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48448发布日期:2022-07-23 03:54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2.在进行外科手术过程中或在人体遭受外来创伤时,常常需要用到医用敷料进行局部吸收且促进伤口愈合,高吸收且促进伤口愈合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另外对于烧伤、创伤及皮肤溃烂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通常需要使用医用敷料来保护伤口,防止创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因此,制备一种能够广泛适用的同时具备抗菌和止血功能的医用敷料,将会有利于治疗过程中的抗菌、促进伤口愈合,对临床治疗中伤口的有效处理是有着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的。
3.中国专利cn201911065850.9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医用敷料生产设备,包括机架、第一传送机构及第二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a、送料组件、切刀组件a和控制组件a;第二传送机构包括输送组件b、送料组件b、切刀组件b和控制组件b,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抗菌型医用敷料生产工艺,包括配料工序、喷丝凝固工序、针刺工序、成型工序及剪切工序,所述剪切工序包括步骤一,输入工作;步骤二,切口工作;步骤三,剪切全边工作;步骤四,输出工作。
4.敷料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同伤口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多种长度规格的敷料贴以满足不同伤口的需求,但上述方案主要解决了敷料贴的连续加工处理的相关问题,其所裁剪形成的敷料贴的长度为单一不变的,无法实时调节切下的敷料贴的长度。
5.此外,该方案对敷料贴进行的剪切时,切刀采用对位挤压的方式对敷料贴进行切割,即:两组刀具相互挤压,对两组刀具中间的敷料贴形成挤压力,从而达到对敷料贴的切割,而对位挤压的方式易导致刀具产生钝刀现象,影响敷料贴切口的平整性,同时严重的降低了刀具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6.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
7.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包括机架,以及水平设置在机架上用以夹持敷料贴向下移动的第一送料辊和第二送料辊,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第一送料辊转动的第一电机,以及剪切组件和驱动组件,剪切组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切刀和承刀座,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向或背向移动的水平设置在机架内,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转动设置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与第一送料辊同轴向,切刀沿轴向设置在第一转辊的外周,承刀座沿径向设置在第二转辊外周,第一转辊沿切刀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转辊沿第二转辊的轴线方向延伸,切刀和承刀座在第一送料辊和第二送料辊的底部对应抵接以剪切敷料贴,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对移动时调节切刀与第一转
辊,以及承刀座与第二转辊的间距;驱动组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反向向内转动。
8.优选地,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距件和第二调距件,第一调距件和第二调距件结构完全相同,第一调距件包括第一活动环,第二活动环,安装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弹簧;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相向或背向的滑动设置在第一转辊上,安装杆沿轴向布置在第一转辊的外部,安装杆沿第一转辊的轴向延伸,切刀设置在安装杆上,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分别抵接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的背向端;第一连杆的两端与安装杆的一端和第一活动环铰接,第二连杆的两端与安装杆的另一端和第二活动环铰接;弹簧套设在第一转辊上,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的相对端;第二调距件设置在第二转辊上用以安装承刀座。
9.优选地,第一调距件还包括推力轴承,推力轴承与第二架体同轴的设置在第一活动环和第一架体,以及第二活动环和第二架体之间。
10.优选地,安装杆的外侧设置有沿第一转辊轴向方向延伸的嵌合槽,切刀嵌合设置在嵌合槽中。
11.优选地,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均为花键轴,第一活动环和第二活动环嵌合滑动的设置在第一转辊上。
12.优选地,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双向丝杆和第二伺服电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向背向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架体上,第一转辊贯穿第一侧板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二转辊贯穿第二侧板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一双向丝杆转动设置在第二架体的底部,第一双向丝杆上的两段螺纹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螺纹拧接,第二伺服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二架体上,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双向丝杆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13.优选地,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二双向丝杆和第三伺服电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上,第二双向丝杆转动设置在机架的底部,第二双向丝杆上的两段螺纹分别与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螺纹拧接,第三伺服电机设置在机架的底部,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双向丝杆同轴固定连接。
