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

文档序号:28718844发布日期:2022-01-29 14:5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子覆膜打孔器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种子覆膜生产中,通常包括打孔、放种、涂胶、覆膜等工艺,其中打孔工艺主要为了使种子在覆膜之后更容易吸收田间养分,正常生长。目前,在覆膜打孔器的选择上较多,例如冲压打孔、滚轮打孔、刀片划孔等等,而滚轮形式的打孔器使用较为灵活,但是目前还没一种比较简单便捷、方便拆卸的打孔器安装结构。
3.公开号为cn210352125u的中国专利在2020年04月21日公开了一种覆膜上打孔花生播种机,主转盘内设置有打孔装置和开沟装置,打孔装置包括打孔收纳槽,所述打孔收纳槽内设置有打孔液压缸,所述打孔液压缸上设置有打孔伸缩杆,所述打孔伸缩杆端部设置有打孔器,所述开沟装置包括开沟收纳槽,所述开沟收纳槽内设置有开沟液压缸,所述开沟液压缸上设置有开沟伸缩杆,所述开沟伸缩杆端部设置有开沟铲,通过打孔装置和开沟装置的配合,实现转动循环打孔。但是该方案中打孔装置与对应的开沟装置为一体装配,在实际的使用出现打孔故障时,维修十分麻烦,需要停机将所有部件一一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和维护,这种安装方式不利于提高维修效率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滚轮打孔装置维修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将打孔部分和收纳槽部分分开设置,并且打孔部分采用整轴统一设置,采用容易专门的转换结构来灵活实现打孔部分和收纳槽部分装配,方便拆卸和维护。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包括第一转棍、第二转棍、转接块、承接台以及设于第一转棍两端的第一固定架、设于第二转棍两端的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转棍与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转接块连接,所述第一转棍套接在转接块的活动端,且转接块的活动端支承在承接台上;所述转接块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架铰接;所述第二转棍两端支承在两侧的第二固定架上;所述第一转棍与第二转棍同步转动,第一转棍设有若干扎孔轮,所述第二转棍对应设有若干匹配轮;所述第一转棍的扎孔轮与第二转棍的匹配轮活动安装配合。
7.第一转棍与第二转棍平行设置,第一转棍利用两端的转接块可以灵活进行位置移动,当进行打孔时,第一转棍移动至第二转棍上方,利用扎孔轮与匹配轮配合进行打孔。由于转接块两端部与第一转棍、第一固定架铰接,因此通过转接块对第一转棍进行变动,将第一转棍与第二转棍分离,即相当于完成扎孔轮与匹配轮的拆卸。当转接块支承在承接台时,第一转棍的扎孔轮与第二转棍的匹配轮刚好实现配合,由于第一转棍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转接器稳定支承在承接台,不会发生偏移。
8.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块设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锁紧螺栓及设置在所述承接台的螺纹通孔,锁紧螺栓的一端穿过螺纹通孔抵接在转接块上。当第一转辊的转动速
度提高时,为了确保第一转棍的支承稳定性,通常使用锁紧螺栓对转接块进行顶紧,防止其发生振动偏位。
9.进一步地,所述扎孔轮的圆周外壁均匀设有打孔针,所述匹配轮的圆周外壁设有与打孔针位置相对应的凹槽,打孔针能穿过膜料进入凹槽。扎孔轮表面的打孔针与匹配轮的凹槽相配,随着两者的同步转动,覆膜纸料匀速通过,打孔针扎穿覆膜纸料并容纳在凹槽中,避免发生干涉。
10.进一步地,所述扎孔轮圆周外壁套有海绵层,所述打孔针穿过海绵层。为了有效压紧覆膜纸料同时又不造成损害,因此可以采用较为密实的海绵层垫高扎孔轮表面,打孔针穿过海绵层进行打孔。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棍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转棍、第二转棍之间设有传动组件,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连接,传动组件的主动件装设在第一转棍上,传动组件的从动件套接在第二转棍上。采用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棍,然后利用传动组件使第一转棍带动第二转棍同步转动。
12.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为齿轮传动副,所述转接块支承在承接台时,齿轮传动副的齿轮之间实现啮合。当转接块支承在承接台,齿轮传动副内部完成啮合,第一转棍、第二转棍完成配合,可同步转动进行打孔。当转接块移开承接台时,齿轮传动副分开,同时完成第一转棍、第二转棍的拆卸。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之间还设有减速器。
