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32382发布日期:2022-05-17 09:58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是由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等相融合构成的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机电一体化主要发展方向为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微型化,系统化等,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使用绿色能源进行供电,而现有的用于机电一体化的电力动力源,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其进行安装和固定,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导致动力源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
3.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用于机电一体化的电力动力源,在使用时,不便于对其进行安装和固定,不便于对其进行更换,导致动力源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发生损伤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安装块、输出孔、风机和箱盖,所述固定箱上安装有安装块,且固定箱上开设有输出孔,所述固定箱上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推板上设置有导轨,且第一推板上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连接有第二推板,所述第二推板上设置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上安装有扭转弹簧,所述升降块上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升降块上安装有拉杆,所述第二推板上开设有升降槽,所述固定箱内安装有风机,且固定箱上设置有箱盖。
6.优选的,所述转动杆在固定箱的左右两侧分布有两个,且转动杆与第一推板之间为转动关系,并且转动杆与固定箱之间为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推板通过导轨在固定箱内为滑动结构,且第一推板与第二推板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进行相连,并且第二推板通过导轨在固定箱内为滑动结构。
8.优选的,所述升降块通过第二弹簧在限位杆上为伸缩结构,且限位杆在升降块上分布有两个,并且升降块的外侧面与第二推板的外侧面相齐平。
9.优选的,所述翻转板通过扭转弹簧在升降块上为转动结构,且翻转板位于升降块的中部,并且翻转板的厚度小于升降槽的宽度。
10.优选的,所述升降槽开设在第二推板的里侧面,且升降槽的宽度小于第二推板的
厚度,并且第二推板的尺寸与第一推板的尺寸相同。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
12.(1)设置有可翻转的翻转板,在安装时,动力源下压翻转板,使翻转板贴合进翻转板内,便于动力源顺利的下滑至两个第二推板之间,通过第二推板对动力源进行定位,安装后的翻转板翻转至原位,对动力源的顶面提供向下的推力,加强对动力源的定位,降低了安装和拆卸难度,便于对动力源进行维修,提高了动力源的使用寿命;
13.(2)设置有可伸缩的第二推板,第二推板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推板直接之间为伸缩结构,通过第二推板的里侧面与动力源接触,使动力源在受到撞击时可移动过第一弹簧来缓冲冲击力,降低动力源受到的损伤,提高了该装置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横剖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竖剖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推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固定箱;2、安装块;3、输出孔;4、转动杆;5、第一推板;6、导轨;7、第一弹簧;8、第二推板;9、升降块;10、翻转板;11、扭转弹簧;12、限位杆;13、第二弹簧;14、拉杆;15、升降槽;16、风机;17、箱盖。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箱1、安装块2、输出孔3、转动杆4、第一推板5、导轨6、第一弹簧7、第二推板8、升降块9、翻转板10、扭转弹簧11、限位杆12、第二弹簧13、拉杆14、升降槽15、风机16和箱盖17,固定箱1上安装有安装块2,且固定箱1上开设有输出孔3,固定箱1上安装有转动杆4,转动杆4上连接有第一推板5,第一推板5上设置有导轨6,且第一推板5上连接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上连接有第二推板8,第二推板8上设置有升降块9,升降块9上设置有翻转板10,翻转板10上安装有扭转弹簧11,升降块9上设置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上设置有第二弹簧13,升降块9上安装有拉杆14,第二推板8上开设有升降槽15,固定箱1内安装有风机16,且固定箱1上设置有箱盖17。
22.转动杆4在固定箱1的左右两侧分布有两个,且转动杆4与第一推板5之间为转动关系,并且转动杆4与固定箱1之间为螺纹连接,便于通过转动杆4的转动来推动第一推板5移动。
23.第一推板5通过导轨6在固定箱1内为滑动结构,且第一推板5与第二推板8之间通过第一弹簧7进行相连,并且第二推板8通过导轨6在固定箱1内为滑动结构,便于通过第一
弹簧7来缓冲第二推板8上的冲击力。
24.升降块9通过第二弹簧13在限位杆12上为伸缩结构,且限位杆12在升降块9上分布有两个,并且升降块9的外侧面与第二推板8的外侧面相齐平,便于通过升降块9来带动翻转板10升降。
25.翻转板10通过扭转弹簧11在升降块9上为转动结构,且翻转板10位于升降块9的中部,并且翻转板10的厚度小于升降槽15的宽度,便于使翻转板10翻转至升降槽15内。
26.升降槽15开设在第二推板8的里侧面,且升降槽15的宽度小于第二推板8的厚度,并且第二推板8的尺寸与第一推板5的尺寸相同,便于升降块9在升降槽15内更好的滑动。
27.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机电一体化用动力源固定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需要使用的地方,通过安装块2对固定箱1进行固定,打开箱盖17,将动力源直接放入至两个第二推板8的中部,使动力源沿着第二推板8的里侧面向下滑动,动力源会接触并向下推动翻转板10,翻转板10压缩扭转弹簧11在升降块9上向下翻转,直至翻转板10翻转至升降槽15内,动力源持续下降至固定箱1的底部,上拉拉杆14,拉杆14带动升降块9在限位杆12上压缩第二弹簧13向上移动,升降块9带动翻转板10上升至动力源的上侧,扭转弹簧11带动翻转板10向上翻转,松开拉杆14,第二弹簧13推动升降块9下降,使翻转板10下降对动力源进行固定。
28.然后转动转动杆4,转动杆4在固定箱1上转动的同时向里移动,转动杆4推动第一推板5在导轨6上滑动,第一推板5通过第一弹簧7推动第二推板8贴紧动力源停止滑动,然后第一推板5压缩第一弹簧7,直至转动杆4的外端移动至固定箱1内部,然后转动另一个转动杆4,使两个第二推板8同时贴紧动力源,盖上箱盖17,启动风机16,加强对动力源的散热效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29.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