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1149发布日期:2022-01-15 10:11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车辆装配工装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


背景技术:

2.在汽车的生产流程中,包括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以及装配,其中,装配过程尤其重要,因为涉及到如何将车辆的零部件组装成为成品汽车,装配过程中的一点偏差都会造成最后的成品不合格。
3.在车辆装配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车辆的车门与翼子板配合断差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车门与翼子板的断差在
±
0.5mm的范围内是设计允许的,大于该范围即需要对该断差进行调整,目前生产中,一般是由总装ok线作业人员将产品下线进行调整。现有技术中的临时维修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使用翘板撬动翼子板调整断差,但是该方法容易造成车门板凹坑。第二种方法是拆卸轮眉护板,松卸翼子板固定栓从而调整断差,但是该方法会造成轮眉护板破损废弃,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该断差调整工装能够在不损伤车门的前提下,对车门和翼子板的断差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的标准。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包括手持段、连接段和夹持段,所述夹持段与所述连接段的一端相连,所述手持段连接于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所述夹持段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与翼子板插接配合。
6.可选地,所述连接段包括相连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远离所述第二柱段的一端与所述手持段相连,所述第二柱段远离所述第一柱段的一端与所述夹持段相连,所述第一柱段和所述第二柱段成角度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柱段和所述第二柱段之间的角度为145
°
至150
°

