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以及冲击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61443发布日期:2023-02-04 00:42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电动工具以及冲击起子的制作方法

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电动工具以及冲击起子。


背景技术:

2.在与电动工具相关的技术领域中,已知有像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4以及专利文献5所公开那样的电动工具。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81414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6613401号公报
7.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28041号公报
8.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6724563号公报
9.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21-03756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有时在电动工具上设置有操作显示部。根据操作显示部的位置而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有可能降低。由于操作显示部的位置的影响而有可能使得电动工具的重量平衡恶化。
11.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设置于电动工具的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的降低。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目的在于:改善电动工具的重量平衡。
12.本说明书公开一种电动工具。电动工具可以具备:马达,其具有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马达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输出部,其配置于比马达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基于转子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外壳,其具有对马达进行收纳的马达收纳部、从马达收纳部向下方延伸的握把部、以及与握把部的下端部连接的蓄电池保持部;控制电路基板,其收纳于外壳;以及操作显示部,其配置于外壳的后部,并且与控制电路基板连接。
13.发明效果
14.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抑制设置于电动工具的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的降低。另外,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电动工具得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附图说明
15.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16.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立体图。
17.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后视图。
18.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俯视图。
19.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右视图。
20.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纵剖视图。
21.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上部的纵剖视图。
22.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上部的横剖视图。
23.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下部的纵剖视图。
24.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下部的后视图。
25.图1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下部的立体图。
26.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操作显示部的剖视图。
27.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框图。
28.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右视图。
29.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的纵剖视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电动工具;2

