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内角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9133发布日期:2022-06-11 00:04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内角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零件安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内角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内角螺旋紧固件,即具有一个内角接口的紧固连接物件,其在安装过程中通常通过对内角接口部位施力使其绕轴旋转,并利用其带有的螺纹与其他物件进行连接,常见的该类物件包括内六角螺栓、内五角螺栓、内四角螺栓等,与之相对的外角紧固件则是从外周部位施力使其旋转,如普通的六角螺母。以内六角螺栓为例,其内角接口具有一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凹槽,在进行安装时通常将一个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内六角扳手的端部插入至凹槽中,使端部与凹槽形成卡接配合,随后对内六角扳手施力,使其带动内六角螺栓绕轴转动,从而实现旋转安装。
3.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不同的机械结构往往需要使用到多种不同的内角紧固件,而不同的内角紧固件的内角接口的尺寸往往存在着区别。因此在对这些内角紧固件进行调节时,需要使用到大量不同型号的扳手,更换扳手的过程会导致施工效率大大降低。专利申请号为201720677347.9的专利文件提供了一种可更换内六角扳手头的内六角扳手,内六角扳手包括一个扳手主体和多个不同尺寸的可套设在扳手主体上的扳手头,在对不同规格的内六角螺栓施工时,仅需更换扳手头,相较于直接更换扳手更加轻松,携带也更加方便。然而该方案依然存在着需要频繁更换扳手组件的问题,依然存在施工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内角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该可调紧固装置仅需使用一个扳手即可实现对多种内角紧固件的调节,施工过程中无需替换扳手组件。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用于内角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包括调节头和驱动件;所述的调节头设有一沿轴向贯通的调节孔,所述的调节孔包括一个由调节头的第一端至第二端口径逐渐减小的斜向部,所述斜向部形成有内螺纹;所述的调节头由多个径向定位件绕轴水平圆周排布组成,每个径向定位件外侧具有至少一个内角抵接面;所述的驱动件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直径逐渐减小形成与所述斜向部相对应的锥状结构,驱动件的外侧壁上设有能够与所述斜向部的内螺纹形成配合的外螺纹,驱动件的第一端端部设有一驱动接口。
7.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一个可向外延展膨胀的调节头实现自由调整内角接头的口径大小的效果。该调节头由均分的多个径向定位件构成,具体地,当需要拧紧内六角螺栓时,则调节头为六角结构,由均分的六个径向定位件组装而成,需要拧紧内五角螺栓时,调节头为五角结构,由均分的五个径向定位件组成,以此类推,调节头的具体面数在生产制造时根据具体需求确定。多个径向定位件以花瓣状结构围绕调节头的中心轴线圆周排布,每
一个径向定位件的外侧面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紧固件的内角接口其中一侧面形成抵接配合的内角抵接面,以内六角螺栓为例,内六角螺栓的内角接口具有六个侧面,则组成调节头的六个径向定位件分别与其中一个侧面形成抵接,从而形成调节头与内角接口的配合结构;或者每个调节头具有两个内角抵接面,两个内角抵接面形成一个外顶角,径向定位件通过外顶角与内角接口的内顶角形成配合锁定。在面对不同口径大小的内角接口时,由于调节头由六个独立的径向定位件构成,径向定位件可以朝远离中心轴线的方向延展移动,从而改变调节头的轮廓大小,最终与内角接口进行配适。具体地,径向定位件的延展移动通过驱动头的旋转实现,由于驱动头与调节头形成螺旋配合,驱动头在旋转时会提供一个径向向外的推力,使得各径向定位件向外侧移动展开。驱动件的第一端,即上端具有一个驱动接口,通过该驱动接口可对驱动件进行施力。
