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8652发布日期:2022-02-12 14:03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码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


背景技术:

2.在生活中,为了提高机械锁的防盗性能,在机械锁中常常设置密码机构,只有密码输入正确后锁才能被机械开启。
3.字轮密码锁兼具电子锁的方便与钥匙机械锁的稳定性,在市场上应用范围较广。现有的字轮密码锁通常包括有密码锁定部分和应急钥匙解锁部分,且都可以单独开启密码锁,当密码锁部分的密码忘记时,使用者可通过应急钥匙进行解锁,通过在锁芯内插入应急钥匙解锁后,当需要将锁重新关上时,仍需要采用应急钥匙才能实现上锁过程。如此,若使用者需较长一段时间使锁处于打开状态时,应急钥匙需持续性地插于锁眼中或使用者随身携带,如此,钥匙无法及时归还管理处,存在丢失的风险,使用不便且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实现开锁即拔钥匙,具有便于使用、高安全性的效果。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包括有壳体、设于壳体的密码箱组件,壳体上还转动设置有旋钮,密码箱组件包括有止转架,止转架向前延伸形成有止转块;
6.旋钮同轴连接有用于固定锁舌的连接柱,旋钮内设有直滑槽,直滑槽内滑移设有锁块,旋钮侧壁开设有供锁块伸出的贯穿孔,锁块伸出贯穿孔与止转块止转配合;
7.旋钮内设置有锁芯组件,锁芯组件与锁块之间设有传动结构,当锁芯组件解锁时,传动结构驱使锁块于直滑槽内移动;
8.止转块设有导向弧面,导向弧面与锁块导向配合。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初始状态下,密码箱组件处于锁止状态,锁块与止转块止挡配合,使得旋钮无法转动,从而无法解锁;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需采用应急钥匙解锁时,将应急钥匙插入于锁芯组件内,转动一定角度,通过传动结构即可带动锁块运动,使得锁块沿直滑槽向旋钮内回缩,由于此时锁块与止转块之间形成了避让,因此,可将旋钮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锁块对应越过止转块,随后再反向转动应急钥匙,使得锁块重新伸出旋钮,此时,即可将应急钥匙拔离及时归还于管理员处,沿同一旋转方向旋转旋钮,即可带动连接柱上的锁舌转动实现解锁。当使用完后需要重新上锁时,仅需反向转动旋钮使其复位即可,旋钮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伸出的锁块运动,当锁块抵于止转块上时,在止转块的导向弧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止转块相对被下压,两者之间即可在水平位置上形成避让,当锁块越过止转块后,止转块重新复位,止转块再次与锁块之间形成抵挡,即可实现锁止,此时旋钮无法转动解锁。如此,可实现开锁即拔钥匙及时归还管理员处,不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具有使用更方便、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锁芯组件包括有锁体、设于锁体的若干锁片以及连接于锁体的转动块,传动结构包括设于转动块上的偏心轴、对应设于锁块的挡块,当转动块带动偏心轴转动时,偏心轴的侧壁抵于挡块驱使锁块位移;旋钮内设有复位弹性件,复位弹性件驱使锁块始终具有伸出贯穿孔的运动趋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体内插入应急钥匙后并转动,即可带动转动块上的偏心轴相对位移,偏心轴移动过程中其侧壁抵接于挡块上,即可推动锁块向旋钮内回缩;当应急钥匙反向转动锁芯组件后,偏心轴对挡块的作用力撤去,在复位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锁块向贯穿孔外运动,重新穿出旋钮。
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复位弹性件设置为抵紧弹簧,锁块开设有限位孔,抵紧弹簧的一端抵于限位孔内,抵紧弹簧的另一端抵于旋钮内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弹簧的一端伸入于限位孔内,对抵紧弹簧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其在伸缩过程中发生位移而失效。