外壳;2l

左侧外壳;2r

右侧外壳;2s

螺钉;3

后盖;3s

螺钉;3t

后端部;4

锤子壳体;5a

锤子壳体盖;5b

缓冲器;6

马达;7

减速机构;8

主轴;8a

凸缘部;8b

主轴转轴部;8c

凸部;8d

主轴沟;9

打击机构;10

砧座;10t

前端部;10a

工具孔;10b

砧座凹部;11

工具保持机构;12

风扇;12a

衬套;13

蓄电池装配部;14

触发杆;15

正反转切换杆;16

操作显示部;16s

表面;17

模式切换开关;18

灯组件;19

控制电路基板;19b

后端部;19c

基板壳体;19s

表面;20a

进气口;20b

排气口;21

马达收纳部;21b

后端部;22

握把部;22a

前端部;22b

后端部;23

蓄电池保持部;23a

前端部;23b

后端部;23c

下边部;23r

凹部;24

轴承箱;24a

凹部;24b

凸部;25

蓄电池组;25g

重心;25t

前端部;25u

后端部;25v

上表面;25w

下端部;26

定子;27

转子;28

定子铁心;29

前绝缘子;29s

螺钉;30

后绝缘子;31

线圈;32

转子铁心部;33

转子转轴部;33f

前侧转轴部;33r

后侧转轴部;34

转子磁铁;35

传感器用磁铁;37

传感器基板;38

熔断端子;39

转子轴承;39f

前侧转子轴承;39r

后侧转子轴承;41

小齿轮;42

行星齿轮;42p

销;43

内齿轮;44

主轴轴承;45

垫圈;46

砧座轴承;46a

o型环;47

锤子;47a

孔;47b

锤子沟;47c

凹部;47d

锤子突起部;48

滚珠;49

螺旋弹簧;51

电路基板;51s

表面;52

开关元件;52a

第1开关元件;52b

第2开关元件;53

发光元件;54

间隔部件;55

标签部件;55s

表面;56

操作部;56a

第1操作部;56b

第2操作部;57

显示部;58

引线;101

砧座轴部;102

砧座突起部;191

存储部;192

指令输出部;193

马达控制部;194

显示控制部;ax

马达旋转轴;el

延长线;g1

第1距离;g2

第2距离;g3

距离;g4

距离;g5

距离;g6

最短距离;la

辅助线;lb

辅助线;pa

拐点;pb

拐点;pc

拐点;pd

拐点;ra

上边;rb

下边;rc

前边;rd

后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具备:马达,其具有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马达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输出部,其配置于比马达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基于转子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外壳,其具有对马达进行收纳的马达收纳部、从马达收纳部向下方延伸的握把部、以及与握把部的下端部连接的蓄电池保持部;控制电路基板,其收纳于外壳;以及操作显示部,其配置于外壳的后部,并且与控制电路基板连接。
[0033]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配置于外壳的后部,所以,作业者可以在使电动工具的前部朝向作业对象的状态下对操作显示部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即,作业者可以在用手握持着握把部的状态下,保持使用电动工具的作业姿势不变地对操作显示部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而不必将电动工具拉回到身边。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的降低。另外,操作显示部配置于外壳的后部,所以,不用在外壳的前部设置用于设置操作显示部的区域。因此,电动工具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34]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的后部。
[0035]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的后部,所以,作业者可以在使电动工具的前部朝向作业对象的状态下对操作显示部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另外,操作显示部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的后部,所以,不用在外壳保持部的前部设置用于设置操作显示部的区域。因此,电动工具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36]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配置于设置在蓄电池保持部上的凹部。
[0037]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从蓄电池保持部的表面突出,所以,作业者容易操作电动工具。
[0038]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操作显示部的中心与蓄电池保持部的中心可以一致。
[0039]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的左右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40]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可以大于操作显示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0041]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的形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所以,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42]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配置于比握把部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0043]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44]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配置于比马达收纳部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0045]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46]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可以收纳于蓄电池保持部。
[0047]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与控制电路基板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与控制电路基板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大型化以及复杂化。
[0048]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的后端部可以配置于比握把部的后端部靠后方的位置。
[0049]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50]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配置于比控制电路基板靠后方的位置。
[0051]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与控制电路基板不重叠,所以,能够抑制蓄电池保持部的大型化,并且电动工具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52]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的表面可以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053]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54]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可以具有:电路基板;开关元件,其搭载于电路基板;发光元件,其搭载于电路基板;间隔部件,其对电路基板进行支撑;以及标签部件,其将开关元件以及所述发光元件分别覆盖。
[0055]
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的大型化。另外,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56]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可以借助间隔部件而固定于外壳的至少一部分。
[0057]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与外壳之间的固定稳定。
[0058]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的表面可以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059]
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的大型化。另外,操作显示部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060]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的表面可以与马达旋转轴平行。