8.进一步地,所述的紧固装置还包括调节头连接件;所述的调节头连接件设有若干个沿径向伸出的导向部,所述的导向部数量与径向定位件数量一致;所述的调节孔还包括设置在靠近调节头第二端位置且与所述调节孔连通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的内侧壁设有若干个沿径向延伸的导向孔,所述的若干个导向孔绕调节头的中心轴线水平圆周排布,且每个径向定位件上均具有一个导向孔;所述导向孔与导向部可形成滑动连接。
9.调节头连接件通过径向伸出的导向部形成水平方向上的支架结构,支架向外侧形成多个分支,每一个分支均与一个导向孔形成对应,导向部与导向孔配合后,径向定位件即可与调节头连接件形成滑动连接,径向定位件可沿导向部走向朝着远离调节头轴线的方向滑动,多个径向定位件对应安装在调节头连接件的导向部上后,即可形成以调节头连接件为中心结构的调节头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紧固装置还包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驱动主杆和两个与所述驱动主杆垂直且设置在驱动主杆两侧的驱动推杆;所述驱动主杆的下端形成与所述驱动接口相配合的连接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推杆与驱动主杆活动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推杆与驱动主杆通过转轴连接,驱动推杆可转动至与驱动主杆平行贴合。
13.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接口为内六角槽口或外六角接头。
14.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接口为带内螺纹的槽口或带外螺纹的接头,所述的连接部具有与驱动接口相反的螺纹配合结构。
15.本实用新型在对驱动件进行施力时,存在两种手段,第一种是直接利用扳手工具对驱动件施力,例如将驱动件的驱动接口设置为内六角槽口,此时使用内六角扳手即可进行拧动,或将驱动接口设置为外六角接头,此时使用普通扳手即可进行拧动,采用该种方案可以仅使用一种规格的扳手来安装多种规格的内六角紧固件,相较于传统方法使用的扳手数量大大减少,从而提高效率,且相较现有技术中通过套设多个规格的六角接头来提高通用性的做法,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更加简单轻便,方便携带。另一种方法是采用驱动杆来拧动驱动件,例如驱动件的驱动接口为内六角槽口或外六角接头时,驱动主杆的连接部则为外六角接头或内六角槽口,连接部与驱动接口的公母相反,形成配合,当两者连接后,对驱动推杆施力即可带动整个装置的转动;或者驱动接口为带内螺纹的槽口或带外螺纹的接头,连接部具有与驱动接口相反的螺纹配合结构,此时连接部与驱动接口通过螺旋连接固
定,配合更加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当采用螺纹配合方案时,调节头与驱动件形成了第一螺纹配合结构,驱动件与驱动杆形成了第二螺纹配合结构,两者的螺纹配合结构的螺旋方向需要一定的设计,以避免在拧动过程中发生冲突。
16.综上所述,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有多个径向定位件组合而成的调节头来配适内角螺旋紧固件的内角接口,由于调节头可在允许范围内平滑调整口径大小,因此能够配适该范围内的任一中内角螺旋紧固件,极大地拓宽了适用范围,避免了常规内六角扳手等工具在使用过程中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缺点。
18.2、本实用新型通过锁定头对调节头施加径向压力,使径向定位件外侧面的内角抵接面能有与内角接口侧壁形成紧密抵接,使调节头与紧固件之间形成较强的锁定效果,在转动调节头时调节头不易从内角接口中脱落,操作更加方便。
19.3、本实用新型中组成调节头的多个径向定位件通过调节头连接件形成连接,调节头连接件可以对径向定位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使调节头外轮廓延展更加均匀,且在进行紧固件安装前可使用调节头连接件将径向定位件预先组装成调节头,便于将调节头卡入至紧固件的内角接口中。
20.4、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杆的设置,使得紧固件在安装时可以无需使用常规扳手,且采用驱动推杆进行拧紧操作时更加省力。
