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装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85024发布日期:2022-02-08 11:4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装台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组装台。


背景技术:

2.汽车的底部设置有阻组装板,组装板包括外框和与外框相适配的底板,底板焊接在外框内。焊接时,将外框放置于组装台上,随后由人工将底板放入外框内,继而通过焊接工具进行焊接。
3.相关技术中,组装台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内放置区和外放置区,内放置区用于放置底板,外放置区用于放置外框且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外放置区上设有加热通电处,通过将加热通电处通电能够对外放置区加热,从而对外框加热。外框受热后能够适当膨胀,从而便于将底板放置于外框内,随后停止向加热通电处通电,外框冷却后适当收缩,此时工作人员通过焊接工具对底板和外框进行焊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外框仅放置于外放置区上,将底板放置于外框内的过程中,外框易移动,不便于底板与外框对准,从而不便于外框与底板的组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底板放置于外框内的过程中,外框不易移动,便于底板与外框对准,从而便于外框与底板的组装,本技术提供一种组装台。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装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组装台,包括安装架和设置在安装架上的工作台,工作台包括内放置区和外放置区,内放置区用于放置底板,外放置区用于放置外框且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外放置区上设有用于对外放置区进行加热的加热通电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外框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夹持板和驱动组件,所述夹持板通过驱动组件滑动安装在工作台的两侧,两侧所述夹持板可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所述夹持板由耐高温材料制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外框与底板的组装时,先将外框放置在外放置区上,然后使加热通电处通电,对外框进行加热,使外框受热适当膨胀。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工作台两侧的夹持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板与外框抵接,对外框进行限位与固定,继而将底板放置于外框内,在底板放入外框内的过程中,外框不易移动,便于底板与外框对准,从而便于外框与底板的组装。
9.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转动电机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齿轮与转动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齿条滑动设置于齿轮的两侧且与齿轮啮合,每根所述齿条对应一块夹持板,所述齿条与对应的夹持板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两侧的齿条滑动,继而实现夹持板的滑动。
11.可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安装筒,所述齿条穿过安装筒且滑动设置于安装筒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筒为齿条提供特定的滑动轨道,以提高齿条滑动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夹持板滑动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安装筒内设置有滑动滚轮,所述滑动滚轮与齿条抵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滚轮能够减少齿条滑动时的摩擦力,从而便于齿条的滑动。
15.可选的,所述齿条远离夹持板的一端设置有挡片,所挡片的大小大于安装筒开口的大小。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的设置使齿条不易从安装筒内滑出,进一步提高了齿条滑动时的稳定性,便于组装台的使用。
17.可选的,所述内放置区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底板的支撑杆,所述底板放置于支撑杆上时,所述底板的顶面与外框的顶面齐平。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能够放入外框内的底板进行支撑,使底板的顶面与外框的顶面齐平,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底板和外框进行焊接。
19.可选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气缸,所述工作台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气缸使工作台下降至较低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底板放置于工作台上。
21.可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筒,所述外筒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内杆与工作台固定连接且滑动设置在外筒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在升降气缸的作用下升降时,内杆在外筒内上下滑动,为工作台提供升降轨道,从而提高工作台升降时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进行外框与底板的组装时,先将外框放置在外放置区上,然后使加热通电处通电,对外框进行加热,使外框受热适当膨胀,然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工作台两侧的夹持板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板与外框抵接,对外框进行限位与固定,继而将底板放置于外框内,在底板放入外框内的过程中,外框不易移动,便于底板与外框对准,从而便于外框与底板的组装;