[0061]
上述构成中,电路基板与控制电路基板配置成朝向不同的方向,所以,能够抑制电动工具的大型化。
[0062]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具备:将控制电路基板与电路基板连接起来的引线。
[0063]
上述构成中,例如通过对操作显示部进行操作而生成的操作信号经由引线发送至控制电路基板。
[0064]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可以具有:存储部,在该存储部中存储有马达的多个动作模式;指令输出部,通过对操作显示部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该指令输出部输出对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模式指令;马达控制部,该马达控制部基于模式指令而对马达进行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该显示控制部基于模式指令而对操作显示部的显示部进行控制。
[0065]
上述构成中,通过对操作显示部的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设定马达的动作模式。另外,基于模式指令而对操作显示部的显示部进行控制,由此作业者可以观察显示部来识别马达的动作模式。
[0066]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为,在前后方向上,握把部的下端部的前端与蓄电池保持部的前端部之间的第1距离短于握把部的下端部的后端部与蓄电池保持部的后端部之间的第2距离,或者第1距离与第2距离相等。
[0067]
上述构成中,在前后方向上,握把部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的大致中央,所以,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68]
1个以上的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可以具备: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的下部的蓄电池装配部。从蓄电池保持部的前方插入的蓄电池组可以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
[0069]
上述构成中,作业者容易将蓄电池组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另外,在蓄电池组装配至蓄电池装配部的状态下,电动工具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070]
[实施方式]
[0071]
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中,采用左、右、前、后、上及下的术语,对各部分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这些术语表示以电动工具1的中心为基准的相对位置或方向。电动工具1具有马达6作为动力源。
[0072]
实施方式中,将与马达6的马达旋转轴ax平行的方向适当称为轴向,将环绕马达旋
转轴ax的周围的方向适当称为周向或旋转方向,将马达旋转轴ax的辐射方向适当称为径向。
[0073]
马达旋转轴ax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轴向一侧为前方,轴向另一侧为后方。另外,径向上,将靠近马达旋转轴ax的位置或接近马达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称为径向内侧,将远离马达旋转轴ax的位置或离开马达旋转轴ax的方向适当称为径向外侧。
[0074]
<电动工具>
[0075]
图1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右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纵剖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上部的纵剖视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上部的横剖视图。
[0076]
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是作为螺丝紧固工具的一种的冲击起子。电动工具1具备:外壳2、后盖3、锤子壳体4、锤子壳体盖5a、缓冲器5b、马达6、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砧座10、工具保持机构11、风扇12、蓄电池装配部13、触发杆14、正反转切换杆15、操作作显示部16、模式切换开关17、灯组件18以及控制电路基板19。
[0077]
外壳2由合成树脂制成。实施方式中,外壳2由尼龙制成。外壳2包括左侧外壳2l和右侧外壳2r,该右侧外壳2r配置于左侧外壳2l的右方。左侧外壳2l和右侧外壳2r借助多个螺钉2s而被固定。外壳2由一对半开外壳构成。
[0078]
外壳2具有:马达收纳部21、握把部22以及蓄电池保持部23。
[0079]
马达收纳部21为筒状。马达收纳部21对马达6进行收纳。马达收纳部21对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纳。
[0080]
握把部22从马达收纳部21向下方延伸。触发杆14设置于握把部22的上部。握把部22由作业者握持。
[0081]
蓄电池保持部23与握把部22的下端部连接。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蓄电池保持部23的外形尺寸均大于握把部22的外形尺寸。
[0082]
后盖3由合成树脂制成。后盖3配置于马达收纳部21的后方。后盖3对风扇12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纳。风扇12配置于后盖3的内周侧。后盖3配置成:将马达收纳部21的后端部的开口覆盖。后盖3借助2个螺钉3s而固定于马达收纳部21的后端部。
[0083]
马达收纳部21具有进气口20a。后盖3具有排气口20b。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20a而向外壳2的内部空间流入。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0b而向外壳2的外部空间流出。
[0084]
锤子壳体4由金属制成。实施方式中,锤子壳体4由铝制成。锤子壳体4为筒状。锤子壳体4与马达收纳部21的前部连接。在锤子壳体4的后部保持固定有轴承箱24。在轴承箱24的外周部形成有螺纹牙。在锤子壳体4的内周部形成有螺纹沟。通过轴承箱24的螺纹牙和锤子壳体4的螺纹沟结合,使得轴承箱24和锤子壳体4被固定。锤子壳体4被左侧外壳2l和右侧外壳2r夹持。锤子壳体4的至少一部分收纳于马达收纳部21。轴承箱24分别固定于马达收纳部21及锤子壳体4。
[0085]
锤子壳体4对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及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纳。减速
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轴承箱24的内侧。减速机构7包括多个齿轮。
[0086]
锤子壳体盖5a将锤子壳体4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覆盖。锤子壳体盖5a对锤子壳体4予以保护。锤子壳体盖5a抑制锤子壳体4和锤子壳体4周围的物体接触。
[0087]
缓冲器5b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前部。缓冲器5b为圆环状。缓冲器5b抑制锤子壳体4和锤子壳体4周围的物体接触。缓冲器5b对与物体接触时的冲击进行缓和。
[0088]
马达6为电动工具1的动力源。马达6为内转子型无刷马达。马达6具有定子26和转子27。定子26支撑于马达收纳部21。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定子26的内侧。转子27相对于定子26而进行旋转。转子27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0089]
定子26具有:定子铁心28、前绝缘子29、后绝缘子30以及线圈31。
[0090]
定子铁心28配置于比转子27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定子铁心28包括层叠着的多个钢板。钢板为以铁为主成分的金属制的板。定子铁心28为筒状。定子铁心28具有对线圈31进行支撑的多个齿。
[0091]
前绝缘子29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前部。后绝缘子30设置于定子铁心28的后部。前绝缘子29及后绝缘子30分别为合成树脂制的电绝缘部件。前绝缘子29配置成将齿表面的一部分覆盖。后绝缘子30配置成将齿表面的一部分覆盖。
[0092]
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及后绝缘子30而装配于定子铁心28。线圈31配置有多个。线圈31借助前绝缘子29及后绝缘子30而配置于定子铁心28的齿的周围。线圈31和定子铁心28借助前绝缘子29及后绝缘子30而实现电绝缘。多个线圈31借助熔断端子38而连接。线圈31借助引线(未图示)而与控制电路基板19连接。
[0093]
转子27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7具有:转子铁心部32、转子转轴部33、转子磁铁34、以及传感器用磁铁35。
[0094]
转子铁心部32及转子转轴部33分别由钢制成。转子转轴部33从转子铁心部32的端面向前后方向突出。转子转轴部33包括: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向前方突出的前侧转轴部33f;以及从转子铁心部32的后端面向后方突出的后侧转轴部33r。
[0095]
