。
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轴64为l型轴,其第一端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平台61在图1中的中心位置,其第二端平行于所述第二平台61,所述棘轮65与第二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2与所述棘轮65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提拉组件6还包括支撑架67,所述支撑架67设置于图1中所述第二平台62的上表面,所述棘爪66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67铰接,所述棘爪66的另一端与所述棘轮65配合,当所述棘轮65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棘爪66沿所述棘轮65周向的轮齿滑动,不阻碍所述棘轮65的转动,当所述棘轮65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
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棘爪66与所述棘轮65周向的轮齿卡接,使所述棘轮65无法转动,当需要所述棘轮65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先使所述棘爪66转动,脱离所述棘轮65,然后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所述棘轮65。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第二连接轴64与所述第二平台61、以及所述转轴62与所述棘轮65的具体连接位置均可以调整,所述棘爪66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所述第二平台61的可转动连接,只要在需要对所述棘轮65进行限位时能够与所述棘轮65配合,不需要对所述棘轮65进行限位时能够脱离所述棘轮65即可。
33.可选地,所述抓取组件5还包括多个固定爪片54,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与一个所述连接爪片52背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均向远离所述第一平台1且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此种设置,可以通过是否连接所述固定爪片54以及连接不同尺寸的所述固定爪片54,使所述拉拔装置适用于更大规格范围的缸套。
34.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均设置为弧形,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在图1中的上端均与所述连接爪片52的下端可转动连接,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的下端均相互背离设置。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固定爪片54也可设置为弧形以外的其他形状,只要能够与缸套的内壁抵接,能够顺利拆除缸套即可。
35.可选地,所述固定爪片54与所述连接爪片52通过螺栓55连接。此种设置,简化了间接结构,便于组装。
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固定爪片54朝向所述连接爪片52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每一所述连接爪片52朝向所述固定爪片54的一端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栓55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实现所述固定爪片54与所述连接爪片52的连接。
37.可选地,所述升降杆3背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8。设置所述限位块8,防止所述升降杆3下降过多,对所述升降杆3进行限位。
3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8为长方体板体,与所述升降杆3背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端(图1中上端)的端部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限位块8的形状及尺寸均可以调整,与所述升降杆3的具体连接位置也可以调整,只要能够防止所述升降杆3穿过所述第一平台1掉落即可。
39.可选地,所述拉拔装置还包括多个底座9,每一所述底座9与一个所述支撑柱2朝向所述连接座51的一端固定连接。此种设置,加大了所述支撑柱2与工作面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所述支撑柱2支撑的稳定性。
40.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底座9均设置为长方体,每一所述支撑柱2图1中的下端与一个所述底座9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所述底座9的形状及尺寸均可以进行调整。
41.可选地,所述底座9与所述支撑柱2焊接连接。采用焊接连接方式,操作便捷,且增强了连接的稳定性。
42.下面进一步介绍所述拉拔装置的使用过程:
43.使用所述拉拔装置拆除缸套时,将所述抓取组件5对准缸套,将多个所述支撑柱2放置于缸套所在位置的周围,使整个所述拉拔装置处于稳定支撑状态,按压多个所述连接爪片52,带动所述弹性件53压缩,进而使多个所述连接爪片52相向收缩,并将所述连接爪片52放置于缸套内,转动所述蜗杆41,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所述蜗轮43转动,所述蜗轮43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一连接轴42转动,所述第一连接轴42转动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
所述齿轮44转动,所述齿轮44转动带动与其啮合连接的所述齿牙7朝向缸套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所述升降杆3朝向缸套方向移动,进而带动与所述升降杆3固定连接的所述连接座51以及所述连接爪片52和所述弹性件53朝向缸套内部移动,移动至缸套内一定距离时,停止转动所述蜗杆41,此时,沿第一方向转动所述转轴62,所述承重绳63缠绕至所述转轴62上,与所述承重绳63连接的所述第一平台1、整个所述抓取组件5以及与所述连接爪片52紧紧抵接的缸套随着所述承重绳63的缩短一起朝向所述第二平台61方向提升,直至将缸套从与其连接的结构中完全拆除出来,此时,停止转动所述转轴62,在所述棘爪66与所述棘轮65的限位作用下,所述转轴62不会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也即所述抓取组件5可以保持停留在此时的高度,然后向相反方向转动所述蜗杆41,带动所述升降杆3及所述抓取组件5朝向所述第二平台61方向运动,使得所述连接爪片52产生与缸套之间的相对滑动,直至所述抓取组件5与缸套完全脱离,此时,完成缸套的拆除工作,当缸套的尺寸过大时,可以在所述连接爪片52远离所述连接座51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爪片54,也即变相延长了所述连接爪片52,以适应大规格的缸套,进行对大规格缸套的拆除工作。
44.采用本实用新型拉拔装置,借助所述弹性件53不同程度的压缩,可以改变所述连接爪片52的投影半径,进而适用不同尺寸的缸套,避免针对不同规格的缸套更换不同规格的拉拔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