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6352发布日期:2022-11-11 23:3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


背景技术:

2.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是拟人手臂、手腕和手功能的机械电子装置,而手臂连接底座是一种用于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支撑并连接安装的结构,现有的手臂连接底座能够直接通过螺栓连接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之后通过电机即可辅佐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进行转动使用,申请号为:cn201920561939.3的一种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和下端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底座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与第一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凹槽内水平设有横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靠近空腔的侧面上固定设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固定在空腔中,所述第一固定板远离空腔的侧面上固定设有机器人手臂,所述第一固定板侧面上固定设有限位装置,所述第二凹槽内垂直固定设有两个电动伸缩杆。
3.现有的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还存在着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前后移动,减震效果差,无法安装角度调节和不具备提示记录功能的问题。
4.因此,发明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以解决现有的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存在着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前后移动,减震效果差,无法安装角度调节和不具备提示记录功能的问题。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包括机器人手臂本体,手臂安装座,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连接长座,旋转电机,翼形螺钉,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活动轴,活动螺栓,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安装衬座,安装孔和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所述的机器人手臂本体下端螺栓连接在手臂安装座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手臂安装座和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相连接;所述的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和连接长座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长座通过中间部位纵向开设的通孔套接在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端,并通过翼形螺钉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旋转电机和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通过活动轴和活动螺栓连接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所述的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和安装衬座相连接;所述的安装衬座内部中间部位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的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和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包括旋转座,通槽,活动杆,前后移动支杆,调节孔和紧固螺栓,所述的旋转座内部横向开设有通槽;所述的活动杆从前向后插接在前后两部设置的所述的通槽之间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活动杆上部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纵向设置的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杆的下端;所述的旋转座下部内侧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调节孔;所述的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任意
一个所述的调节孔的内部,并且顶紧活动杆的下表面。
6.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包括支撑底座,减震杆,减震缓冲弹簧,减震支座,通孔,调节管和调节螺栓,所述的支撑底座上部四角部位均螺栓连接有纵向设置的所述的减震杆的下端;所述的减震杆外壁套接有减震缓冲弹簧;所述的减震杆上部插接在减震支座内部四角位置开设的通孔内部;所述的调节管套接在减震杆的外壁,并通过调节螺栓紧固连接设置。
7.优选的,所述的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包括旋转轮,旋转螺杆,活动座,内螺纹孔,轴承,连接底座本体,支撑立杆和u型衬座,所述的旋转轮键连接在旋转螺杆的上端外壁;所述的旋转螺杆纵向螺纹连接在活动座的内部中间部位开设的内螺纹孔内部;所述的旋转螺杆纵向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连接底座本体的内部左侧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立杆纵向一端和u型衬座下端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连接底座本体的右上侧中间部位。
8.优选的,所述的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包括固定后板,粘贴板,记录片,提示条,插管和记录笔,所述的固定后板前表面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粘贴板;所述的粘贴板前表面粘贴有记录片;所述的固定后板的前部左右两侧均纵向胶接有提示条;所述的固定后板下部左右两侧均螺钉连接有插管;所述的插管之间的内部插接有记录笔。
9.优选的,所述的通槽和调节孔连通设置。