转子磁铁34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转子磁铁34为圆筒状。转子磁铁34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周围。
[0096]
传感器用磁铁35固定于转子铁心部32。传感器用磁铁35为圆环状。传感器用磁铁35配置于转子铁心部32的前端面及转子磁铁34的前端面。
[0097]
在前绝缘子29安装有传感器基板37。传感器基板37借助螺钉29s而固定于前绝缘子29。传感器基板37具有:在中心设置有孔的圆板状的电路基板、以及支撑于电路基板的旋转检测元件。传感器基板37的至少一部分与传感器用磁铁35对置。旋转检测元件对转子27的传感器用磁铁35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对转子27的旋转方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
[0098]
转子转轴部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转子轴承39。转子轴承39包括:将前侧转轴部33f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前侧转子轴承39f、以及将后侧转轴部33r支撑为能够旋转的后侧转子轴承39r。
[0099]
前侧转子轴承39f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的凹部24a。前侧转子轴承39f配置于凹部24a。后侧转子轴承39r保持于后盖3。转子转轴部33的前端部经由轴承箱24的开口而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部空间。
[0100]
在转子转轴部33的前端部形成有小齿轮41。小齿轮41与减速机构7的至少一部分
连结。转子转轴部33借助小齿轮41而与减速机构7连结。
[0101]
减速机构7配置于比马达6靠前方的位置。减速机构7将转子转轴部33和主轴8连结。减速机构7将转子27的旋转向主轴8传递。减速机构7使主轴8以比转子转轴部33的旋转速度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减速机构7包括行星齿轮机构。
[0102]
减速机构7具有多个齿轮。减速机构7的齿轮由转子27进行驱动。
[0103]
减速机构7具有:在小齿轮41的周围所配置的多个行星齿轮42、以及在多个行星齿轮42的周围所配置的内齿轮43。小齿轮41、行星齿轮42及内齿轮43分别收纳于锤子壳体4。多个行星齿轮42分别与小齿轮41啮合。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8。主轴8利用行星齿轮42而进行旋转。内齿轮43具有与行星齿轮42啮合的内齿。内齿轮43固定于轴承箱24。内齿轮43相对于轴承箱24而言始终无法旋转。
[0104]
当转子转轴部33因马达6的驱动而进行旋转时,小齿轮41进行旋转,行星齿轮42在小齿轮41的周围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以与内齿轮43的内齿啮合的状态进行公转。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借助销42p而与行星齿轮42连接的主轴8以比转子转轴部33的旋转速度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0105]
主轴8配置于比马达6的至少一部分靠前方的位置。主轴8配置成比定子26靠前方。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成比转子27靠前方。主轴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减速机构7的前方。主轴8配置于砧座10的后方。主轴8借助转子27而进行旋转。主轴8借助由减速机构7传递来的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主轴8将马达6的旋转力传递于砧座10。
[0106]
主轴8具有:凸缘部8a、以及从凸缘部8a向前方突出的主轴转轴部8b。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凸缘部8a。主轴8的旋转轴和马达6的马达旋转轴ax一致。主轴8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主轴8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轴承44。在主轴8的后端部设置有凸部8c。凸部8c从凸缘部8a向后方突出。凸部8c设置成包围主轴轴承44。
[0107]
轴承箱24配置于主轴8的周围的至少一部分。主轴轴承44保持于轴承箱24。轴承箱24具有从轴承箱24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的凸部24b。主轴轴承44配置于凸部24b的周围。
[0108]
打击机构9利用马达6进行驱动。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及主轴8而向打击机构9传递。打击机构9基于利用马达6进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而沿着旋转方向对砧座10进行打击。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滚珠48以及螺旋弹簧49。包括锤子47的打击机构9收纳于锤子壳体4。
[0109]
锤子47配置于比减速机构7靠前方的位置。锤子47配置于主轴8的周围。锤子47保持于主轴8。滚珠48配置于主轴8与锤子47之间。螺旋弹簧49支撑于主轴8及锤子47。
[0110]
锤子47为筒状。锤子47配置于主轴转轴部8b的周围。锤子47具有供主轴转轴部8b配置的孔47a。
[0111]
锤子47借助马达6而进行旋转。马达6的旋转力经由减速机构7及主轴8而向锤子47传递。锤子47基于借助马达6而旋转的主轴8的旋转力能够与主轴8一同进行旋转。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马达旋转轴ax一致。锤子47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0112]
滚珠48由钢铁这样的金属制成。滚珠48配置于主轴转轴部8b与锤子47之间。主轴8具有供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主轴沟8d。主轴沟8d设置于主轴转轴部8b的外表面的一
部分。锤子47具有供滚珠48的至少一部分配置的锤子沟47b。锤子沟47b设置于锤子47的内表面的一部分。滚珠48配置于主轴沟8d与锤子沟47b之间。滚珠48能够在主轴沟8d的内侧及锤子沟47b的内侧进行滚动。锤子47能够随着滚珠48而进行移动。主轴8和锤子47能够在由主轴沟8d及锤子沟47b规定的活动范围内沿着轴向及旋转方向进行相对移动。
[0113]
螺旋弹簧49产生使锤子47向前方移动的弹力。螺旋弹簧49配置于凸缘部8a与锤子47之间。在锤子47的后表面设置有环状的凹部47c。凹部47c从锤子47的后表面向前方凹陷。在凹部47c的内侧设置有垫圈45。螺旋弹簧49的后端部支撑于凸缘部8a。螺旋弹簧49的前端部配置于凹部47c的内侧,并支撑于垫圈45。
[0114]
砧座10配置成比马达6靠前方。砧座10为基于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的电动工具1的输出部。砧座10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比锤子47靠前方的位置。砧座10具有供前端工具插入的工具孔10a。工具孔10a设置于砧座10的前端部。前端工具装配于砧座10。
[0115]
砧座10具有砧座凹部10b。砧座凹部10b设置于砧座10的后端部。砧座凹部10b从砧座10的后端部向前方凹陷。在砧座10的后方配置有主轴8。主轴转轴部8b的前端部配置于砧座凹部10b。
[0116]
砧座10具有杆状的砧座轴部101和砧座突起部102。工具孔10a设置于砧座轴部101的前端部。前端工具装配于砧座轴部101。砧座突起部102设置于砧座10的后端部。砧座突起部102从砧座轴部101的后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
[0117]
砧座1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砧座轴承46。砧座10的旋转轴、锤子47的旋转轴、主轴8的旋转轴以及马达6的马达旋转轴ax一致。砧座10借助马达6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砧座轴承46配置于锤子壳体4的内侧。砧座轴承46保持于锤子壳体4。实施方式中,砧座轴承46在轴向上配置有2个。砧座轴承46将砧座轴部101的前部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砧座轴承46与砧座轴部101之间配置有o型环46a。
[0118]
锤子47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与砧座突起部102接触。在锤子47的前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锤子突起部47d。锤子突起部47d和砧座突起部102能够接触。在锤子47和砧座突起部102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马达6进行驱动,使得砧座10与锤子47及主轴8一同进行旋转。
[0119]
砧座10被锤子47沿着旋转方向打击。例如,螺丝紧固作业中,当作用于砧座10的负荷升高时,有时产生仅以马达6产生的动力无法使砧座10旋转的状况。如果仅以马达6产生的动力无法使砧座10旋转,则砧座10及锤子47的旋转停止。主轴8和锤子47能够借助滚珠48而在轴向及周向上进行相对移动。即便锤子47的旋转停止,主轴8的旋转也因马达6产生的动力而得以继续。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如果主轴8进行旋转,则滚珠48在主轴沟8d及锤子沟47b各自的引导下向后方移动。锤子47从滚珠48接受力,随着滚珠48而向后方移动。即,在砧座10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通过主轴8旋转,使得锤子47向后方移动。通过锤子47向后方移动,使得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的接触得以解除。