14.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块之间设有与第一转棍平行的操作杆。为了方便转接块的位移变动,在两端的转接块之间设置操作杆连接在一起,抬动操作杆即可移动转接块。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承接台均设于底座上。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棍、第二转棍端部均套有轴承。轴承有助于提高转动效率,并延长转棍的使用寿命。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采用转接块的铰接结构变动第一转棍的位置,灵活实现第一转棍与第二转棍的配合和拆卸,在配合时只需简单搭载,即可完成传动装配和打孔装配;在拆卸时,抬起转接块就可实现分开拆卸。在生产过程中,不需专用工具即可完成拆装,有效地提高了装配效率和维修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侧视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扎孔轮与匹配轮的装配结构图。
22.其中,1第一转棍,2第二转棍,3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转接块,6扎孔轮,7匹配轮,8承接台,9锁紧螺栓,10打孔针,11凹槽,12海绵层,13底座,14传动组件,15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23.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25.实施例
26.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扎孔转棍安装机构,包括第一转棍1、第二转棍2、转接块5、承接台8以及设于第一转棍1两端的第一固定架3、设于第二转棍2两端的第二固定架4,第一转棍1、第二转棍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则保持固定设置。
27.其中,第一转棍1与第一固定架3之间通过转接块5连接,本实施例中转接块5为钢制材料,所述第一转棍1套接在转接块5的活动端51,且转接块5的活动端51支承在承接台8上,同时,转接块5的另一端52与第一固定架3铰接。
28.此外,第二转棍2两端支承在两侧的第二固定架4,承接台8靠近第二固定架4设置,承接台8通常保持足够的刚度强度,确保稳定支承第一转棍1、承接台8的重量。本实施例第一固定架3、第二固定架4、承接台8均设于底座13上。
29.具体地,第一转棍1、第二转棍2端部均套有轴承,有利于提高转动效率。
30.另外,第一转棍1与第二转棍2同步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棍1与驱动装置连接,第一转棍1、第二转棍2之间设有传动组件14,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1连接,传动组件14的主动件装设在第一转棍1上,传动组件14的从动件套接在第二转棍2上。通常,传动组件14采用齿轮传动副,当转接块5支承在承接台8时,齿轮传动副内部的齿轮之间实现啮合,即相当于完成第一转棍1和第二转棍2的传动装配。
31.驱动装置13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1连接,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转棍1之间还设有减速器。电机驱使第一转棍1转动,然后利用传动组件14使第一转棍1带动第二转棍2同步转动。
32.此外,第一转棍1设有若干扎孔轮6,第二转棍2对应设有若干匹配轮7,扎孔轮6的圆周外壁均匀设有打孔针10,匹配轮7的圆周外壁则设有与打孔针10位置相对应的凹槽11,打孔针10能穿过覆膜纸料进入凹槽11,扎孔轮6表面的打孔针10与匹配轮7的凹槽11相配。随着第一转棍1、第二转棍2的同步转动,扎孔轮6、匹配轮7也同步转动。覆膜纸料从扎孔轮6、匹配轮7之间匀速稳定穿过,打孔时,打孔针10扎穿覆膜纸料并容纳在凹槽11中,完成打孔,随着循环转动的进行,打孔操作持续不间断。通常,为了有效压紧覆膜纸料同时又不造成损害,还可以采用海绵层12套于扎孔轮6圆周外壁,垫高扎孔轮6表面,打孔针10穿过海绵层12。
33.同样地,通过变动转接块5位置,使第一转棍1的扎孔轮6与第二转棍2的匹配轮7活动安装配合。当转接块5支承在承接台8时,第一转棍1的扎孔轮6与第二转棍2的匹配轮7刚好实现配合,由于第一转棍1自身的重力作用,使得转接块5稳定支承在承接台8,不会发生偏移。
34.具体地,第一转棍1两端的转接块5之间设有便于移动第一转棍1位置的操作杆15,
为了方便转接块5的位移变动,在两端的转接块5之间设置操作杆15连接在一起,抬动操作杆15即可抬动转接块5。可替代地,也可在第一转棍1一端或两端的转接块5上设有操作手柄。
35.具体地,转接块5设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锁紧螺栓9及设置在承接台8的螺纹通孔,锁紧螺栓9的一端穿过螺纹通孔抵接在转接块5上。当第一转辊1的转动速度提高时,为了确保第一转棍1的支承稳定性,通常使用锁紧螺栓9对转接块5进行顶紧,防止其发生振动偏位。
36.第一转棍1利用两端的转接块5可以灵活进行位置移动,当进行打孔时,第一转棍1移动至第二转棍2上方,支承在承接台8上,同时完成了扎孔轮6与匹配轮7装配以及第一转棍1与第二转棍2的传动装配。而在拆卸时,抬起操作杆15,使转接块5离开承接台8,就可实现分开拆卸。
3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