1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锁块整体设置为z字形,锁块包括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对应于贯穿孔,旋钮侧壁还开设有通孔,后端部对应于通孔,壳体内壁对应开设有限位槽,当旋钮转动时,后端部与限位槽限位配合。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锁块相对直滑槽移动使得前端部回缩至旋钮内时,后端部相对伸出于通孔,当为了避让止转块而使旋钮转动过程中,后端部于限位槽内移动,直至止转块的侧壁与限位槽的侧壁相抵时,即可将应急钥匙反转,使得锁块再次反向位移,后端部回缩至旋钮内,前端部伸出,如此,通过后端部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可及时反馈旋钮旋转的角度,提示用户转动应急钥匙。
1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限位槽的弧形角度α设置为50
°
~80
°

1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密码箱组件包括有安装架,止转架转动连接于安装架,止转架设有凸起;安装架内还设有字轮组件,字轮组件包括有中心轴、套设于中心轴的若干字轮和耦合轮,字轮上一体成型有凸轮,凸轮与耦合轮之间设有耦合结构,耦合结构包括定位柱和定位孔;耦合轮开设有与凸起相对应的凹槽,凸起与凹槽定位配合,安装架内设有弹片组件,弹片组件驱使凸起抵紧于耦合轮。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耦合轮与字轮相耦合,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中,且密码箱组件处于锁止状态;当解锁时,拨动字轮,字轮转动带动耦合轮旋转,当输入正确密码时,耦合轮的凹槽对应于止转架的凸起,在弹片组件的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止转架向上抬,凸起对应嵌于凹槽中,同时,止转架带动止转块上抬,使得止转块与锁块之间形成避让,即可转动旋钮开启。
1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安装座与中心轴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中心轴设有挡圈,复位弹簧的一端抵于挡圈,复位弹簧的另一端抵于安装座,复位弹簧驱使耦合轮始终具有远离字轮的运动趋势。
2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定位柱的前端设置为弧形端面,弧形端面与定位孔导向配合;止转架上设置有凸块,耦合轮对应开设有连通于凹槽的缺口,缺口供凸块伸入;中心轴的前端设有固定块,旋钮设有移动套,移动套开设有嵌入槽,当固定块对应嵌于嵌入槽内时,弧形端面与定位孔相耦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钮转动过程中,使得固定块对应嵌入于嵌入槽内时,
即可进行重置清除密码。由于固定块对应嵌于嵌入槽内时,中心轴带动其上耦合轮沿轴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定位柱的弧形端面对应伸入定位孔中,而非定位柱完全插入定位孔内,由于当密码为错误密码时,耦合轮的外壁抵于凸起使得止转架下压,凸起远离凹槽。在此状态下依次拨动字轮,使得每个字轮至少转动360
°
,在字轮转动过程中,由于弧形端面与定位孔相耦合,即可带动耦合轮转动,直至耦合轮的凹槽对应于凸块部位。字轮转动过程中,由于耦合轮未拨至凹槽与凸块对应位置时,耦合轮端面受凸块的抵挡限位作用无法沿轴向位移;直至凹槽转动至对应于凸块时,随着字轮的转动,使得耦合轮在弧形端面的导向作用下沿中心轴的轴向向远离凸轮运动,最终耦合轮与字轮之间的耦合作用消失,此时,耦合轮的凹槽与凸起相对应。依次拨转其余字轮,当所有字轮对应的耦合轮的凹槽均与凸起相对应时,在弹片组件的弹力作用下,使止转架上抬运动,凸起对应嵌合于凹槽内,同时凸块对应伸入缺口中,即可完成密码清除过程。如此,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可通过上述过程重置密码,恢复出厂设置。