[0120]
螺旋弹簧49产生使锤子47向前方移动的弹力。移动至后方的锤子47利用螺旋弹簧49的弹力而向前方移动。锤子47在向前方移动时从滚珠48接受旋转方向上的力。即,锤子47一边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如果锤子47一边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则锤子47一边旋转一边与砧座突起部102接触。据此,砧座突起部102由锤子47的锤子突起部47d沿着旋转方向进行打击。马达6的动力和锤子47的惯性力同时作用于砧座10。因此,砧座10能够以高扭矩进行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的旋转。
[0121]
工具保持机构11配置于砧座10的前部的周围。工具保持机构11对插入于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进行保持。
[0122]
风扇12配置成比马达6的定子26靠后方。风扇12生成用于将马达6冷却的气流。风扇12固定于转子27的至少一部分。风扇12隔着衬套12a而固定于后侧转轴部33r的后部。风扇12配置于后侧转子轴承39r与定子26之间。风扇12利用转子27的旋转而进行旋转。通过转子转轴部33进行旋转,使得风扇12与转子转轴部33一同进行旋转。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使得外壳2的外部空间的空气经由进气口20a而向外壳2的内部空间流入。流入至外壳2的内部空间的空气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内流通,由此将马达6冷却。通过风扇12进行旋转,使得在外壳2的内部空间内流通的空气经由排气口20b而向外壳2的外部空间流出。
[0123]
蓄电池装配部13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部。蓄电池装配部13与蓄电池组25连接。蓄电池组25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能够相对于蓄电池装配部13进行装卸。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方插入至蓄电池装配部13而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装配部13向前方拔出而从蓄电池装配部13卸下。蓄电池组25包括二次电池。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25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通过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能够向电动工具1供电。马达6基于从蓄电池组25供给来的电力而进行驱动。操作显示部16利用从蓄电池组25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动作。控制电路基板19利用从蓄电池组25供给的电力而进行动作。
[0124]
触发杆14设置于握把部22。触发杆14由作业者进行操作,以便启动马达6。通过对触发杆14进行操作,使得马达6在驱动与停止之间进行切换。
[0125]
正反转切换杆15设置于握把部22的上部。正反转切换杆15由作业者进行操作。通过对正反转切换杆15进行操作,使得马达6的旋转方向从正转方向及反转方向中的一者向另一者切换。通过对马达6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从而对主轴8的旋转方向进行切换。
[0126]
操作显示部16设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部。操作显示部16由作业者进行操作,以便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在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部、左部以及右部分别未设置操作显示部。
[0127]
模式切换开关17设置于触发杆14的上部。模式切换开关17由作业者进行操作,以便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
[0128]
灯组件18射出照明光。灯组件18利用照明光对砧座10及砧座10的周边进行照明。灯组件18利用照明光对砧座10的前方进行照明。另外,灯组件18利用照明光对装配于砧座10的前端工具及前端工具的周边进行照明。实施方式中,在锤子壳体4的左部及右部分别配置有灯组件18。
[0129]
控制电路基板19作为至少对马达6进行控制的电动工具1的控制器发挥功能。控制电路基板19输出对马达6进行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电路基板19包括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电子元件搭载于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朝向上方。
[0130]
作为安装于印刷电路基板的电子元件,可以举例示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那样的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或存储器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那样的易失性存储器、晶体管以及电阻器。控制电路基板19收纳于蓄电池保持部23。控制电路基板19在收纳于基板壳体19c的状态下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
23的内侧。
[0131]
控制电路基板19基于电动工具1的作业内容而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马达6的动作模式是指马达6的动作方法或动作样式。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6以及模式切换开关17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操作,而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
[0132]
如图5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握把部22的下端部的前端部22a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之间的第1距离g1短于握把部22的下端部的后端部22b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端部23b之间的第2距离g2,或者第1距离g1与第2距离g2相等。
[0133]
如图6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控制电路基板19的后端部19b配置于比握把部22的后端部22b靠后方的位置。
[0134]
如上述那样,在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搭载有电子元件。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朝向上方。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与马达旋转轴ax平行。
[0135]
<操作显示部>
[0136]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下部的纵剖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下部的后视图。图11是表示从后方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下部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操作显示部16的剖视图,且相当于图10的a-a线处向视图。
[0137]
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部。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设置在蓄电池保持部23上的凹部23r。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控制电路基板19靠后方的位置。操作显示部16与控制电路基板19连接。
[0138]
操作显示部16具有电路基板51、开关元件52、发光元件53、间隔部件54以及标签部件55。
[0139]
电路基板51包括安装有多个电子元件的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电子元件搭载于电路基板51的表面51s。电路基板51的表面51s朝向上后方。电路基板51的表面51s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140]
开关元件52以及发光元件53分别安装于电路基板51。开关元件52以及发光元件53分别搭载于电路基板51的表面51s。
[0141]
间隔部件54对电路基板51进行支持。间隔部件54是配置于电路基板51周围的框状部件。间隔部件54配置于设置在蓄电池保持部23上的凹部23r。间隔部件54固定于蓄电池保持部23。电路基板51借助间隔部件54而固定于蓄电池保持部23。
[0142]
电路基板51、开关元件52、发光元件53以及间隔部件54分别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内侧。
[0143]
标签部件55是合成树脂制的板状部件。标签部件55配置成将开关元件52以及发光元件53分别覆盖。操作显示部16的表面16s包括标签部件55的表面55s。操作显示部16的表面16s朝向后上方。操作显示部16的表面16s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144]