21.5、本实用新型设置在驱动主杆上的驱动推杆与驱动主杆形成活动连接,且驱动推杆可旋转至与驱动主杆平行贴近,减小了装置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空间占用,便于收纳。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1中的紧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1中的调节头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1中的另一驱动件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2中的驱动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实施例2中的紧固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调节头,2-驱动件,3-调节头连接件,4-驱动杆,11-径向定位件,111-内角抵接面,12-调节孔,121-斜向部,122-定位部,123-导向孔,21-驱动接口,31-导向部,41-驱动主杆,42-驱动推杆,411-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通过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29.实施例1
30.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内角螺旋紧固件的可调紧固装置包括相对独立的三个部分:调节头1、驱动件2和调节头连接件3。
31.调节头1沿轴切面等分为六个相同的径向定位件11,径向定位件11围绕调节头的中心轴线水平圆周排布。调节头的中部形成贯通的调节孔12,调节孔包括一个孔径由调节头的第一端至第二端逐渐减小形成锥面结构的斜向部121和设置在靠近调节头第二端的部位的定位部122,斜向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结构。每一个径向定位件11外侧均具有两个
内角抵接面111,两个内角抵接面形成一个外顶角,该外顶角可嵌入至内六角螺栓等紧固件的内角接口的内顶角处,从而与内角接口形成抵接,当六个径向定位件的外顶角分别与六个内角接口的内顶角形成抵接时,调节头即可与紧固件形成一定强度的连接,调节头不会轻易从内角接口中脱落。每个径向定位件的定位部122对应位置设有导向孔123,导向孔沿径向向外延伸。调节头连接件3外形为齿轮状,沿径向向外形成有六个分支,即导向部31,每一个导向部31均与一个导向孔123对应,径向定位件可通过导向孔滑动安装至调节头连接件上,当安装完六个径向定位件后,即可得到一个完整调节头组件。在实际使用时,需要预先将调节头置入到内角接口中,再进行后续操作,由于调节头由独立的六个径向定位件组成,因此直接置入到内角接口中后会形成松散结构,不利于后续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调节头连接件3对调节头进行连接,使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结构。在通过径向定位件的向外延展移动增大调节头的外部尺寸时,导向部可使径向定位件的移动朝着固定的方向,避免调节头整体结构发生变形。
32.驱动件2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直径逐渐减小,形成与斜向部121对应的锥状结构,且驱动件外侧壁上设有外螺纹,该外螺纹能与斜向部121的内螺纹形成配合。在驱动件的第一端设有一个驱动接口21,通过驱动接口可以对驱动件进行施力,如图1所示,驱动接口为内六角凹槽状,可以通过一个与之对应的内六角扳手进行拧动,又或者如图3所示,驱动接口为外凸的外六角接头,可以通过一个普通扳手进行拧动。
33.下面提供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六个径向定位件安装在调节头连接件上,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头;将调节头置入紧固件的内角接口中;将驱动件从上方抵入至调节头中部的调节孔中,随后通过扳手旋转驱动件,带动径向定位件向外展开移动,直至径向定位件与内角接口形成抵接;继续拧动驱动件,直至紧固件的安装符合强度标准;逆向拧动驱动件,使调节头与驱动件分离,并依次拆解各组件,即完成一次紧固件的安装。
34.实施例2
35.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部分相同,区别在于额外增设了一个驱动杆4,驱动杆4包括一个轴向的驱动主杆41和两个径向的驱动推杆42,两个驱动推杆分别垂直安装在驱动主杆靠近上端的两侧,便于施加推力。驱动推杆与驱动主杆通过转轴连接,在非使用状态下,驱动推杆可以向下转动折叠,收拢至与驱动主杆平行贴紧,以节省空间便于收纳。在驱动主杆的下端设有连接部,连接部用于与驱动头的驱动接口形成配合,如图1和图4所示,驱动接口为内六角槽口,连接部为外六角卡头,两者可进行卡接。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4仅为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两者的还可以将卡头与槽口互换设置,或将六角卡接替换为螺纹连接。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不使用扳手对驱动件进行拧动,而是直接通过驱动杆进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