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37150发布日期:2022-04-27 12:4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产品的加工越来越趋于高精度及良好的表面光洁度,优良的产品是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3.在机械加工时,为了保证零件的外观一致性,需要将零件的对称两侧进行固定,且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会因受力不均发生翘起,影响加工质量和加工安全性。因此,需要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其既能满足产品严格贴平两个侧边的要求,又能避免翘起,保证加工过程的稳定高效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包括主体架、至少一个夹持单元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至少一个动力单元与至少一个夹持单元一一对应;主体架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夹紧槽,主体架的中部与至少一个夹紧槽对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与其对应的夹紧槽连通;至少一个夹持单元与至少一个夹紧槽一一对应,每个夹持单元均包括两个夹持组件,两个夹持组件对称设置在其所在夹持单元对应的夹紧槽的中部,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与其所处夹紧槽的对称面共面,两个夹持组件均为对称结构;至少一个动力单元与至少一个容置槽一一对应,每个动力单元均固定在其对应的容置槽的中部,每个动力单元均拥有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每个动力单元的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相互垂直,每个动力单元的第一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共面,每个动力单元的第二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各自的对称面共面,每个动力单元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互相抵触。
6.较佳地,每个夹持组件均包括水平夹持件和竖直夹持件,水平夹持件的下端与主体架轴接,竖直夹持件的下端与属于同一夹持组件的水平夹持件轴接,水平夹持件、与水平夹持件属于同一夹持组件的竖直夹持件、水平夹持件所处的夹紧槽三者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每个动力单元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竖直夹持件互相抵触。
7.进一步地,每个动力单元均包括动力件和传动杆,动力件固定在其对应的容置槽内,传动杆的一端与属于同一动力单元的动力件连接,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其所在动力单元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竖直夹持件互相抵触。
8.再进一步地,每个夹紧槽均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夹紧面,水平夹持件包括固定部分和水平夹持部分,固定部分和属于同一水平夹持件的水平夹持部分连接,固定部分
与主体架轴接,水平夹持部分远离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与其所处夹紧槽的两个夹紧面均平行;竖直夹持件包括连接部分和竖直夹持部分,连接部分和属于同一竖直夹持件的竖直夹持部分连接,连接部分与其所在竖直夹持件对应的水平夹持件的水平夹持部分轴接,竖直夹持部分靠近其连接的连接部分的端面与其所在竖直夹持件对应的夹紧槽的槽底面平行,传动杆与其所在动力单元对应的夹持组件的两个连接部分互相抵触。
9.更进一步地,传动杆靠近其对应的连接部分的一端设有锥形面,连接部分靠近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传动杆的锥形面与其对应的连接部分的第一斜面抵触;每个夹持单元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属于同一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的竖直夹持部分的中部连接;水平夹持部分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设有第一锯齿,竖直夹持部分靠近其连接的连接部分的端面设有第二锯齿,夹紧面上设有第三锯齿。
10.更更进一步地,水平夹持部分的中部沿与其所在夹持组件的对称面垂直的方向设有轴接孔,水平夹持部分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组合槽,组合槽与位于同一水平夹持部分上的轴接孔连通,连接部分靠近其对应的水平夹持部分的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组合凸起,组合凸起与其靠近的组合槽相配合,组合凸起上设有连接孔,连接孔与其所在连接部分对应的水平夹持部分上的轴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固定部分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与主体架之间存在旋转间隙。
11.在前述基础上,又进一步地,组合凸起的端部为圆弧型结构,所述组合槽与其对应的组合凸起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为圆弧面;水平夹持部分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弧形槽,固定部分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的端面与其所在夹持组件对应的传动杆之间存在第一距离。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使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与其所处夹紧槽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将零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夹持组件和两个夹持组件所处的夹紧槽的槽侧壁之间;通过使夹紧槽和容置槽连通,便于动力单元驱动其对应的夹持单元夹紧零件;通过使动力单元的第一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共面,使动力单元的第二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各自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动力单元均匀作用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上,从而使零件的两侧受力相同,满足零件严格贴平两个侧边的要求,保证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3沿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两个夹持组件与动力单元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水平夹持件和竖直夹持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19.