10.优选的,所述的旋转座采用两个,并且均横向下部中间部位螺栓连接在连接长座的上部前后两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发明中,所述的旋转座,通槽,活动杆,前后移动支杆,调节孔和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根据机器人手臂本体工作位置需求进行前后移动调节,通过放松取下紧固螺栓,移动调节前后移动支杆通过活动杆在旋转座内部的通槽之间的位置,确定位置后,再将紧固螺栓重新拧入与活动杆对应的调节孔内部,直至顶紧活动杆,即可确定前后移动位置,以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工作效率。
13.2.本发明中,所述的支撑底座,减震杆,减震缓冲弹簧,减震支座,通孔,调节管和调节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起到良好的减震缓冲作用,当机器人手臂本体工作受力较大发生震动时,可使得减震支座通过减震缓冲弹簧在减震杆外壁移动,即可进行减震缓冲操作,同时通过放松调节螺栓,还可以调节调节管在减震杆外壁的位置,此时即可改变减震支座的高度位置,以便于改变减震幅度,最后锁紧调节螺栓即可,保证减震效果。
14.3.本发明中,所述的旋转轮,旋转螺杆,活动座,内螺纹孔,轴承,连接底座本体,支撑立杆和u型衬座的设置,有利于根据安装倾斜度进行调节,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工作稳定性,通过手持旋转轮旋转旋转螺杆在活动座内部的内螺纹孔内动作,可使得轴承在连接底座本体内部旋转动作,同时松开活动螺栓,即可使得活动座通过活动轴带动支撑底座在u型衬座内部微移,确定倾斜角度后,即可锁紧活动螺栓,以保证调节效果,通过安装衬座配合安装孔即可进行安装操作。
15.4.本发明中,所述的固定后板,粘贴板,记录片,提示条,插管和记录笔的设置,有利于增加夜间提示和数据信息记录功能,通过将插管内部的记录笔取下,即可在记录片前表面书写机器人手臂本体的工作情况以及机器人手臂本体的具体信息,便于后续的检修,方便操作,通过提示条可在夜间进行警示提示,以避免误触机器人手臂本体,保证机器人手
臂本体的工作稳定性。
16.5.本发明中,所述的手臂安装座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固定机器人手臂本体,方便操作。
17.6.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长座和旋转电机的设置,有利于驱动连接长座旋转,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的工作范围。
18.7.本发明中,所述的连接长座,旋转电机和翼形螺钉的设置,有利于拆卸安装,方便操作。
19.8.本发明中,所述的活动轴的设置,有利于活动调节,保证调节便捷性。
20.9.本发明中,所述的活动螺栓的设置,有利于调节后固定,保证固定稳定性。
21.10.本发明中,所述的安装衬座和安装孔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固定,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的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的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的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发明的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机器人手臂本体;2、手臂安装座;3、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31、旋转座;32、通槽;33、活动杆;34、前后移动支杆;35、调节孔;36、紧固螺栓;4、连接长座;5、旋转电机;6、翼形螺钉;7、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1、支撑底座;72、减震杆;73、减震缓冲弹簧;74、减震支座;75、通孔;76、调节管;77、调节螺栓;8、活动轴;9、活动螺栓;10、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101、旋转轮;102、旋转螺杆;103、活动座;104、内螺纹孔;105、轴承;106、连接底座本体;107、支撑立杆;108、u型衬座;11、安装衬座;12、安装孔;13、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131、固定后板;132、粘贴板;133、记录片;134、提示条;135、插管;136、记录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机械自动化机器人手臂连接底座,包括机器人手臂本体1,手臂安装座2,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3,连接长座4,旋转电机5,翼形螺钉6,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活动轴8,活动螺栓9,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10,安装衬座11,安装孔12和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13,所述的机器人手臂本体1下端螺栓连接在手臂安装座2的上部中间部位;所述的手臂安装座2和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3相连接;所述的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3和连接长座4相连接;所述的连接长座4通过中间部位纵向开设的通孔套接在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上端,并通过翼形螺钉6紧固连接设置;所述的旋转电机5和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相连接;所述的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通过活动轴8和活动螺栓9连接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10;所述的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10和安装衬座11相连接;所述的安装衬座11内部中间部位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的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13和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相连接;所述的可前后移动调节支撑座结构3包括旋转座31,通槽32,活动杆