14.优选地,承刀座的外侧设置有槽口,槽口沿第一转辊的轴线方向延伸,槽口可与切刀嵌合。
15.优选地,机架的两侧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口和第二腰型口,第一腰型口上设置有沿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动块,第一转辊贯穿第一滑动块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二腰型口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块,第二转辊贯穿第二滑动块且与其转动配合。
16.优选地,机架的一侧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口,驱动组件包括张紧轮、气弹簧、第四伺服电机和同步带,张紧轮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口上,气弹簧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机架内,气弹簧的输出杆与张紧轮连接,第四伺服电机上设置在机架的底部,同步带套设在张紧轮、第一转辊、第二转辊和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
17.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调节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间距,能够调节切刀与承刀座,以及承
刀座与第二转辊的间距,使得切刀沿周向转动不同长度的弧度后与承刀座抵接,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进而以满足伤口长度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对敷料贴长度的需求;2.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转辊上,将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转辊上,当改变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间距时,能够调节切刀与第一转辊,以及承刀座与第二转辊的间距,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3.本技术通过张紧轮、气弹簧、第四伺服电机和同步带能够向调距后的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稳定的输出扭矩;4.本技术通过在承刀座上设置槽口,使得切刀能够与槽口嵌合,进而利用切刀和槽口在旋转的过程中,两者相互嵌合,从而形成错位剪切力,进而使敷料贴受到剪切力而断裂,达到对敷料贴切割的目的,同时利用错位剪切的方式,避免了切刀和承刀座产生相互挤压,导致刀具的刃口发生钝化,进而避免了刀具刃口钝化导致的敷料贴切口不平整的问题,并提高了切刀的实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的敷料制造设备在第一种视角下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敷料制造设备在第二种视角下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敷料制造设备在第三种视角下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的敷料制造设备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截面处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调距件和第二调距件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切刀和承刀座的立体图;图8是图7的c处局部放大图。
19.图中标号为:1-机架;1a-第一送料辊;1b-第二送料辊;1c-第一电机;1d-第一腰型口;1d1-第一滑动块;1e-第二腰型口;1e1-第二滑动块;1f-滑动口;2a-第一架体;2b-第二架体;2c-第一转辊;2d-第二转辊;2e-切刀;2f-承刀座;2f1-槽口;2g1-第一活动环;2g2-第二活动环;2g3-安装杆;2g4-嵌合槽;2g5-第一连杆;2g6-第二连杆;2g7-弹簧;2g8-推力轴承;2i1-第一侧板;2i2-第二侧板;2i3-第一双向丝杆;2i4-第二伺服电机;2j1-第三侧板;2j2-第四侧板;2j3-第二双向丝杆;2j4-第三伺服电机;3-驱动组件;3a-张紧轮;3b-气弹簧;3c-第四伺服电机;3d-同步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如图1-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医用敷料制造设备,包括机架1,以及水平设置在机架1上用以夹持敷料贴向下移动的第一送料辊1a和第二送料辊1b,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送料辊1a转动的第一电机1c,以及剪切组件和驱动组件3,剪切组件包括第一架体2a、第二架体2b、第一转辊2c、第二转辊2d、切刀2e和承刀座2f,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相向或背向移动的水
平设置在机架1内,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转动设置在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上,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与第一送料辊1a同轴向,切刀2e沿轴向设置在第一转辊2c的外周,承刀座2f沿径向设置在第二转辊2d外周,第一转辊2c沿切刀2e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转辊2d沿第二转辊2d的轴线方向延伸,切刀2e和承刀座2f在第一送料辊1a和第二送料辊1b的底部对应抵接以剪切敷料贴,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相对移动时调节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驱动组件3设置在机架1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反向向内转动。
