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76237发布日期:2022-01-12 11:2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桨试验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


背景技术:

2.螺旋桨出厂前需要在桨袖处标记刻度线,一般只在桨毂的桨袖处标记关键角度,在桨轴上标记一条基准刻线,通过转动桨叶使桨轴上的刻线与桨袖上对应角度的刻线对齐,以此来显示桨叶角。
3.但是,部分试验用的螺旋桨需要更小的角度间隔画刻线,限于桨袖直径太小、刻线宽度的限制,画出来的刻线很密,误差大,故传统刻线方法不再适用。
4.因此,提供一种适用于小型螺旋桨的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可以在桨袖端面四个象限内画出桨叶角度刻线,从而将过密的角度线间隔成倍放大,可以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上与桨毂的桨袖相对应的刻线样板,所述刻线样板以所述桨毂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所述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2
°
的第一刻度线,
8.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之间的1个角度数值布设于所述第二象限内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2
°
的第二刻度线,且所述第一刻度线和所述第二刻度线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9.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利用刻线样板便于在桨袖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2个象限内,以将相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2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刻度线和所述第二刻度线宽度均为0.15mm,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间隔,以及相邻所述第二刻度线间隔均大于0.5mm。
12.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上与桨毂的桨袖相对应的刻线样板,所述刻线样板以所述桨毂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所述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一刻度线,
13.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之间的2个角度数值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内,分别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二刻度线和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三刻度线,且所述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和所述第三刻度线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14.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利用刻线样板便于在桨袖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3个象限内,以将相
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3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和所述第三刻度线的宽度均为0.15mm,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间隔,相邻所述第二刻度线间隔以及相邻所述第三刻度线间隔均大于0.5mm。
17.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上与桨毂的桨袖相对应的刻线样板,所述刻线样板以所述桨毂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所述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一刻度线,
18.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之间的3个角度数值分别布设于所述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内,分别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二刻度线,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三刻度线及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四刻度线,且所述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三刻度线和所述第四刻度线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19.通过采取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0.利用刻线样板便于在桨袖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4个象限内,以将相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4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刻度线、所述第二刻度线、所述第三刻度线和所述第四刻度线的宽度均为0.15mm,相邻所述第一刻度线间隔,相邻所述第二刻度线间隔,相邻所述第三刻度线间隔以及相邻所述第四刻度线间隔均大于0.5mm。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刻线样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刻线样板在使用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5.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刻线样板使用完毕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1上与桨毂2的桨袖21相对应的刻线样板3,刻线样板3以桨毂2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2
°
的第一刻度线31,
29.相邻第一刻度线31之间的1个角度数值布设于第二象限内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2
°
的第二刻度线32,且第一刻度线31和第二刻度线32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30.具体的,第一刻度线31和第二刻度线32的宽度均为0.15mm,相邻第一刻度线31间隔,以及相邻第二刻度线32间隔均大于0.5mm。
31.本实用新型利用刻线样板3便于在桨袖21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2个象限内,以将相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2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刻线样板3按照0
°
基准线位置套放在桨轴1与桨袖21装配处,用钢针沿着第一刻线31、第二刻线32的刻线缝隙在桨袖21端面刻线,也可以用喷漆的方式喷涂入刻线缝隙。在试验过程中,每次调整1
°
角度时,对应的象限内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1对齐,其他象限内相邻两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2处于间隔空白处,轮流交替调整。
33.实施例2:
3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1上与桨毂2的桨袖21相对应的刻线样板3,刻线样板3以桨毂2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一刻度线31,
35.相邻第一刻度线31之间的2个角度数值分别布设于第二象限和第三象限内,分别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二刻度线32和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3
°
的第三刻度线33,且第一刻度线31、第二刻度线32和第三刻度线33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36.具体的,第一刻度线31、第二刻度线32、第三刻度线33的宽度均为0.15mm,相邻第一刻度线31间隔,相邻第二刻度线32间隔以及相邻第三刻度线33间隔均大于0.5mm。
37.本实用新型利用刻线样板3便于在桨袖21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3个象限内,以将相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3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3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刻线样板3按照0
°
基准线位置套放在桨轴1与桨袖21装配处,用钢针沿着第一刻线31、第二刻线32、第三刻线33的刻线缝隙在桨袖21端面刻线,也可以用喷漆的方式喷涂入刻线缝隙。在试验过程中,每次调整1
°
角度时,对应的象限内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1对齐,其他象限内相邻两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2处于间隔空白处,轮流交替调整。
39.实施例3:
40.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分组式的桨叶角标记用具,包括套设于桨轴1上与桨毂2的桨袖21相对应的刻线样板3,刻线样板3以桨毂2中心为原点作直角坐标系,第一象限和第二象限之间的垂直轴线作为0
°
基准线,在第一象限内设置有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一刻度线31,
41.相邻第一刻度线31之间的3个角度数值分别布设于第二象限、第三象限和第四象限内,分别形成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二刻度线32,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三刻度线33及多个间隔角度数值为4
°
的第四刻度线34,且第一刻度线31、第二刻度线32、第三刻度线33和第四刻度线34的角度值递增方向相同。
42.具体的,第一刻度线31、第二刻度线32、第三刻度线33和第四刻度线34的宽度均为0.15mm,相邻第一刻度线31间隔,相邻第二刻度线32间隔,相邻第三刻度线33间隔以及相邻第四刻度线34间隔均大于0.5mm。
43.本实用新型利用刻线样板3便于在桨袖21端面刻画出刻度线,且刻度线分散在4个
象限内,以将相邻刻度线间隔调整为4倍,从而能够准确调整及读取实际桨叶角度。
4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刻线样板3按照0
°
基准线位置套放在桨轴1与桨袖21装配处,用钢针沿着第一刻线31、第二刻线32、第三刻度线33、第四刻度线34的刻线缝隙在桨袖21端面刻线,也可以用喷漆的方式喷涂入刻线缝隙。在试验过程中,每次调整1
°
角度时,对应的象限内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1对齐,其他象限内相邻两刻线与桨轴1的基准刻线12处于间隔空白处,轮流交替调整。
4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4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