2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移动套同轴设于旋钮内,移动套与旋钮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伸缩弹簧驱使移动套始终伸出旋钮;移动套外壁还设有弧形面、平切面、避让环槽,平切面与一侧的弧形面之间形成有过渡斜面,当旋钮转动时,固定块由弧形面移动至平切面,且在过渡斜面的导向作用下将移动套压入旋钮内,此时固定块位于避让环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块抵于弧形面上时,耦合结构呈完全耦合状态,密码锁为锁止状态;当旋钮转动一定角度后,固定块经平切面和过渡斜面过渡至避让环槽中,同时,固定块将移动套向上压入旋钮内,伸缩弹簧被压缩,当旋钮转动开锁时,固定块于避让环槽内移动。
24.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移动套还开设有相邻于嵌入槽的定位槽,定位槽连通于避让环槽,定位槽设有第一导出面,嵌入槽设有第二导出面。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块的前端对应位于定位槽下方时,在伸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移动套向下伸出,固定块对应嵌于定位槽内,随后反向转动旋钮,在第一导出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固定块脱离定位槽并嵌于嵌入槽内,此时,定位柱前端的弧形端面与定位孔相耦合,拨动字轮即可实现清除密码的过程,清除密码完成后,进一步转动旋钮,在第二导出面的导向作用下使固定块脱离嵌入槽,即可旋转复位。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采用在旋钮内滑移设置锁块的方式,并通过锁芯组件驱使相对旋钮伸缩,如此,即可对密码箱组件的止转块形成避让,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通过应急钥匙即可解锁,且在旋钮回转时,无需再次采用应急钥匙,直接转动旋钮,在止转块导向弧面的导向作用下即可使得锁块越过止转块重新锁止,如此,可实现开锁即拔钥匙及时归还管理员处,不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具有使用更方便、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28.2.采用z字形的锁块,当前端部缩回旋钮内时,后端部伸出,且旋钮转动过程中,后端部与限位槽限位配合,可及时反馈旋钮旋转的角度,提示用户转动应急钥匙;
29.3.采用在定位柱的前端设置弧形端面,弧形端面与定位孔耦合作用,将每个字轮转动至少360
°
后,即可实现密码重置,恢复出厂设置,如此,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可及时更换密码,便于后续使用。
附图说明
30.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31.图2是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关系示意图。
32.图3是实施例的爆炸图。
33.图4是实施例中旋钮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34.图5是实施例中旋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关系示意图。
35.图6是实施例中旋钮的剖视图。
36.图7是实施例的壳体结构关系示意图。
37.图8是实施例的壳体的俯视图。
38.图中:1、壳体;11、安装孔;12、限位槽;2、密码箱组件;21、安装架;22、止转架;221、转轴;222、止转块;2221、导向弧面;223、凸起;224、凸块;3、旋钮;31、连接柱;32、锁体;33、锁片;34、转动块;341、偏心轴;35、直滑槽;36、贯穿孔;37、通孔;38、抵紧弹簧;4、锁块;41、前端部;42、后端部;43、挡块;44、限位孔;5、字轮组件;51、中心轴;511、固定块;512、挡圈;513、复位弹簧;52、字轮;53、耦合轮;531、定位孔;532、凹槽;533、缺口;54、凸轮;541、定位柱;5411、弧形端面;6、弹片组件;7、移动套;71、伸缩弹簧;72、弧形面;73、平切面;74、避让环槽;75、过渡斜面;76、嵌入槽;761、第二导出面;77、定位槽;771、第一导出面。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40.一种密码锁的锁止避让机构,如图1-3所示,包括有壳体1、通过卡扣固设于壳体1的密码箱组件2以及转动安装于壳体1的旋钮3,旋钮3的下端同轴连接有用于固定锁舌的连接柱31。