开关元件52借助标签部件55而被操作。标签部件55具有配置于开关元件52的正上方的操作部56。操作部56包括设置于标签部件55的至少一部分的弹性变形部。作业者通过按压标签部件55的操作部56而能够借助标签部件55对开关元件52进行操作。
[0145]
发光元件5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多个。实施方式中,发光元件53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5个。作为发光元件53可以举例示出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从发光
元件53射出的光经由标签部件55而向蓄电池保持部23的外侧射出。标签部件55包括配置于发光元件53的正上方的显示部57。显示部57包括设置于标签部件55的至少一部分的透光部。作业者能够借助显示部57而目视观察发光元件53的发光状态。
[0146]
实施方式中,开关元件52包括第1开关元件52a和第2开关元件52b。操作部56包括:配置于第1开关元件52a的正上方的第1操作部56a;以及配置于第2开关元件52b的正上方的第2操作部56b。
[0147]
通过对第1操作部56a进行操作而能够借助第1操作部56a对第1开关元件52a进行操作。通过对第2操作部56b进行操作而能够借助第2操作部56b对第2开关元件52b进行操作。作业者能够在握持着握把部22的状态下对开关元件52进操作。
[0148]
实施方式中,显示部57以与5个发光元件53分别对应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配置有5个。从发光元件53射出的光穿过作为透光部的显示部57。作业者能够借助显示部57而目视观察发光元件53的发光状态。
[0149]
如图3以及图10所示,在左右方向上,操作显示部16的中心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中心一致。操作显示部16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包含标签部件55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0150]
操作显示部1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操作显示部1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即,操作显示部16在左右方向上较长。操作显示部1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包含标签部件55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操作显示部1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包含标签部件55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0151]
实施方式中,第1操作部56a配置于标签部件55的左部。第2操作部56b配置于标签部件55的右部。在左右方向上,显示部57配置在第1操作部56a与第2操作部56b之间。
[0152]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前后方向上,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握把部2的后端部22b靠后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马达收纳部21的后端部21b靠后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后盖3靠后方的位置。
[0153]
实施方式中,通过借助操作部56操作开关元件52而对马达6的动作模式进行切换。实施方式中,马达6的动作模式包括:作为通用模式的一种的打击力模式、以及基于作业对象而专用的专用模式。实施方式中,通过操作第1开关元件52a而切换打击力模式。通过操作第2开关元件52b而切换专用模式。
[0154]
作为一个例子,打击力模式包括最快模式、强模式、中模式以及弱模式。专用模式包括木材模式、自攻螺钉模式以及螺栓模式。在操作显示部16上且是在显示部57的下方,设置有显示与发光元件53所显示的内容相关的文字的区域。
[0155]
通过借助操作部56操作开关元件52,电路基板51生成操作信号。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51与控制电路基板19借助引线58而连接。在电路基板51上生成的操作信号经由引线58而发送至控制电路基板19。控制电路基板19基于从电路基板51发送来的操作信号而设定马达6的动作模式。
[0156]
如图13所示,控制电路基板19具有存储部191、指令输出部192、马达控制部193以及显示控制部194。
[0157]
存储部191中存储有马达6的多个动作模式(最快模式、强模式、中模式、弱模式、木材模式、自攻螺钉模式、螺栓模式)。
[0158]
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56进行操作,指令输出部192输出对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模式指令。即,指令输出部192基于来自电路基板51的操作信号而输出用于设定马达
6的动作模式的模式指令。
[0159]
马达控制部193基于从指令输出部192输出的模式指令而输出对马达6进行控制的马达控制信号。马达控制部193基于通过对操作部56进行操作设定的动作模式而对马达6进行控制。
[0160]
显示控制部194基于从指令输出部192输出的模式指令而输出对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57(发光元件53)进行控制的显示控制信号。从显示控制部194输出的显示控制信号经由引线58而发送至电路基板51。电路基板51基于来自显示控制部194的显示控制信号而对显示部57进行控制。电路基板51使多个发光元件53分别以与设定的动作模式对应的发光样式进行动作。
[0161]
<冲击工具的动作>
[0162]
接下来,对电动工具1的动作进行说明。例如,对作业对象实施螺丝紧固作业时,将螺丝紧固作业中使用的前端工具(起子钻头)插入于砧座10的工具孔10a。插入至工具孔10a的前端工具利用工具保持机构11进行保持。前端工具装配于砧座10后,作业者例如用右手握持着握把部22并用右手的食指对触发杆14进行拉动操作。当对触发杆14进行拉动操作时,从蓄电池组25向马达6供电,马达6启动,同时,灯组件18点亮。通过马达6的启动,转子27的转子转轴部33进行旋转。当转子转轴部33进行旋转后,转子转轴部33的旋转力经由小齿轮41而向行星齿轮42传递。行星齿轮42以与内齿轮43的内齿啮合的状态一边自转一边绕着小齿轮41进行公转。行星齿轮42借助销42p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主轴8。通过行星齿轮42的公转,主轴8以比转子转轴部33的旋转速度低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
[0163]
在锤子47和砧座突起部102接触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砧座10与锤子47及主轴8一同进行旋转。通过砧座10进行旋转,从而进行螺丝紧固作业。
[0164]
通过螺丝紧固作业的进行,规定值以上的负荷作用于砧座10,这种情况下,砧座10及锤子47的旋转停止。在锤子47的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当主轴8进行旋转时,锤子47向后方移动。通过锤子47向后方移动,使得锤子47与砧座突起部102的接触得以解除。移动至后方的锤子47利用螺旋弹簧49的弹力而一边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通过锤子47一边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使得砧座10由锤子47沿着旋转方向进行打击。据此,砧座10以高扭矩且以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因此,将螺钉以高扭矩紧固于作业对象。
[0165]
当在螺丝紧固作业中想要变更马达6的动作模式的情况下,作业者可以在使电动工具1的前部朝向作业对象的状态下,对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56进行操作。即,作业者可以在例如用右手握持着握把部22的状态下,保持使用电动工具1的作业姿势不变地用左手对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56进行操作,而不必将电动工具1拉回到身边。另外,在马达6的动作模式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显示部57的显示样式(发光元件53的发光样式)发生变更。作业者可以保持使用电动工具1的作业姿势不变地目视观察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57,而不必将电动工具1拉回到身边。
[0166]
<效果>
[0167]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具备:马达6,其具有以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马达旋转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27;作为输出部的砧座10,其配置于比马达6靠前方的位置,并且基于转子27的旋转力而进行旋转;外壳2,其具有对马达6进行收纳的马达收纳部21、从马达收纳部21向下方延伸的握把部22、以及与握把部22的下端部连接的蓄
电池保持部23;控制电路基板19,其收纳于外壳2;以及操作显示部16,其配置于外壳2的后部,并且与控制电路基板19连接。