图7为图6中水平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8为图6中竖直夹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22.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包括主体架10、至少一个夹持单元20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30,至少一个夹持单元20与至少一个动力单元30一一对应以在动力单元30的驱动下夹紧零件。
23.主体架10的上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夹紧槽11,至少一个夹持单元20与至少一个夹紧槽11一一对应,主体架10的中部与至少一个夹紧槽11对应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容置槽12,至少一个动力单元30与至少一个容置槽12一一对应,每个容置槽12与其对应的夹紧槽11连通,以便于安装用以夹持零件的夹持单元20和用以驱动夹持单元20夹紧零件的动力单元30。
24.每个夹持单元20均包括两个夹持组件21,两个夹持组件21对称设置在其所在夹持单元20对应的夹紧槽11的中部,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与其所在夹紧槽11的对称面共面,以使两个夹持组件21到其所在夹紧槽11的一组相对的槽侧壁的距离相等,从而能够将零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夹持组件21和该夹持组件21所在的夹紧槽11的槽侧壁之间,两个夹持组件21均为对称结构。
25.每个动力单元30均固定在其对应的容置槽12的中部,每个动力单元30均拥有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每个动力单元30的第一对称面和第二对称面相互垂直,如图1中所示,位于中间位置的动力单元30的第一对称面为平面1000,第二对称面为平面2000,平面1000和平面2000互相垂直,每个动力单元30的第一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共面,每个动力单元30的第二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各自的对称面共面,如图2和图3中所示,平面1000与位于中间位置的动力单元30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共面,平面2000与位于中间位置的动力单元30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各自的对称面共面,每个动力单元30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互相抵触,以使动力单元30均匀作用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上,从而使零件的两侧受力相等。
26.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夹持单元20和至少一个动力单元30分别以五个夹持单元20和五个动力单元30为例,五个夹持单元20和五个动力单元30一一对应,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主体架10的上表面上设有五个夹紧槽11,主体架10的中部与五个夹紧槽11对应的位置设有五个容置槽12,五个夹持单元20与五个夹紧槽11一一对应,五个动力单元30与五个容置槽12一一对应,每个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对称设置在其对应的夹紧槽11的中部,每个动力单元30固定在其对应的容置槽12内,通过使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与其所处夹紧槽11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将零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夹持组件21和两个夹持组件21所处的夹紧槽11的槽侧壁之间;通过使夹紧槽11和容置槽12连通,便于动力单元30驱动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夹紧零件;通过使动力单元30的第一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共面,使动力单元30的第二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各自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动力单元30均匀作用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上,从而使零件的两侧受力相同,满足零件严格贴平两个侧边的要求,保证加工质量。
2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照图1、图4和图5,每个夹持组件21均包括水平夹持件211和竖直夹持件212,水平夹持件211的下端与主体架10轴接,竖直夹持件212的下端与属于同一夹持组件21的水平夹持件211轴接以使竖直夹持件212在力的作用下能够发生转动,水平夹持件211、与水平夹持件211属于同一夹持组件21的竖直夹持件212、水平夹持件211所处的夹紧槽11三者之间形成夹持空间100,每个动力单元30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竖直夹持件212互相抵触,以能够驱动两个竖直夹持件212发生转动在竖直方向上夹紧零件的两侧,避免翘起。
28.为了保证动力单元30对其对应的竖直夹持件212的驱动效果,每个动力单元30均包括动力件31和传动杆32,动力件31固定在其对应的容置槽12内,传动杆32的一端与属于同一动力单元30的动力件31连接,传动杆32的另一端与其所在动力单元30对应的夹持单元20的两个竖直夹持件212互相抵触。
29.优选地,动力件31与其所在容置槽12的槽底面和槽侧壁之间均存在间隙,以便于热量的散发。