41.如图6-8所示,旋钮3内设置有锁芯组件,锁芯组件包括有锁体32、设于锁体32的若干锁片33以及连接于锁体32的转动块34。旋钮3内设有直滑槽35,直滑槽35内滑移设有锁块4,锁块4整体呈z字形,锁块4包括有前端部41和后端部42,旋钮3侧壁开设有供锁块4的前端部41伸出的贯穿孔36、供锁块4的后端部42伸出的通孔37。壳体1开设有用于安装旋钮3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内壁对应开设有限位槽12,当后端部42伸出通孔37后并转动旋钮3时,后端部42与限位槽12限位配合,限位槽12的弧形角度α设置为50
°
~80
°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2的弧形角度α设为65
°
。转动块34与锁块4之间设有传动结构,当锁芯组件解锁时,传动结构驱使锁块4于直滑槽35内移动。传动结构包括设于转动块34上的偏心轴341、对应设于锁块4的挡块43,当转动块34带动偏心轴341进行偏心转动时,偏心轴341的侧壁抵于挡块43驱使锁块4位移。
42.当锁块4相对直滑槽35移动使得前端部41回缩至旋钮3内时,后端部42相对伸出于通孔37,当为了避让止转块222而使旋钮3转动过程中,后端部42于限位槽12内移动,直至止转块222的侧壁与限位槽12的侧壁相抵时,即可将应急钥匙反转180
°
,使得锁块4再次位移,后端部42回缩至旋钮3内,前端部41伸出,如此,通过后端部42与限位槽12限位配合,可及时反馈旋钮3旋转的角度,提示用户转动应急钥匙。
43.如图6所示,旋钮3内设有抵紧弹簧38,锁块4上靠近后端部42的侧壁开设有限位孔44,抵紧弹簧38的一端抵于限位孔44内,抵紧弹簧38的另一端抵于旋钮3内壁,抵紧弹簧38
驱使锁块4始终具有伸出贯穿孔36的运动趋势。抵紧弹簧38的一端伸入于限位孔44内,对抵紧弹簧38可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防止其在伸缩过程中发生位移而失效。
44.如图3所示,密码箱组件2包括有安装架21,安装架21上转动安装有止转架22,止转架22的一侧通过转轴221转动安装于安装架21,止转架22的前端向前延伸形成有止转块222,当密码箱组件2处于未解锁状态,且锁块4伸出贯穿孔36时,锁块4的前端部41可与止转块222止转配合,使得旋钮3无法转动实现解锁。止转块222的一侧设有导向弧面2221,导向弧面2221与锁块4导向配合,且在本实施例中,止转块222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
45.如图3所示,止转架22设有凸起223;安装架21内还设有字轮组件5,字轮组件5包括有中心轴51、套设于中心轴51的若干字轮52和耦合轮53,字轮52上一体成型有凸轮54,凸轮54与耦合轮53之间设有耦合结构,耦合结构包括定位柱541和定位孔531,定位柱541设置于凸轮54上,定位孔531对应开设于耦合轮53上;耦合轮53开设有与凸起223相对应的凹槽532,凸起223与凹槽532定位配合,安装架21内设有弹片组件6,弹片组件6驱使凸起223抵紧于耦合轮53。定位柱541的前端设置为弧形端面5411,弧形端面5411与定位孔531导向配合;止转架22上设置有凸块224,凸块224位于凸起223的中部,凸块224与凸起223整体形成“人”字形,耦合轮53对应开设有连通于凹槽532的缺口533,缺口533供凸块224伸入。中心轴51的前端设有固定块511,固定块511与第一个耦合轮53之间形成有供耦合轮53位移的运动间隙,中心轴51的后端设有挡圈512,挡圈512于第四个耦合轮53之间抵挡配合,安装架21与中心轴51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13,复位弹簧513的一端抵于挡圈512,复位弹簧513的另一端抵于安装架21,复位弹簧513驱使耦合轮53始终具有远离字轮52的运动趋势。
46.初始状态下,耦合轮53与字轮52相耦合,定位柱541插接于定位孔531中,且密码箱组件2处于锁止状态;当解锁时,拨动字轮52,字轮52转动带动耦合轮53旋转,当输入正确密码时,耦合轮53的凹槽532对应于止转架22的凸起223,在弹片组件6的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止转架22向上抬,凸起223对应嵌于凹槽532中,同时,止转架22带动止转块222上抬,使得止转块222与锁块4之间形成避让,即可转动旋钮3开启。
47.如图4-6所示,旋钮3内活动设有移动套7,移动套7同轴设于旋钮3,移动套7的上端与旋钮3内顶壁之间设置有伸缩弹簧71,伸缩弹簧71驱使移动套7下部始终伸出旋钮3;移动套7外壁设有弧形面72、平切面73、避让环槽74,平切面73与一侧的弧形面72之间形成有过渡斜面75,当旋钮3转动时,固定块511在复位弹簧513的抵紧作用下由弧形面72移动至平切面73,且在过渡斜面75的导向作用下将移动套7压入旋钮3内,此时固定块511位于避让环槽74。