[0168]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外壳的后部,所以,作业者可以在使电动工具1的前部朝向作业对象的状态下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即,作业者可以在用手握持着握把部22的状态下,保持使用电动工具1的作业姿势不变地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而不必将电动工具1拉回到身边。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的降低。另外,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外壳2的后部,所以,不用在外壳2的前部设置用于设置操作显示部16的区域。因此,电动工具1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169]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部。
[0170]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部,所以,作业者可以在使电动工具1的前部朝向作业对象的状态下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或目视观察。另外,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部,所以,不用在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部设置用于设置操作显示部16的区域。因此,电动工具1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171]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设置在蓄电池保持部23上的凹部23r。
[0172]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不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表面突出,所以,作业者容易操作电动工具1。
[0173]
实施方式中,在左右方向上,操作显示部16的中心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中心一致。
[0174]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1的左右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75]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操作显示部1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
[0176]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的形状在左右方向上较长,所以,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77]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握把部22的后端部22b靠后方的位置。
[0178]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79]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马达收纳部21的后端部21b更靠后方的位置。
[0180]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另外,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81]
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收纳于蓄电池保持部23。
[0182]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与控制电路基板19之间的距离变短。因此,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16与控制电路基板19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大型化以及复杂化。
[0183]
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的后端部19b配置于比握把部22的后端部22b靠后方的位置。
[0184]
上述构成中,电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185]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配置于比控制电路基板19靠后方的位置。
[0186]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与控制电路基板19不重叠,所以,能够抑制蓄电池保持部的23大型化,并且电动工具1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187]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的表面16s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188]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89]
实施方式中,操作显示部16具有:电路基板51;开关元件52,其搭载于电路基板51;发光元件53,其搭载于电路基板51;间隔部件54,其对电路基板51进行支撑;以及标签部件55,其将开关元件52以及发光元件53分别覆盖。
[0190]
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16的大型化。另外,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91]
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51借助间隔部件54而固定于外壳2的至少一部分。
[0192]
上述构成中,操作显示部16与外壳2之间的固定稳定。
[0193]
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51的表面51s随着向后方的趋近而朝下方倾斜。
[0194]
上述构成中,能够抑制操作显示部16的大型化。另外,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性以及目视观察性得以提高。
[0195]
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的表面19s与马达旋转轴ax平行。
[0196]
上述构成中,电路基板51与控制电路基板19配置成朝向不同的方向,所以,能够抑制电动工具1的大型化。
[0197]
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具备将控制电路基板19与电路基板51连接起来的引线58。
[0198]
上述构成中,例如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6进行操作而生成的操作信号经由引线58发送至控制电路基板19。
[0199]
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具有:存储部191,该存储部191中存储有马达6的多个动作模式;指令输出部192,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56进行操作,该指令输出部192输出对动作模式进行设定的模式指令;马达控制部193,该马达控制部193基于模式指令而对马达6进行控制;以及显示控制部194,该显示控制部194基于模式指令而对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57进行控制。
[0200]
上述构成中,通过对操作显示部16的操作部56进行操作而设定马达6的动作模式。另外,基于模式指令而对操作显示部16的显示部57进行控制,由此作业者可以观察显示部57来识别马达6的动作模式。
[0201]
实施方式中,在前后方向上,握把部22的下端部的前端部22a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之间的第1距离g1短于握把部22的下端部的后端部22b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后端部23b之间的第2距离g2,或者第1距离g1与第2距离g2相等。
[0202]
上述构成中,在前后方向上,握把部22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大致中央,所以,电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203]
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具备: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部的蓄电池装配部13。从蓄电池保持部23前方插入的蓄电池组25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
[0204]
上述构成中,作业者容易将蓄电池组25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另外,在蓄电池组25装配至蓄电池装配部13的状态下,电动工具1的前后方向上的重量平衡得以改善。
[0205]
<冲击起子的尺寸例>
[0206]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右视图。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工具1的纵剖视图。图14是与图5同等的图。图15是与图6同等的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简化或省略该构成要素的说明。
[0207]
如上述那样,电动工具1是冲击起子。电动工具1具备:外壳2、后盖3、锤子壳体4、锤