30.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每个夹紧槽11均包括相对平行设置的两个夹紧面111,水平夹持件211包括固定部分2111和水平夹持部分2112,固定部分2111与属于同一水平夹持件211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连接,固定部分2111与主体架10轴接,水平夹持部分2112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与其所处夹紧槽11的两个夹紧面111均平行;竖直夹持件212包括连接部分2121和竖直夹持部分2122,连接部分2121和属于同一竖直夹持件212的竖直夹持部分2122连接,连接部分2121与其所在竖直夹持件212对应的水平夹持件211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轴接,竖直夹持部分2122靠近其连接的连接部分2121的端面与其所在竖直夹持件212对应的夹紧槽11的槽底面平行,夹紧槽11的槽底面和两个夹紧面111、位于夹紧槽11内的两个夹持组件21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和竖直夹持部分2122靠近其连接的连接部分2121的端面之间形成两个夹持空间100,零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这两个夹持空间100内,传动杆32与其所在动力单元30对应的夹持组件21的两个连接部分2121互相抵触,以通过驱动连接部分2121转动使与连接部分2121连接的竖直夹持部分2122在竖直方向上夹紧零件。
31.为了保证传动杆32对其对应的两个连接部分2121的驱动稳定性,请结合参照图4、图5和图8,传动杆32靠近其对应的连接部分2121的一端设有锥形面,连接部分2121靠近其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上设有第一斜面52,传动杆32的锥形面与其对应的连接部分2121的第一斜面52抵触。
32.为了使零件加工结束后,传动杆32离开其对应的连接部分2121后,属于同一夹持单元20的两个竖直夹持件212能够复位,请参照图4或图5,每个夹持单元20还包括弹性件22,弹性件22的两端分别与属于同一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的竖直夹持部分2122的中部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弹性件22可选地为拉伸弹簧。
33.为了使连接部分2121能够带动与其轴接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发生转动,请结合参照图4、图6、图7和图8,水平夹持部分2112的中部沿与其所在夹持组件21的对称面垂直的方向设有轴接孔41,水平夹持部分2112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组合槽42,组合槽42与位于同一水平夹持部分2112上的轴接孔41连通,连接部分2121靠近其对应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的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组合凸起51,组合凸起51与其
靠近的组合槽42相配合,组合凸起51上设有连接孔511,连接孔511与其所在连接部分2121对应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上的轴接孔41通过连接轴6连接,从而将水平夹持部分2112和其对应的连接部分2121轴接,固定部分2111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与主体架10之间存在旋转间隙,当连接部分2121在与其抵触的传动杆32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由于连接部分2121的组合凸起51与水平夹持部分2112的组合槽42相接触,使得水平夹持件211发生转动,从而使水平夹持部分2112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在水平方向上夹紧零件。
34.为了保证连接部分2121能够平稳转动,组合凸起51的端部为圆弧型结构,组合槽42与其对应的组合凸起51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为圆弧面。
35.为了防止水平夹持件211与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之间发生干涉,水平夹持部分2112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的中部设有弧形槽412,固定部分2111靠近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与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之间存在第一距离。
36.为了提高对零件的夹紧效果,水平夹持部分2112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设有第一锯齿61,竖直夹持部分2112靠近其连接的连接部分2111的端面设有第二锯齿62,夹紧面111上设有第三锯齿(图中未示出)。
37.在实际使用时,请参照图1,主体架10上还设有用以轴接水平夹持件211的第一轴接孔13和用以固定动力单元30的第一固定孔14,主体架10的侧壁上与每个夹持单元20对应的位置沿平行于夹持单元20的两个夹持组件21之间的对称面的方向设有两组共4个第一轴接孔13,主体架10的上表面上与动力单元30对应的位置设有4个第一固定孔14,每个夹持单元20的两个水平夹持件211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每组2个第一轴接孔13之间,动力单元30通过与第一固定孔14配合的固定件固定在主体架10上;该夹紧装置的水平夹持部分2112远离其所在夹持组件21对应的传动杆32的端面与其靠近的夹紧面111之间的距离,亦即夹持空间100的水平宽度,一般为零件的两侧的宽度,以保证对零件的夹持效果。
38.使用过程:动力件31驱动传动杆32向上移动靠近连接部分2121,传动杆32端部的锥形面与其两侧的连接部分2121的第一斜面52抵触,使得两侧的连接部分2121发生转动,从而使与连接部分2121连接的竖直夹持部分2122在竖直方向上夹紧零件,同时连接部分2121带动与其连接的水平夹持件211转动,从而使水平夹持部分2112在水平方向上夹紧零件,由于零件的两侧受力相同,能够满足严格贴平两个侧边的要求,同时零件不会发生翘起,有效保证了加工质量。零件加工结束后,传动杆32向下移动远离连接部分2121,两个竖直夹持部分2122在弹性件22的作用下回到原位,同时带动水平夹持件211也回到原位。
3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满足高对称度要求的夹紧装置,通过使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与其所处夹紧槽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将零件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夹持组件和两个夹持组件所处的夹紧槽的槽侧壁之间;通过使夹紧槽和容置槽连通,便于动力单元驱动其对应的夹持单元夹紧零件;通过使动力单元的第一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之间的对称面共面,使动力单元的第二对称面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各自的对称面共面,便于动力单元均匀作用于其对应的夹持单元的两个夹持组件上,从而使零件的两侧受力相同,满足零件严格贴平两个侧边的要求,保证加工质量。
40.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
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