48.当固定块511抵于弧形面72上时,耦合结构呈完全耦合状态,密码锁为锁止状态;当旋钮3转动一定角度后,固定块511经平切面73和过渡斜面75过渡至避让环槽74中,同时,固定块511将移动套7向上压入旋钮3内,伸缩弹簧71被压缩,在旋钮3转动开锁过程中,固定块511于避让环槽74内移动。
49.如图5所示,移动套7还开设有嵌入槽76和定位槽77,嵌入槽76和定位槽77相邻设置,定位槽77连通于避让环槽74,当固定块511对应位于定位槽77内时,整体处于开锁状态,当固定块511对应位于弧形面72时,整体处于上锁状态;当固定块511对应嵌于嵌入槽76内时,弧形端面5411与定位孔531相耦合。定位槽77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出面771,嵌入槽76的一侧设有第二导出面761,当旋钮3转动时,固定块511可通过第一导出面771脱离定位槽77,随
着旋钮3的转动,固定块511进入至嵌入槽76内,旋钮3往同一方向再次旋转,在第二导出面761的导向作用下脱离嵌入槽76。
50.当固定块511的前端对应位于定位槽77下方时,在伸缩弹簧71的弹力作用下使移动套7向下伸出,固定块511对应嵌于定位槽77内,随后反向转动旋钮3,在第一导出面771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固定块511脱离定位槽77并嵌于嵌入槽76内,此时,定位柱541前端的弧形端面5411与定位孔531相耦合,拨动字轮52即可实现清除密码的过程,清除密码完成后,进一步转动旋钮3,在第二导出面761的导向作用下使固定块511脱离嵌入槽76,即可旋转复位。
51.在进行重置清除密码过程中,由于固定块511对应嵌于嵌入槽76内时,中心轴51带动其上耦合轮53沿轴向移动一定距离,使得定位柱541的弧形端面5411对应伸入定位孔531中,而非定位柱541完全插入定位孔531内,由于当密码为错误密码时,耦合轮53的外壁抵于凸起223使得止转架22下压,凸起223远离凹槽532。在此状态下依次拨动字轮52,使得每个字轮52至少转动360
°
,在字轮52转动过程中,由于弧形端面5411与定位孔531相耦合,即可带动耦合轮53转动,直至耦合轮53的凹槽532对应于凸块224部位。字轮52转动过程中,由于耦合轮53未拨至凹槽532与凸块224对应位置时,耦合轮53端面受凸块224的抵挡限位作用无法沿轴向位移;直至凹槽532转动至对应于凸块224时,随着字轮52的转动,使得耦合轮53在弧形端面5411的导向作用下沿中心轴51的轴向向远离凸轮54运动,最终耦合轮53与字轮52之间的耦合作用消失,此时,耦合轮53的凹槽532与凸起223相对应。依次拨转其余字轮52,当所有字轮52对应的耦合轮53的凹槽532均与凸起223相对应时,在弹片组件6的弹力作用下,使止转架22上抬运动,凸起223对应嵌合于凹槽532内,同时凸块224对应伸入缺口533中,即可完成密码清除过程。如此,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可通过上述过程重置密码,恢复出厂设置。
52.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在初始状态下,密码箱组件2处于锁止状态,锁块4与止转块222止挡配合,使得旋钮3无法转动,从而无法开锁;在忘记密码的情况下需采用应急钥匙解锁时,将应急钥匙插入于锁芯组件内,钥匙转动180
°
,即可带动转块上的偏心轴341相对位移,偏心轴341移动过程中其侧壁抵接于挡块43上,即可推动锁块4沿直滑槽35向旋钮3内回缩,此时,复位弹簧513被压缩。由于此时锁块4与止转块222之间形成了避让,因此,可将旋钮3转动一定角度,使得锁块4对应越过止转块222,随后再反向转动应急钥匙180
°
,偏心轴341对挡块43的作用力撤去,在抵紧弹簧38的弹力作用下,即可使得锁块4向贯穿孔36外运动,重新穿出旋钮3。此时,即可将应急钥匙拔离及时归还于管理员处,沿同一旋转方向旋转旋钮3,即可带动连接柱31上的锁舌转动实现解锁。当使用完后需要重新上锁时,仅需反向转动旋钮3使其复位即可,旋钮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伸出的锁块4运动,当锁块4抵于止转块222上时,在止转块222的导向弧面2221的导向作用下,使得止转块222相对被下压,两者之间即可在水平位置上形成避让,当锁块4越过止转块222后,止转块222重新复位,止转块222再次与锁块4之间形成抵挡,即可实现锁止,此时旋钮3无法转动解锁。如此,可实现开锁即拔钥匙及时归还管理员处,不易出现丢失的情况,具有使用更方便、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5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