22.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敷料贴剪切设备如何适应剪切不同长度的敷料贴。为此,本技术通过调节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能够调节切刀2e与承刀座2f,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使得切刀2e沿周向转动不同长度的弧度后与承刀座2f抵接,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进而以满足伤口长度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对敷料贴长度的需求;具体地,长敷料贴自卷料辊上引出后穿过第一送料辊1a和第二送料辊1b之间,当启动第一电机1c时,转动的第一送料辊1a和第二送料辊1b能够带动长敷料贴向下移动,在此过程中,可将敷料贴压直;有剪切组件对向下移动的长敷料贴剪切时,启动驱动组件3,使其带动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反向向内转动,使得切刀2e沿第一转辊2c的周向转动,承刀座2f沿第二转辊2d的周向转动,当承刀座2f和切刀2e旋转以移动至第一送料辊1a和第二送料辊1b的正底部时,切刀2e和承刀座2f的抵接作用,以对长敷料贴进行剪切形成设定长度的短敷料贴;当需要剪切不同长度的敷料贴时,使得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相对移动,即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的间距,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发生变化,切刀2e和承刀座2f转动的弧长发生变化,即当长敷料贴持续向下输送时,切刀2e和承刀座2f剪切的短敷料贴的长度等于切刀2e转动的弧长,从而能够控制剪切敷料贴的长度。
23.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节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的间距。为此,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2i4,使其能够带第一双向丝杆2i3在第二架体2b上转动,而第一侧板2i1和第二侧板2i2与第一双向丝杆2i3螺纹拧接,进而使得第一侧板2i1和第二侧板2i2能够分别带动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相向或背向移动。
24.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距件和第二调距件,第一调距件和第二调距件结构完全相同,第一调距件包括第一活动环2g1,第二活动环2g2,安装杆2g3,第一连杆2g5,第二连杆2g6和弹簧2g7;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相向或背向的滑动设置在第一转辊2c上,安装杆2g3沿轴向布置在第一转辊2c的外部,安装杆2g3沿第一转辊2c的轴向延伸,切刀2e设置在安装杆2g3上,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分别抵接在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的背向端;第一连杆2g5的两端与安装杆2g3的一端和第一活动环2g1铰接,第二连杆2g6的两端与安装杆2g3的另一端和第二活动环2g2铰接;弹簧2g7套设在第一转辊2c上,弹簧2g7的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的相对端;
第二调距件设置在第二转辊2d上用以安装承刀座2f。
25.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调节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以调节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为此,本技术通过将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转辊2c上,将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转辊2d上,当改变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时,能够调节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具体的,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一活动环2g1在弹簧2g7的弹力作用下抵接在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相对侧,而安装杆2g3通过第一连杆2g5和第二连杆2g6与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铰接,使得当改变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的间距时,能够调节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的间距,即通过改变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以调节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的间距;因第二调距件和第一调距件结构相同,以此同样能够调节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
26.如图5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调距件还包括推力轴承2g8,推力轴承2g8与第二架体2b同轴的设置在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一架体2a,以及第二活动环2g2和第二架体2b之间。
27.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转动的第一转辊2c通过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将扭矩传递给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为此,本技术通过将推力轴承2g8与第二架体2b同轴的设置在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一架体2a,以及第二活动环2g2和第二架体2b之间,以此减小摩擦力,使得第一转辊2c能够稳定转动。
28.如图7所示,进一步的:安装杆2g3的外侧设置有沿第一转辊2c轴向方向延伸的嵌合槽2g4,切刀2e嵌合设置在嵌合槽2g4中。
2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切刀2e如何可拆卸的安装在安装杆2g3上。为此,本技术通过在安装杆2g3的外侧开设嵌合槽2g4,使得切刀2e能够嵌合的设置在嵌合槽2g4中,同时通过螺栓拧接以将其紧固在嵌合槽2g4中,从而实现切刀2e的可拆卸安装。
30.如图6所示,进一步的: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均为花键轴,第一活动环2g1和第二活动环2g2嵌合滑动的设置在第一转辊2c上。
3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转辊2c如何相对第一调距件输送扭矩,以及第二转辊2d如何相对第二调距件输送扭矩。为此,本技术通过使得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均为花键轴,使得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能够分别带动切刀2e和第二转辊2d沿周向稳定转动。