子壳体盖5a、缓冲器5b、马达6、减速机构7、主轴8、打击机构9、砧座10、工具保持机构11、风扇12、蓄电池装配部13、触发杆14、正反转切换杆15、操作显示部1、模式切换开关17、灯组件18以及控制电路基板19。
[0208]
外壳2具有:马达收纳部21、握把部22以及蓄电池保持部23。后盖3配置成:将马达收纳部21的后端部的开口覆盖。马达收纳部21与后盖3作为对马达6进行收纳的马达外壳而发挥功能。握把部22作为从马达外壳向下方延伸的握把外壳而发挥功能。蓄电池保持部23作为配置于握把外壳的下方的蓄电池保持外壳而发挥功能。
[0209]
在前后方向上,从马达外壳的后端部3t至砧座10的前端部10t的距离g3为120mm以下。实施方式中,马达外壳的后端部3t是指后盖3的后端部3t。
[0210]
距离g3的下限值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距离g3的下限值为80mm。即,距离g3可以为80mm以上且120mm以下。此外,距离g3的下限值可以为90mm,还可以是100mm,还可以是110mm。实施方式中,距离g3约为114mm。
[0211]
打击机构9具有锤子47。锤子47配置于马达6的前方。锤子47利用马达被旋转。
[0212]
砧座10配置于锤子47的前方。砧座10被锤子47沿着旋转方向打击。
[0213]
蓄电池装配部13配置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表面。蓄电池组25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相对于蓄电池保持部2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保持于蓄电池保持部23。即,蓄电池组25相对于蓄电池装配部13的装卸方式为:通过使蓄电池组25相对于蓄电池保持部23实质上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而进行装卸的滑动方式。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方插入至蓄电池装配部13而装配于蓄电池装配部13。蓄电池组25通过从蓄电池装配部13向前方拔出而从蓄电池装配部13卸下。蓄电池组25包括二次电池。蓄电池组25包括充电式的锂离子电池。
[0214]
蓄电池组25的额定电压为18v以上。实施方式中,蓄电池组25的额定电压为18v。此外,蓄电池组25的额定电压可以为36v。
[0215]
在蓄电池组25保持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状态下,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配置于比砧座10的前端部10t靠后方的位置。
[0216]
在蓄电池组25保持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状态下,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配置于比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靠前方的位置。即,在蓄电池组25保持于蓄电池保持部23的状态下,蓄电池组25的至少一部分比蓄电池保持部23向前方突出。
[0217]
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前后方向上,从砧座10的前端部10t至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的距离g4为10mm以上。
[0218]
距离g4的上限值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距离g4的上限值为50mm。即,距离g4可以为10mm以上且50mm以下。此外,距离g4的上限值可以为40mm,还可以为30mm,还可以为20mm。实施方式中,距离g4约为20mm。
[0219]
在与旋转轴ax平行的前后方向上,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至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的距离g5为30mm以下。
[0220]
距离g5的下限值不特别限定。作为一个例子,距离g5的下限值为1mm。即,距离g5可以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此外,距离g5的下限值可以为10mm,还可以为20mm。实施方式中,距离g5约为18mm。
[0221]
从作为握把外壳的握把部22的延长线el至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的最短距离g6为
20mm以下。在蓄电池组25中,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配置于比延长线el靠前方的位置。
[0222]
延长线el是指:从规定在握把部22上部的辅助线la的中点与规定在握把部22下部的辅助线lb的中点通过的线。延长线el规定为:从通过旋转轴ax的电动工具1的纵截面穿过。辅助线la以及辅助线lb还分别规定为:从通过旋转轴ax的电动工具1的纵截面穿过。
[0223]
辅助线la是指:将在握把部22的上部的前部存在的握把部22的拐点pa与在握把部22的上部的后部存在的握把部22的拐点pb连结起来的线。辅助线lb是指:将在握把部22的下部的前部存在的握把部22的拐点pc与在握把部22的下部的后部存在的握把部22的拐点pd连结起来的线。握把部22的拐点(pa、pb、pc、pd)包括在握把部22的表面上收缩的部分。
[0224]
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是指:通过旋转轴ax的电动工具1的纵截面上的蓄电池组25的外形的实质上的中心。更详细而言,在将通过旋转轴ax的电动工具1的纵截面上的蓄电池组25的实质上的外形视为长方形的情况下,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是指该长方形的中心。如图14所示,规定蓄电池组25的实质上的外形的长方形由上边ra、下边rb、前边rc以及后边rd形成。上边ra由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边部23c相邻的蓄电池组25的上表面25v和上述纵截面的相交线规定。上边ra虽然相对于旋转轴ax倾斜,但是实质上沿前后方向延伸。上边ra配置于比蓄电池保持部23的下边部23c靠下方的位置,并与下边部23c平行。下边rb规定为:从蓄电池组25的下端部25w通过并与上边ra平行。前边rc规定为:从蓄电池组2的前端部25t通过并与上边ra以及下边rb分别正交。后边rd规定为:从与蓄电池组25的后端部25u通过并与上边ra以及下边rb分别正交。
[0225]
最短距离g6的下限值不特别限定。最短距离g6可以是0mm。即,重心25g可以存在于延长线el上。
[0226]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配置于比砧座10的前端部10t靠后方的位置,从砧座10的前端部10t至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的距离g4为10mm以上,所以,当利用电动工具1对作业对象实施螺丝紧固作业时,能够抑制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抵碰到作业对象。据此,能够抑制使用电动工具1的作业性的降低。
[0227]
另外,从作为握把外壳的握把部22的延长线el上至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的最短距离g6为20mm以下,所以,电动工具1的重量平衡的恶化得以抑制。通过改善电动工具1的重量平衡,而能够抑制使用电动工具1的作业性的降低。另外,能够减轻作业者的疲劳。
[0228]
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例子中,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配置于比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靠前方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的位置与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的位置可以相同。蓄电池组25的前端部25t也可以配置于比蓄电池保持部23的前端部23a靠后方的位置。
[0229]
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例子中,马达外壳由外壳2的马达收纳部21和后盖3这两个部件构成。马达收纳部21和后盖3可以是单一部件。即,马达外壳可以由1个部件构成。
[0230]
此外,在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例子中,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配置于比延长线el靠前方的位置。在蓄电池组2中,蓄电池组25的重心25g也可以配置于比延长线el靠后方的位置。
[0231]
<变形例>
[0232]
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收纳于蓄电池保持部23。控制电路基板19也可
以收纳于马达收纳部21,还可以收纳于握把部22。
[0233]
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基板19与电路基板51也可以是一体的。即,可以省略电路基板51而使控制电路基板19具有电路基板51的功能。
[0234]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为冲击起子。电动工具1不限定于冲击起子。作为电动工具1可以举例示出:锤子、锤钻、起子钻、角钻、磨床、圆锯以及往复锯。
[0235]
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工具1的电源也可以不是蓄电池组25,而是商用电源(交流电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