25.2.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转动电机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齿轮两侧的齿条滑动,继而实现夹持板的滑动;
26.3.通过升降气缸使工作台下降至较低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将底板放置于工作台上。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组装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隐藏底板和外框后用于展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滑动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架;11、第一架体;12、第二架体;2、工作台;21、支板;22、内放置区;221、支撑杆;23、外放置区;231、加热通电处;3、升降组件;31、升降气缸;32、伸缩
杆;321、外筒;322、内杆;4、固定机构;41、夹持板;42、驱动组件;421、转动电机;422、齿轮;423、齿条;4231、挡片;5、安装板;6、外框;7、底板;8、安装筒;81、滑动滚轮;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组装台。参照图1,组装台包括安装架1,安装架1包括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第一架体11上安装有工作台2、升降组件3和固定机构4,工作台2的两侧一体成型有支板21,第二架体12通过安装板5固定安装在支板21的顶面上。工作台2通过升降组件3升降设置在第一架体11上,固定机构4用于固定外框6。
34.参照图1和图2,工作台2包括内放置区22和位于内放置区22外的外放置区23,外放置区23用于放置外框6,外放置区23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外放置区23两侧的中部设有用于对外放置区23进行加热的加热通电处231。内放置区22用于放置底板7。内放置区22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三根用于支撑底板7的支撑杆221,三根支撑杆221沿内放置区22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底板7放置于支撑杆221上时,底板7的顶面与外框6的顶面齐平。
35.进行外框6与底板7的组装时,先将外框6放置在外放置区23上,然后使加热通电处231通电,对外框6进行加热,使外框6受热适当膨胀。然后通过固定机构4对外框6进行固定,再将底板7放置于外框6内的支撑杆221上,支撑杆221能够放入外框6内的底板7进行支撑,使底板7的顶面与外框6的顶面齐平,便于工作人员对底板7和外框6进行焊接。在底板7放入外框6内的过程中,固定机构4使外框6不易移动,从而便于底板7与外框6对准,进而便于外框6与底板7的焊接。
36.参照图1,升降组件3包括升降气缸31和伸缩杆32,升降气缸31和伸缩杆32均位于工作台2的下方。升降气缸31固定安装在第一架体11上用于驱动工作台2升降,升降气缸31有两个,两个升降气缸31的活塞杆均竖直向上且与工作台2的底面固定连接。伸缩杆32呈长方形阵列有四根,伸缩杆32的伸缩方向与升降气缸31的升降方向相同。每根伸缩杆32均包括同轴设置的外筒321和内杆322,外筒321固定连接在安装架1上,内杆322固定连接在工作台2的底面上,内杆322随升降气缸31的升降滑动安装在外筒321内。内杆322和外筒321的设置为工作台2提供升降轨道,从而提高工作台2升降时的稳定性。
37.参照图2和图3,固定机构4包括夹持板41和驱动组件42,夹持板41的形状与外框6侧边的轮廓相契合,夹持板41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夹持板41通过驱动组件42滑动安装在工作台2的两侧。两侧的夹持板41的滑动方向相反,即两侧的夹持板41可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滑动。驱动组件42位于工作台2的上方,驱动组件42包括转动电机421、齿轮422和齿条423,转动电机421固定安装在第二架体12上,转动电机421的转轴竖直向下且与齿轮422固定连接,转动电机421的转轴与齿轮422同轴设置。
38.参照图3和图4,第二架体1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安装筒8,两个安装筒8分别位于齿轮422相对的两侧。齿条423的长度方向水平设置且齿条423安装有两根,两根齿条423分别穿过两个安装筒8,齿条423滑动安装在安装筒8内且与齿轮422啮合。每根齿条423对应一块夹持板41,齿条423与对应的夹持板41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转动电机421驱动齿轮42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422两侧的齿条423向相反的方向滑动,继而实现夹持板41的滑动。通过将夹持板41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夹持板41与外框6抵接,可实现对外框6进行限位与
固定。
39.参照图3和图4,安装筒8内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滑动滚轮81,滑动滚轮81与齿条423的底面抵接,滑动滚轮81用于减少齿条423滑动时的摩擦力。齿条423远离夹持板41的一端通过螺钉可拆卸安装有挡片4231,挡片4231的大小大于安装筒8开口的大小,从而使齿条423在滑动过程中不易从安装筒8内滑出,以提高齿条423滑动时的稳定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组装台的实施原理为:进行外框6与底板7的组装时,先通过升降气缸31使工作台2下降至较低位置,先将外框6放置在外放置区23上,然后使加热通电处231通电,对外框6进行加热,使外框6受热适当膨胀。然后启动转动电机421,转动电机421驱动齿轮422转动,从而带动齿轮422两侧的齿条423向相互靠近的方向滑动,使夹持板41对外框6进行限位与固定。然后工作人员将底板7放置于外框6内的支撑杆221上,进行焊接。在底板7放入外框6内的过程中,外框6不易移动,便于底板7与外框6对准,从而便于外框6与底板7的组装。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