32.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侧板2i1、第二侧板2i2、第一双向丝杆2i3和第二伺服电机2i4,第一侧板2i1和第二侧板2i2相向背向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架体2b上,第一转辊2c贯穿第一侧板2i1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二转辊2d贯穿第二侧板2i2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一双向丝杆2i3转动设置在第二架体2b的底部,第一双向丝杆2i3上的两段
螺纹与第一侧板2i1和第二侧板2i2螺纹拧接,第二伺服电机2i4固定设置在第二架体2b上,第二伺服电机2i4的输出轴与第一双向丝杆2i3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
33.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剪切组件还包括第二调节件,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三侧板2j1、第四侧板2j2、第二双向丝杆2j3和第三伺服电机2j4,第一侧板2i1和第二侧板2i2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上,第二双向丝杆2j3转动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第二双向丝杆2j3上的两段螺纹分别与第三侧板2j1和第四侧板2j2螺纹拧接,第三伺服电机2j4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第三伺服电机2j4的输出轴与第二双向丝杆2j3同轴固定连接。
34.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调节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在机架1上的间距。为此,本技术通过启动第三伺服电机2j4,能够使得第二双向丝杆2j3在机架1上转动,而第三侧板2j1和第四侧板2j2与第二双向丝杆2j3螺纹拧接,进而使得第三侧板2j1和第四侧板2j2能够分别带动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在机架1上相向或背向移动,以此调节切刀2e和承刀座2f的转动弧长。
35.如图8所示,进一步的:承刀座2f的外侧设置有槽口2f1,槽口2f1沿第一转辊2c的轴线方向延伸,槽口2f1可与切刀2e嵌合。
36.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切刀2e刃口的使用寿命。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承刀座2f上设置槽口2f1,使得切刀2e能够与槽口2f1嵌合,进而利用切刀2和槽口2f1在旋转的过程中,两者相互嵌合,从而形成错位剪切力,进而使敷料贴受到剪切力而断裂,达到对敷料贴切割的目的,同时利用错位剪切的方式,避免了切刀2e和承刀座2f产生相互挤压,导致刀具的刃口发生钝化,进而避免了刀具刃口钝化导致的敷料贴切口不平整的问题,并提高了切刀的实用寿命。
37.优选地,切刀2e与槽口2f1嵌合时,切刀2e的一侧与槽口2f1的一侧相贴合,而切刀2e的另一侧与槽口2f1的另一侧不接触,且存在一定的距离,同时切刀2e的刃口与槽口2f1的底部不发生接触,从而避免了切刀2e一侧与槽口2f1的一侧错位贴合以对敷料贴形成剪切力时,切掉的敷料贴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快速的从槽口2f1内掉落,避免随着切刀2e和槽口2f1的旋转,对切割下的辅料贴形成挤压而造成褶皱。
38.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口1d和第二腰型口1e,第一腰型口1d上设置有沿水平滑动的第一滑动块1d1,第一转辊2c贯穿第一滑动块1d1且与其转动配合,第二腰型口1e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滑动的第二滑动块1e1,第二转辊2d贯穿第二滑动块1e1且与其转动配合。
39.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的两端与机架1如何稳定连接。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机架1上开设沿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腰型口1d和第二腰型口1e,并使得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分别贯穿第一滑动块1d1和1d2而与其转动配合,以此使得在不妨碍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转动的情况下,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能够稳定连接机架1。
40.如图2和图3所示,进一步的:机架1的一侧还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口1f,驱动组件3包括张紧轮3a、气
弹簧3b、第四伺服电机3c和同步带3d,张紧轮3a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滑动口1f上,气弹簧3b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机架1内,气弹簧3b的输出杆与张紧轮3a连接,第四伺服电机3c上设置在机架1的底部,同步带3d套设在张紧轮3a、第一转辊2c、第二转辊2d和第四伺服电机3c的输出轴上。
41.基于上述实施例,本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驱动组件3如何稳定传动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为此,本技术通过在机架1上开设沿竖直方向延伸的滑动口1f,使得张紧轮3a能够在滑动口1f上竖直滑动,当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的间距发生变化时,气弹簧3b通过张紧轮3a能够始终绷紧同步带3d,进而使得第四伺服电机3c能够向第一转辊2c和第二转辊2d稳定的传递扭矩。
42.本技术通过调节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能够调节切刀2e与承刀座2f,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使得切刀2e沿周向转动不同长度的弧度后与承刀座2f抵接,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进而以满足伤口长度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对敷料贴长度的需求;本技术还通过将第一调节件设置在第一转辊2c上,将第二调节件设置在第二转辊2d上,当改变第一架体2a和第二架体2b的间距时,能够调节切刀2e与第一转辊2c,以及承刀座2f与第二转辊2d的间距,从而能够剪切出不同长度的敷料贴。
4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