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03795发布日期:2022-03-09 14:2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包括机身(1)、外壳一(2)和外壳二(3),所述外壳一(2)位于机身(1)外侧上方,且所述外壳二(3)位于机身(1)外侧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前面中心嵌入有显示屏(109),且所述机身(1)前面上下侧均安装有扩音器(110);所述机身(1)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侧块(101),且两块所述侧块(101)末端均开有插槽(102),所述插槽(102)内插入有与侧块(101)转动连接的连接杆(103),且所述连接杆(103)末端固定有挡片(104),所述挡片(104)前面外侧粘合有一圈密封条(105);所述机身(1)内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上支板(113)和下支板(114),且所述上支板(113)上表面中心和下支板(114)下表面中心均安装有位于机身(1)内部的电推杆二(116),所述下支板(114)下表面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电推杆一(115),且所述电推杆二(116)和电推杆一(115)输出端的推杆活动贯穿出机身(1)外表面;所述外壳一(2)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垂直向下的弹簧(202),且所述弹簧(202)末端与机身(1)上表面连接,上方的所述电推杆二(116)顶部插入外壳一(2)内部上方;所述外壳二(3)内壁左右两侧均粘合有隔音棉(303),且所述外壳二(3)底部左右两侧均开有滚轮槽(301),两个所述滚轮槽(301)内均转动连接有滚轮(302),两个所述电推杆一(115)中的推杆和下方的所述电推杆二(116)中的推杆底部均插入外壳二(3)内部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扩音器(110)分别平行于显示屏(109)上下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推杆一(115)分别平行于下方的所述电推杆二(116)左右两侧,且所述外壳一(2)内壁上方中心、所述外壳二(3)内壁下方中心和电推杆二(116)输出端的推杆上均贴合有相互吸引的磁片(203),所述外壳一(2)和外壳二(3)通过磁片(203)相吸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推杆二(116)连接,且两个所述电推杆一(115)中的推杆分别与外壳二(3)内壁底部左右两侧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2)通过弹簧(202)和电推杆二(116)与机身(1)活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二(3)通过电推杆一(115)和电推杆二(116)与机身(1)活动连接,且所述外壳一(2)和外壳二(3)的直径一致,所述外壳一(2)直径大于机身(1)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02)底部凸出于外壳二(3)下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内部中心可拆卸连接有控制芯片(112),且所述机身(1)前面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触摸按键(111),所述控制芯片(112)与显示屏(109)、扩音器(110)以及触摸按键(111)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后面中心铰接有后盖(117),且所述后盖(117)与控制芯片(112)前后对应。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块(101)上方靠外端固定有连接块(106),且所述机身(1)后面设有手提杆(107),所述手提杆(107)左右两侧下端与连接块(106)铰接,所述手提杆(107)外侧中部套入有由海绵制成的护套(108)。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一(2)上表面左右两侧垂直固定有信号线(2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教育类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涉及教育机器人技术领域,智能教育类机器人,包括机身、外壳一和外壳二,外壳一位于机身外侧上方,且外壳二位于机身外侧下方;机身前面中心嵌入有显示屏,且机身前面上下侧均安装有扩音器;机身左右两侧中部均固定有侧块,且两块侧块末端均开有插槽,插槽内插入有与侧块转动连接的连接杆,且连接杆末端固定有挡片,挡片前面外侧粘合有一圈密封条;机身内部上下方分别固定有上支板和下支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在无需使用时,将整个机器人进行折叠收拢起来,减少占地空间,并且折叠收拢的同时将显示屏和扩音器保护起来,避免灰尘进入。免灰尘进入。免灰尘进入。


技术研发人员:陈泽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省思拓力测绘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4
技术公布日:2022/3/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