8.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内壁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9.可选地,所述夹持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第二板和第三板,所述第一板与所述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呈钝角相连,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二板呈直角相连。
10.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弹性包裹层。
11.可选地,所述连接段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夹持段和所述手持段的中点处。
12.可选地,所述手持段的外表面设置有软质材料层。
13.可选地,所述软质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
14.可选地,所述手持段、连接段和夹持段通过焊接连接。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断差调整工装通过先配合固定,再拉动调整的方式,实现了对翼子板和车门间断差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该断差调整工装不会与除了翼子板以外的
车辆结构发生接触或者干涉,也无需拆卸车辆的任何部件,保证了车辆的完整性,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容易上手,无需为此专门培训人员,对断差不良的产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调整。
16.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段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断差调整工装的立体示意图;
19.图2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断差调整工装的侧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断差调整工装的正视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手持段;2-连接段;21-第一柱段;22-第二柱段;3-夹持段;31-凹槽;32-第一板;33-第二板;34-第三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24.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内、外”是指相应段件的轮廓的内和外。
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翼子板的断差调整工装,包括手持段1、连接段2和夹持段3,夹持段3与连接段2的一端相连,手持段1连接于连接段2的另一端,夹持段3上设置有凹槽31,凹槽31用于与翼子板插接配合。
27.使用过程中,在夹持段3上的凹槽31与翼子板的内侧护板插接配合后,通过握持手持段1向车外拉动该断差调整工装,从而改变翼子板和车门的相对位置,调整车门与翼子板的断差到设计允许的范围内。
2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断差调整工装通过先配合固定,再拉动调整的方式,实现了对翼子板和车门间断差的调整,在调整过程中,该断差调整工装不会与除了翼子板以外的车辆结构发生接触或者干涉,也无需拆卸车辆的任何部件,保证了车辆的完整性,使用方法也较为简单,容易上手,无需为此专门培训人员,对断差不良的产品实现高效低成本的调整。
29.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连接段2包括相连的第一柱段21和第二柱段22,第一柱段21远离第二柱段22的一端与手持段1相连,第二柱段22远离第一柱段21的一端与夹持段3相连,第一柱段21和第二柱段22成角度设置。
30.由于调整翼子板和车门间的断差需要将该断差调整工装伸入到翼子板和车门的间隙中,所以将连接段2的第一柱段21和第二柱段22设置为两个成角度的部分,就是为了保证在调整断差的时候,该断差调整工装不会与车辆发生干涉,通过第一柱段21和第二柱段22形成的角度使得第一柱段21远离车辆,实现对车辆结构的避让。
31.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柱段21与第二柱段22形成的角度为145
°
至150
°
。由于使用该断差调整工装对断差进行调整时,采用的是拉动翼子板的方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有足够的空间能够使用工装完成拉动的操作。显而易见地,如果角度过小,在执行拉动操作时,力的作用方向会因此改变,无法起到拉动翼子板调整断差的作用;如果角度过大,第一柱段21太过靠近车辆,留给使用者的可操作空间较小,就无法起到避让车辆的效果,上述角度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在避让车辆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拉动的操作,实现对车门和翼子板间断差的调整。
32.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凹槽31的内壁设置有软质材料层。凹槽31作为本断差调整工装中与翼子板插接配合的部分,在凹槽31的内壁设置软质材料层,使得凹槽31在和翼子板插接配合时能够实现软接触,保护了翼子板的结构完整性,同时也使得调整过程中,翼子板不会出现因为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部分应力集中、破坏翼子板结构的情况。
33.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夹持段3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板32、第二板33和第三板34,第一板32与连接段2相连,且第一板32与第二板33呈钝角相连,第三板34与第二板33呈直角相连。在该断差调整工装使用过程中,夹持段3的主要作用是与翼子板插接配合,从而使得使用者能够通过手持部调整翼子板的位置,夹持段3三段结构互相配合的开口更大,使得该断差调整工装在与翼子板插接配合的过程中,更容易完成配合作业,同时,该断差调整工装在与翼子板插接配合的过程中,需要将工装伸入车门和翼子板的间隙中,在操作过程中,由于位置较为狭窄,视野受限,所以夹持段3的结构设计有助于在视野受限的情况下,利用更大的开口或配合范围使得配合更容易。
34.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连接段2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弹性包裹层。连接段2作为连接手持段1和夹持段3的部分,也起到传递作用力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夹持段3伸入车门和翼子板的间隙中,在调整时,为了防止连接段2与车辆发生干涉碰撞从而损伤车辆,在连接段2外部设置有弹性包裹层,使得即使连接段2与车辆发生碰撞,也会因为弹性包裹层的缓冲不会损害车辆的结构,从而避免对车辆产生损害。
35.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连接段2的两端可以分别连接在夹持段3和手持段1的中点处,作为一个断差调整工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通过手持段1施力从而拉动夹持段3调整车门和翼子板的间隙,连接段2作为传导力的结构连接在夹持段3和手持段1的中点之间,使得力的传导更加精确均匀,不会在拉动过程中因为力的作用点的问题造成力的方向发生改变,发生受力不均匀的情况,导致翼子板和车门断差的调整与预期出现偏差的结果,保证调整的力的传导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36.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3所示,手持段1的外表面设置有软质材料层。手持段1作为使用过程中手工操作的主要结构,在操作过程中,手掌与手持段1会不断发生摩擦,由于手持段1的材料硬度较高,长时间摩擦会导致手部皮肤磨损,而在手持段1上设置软质材料层,可以防止由于多次操作导致的手持段1对手部皮肤的磨损,提升使用体验。
37.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软质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防滑凸起,为了保证在该断差调整工装使用过程中,工装操作的可靠性,在软质材料层的外表面设置的多个防滑凸起,该结构保证了在操作过程中当使用者使用该工装时,不会在握持手持段1
时发生打滑的情况。同时,多个防滑凸起和软质材料层填充了手掌和手持段1间的空隙,使得在该断差调整工装的握持度更高,握持更舒适,施力效果更好。
38.可选地,作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手持段1、连接段2和夹持段3通过焊接连接。由于手持段1、连接段2和夹持段3的连接关系较为简单,而焊接作为较为牢固的一种固定方式,被广泛采用于各种连接关系中,手持段1、连接段2和夹持段3采用焊接的方式的连接,一方面保证了结构的连接强度,使得该断差调整工装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连接强度不够发生断裂或者脱离的情况,另一方面,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操作也比较简单,适合类似本公开结构简单的工装制造,提升了制造效率。
39.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40.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41.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