33,前后移动支杆34,调节孔35和紧固螺栓36,所述的旋转座31内部横向开设有通槽32;所述的活动杆33从前向后插接在前后两部设置的所述的通槽32之间的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活动杆33上部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纵向设置的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杆34的下端;所述的旋转座31下部内侧从左到右依次开设有调节孔35;所述的紧固螺栓36螺纹连接在任意一个所述的调节孔35的内部,并且顶紧活动杆33的下表面,通过放松取下紧固螺栓36,移动调节前后移动支杆34通过活动杆33在旋转座31内部的通槽32之间的位置,确定位置后,再将紧固螺栓36重新拧入与活动杆33对应的调节孔35内部,直至顶紧活动杆33,即可确定前后移动位置,以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1工作效率。
30.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的缓冲减震幅度可调节支杆结构7包括支撑底座71,减震杆72,减震缓冲弹簧73,减震支座74,通孔75,调节管76和调节螺栓77,所述的支撑底座71上部四角部位均螺栓连接有纵向设置的所述的减震杆72的下端;所述的减震杆72外壁套接有减震缓冲弹簧73;所述的减震杆72上部插接在减震支座74内部四角位置开设的通孔75内部;所述的调节管76套接在减震杆72的外壁,并通过调节螺栓77紧固连接设置,当机器人手臂本体1工作受力较大发生震动时,可使得减震支座74通过减震缓冲弹簧73在减震杆72外壁移动,即可进行减震缓冲操作,同时通过放松调节螺栓77,还可以调节调节管76在减震杆72外壁的位置,此时即可改变减震支座74的高度位置,以便于改变减震幅度,最后锁紧调节螺栓77即可,保证减震效果。
31.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4所示,所述的安装倾斜角度可调节座结构10包括旋转轮101,旋转螺杆102,活动座103,内螺纹孔104,轴承105,连接底座本体106,支撑立杆107和u型衬座108,所述的旋转轮101键连接在旋转螺杆102的上端外壁;所述的旋转螺杆102纵向螺纹连接在活动座103的内部中间部位开设的内螺纹孔104内部;所述的旋转螺杆102纵向下端通过轴承105安装在连接底座本体106的内部左侧中间部位;所述的支撑立杆107纵向一端和u型衬座108下端螺纹连接设置,另一端螺栓连接在连接底座本体106的右上侧中间部位,通过手持旋转轮101旋转旋转螺杆102在活动座103内部的内螺纹孔104内动作,可使得轴承105在连接底座本体106内部旋转动作,同时松开活动螺栓9,即可使得活动座103通过活动轴8带动支撑底座71在u型衬座108内部微移,确定倾斜角度后,即可锁紧活动螺栓9,以保证调节效果,通过安装衬座11配合安装孔12即可进行安装操作。
32.本实施方案中,结合附图5所示,所述的可书写记录提示板结构13包括固定后板131,粘贴板132,记录片133,提示条134,插管135和记录笔136,所述的固定后板131前表面中间部位螺钉连接有粘贴板132;所述的粘贴板132前表面粘贴有记录片133;所述的固定后板131的前部左右两侧均纵向胶接有提示条134;所述的固定后板131下部左右两侧均螺钉连接有插管135;所述的插管135之间的内部插接有记录笔136,通过将插管135内部的记录笔136取下,即可在记录片133前表面书写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工作情况以及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具体信息,便于后续的检修,方便操作,通过提示条134可在夜间进行警示提示,以避免误触机器人手臂本体1,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工作稳定性。
3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通槽32和调节孔35连通设置。
3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座31采用两个,并且均横向下部中间部位螺栓连接在连接长座4的上部前后两端。
35.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前后移动支杆34采用良好铝合金杆,并且均纵向上
端螺纹连接在手臂安装座2的下部左右两侧中间部位。
36.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调节管76设置在减震支座74的上部。
37.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杆72采用四个铝合金杆,所述的减震缓冲弹簧73采用四个圆柱形不锈钢弹簧,所述的减震缓冲弹簧73设置在支撑底座71和减震支座74之间。
38.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支座74的下部中间部位螺栓连接有旋转电机5,并且旋转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减震支座74的内部中间部位。
39.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活动座103右端通过活动轴8连接支撑底座71的左端。
40.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u型衬座108套接在支撑底座71的下部右侧外壁,并通过活动螺栓9紧固连接设置。
41.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连接底座本体106的外侧四角部位均螺栓连接有安装衬座11,所述的连接底座本体106采用长方体铝合金座。
42.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固定后板131横向螺钉连接在减震支座74的前部中间部位。
43.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记录片133采用长方形便利贴片,所述的提示条134采用黄白相间的荧光条。
44.本实施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的旋转电机5采用24v小型直流伺服电动机。
45.工作原理
46.本发明中,通过放松取下紧固螺栓36,移动调节前后移动支杆34通过活动杆33在旋转座31内部的通槽32之间的位置,确定位置后,再将紧固螺栓36重新拧入与活动杆33对应的调节孔35内部,直至顶紧活动杆33,即可确定前后移动位置,以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1工作效率;当机器人手臂本体1工作受力较大发生震动时,可使得减震支座74通过减震缓冲弹簧73在减震杆72外壁移动,即可进行减震缓冲操作,同时通过放松调节螺栓77,还可以调节调节管76在减震杆72外壁的位置,此时即可改变减震支座74的高度位置,以便于改变减震幅度,最后锁紧调节螺栓77即可,保证减震效果;通过手持旋转轮101旋转旋转螺杆102在活动座103内部的内螺纹孔104内动作,可使得轴承105在连接底座本体106内部旋转动作,同时松开活动螺栓9,即可使得活动座103通过活动轴8带动支撑底座71在u型衬座108内部微移,确定倾斜角度后,即可锁紧活动螺栓9,以保证调节效果,通过安装衬座11配合安装孔12即可进行安装操作;通过将插管135内部的记录笔136取下,即可在记录片133前表面书写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工作情况以及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具体信息,便于后续的检修,方便操作,通过提示条134可在夜间进行警示提示,以避免误触机器人手臂本体1,保证机器人手臂本体1的工作稳定性。
47.利用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